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

姜 博1,宋铁鹰1,赵晓波2,田 军3,吕忠立4,时建林5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省昌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秦皇岛 066600;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4.河北省泊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泊头 062150;5.河北省鹿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 鹿泉 050200)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60例,根据手术类型分为3组:脑肿瘤组、脑积水组、脑血管病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导管置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硬脑膜开放即刻(T4)、硬脑膜开放后1 h(T5)、关闭硬膜即刻(T6)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T3、T4、T5、T6时间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rterio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2)及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O2ER)。结果3组各时间点HR、MAP指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AV-DO2及CO2ER值均呈明显降低趋势,SjvO2值呈明显升高趋势,且脑血管病组AV-DO2及CO2ER值最低,SjvO2值最高,3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具有脑保护作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脑血管病类神经外科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脑氧代谢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脑肿瘤类和脑积水类手术。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降低脑血管病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七氟醚;右美托咪定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10.028

小儿神经外科学是指14岁以下儿童发生先天畸形、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积水等原因的中枢系统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学。由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在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与成年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导致了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及手术风险明显升高。儿童头围较大,症状不明显以及言语表达不清等原因导致病情的延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七氟醚作为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显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镇痛、消炎等作用,并且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这使右美托咪定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都表明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但是两者相结合对常见小儿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哪种类型手术患儿的脑氧代谢下降程度最大,脑保护作用最强,利用效价最高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手术类型分为脑肿瘤组20例,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5~11岁,平均(7.9±2.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1±3.5,单侧发病4例,双侧16例。脑积水组20例,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4~11岁,平均(7.4±2.7)岁,BMI 21.9±3.7,单侧发病5例,双侧发病15例。脑血管病20例,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5~11岁,平均(8.4±2.6)岁,BMI 21.7±3.1,单侧发病5例,双侧发病15例。3组性别、年龄、BMI、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均由同组神经外科医师完成且均为上午第一台手术。排除标准:患儿2周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肝肾功能异常、患儿存在意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及对所研究麻醉药物过敏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肌内注射0.01 mg/kg阿托品,患儿手术前1 d在神经外科病房即建立静脉通路,入手术室后立即连接静脉通路输注乳酸林格液,常规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术中患儿的有创动脉血压进行持续监测。麻醉诱导时,充分给氧去氮后依次给予舒芬太尼1 μg/kg,咪达唑仑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依托咪酯0.4 mg/kg,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潮气量设置为8~10 mL/kg,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在35~45 mmhg之间。然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力。麻醉维持,在插管后给予七氟醚和依托咪酯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切皮前使七氟醚达到1.5最低有效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术中保持七氟醚浓度2%~4%,保持氧浓度1~2 L/min,右美托咪定插管后10 min内以0.5 μg/kg负荷量静脉泵入,然后以0.4 μg·kg-1·min-1维持术中患儿的麻醉深度,静脉维持使用微量泵泵入依托咪酯0.4~0.8 mg·kg-1·h-1。手术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值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维持在45~55。手术主要步骤完毕关硬膜时减少七氟醚浓度为1%,缝皮时即终止吸入七氟醚,给予高6 L/min氧流量吸氧。手术结束后即刻停止右美托咪定及依托咪酯的泵入,送入麻醉恢复室待醒。待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出现吞咽反射,Steward评分≥5分时拔出气管导管后送回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导管置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硬脑膜开放即刻(T4)、硬脑膜开放后1 h(T5)、关闭硬膜即刻(T6)时间点所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T3~T6时间点的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rterio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2)及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O2ER)。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不同时点MAPHR比较 3组各时间点HRMAP指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不同时点MAP、HR比较

组别 MAP(mmHg)T1T2T3T4T5T6脑肿瘤组 82.7±5.878.3±6.075.1±6.277.8±6.378.8±6.779.8±7.0脑积水组 82.6±5.678.2±6.175.0±6.078.0±6.478.6±6.680.0±6.6脑血管病组 83.0±6.278.1±5.975.3±5.777.8±6.278.8±6.779.6±6.7组间 F=0.001 P=0.999不同时点间 F=351.864 P=0.000组间·不同时点间F=0.612 P=0.803

表1 (续)

组别 HR(次/min)T1T2T3T4T5T6脑肿瘤组 110.9±6.191.9±6.787.9±7.985.8±7.485.3±7.286.7±7.5脑积水组 111.1±5.992.4±6.889.4±7.186.4±7.285.9±6.887.5±7.0脑血管病组 111.4±6.291.5±9.188.3±7.685.8±7.385.3±6.787.3±7.6组间 F=0.058 P=0.944不同时点间 F=1166.776 P=0.000组间·不同时点间F=0.439 P=0.927

