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胡 程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434)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子宫全切术,观察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2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雌二醇(estro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水平变化,以及术后1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E2、LH和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观察组E2、FSH和LH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2、FSH和L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E2、FSH和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保留患者子宫,有效降低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平滑肌瘤;外科手术;卵巢功能试验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9.025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或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1]。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子宫全切术与次切术、肌瘤剜除术以及药物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法之间,对患者子宫和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2]。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女性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已开始意识到保留卵巢与子宫基本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愈加强调临床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求手术治疗方式应尽可能减少对卵巢和子宫的损害,以确保子宫和卵巢功能的完整性[3]。本研究对64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了子宫肌瘤切除和子宫全切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排除更年期患者、内分泌异常患者、术前服用相关药物患者、重要脏器病变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知情且同意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7~48岁,平均(36.21±9.12)岁;肌瘤类型:多发肌瘤17例,单发肌瘤15例(包括宫颈肌瘤4例、壁间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5例)。观察组年龄25~49岁,平均(36.42±10.52)岁;肌瘤类型:多发肌瘤18例,单发肌瘤14例(包括宫颈肌瘤3例、壁间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6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在经后4~7d内,由同一组医生、护士实施手术。对照组实施子宫全切术。观察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体位以及气腹建立的方法同对照组,于腹腔镜下对肌瘤大小、位置、数量等进行确认;对黏膜下肌瘤患者,可直接在宫腔镜下对肌瘤蒂部进行电凝切除;对于壁间肌瘤患者,则于患者肌瘤突出部位作切口,将肌瘤与周围肌层进行分离,将肌瘤向外牵引,对肌瘤结缔组织进行切断;术后为患者实施止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和术后60d,选择月经统一时期检测2组患者雌二醇(estro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水平;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2组术后1年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症状包括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心悸等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尿频、尿急等泌尿失禁症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E2、FSH及LH水平比较 术前2组E2、FSH及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观察组E2、FSH和LH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2、FSH及L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E2、FSH及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2组E2、FSH及LH水平比较
*P<0.05与术前比较(配对t检验)
2.3 2组术后1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1年内,观察组发生围绝经期症状4例,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发生围绝经期症状13例,发生率为40.63%(13/32)。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8,P=0.011)。
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女性性成熟期,30~50岁多发,40~50岁发病率最高[4]。该肿瘤属于一种实性肿瘤,可于女性子宫内任何部位生长,为单个或多个肌瘤,根据其生长部位以及与子宫壁层之间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宫颈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等,当2个以上肌瘤同时存在时,属于子宫多发性肌瘤[5]。该病可出现恶性病变现象,且恶变率较高,多于子宫壁间以及宫颈等肌瘤中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常见。恶变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子宫肌瘤在短时间内增大速度迅速,尤其在患者绝经期后仍无缩小迹象,反而愈加增大并且呈现结节形状,其中对于同时伴有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必须加以重视[6]。
在治疗子宫肌瘤时,需要根据患者年龄、肌瘤大小、肌瘤位置、临床症状以及有无生育要求等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7]。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能够保留患者子宫的手术方法,其具有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较佳、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降低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的优点,在浆膜下肌瘤方面较为适用,但在肌壁间肌瘤术后缝合方面,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8]。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年龄较小、希望保留子宫功能的患者,可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而子宫全切术是一种需将子宫主、骶韧带切断的手术方法,因此对于经产妇、肌瘤症状明显、属于多发性肌瘤、肌瘤较大等患者,则可考虑实施该手术方法治疗。在术中,由于阔韧带肌瘤以及宫颈肌瘤过大等因素,常会对患者髂血管、膀胱以及输尿管造成压迫,导致正常解剖关系丧失,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周围器官的保护,避免伤及其他组织。若患者肿瘤过大或阻碍手术实施时,则可考虑将先挖除肌瘤,之后再实施子宫全切除术,从而可将病变子宫完整切除[9-10]。但该手术需切断患者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阻断卵巢由子宫动脉上行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卵巢血液供应。据研究报道,子宫全切除术在切断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后,可缩短阴道长度,从而导致患者盆底结构不完整,会对患者卵巢血供应产生负影响,促使患者卵巢功能衰竭速度加快[11]。卵巢作为女性机体的重要组成器官,其承担着女性性激素分泌的作用,而性激素能够起到保持女性子宫与卵巢之间的激素平衡分泌,调节机体生理协调与子宫功能等作用,若患者卵巢功能减弱,可会引发心血管、骨质疏松以及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婚姻质量[12]。实施手术方式治疗,均会对患者机体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选用手术方法治疗时,应选用对患者子宫和卵巢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子宫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患者卵巢功能造成影响,从而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不受影响[13]。至今为止,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还尚未找到疗效确切、安全且复发率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患者更加希望的是保留子宫甚至不行手术治疗[14-15]。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实施子宫全切术,术后60d对照组E2、FSH及LH水平较术明显升高,观察组E2、FSH及LH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子宫与卵巢功能的影响较显著,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子宫与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1年,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6-17]。进一步说明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较小,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较为显著。治疗期间,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更加表明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而子宫切除术则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大,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优于子宫全切术,可减少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对患者子宫和卵巢造成的影响较小,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从而可促使患者加快恢复,是一种疗效较佳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青建,刘彩萍.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41-42.
[2] 柳芳.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5):1-3.
[3] 王志敏,耿晓丽.子宫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35-36.
[4] 陈小美.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118-120.
[5] 黄路路.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27-28.
[6] 任翠云,南芳芳.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7):779-781.
[7] 王亮.探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6):161,162.
[8] 何志芳,邱家玲.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对卵巢血供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3):366-367,368.
[9] 鲍海玲,管敏丽,程鸿.子宫全切除术对女性生殖激素、性功能及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4,23(3):24-26.
[10] 林丽,梁岚.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妊娠率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4,42(2):244-246.
[11] 赖秀芳.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6):969-972.
[12] 李妘.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8):99-101.
[13] 陈亚非,冼海燕,黎淑玲.临床分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子宫切除对卵巢血供、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95-796.
[14] 钱慧健.传统腹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18-1020.
[15] 张燕,王惠兰.子宫肌瘤的术式及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477-479.
[16] 曹庆玲,方月兰.探讨腹腔镜联合指压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3204-3206.
[17] 李水云,曾勇梅,吴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88-91.
(本文编辑:赵丽洁)
[收稿日期]2016-01-14;
[修回日期]2016-09-07
[作者简介]胡程(1977-),女,上海人,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妇产科疾病诊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8.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9-1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