·论  著·

布拉酵母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疗效观察

田 欣1,李 超2,朱秀芳3*,段志英3,范红云3,霍晓辉3

(1.河北省乐亭县医院内五科,河北 乐亭 0636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050031)

[摘要]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且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各60例,治疗10 d。A组(三联组):兰索拉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B组:三联+布拉酵母菌组;C组(四联组):A组三联+胶体果胶铋; D组:四联+布拉酵母菌组。用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B、C、D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中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腹泻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 酵母菌;螺杆菌属;药物毒性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5.08.021

[收稿日期]2015-04-15;[修回日期]2015-05-09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30581)

[作者简介]田欣(196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乐亭县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E-mail:77133276@qq.com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志码] B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专门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有密切关系[1]。据报道在世界人群中近50%的人感染该细菌,在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成人可达90%以上[2]。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控制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目前,三联[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铋剂+2种抗生素]/四联(PPI+铋剂+2种抗生素)疗法仍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案,然而广谱抗生素的多联长期应用及长期使用 PPI 所引起的抗生素耐药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难度越来越大[3]。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主张在抗幽门螺杆菌的同时联合应用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可以减轻或消除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而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4],并可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研究以布拉酵母菌联合三联/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评估其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符合幽门螺杆菌阳性诊断标准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40例,均为初次治疗,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各60例。4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4组一般情况比较 (n=60)

组别性别(例数)男女年龄(x-±s,岁)A组263450.56±12.64B组283252.28±11.42C组312951.79±13.14D组352549.89±13.44

1.2 诊断标准 幽门螺杆菌阳性诊断标准:通过14C或13C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定义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入选标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功能性消化不良入选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5]诊断标准。入选患者既往无正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史,排除肿瘤,息肉,严重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对药物有过敏者以及本次治疗前2个月内服用过铋剂者,1个月内有使用抗生素、H2受体拮抗剂、PPI治疗的患者及治疗同时服用其他益生菌制剂者。患者均获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A组(三联组):兰索拉唑片30 mg 2次/d +盐酸左氧氟沙星200 mg 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914 mg 2次/d,疗程共10 d;B组(三联+布拉酵母菌组):在A组三联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500mg 2次/d口服,疗程10 d;C组(四联组):兰索拉唑片30mg 2次/d +盐酸左氧氟沙星200mg 2次/d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914 mg 2次/d +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疗程10 d;D组(四联+布拉酵母菌组):在C组四联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500 mg 2次/d口服,疗程10 d。药物选择:兰索拉唑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2006518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20050586)、盐酸左氧氟沙星(南阳普康集团衡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4495)、胶体果胶铋(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76),布拉酵母菌散( 法国百科达制药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00086)。

1.4 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估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诊以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上腹不适、味觉紊乱、腹泻、腹胀等。所有患者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复查14C或13C呼气试验,结果为阴性即为根除,阳性为根除失败,观察4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4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无失访病例。B、C、D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n=60,例数,%)

组别幽门螺杆菌根除A组35(58.33) B组50(83.33)*C组52(86.67)*D组56(93.33)*χ218.695P0.000

*P<0.05与A组比较(Scheffe检验)

2.2 4组不同性别根除幽门螺杆菌比较 4组男性与女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根除幽门螺杆菌比较 (例数,%)

组别男性例数根除女性例数根除χ2PA组2618(69.23)3417(50.00)2.2420.134B组2825(89.28)3225(78.12)1.4000.247C组3127(87.09)2925(86.20)0.0100.919D组3533(94.28)2523(92.00)0.1220.726

2.3 4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加用布拉酵母菌组的B、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4组不良反应比较 (n=60,例数)

组别上腹不适恶心味觉异常腹痛腹泻合计A组1861051554B组10454629*#C组9463830*#D组4431214*χ253.904P0.000

*P<0.05与A组比较 #P<0.05与D组比较(Scheffe检验)

3 讨  论

幽门螺杆菌是胃黏膜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症、直肠腺瘤和结肠癌的发生有关[6]。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控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非常有益。但目前幽门螺杆菌一线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大大降低[7]。造成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其次是PPI三联疗法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研究显示,5%~3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三联疗法会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治疗被迫终止[8]。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过程中,2种以上抗生素联用,可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微生物屏障,使肠道对致病菌的抗定植能力减弱,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并且PPI可引起胃内pH值升高,使胃内杀菌能力减弱,进一步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由此导致患者出现腹胀、纳差、恶心、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伪膜性肠炎。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为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铋剂及益生菌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荟萃分析提出,益生菌作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辅助用药,可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率并减少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腹泻[9]。布拉酵母菌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益生菌制剂,它具有体积大、稳定性好、存活率高、耐酸、耐胆汁、耐碱等优点,在体内37 ℃左右能生长繁殖,连服3 d后它在胃肠道的浓度趋于稳定,促进胃肠黏膜屏障的形成而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布拉酵母菌对抗生素天然耐药,可以和抗生素同时使用,从而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优越性。布拉酵母菌可直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对黏膜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直接参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等作用。一项有关布拉酵母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分析显示,布拉酵母菌联合应用于标准三联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少抗生素相关性不良反应,特别是腹泻的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布拉酵母菌的D组与单纯四联的C组相比及加用布拉酵母菌的B组与单纯三联的A组相比,加用布拉酵母菌后根除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耐受性。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对于不同性别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明显影响。

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方案已得到国内外共识推荐。但由于铋剂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有一定的肾毒性,不能长期应用,所以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本研究中三联联合布拉酵母菌与单纯四联相比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效果相当,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是铋剂过敏等不适宜应用铋剂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四联联合布拉酵母菌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中,其根除率、安全性、耐受性方面均疗效最佳,对于无铋剂禁忌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铋剂过敏等不适宜应用铋剂的患者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0):655-661.

[2] 胡伏莲.以菌制菌——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17-2018.

[3] Medeiros JA,Pereira MI.The use of probiotic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J].J Clin Gastroenterol,2013,47(1):1-5.

[4]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 Morain CA,et al.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2,61(5):646-664.

[5]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5):1377-1390.

[6] Malfertheiner P,Selgrad M,Bornschein J.Helicobacter pylori:clinical management [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2,28(6):608-614.

[7] 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8] Tong JL,Ran ZH,Shen J,et al.Meta-analysis: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probiotics on eradication rates and adverse events during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2):155-168.

[9] 何晨熙,刘改芳,孔聪聪,等.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J].临床荟萃,2014,29(1):28-31.

[10] Szajewska H,Horvath A,Piwowarczyk A.Meta-analysis:the effects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upplementation o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rates and side effects during treatment[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0,32(9):1069-1079.

(本文编辑:刘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