2.2 3组不同时点AV-DO2、CO2ER、SjvO2比较 3组各时间点AV-DO2及CO2ER值均呈明显降低趋势,SjvO2值呈明显升高趋势,且脑血管病组AV-DO2及CO2ER值最低,SjvO2值最高,3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不同时点AV-DO2、CO2ER、SjvO2比较

组别 AV-DO2(mL/L)T3T4T5T6脑肿瘤组 55.1±3.753.9±3.152.1±3.250.5±2.4脑积水组 47.1±2.645.1±3.243.5±3.541.6±3.3脑血管病组 45.4±1.543.3±1.541.7±1.139.8±1.3组间 F=101.023 P=0.000不同时点间 F=124.464 P=0.000组间·不同时点间F=66.298 P=0.000组别 CO2ER(%)T3T4T5T6脑肿瘤组 54.4±3.353.4±2.952.1±3.150.2±1.6脑积水组 48.2±2.246.9±1.545.1±2.142.7±2.0脑血管病组 45.2±1.443.4±1.641.8±1.340.5±1.4组间 F=115.601 P=0.000不同时点间 F=721.682 P=0.000组间·不同时点间F=8.905 P=0.000组别 SjvO2(%)T3T4T5T6脑肿瘤组 60.3±3.561.8±2.263.3±2.765.8±2.9脑积水组 62.9±2.364.1±3.666.1±3.067.7±2.4脑血管病组 63.7±1.564.8±1.766.1±1.668.8±0.5组间 F=9.233 P=0.000不同时点间 F=499.454 P=0.000组间·不同时点间F=2.927 P=0.000

3 讨  论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不仅要求麻醉医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在诱导插管、颅骨钻孔开瓣、打开硬膜以及操作血管等几个关键时刻[1],还需要适当减低颅内压,减少术野出血,为术者操作及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保证患者术后迅速苏醒,以便于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作出判断。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患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肾功能发育都不是很完全。小儿颅腔容积小,顺应性降低,因此任何原因如脑肿瘤、脑积水都可以导致颅内压的迅速升高;小儿的氧储备少,代谢率快,氧消耗多,导致小儿对缺氧极不耐受,而小儿特殊的呼吸道结构更是要求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时刻保证气道通畅。肝肾功能的不完善容易造成麻醉药物的蓄积影响患儿苏醒。因此,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患儿与成年患者相比较,麻醉手术风险更高,术中管理更加复杂精细,同时对麻醉医师的术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本研究脑肿瘤患儿主要是脑胶质瘤,是小儿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类型。手术方式是开颅颅内肿瘤切除术。而纳入病例的脑积水选择患儿均为先天脑积水患儿,不是由于脑肿瘤继发性形成脑积水,手术方案一般为脑脊液分流术。在脑血管疾病的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少见,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居多[3]。本研究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儿主要包括烟雾病和脑血管畸形2种类型,手术方案为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和开颅脑血管病灶清除术(或者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术)。烟雾病患者一般有脑出血和脑缺血2种表现类型。烟雾病在儿童患者中以缺血类型多见。烟雾病患儿及脑血管畸形患儿一般内科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目前主张手术治疗[4]。缺血的脑血管重新得到血流灌注或者手术去除血管畸形病灶后解除脑部血管病灶窃血症状后,患儿脑血管得到再通,其症状立即得到改善。作为最常见的脑肿瘤疾病的脑胶质瘤,复发率高[5],而反复发作及手术治疗不但对术者造成困扰,也对加大了麻醉医师对患病麻醉的管理难度。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初期一般只有头围增大特征,不易早期发现,发病后颅腔压力增高,很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性异常,脑组织严重损害,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在三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病尤其是烟雾病患儿的脑血管完整率最高,手术效果最佳,因此药物对手术脑氧代谢的改善率也最大。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脑氧代谢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SjvO2、脑氧代谢率、局部脑组织氧分压、AV-DO2及CO2ER。因此,本研究选取SjvO2、AV-DO2及CO2ER 3个脑氧代谢指标能够真实、有效、准确地反映神经外科手术患儿在手术围术期中的脑氧代谢情况[6]。若SjvO2<50%提示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若SjvO2>75%则提示脑血管灌注过多。AV-DO2和CO2ER与脑血流量成反比[7]。颅脑损伤救治过程中需要维持较高的颅内压,保持脑血管的血流灌注,维持脑组织正常的脑氧代谢。也只有充分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保证患者有较好的预后。神经外科小儿患者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缺氧缺血极其不耐受,而且代谢率高,脑氧耗大,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可能加重患儿原有脑部疾病所致脑缺氧缺血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不同时点CO2ER和AV-DO2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当手术开始麻醉深度趋于稳定后,动静脉氧分压差逐渐降低,但仍处于能够满足脑氧供应的范围之内。本研究SjvO2在所有时间点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但是与脑积水组和脑肿瘤组相比,脑血管病组SjvO2值在T3、T4、T5、T6时间点明显偏高,说明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可以更好地为脑血管病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降低脑氧耗,同时使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手术患儿的大脑得到更多脑氧供给。

