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复位研究

于沂阳,常恒瑞,郑占乐,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手术,微创性;牵引术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10.029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1]。Schatzker分型是临床上较为认可的一种分型,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临床上,微创复位固定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终极目标[2]。本研究采用微创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00例,其中Schatzker Ⅳ型10例(10.0%)。Schatzker Ⅳ型骨折,由于内侧骨折块受到缝匠肌、半腱肌和股薄肌向近端牵拉,在术中牵引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外侧平台向近端移位,骨折块复位难以正确。现将微创复位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8月我院收治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6~72岁,平均(48.9±10.8)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微创复位方法 患者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满意后行微创复位固定术。首先于患肢股骨髁上及胫骨远端各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安装自制张力牵引弓,连接牵引弓与张氏牵引架(图1),行适当牵引。C形臂透视患肢正侧位,正位示外侧间隙增宽且较内侧间隙明显,侧位确定内侧骨折块位置。用针头定位法确定关节间隙[3],进针位置于内侧骨折块近端。沿针头定位方向由外及内向关节腔内穿入1枚3.0 mm克氏针,并将克氏针头端留于关节腔内。根据杠杆原理,以股骨外髁为支点,克氏针尾端为施力点,头端为受力点,撬拨复位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块,使内外侧关节间隙一致,达到解剖复位要求(图2~5)。透视结果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以维持复位。选用适当长度的接骨板,于胫骨内侧经皮植入,近端置入1枚加压螺栓,远端置入1枚普通螺钉固定,恢复胫骨平台的宽度和钢板贴近胫骨。随后于两端各自微创置入3~4枚螺钉,牢固固定。去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拆卸牵引架,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消肿等治疗。

1.3 术中观察指标与结果 手术时间(50.1±6.8) min,术中出血(49.5±5.8) mL。对比术前,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图6,7),接骨板及螺钉位置理想。患者未述明显不适,术后第2天可不负重下地活动。

2 讨  论

Schatzker于1979年根据患者的X线平片情况,提出了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4]并将其分为6型:Ⅰ型为外侧平台劈裂;Ⅱ型为外侧平台劈裂塌陷;Ⅲ型为外侧平台单纯塌陷;Ⅳ型为内侧平台骨折;Ⅴ型为双髁骨折;Ⅵ型为合并干骺端的骨折。临床上常采用这一分型指导手术。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Schatzker分型对于部分骨折治疗的指导作用有限[5],尤其是对于Ⅳ型骨折。“鹅足”位于胫骨平台内侧,且胫侧副韧带、半膜肌共同止于内侧平台,牵引复位时,内侧骨折块受到缝匠肌、半腱肌及股薄肌的牵拉,牵引小腿时,内侧骨折块则相对上移,给复位带来较大困难。传统手术方法为内后侧入路的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创伤大,软组织破坏多,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也较差。因此,提出了微创复位技术治疗该类型骨折,在保留内侧软组织的情况下,于外侧关节间隙微创置入3.0 mm克氏针后,利用杠杆原理,撬拨内侧平台骨折块,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骨折线跨过髁间嵴的情况,髁间嵴是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止点。因此,此类型骨折块内侧受到缝匠肌、半腱肌及股薄肌的牵拉,同时外侧受到交叉韧带的牵拉,在术中牵引时,骨折块同样出现相对上移的情况,可以选择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微创复位。置入3.0 mm克氏针时,应尽量避开交叉韧带位置,以免对其造成损伤。本研究对10例Schatzker Ⅳ型患者的术后X线片进行了评估,固定效果满意,未发现交叉韧带损伤。

应用微创复位固定方法治疗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以下优势:①微创操作为闭合状态,不暴露深层组织,可最大程度上减小手术创伤;②操作简单,仅1枚3.0 mm克氏针(骨科手术常用器械)即可达到满意复位效果,不增加手术难度;③复位效果好,可达到解剖复位标准。上述微创复位固定法解决了Schatzker Ⅳ型骨折术中复位效果不满意的难题,符合微创理念,与张氏骨折牵引架联合使用,可最大程度减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值得推广。(本文图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张英泽.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0-291.

[2] 常恒瑞,郑占乐,陈伟,等.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1470-1471.

[3] 郑占乐,常恒瑞,王素凯,等.针头定位法在骨科微创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226-227,封三.

[4] 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79,(138):94-104.

[5] 常恒瑞,郑占乐,孟德飞,等.Schatzker分型的研究与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6):724-725.

(本文编辑:赵丽洁)

·综  述·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10-1226-03

[收稿日期] 2015-12-17;

[修回日期]2016-07-11

[基金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20063)

[作者简介] 韩晓凯(1990-),男,山西昔阳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微创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E-mail:Kangjiansheng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