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快报·

胫骨高位截骨嵌入可吸收网状垫片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临床应用

郑占乐,于沂阳,高石军,侯志勇,常恒瑞,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骨关节炎;胫骨截骨;可吸收网状垫片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8.03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质疏松致膝关节不均匀沉降为发病基础的退行性病变[1-4]。依据炎症累及范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分为髌股型、外侧间室型、内侧间室型和全关节型[5],其中,内侧间室型是骨性关节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骨性关节炎的74%[6]。胫骨平台内外侧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内侧间室间隙变窄继发膝内翻畸形的重要因素。为治疗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应用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效果[3-4]。而对于内翻角度过大的患者,单纯应用腓骨截骨术后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难以纠正内翻和步态。为此,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专门针对严重内翻畸形矫正的膝关节平衡可吸收垫,通过基础实验已经证明其具有矫正膝关节内翻的作用。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进行了志愿者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患者,女性,64岁,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查体:双侧膝关节内翻,右侧尤为严重,活动范围明显减小。右膝在行走和休息时均有明显疼痛,以胫骨近端内侧为重。术前拍摄双下肢负重位X线片,测量右侧内翻角度,进行术前计划,确定截骨位置和垫片厚度。

本研究已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膝关节平衡可吸收垫(图1)由山东威高公司生产。

1.2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右下肢消毒铺单。首先进行腓骨截骨,自腓骨头下6 cm处行纵切口,长约3 cm,切开深筋膜,自比目鱼肌和腓骨长肌之间暴露腓骨,截除长约2 cm腓骨。之后于鹅足前缘处行纵切口,长约4 cm,于鹅足前侧骨膜下进行剥离,使用双管筏式截骨器进行截骨,截骨平面选择为距关节软骨下骨3 cm左右,截开胫骨内侧、前侧和后侧,保留外侧完整。使用专用置入器将可吸收垫自胫骨内侧骨缝中敲入胫骨(图2),可吸收垫上有倒刺,可防止垫片向骨外滑移。手术结束,冲洗缝合切口,术后拍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

1.3 结果 术前患者右侧胫股角术前为185.1°(图3),术中应用5 mm厚度可吸收垫,术后胫股角为175.2°(图3),内翻得到明显矫正。右膝关节行走和休息时疼痛消失。术前右膝活动范围0~70 °,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达到0~90 °。术后第2天部分负重下地活动,膝关节无疼痛(图4)。

2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胫骨高位截骨的方法为将胫骨近端截除一个三角形骨块,再以接骨板固定。此方法的缺点为损伤大、出血多、胫骨完全断裂、不能早期负重、接骨板费用高、并发症多等。本研究采取内侧小切口部分截骨后以可吸收垫撑起内侧平台的新方法,可有效地纠正力线,缓解疼痛。应用的可吸收垫具有如下特点:①为可吸收材料制作,无需二次取出,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②垫片中有很多的圆孔,有利于骨长入,促进骨愈合,提高了固定强度;③垫片上有防滑倒刺,防止垫片逆行滑出,固定更加牢固。新方法与常规高位截骨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手术无需接骨板固定;②胫骨近段为不全骨折,置入垫片后不影响下肢负重,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③手术为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初步临床应用显示,以可吸收垫片纠正膝关节内翻畸形,可以有效治疗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但目前应用例数少,尚需增加手术例数进一步验证其效果。(本文图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张英泽,李存祥,李冀东,等.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218-219.

[2] 陈伟,陈百成,王飞,等.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600-602.

[3] Yang ZY,Chen W,Li CX,et al. Medial compartment decompression by fibular osteotomy to treat medial 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 a pilot study[J]. Orthopedics,2015,38(12):e1110-e1114.

[4] 秦迪,陈伟,吕红芝,等.腓骨中上段部分切除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机制研究及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27-729.

[5] Shiozaki H,Koga Y,Omori G,et al.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in a rural Japanese population[J]. Knee,1999,6(3):183-188.

[6] Slemenda CW. The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 Current Opin Rheumatol,1992,4(4):546-551.

(本文编辑:赵丽洁)

[收稿日期]2016-08-08;

[修回日期]2016-08-19

[作者简介]郑占乐(1982-),男,河北涞水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创伤骨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8-0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