七氟醚是一种气味芳香,对呼吸道刺激性小,麻醉诱导及苏醒迅速,易于掌控麻醉深度的短小吸入性麻醉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小儿七氟醚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并发症是小儿苏醒期躁动,而小儿的苏醒期躁动与小儿年龄及术后非适应性行为相关[8]。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低流量七氟醚麻醉与其他吸入性麻醉药物相比,在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0]。七氟醚通过减少神经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来达到对颅脑的保护作用[11]。同时七氟醚对于脑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脑血管的血流量,从而为脑代谢提供充足的氧气,降低脑动静脉氧分压差及脑氧摄取率。有研究表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儿脑氧代谢的程度显著高于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12]。右美托咪定作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脑内α2肾上腺素受体,使颅内儿茶酚胺物质释放减少,而且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进而儿茶酚胺递质释放减少,因此右美托咪定可以使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13]。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抑制谷氨酸水平的释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对大脑的危害。此外,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参与神经元凋亡过程,并在其中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4]。而且右美托咪定可以预防小儿手术后苏醒期躁动[15-16]。本研究将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2种脑保护麻醉药物结合起来,目的在于为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提供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更好的降低患者围麻醉期脑氧代谢的脑保护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患儿,对饥饿和低血容量的耐受性差,且手术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一般安排手术为早晨第一台手术,避免了药物昼夜节律变化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选取同一神经外科团队术者的同一时间段相同手术方式手术的麻醉进行对比研究,统一了研究条件。

小儿的新陈代谢率与成年人相比差异较大,儿童时期是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脑部发育较快,脑耗氧量相对较大。因此,小儿的颅脑手术对麻醉医师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在小儿颅脑手术中,更需要保证患儿大脑有充足的氧供。本研究通过观察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3种常见小儿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发现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于脑血管病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脑氧代谢下降程度最大,脑保护作用最强。所以,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在降低脑血管病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方面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霞,宋铁鹰,谷昆峰,等.右美托咪啶联合术中低温对小儿烟雾病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3):412-414.

[2] 胡玉川,颜林枫,韩宇,等.RSNA201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J].放射学实践,2014,29(4):348-352.

[3] 王伟.烟雾病的病因学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4):377-381.

[4] 叶挺,韩聪,段炼.儿童烟雾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疗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12-16.

[5] 钟鸣谷,牟永告,张湘衡,等.复发脑胶质瘤再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36-39.

[6] 张韫辉,高金贵,张山.右美托咪定对颅脑损伤患者全麻下开颅术时的脑保护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1):30-32.

[7] 徐福林,王建清,邓星奇,等.动静脉乳酸差值和动静脉氧差在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6):527-530.

[8] 孙敏.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阑尾炎手术七氟醚麻醉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6):166-167.

[9] 吴文军.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92-93.

[10] 洪木周,吴华苗.低流量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5,26(15):2300-2301,2302.

[11] 吴晓宁,陈克研,张铁铮,等.七氟醚与体外循环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7):3374-3378,3385.

[12] 谷昆峰,赵晓波,杨运亮,等.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烟雾病患儿EDAS联合颅骨多点钻孔术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1457-1460.

[13] 孙凡,鲍红光,斯妍娜,等.右美托咪定调节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其中枢神经保护作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8):745-748.

[14] Research Committee on the Pathology and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Occlusion of the Circle of Willis,Health Labour Sciences Research Grant for Research on Measures for Infractable Diseases.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yamoya disease (spontaneous occlusion of the circle of Willis)[J]. Neurol Med Chir (Tokyo),2012,52(5):245-266.

[15] 沈婷,王英伟.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1):965-969.

[16] 邱凤玉,刘丰华,胡智勇.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后手术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3):2303-2305.

(本文编辑:赵丽洁)

·研究快报·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10-1222-05

[收稿日期] 2016-08-25;

[修回日期]2016-09-30

[作者简介] 于沂阳(1991-),男,山东济南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创伤骨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