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18所三甲医院专科护士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张秀果1,李昊儒2,陈彩真1,李栋正3,张 莉3,魏 宁4*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4.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的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糖尿病患者预防性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北省18所三甲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在岗且有护士执业证书的28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糖尿病预防性知识平均得分为(5.68±1.13)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称护士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年龄的护士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年龄的增加、职称的升高、工作年限的延长,护士预防性知识水平均呈提高趋势。护士对糖尿病预防性干预作用的自评得分为(8.28±1.44)分,对预防性干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5.07±1.39)分;护士实施预防性干预行为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用药指导、饮酒、吸烟、健康宣讲、控制体质量、运动、血糖监测及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结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预防性干预工作的认知情况良好,并对患者实施了多方位健康行为指导,但预防性干预知识水平偏低、行为指导力度不均衡和患者依从性较差是工作开展的薄弱点。

[关键词]糖尿病;干预性研究;护理人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1]。国内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2],糖尿病预防性干预强调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自我管理血糖等系列干预措施,从而在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上解决糖尿病的预防问题,而不是仅依靠药物治疗。国外研究表明,饮食和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已凸显出其应用价值[3]。国内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宣传教育、合理的运动治疗、心理指导及营养饮食治疗等预防性综合干预,对控制血糖、提升患者依从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可见,要全面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而广大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预防并发症发生和降低并发症危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涉及河北省11个地市的18所综合性三甲医院,通过对专科护士发放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的知信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开展预防性干预的总体护理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预防性干预,旨在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2016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河北省18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符合入选标准的2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调查问卷发放期间在岗工作;自愿配合调查;能独立完成问卷;取得我国注册护士资格证书的护士。排除标准:问卷填写项目不全;委托他人代为填写问卷;进修护士、实习护士和工作1年内护士。本研究发放问卷282份,回收问卷282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终有效问卷26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98%。

本研究涉及的医院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参与护士本人的同意,符合伦理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有四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情况;②预防性干预知识部分包括运动时间、运动量及原则、腰围及体质量指数控制范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三大营养素的饮食分配、三酰甘油、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综合控制目标,共12个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2分;③对预防性干预的认知部分包括护士对预防性干预的作用、预防治疗内容的知晓和评价患者依从度、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影响开展预防性干预工作困难的了解程度等,自评分题采用10分制,1~10分可任选,每2分为一档,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④预防性干预的行为部分包括行为指导内容、个体化行为指导方案、对患者行为干预的态度及方式等。问卷的信度是得到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数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是结果的准确性,指某种评价方法能够评价出被评价对象真实性的程度。本研究在大量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设计问卷时参考了《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施亮华等[6]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了2轮的专家咨询,包括河北省内5名内分泌专业的医疗专家、3名流行病学专家以及河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业学组的5名护理专家。内容效度经专家评定,量表条目能准确表达调查目的所需的内容,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37,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tem-CVI,I-CVI)介于0.850~1.000之间,各维度的 CVI 介于0.879~1.000 之间。信度问卷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0,为高信度问卷,知识部分共13个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813,态度部分8个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735,行为部分22个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873,问卷的信效度良好,且均达到了统计学标准,可用于临床调查使用。

1.2.2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时选择其中一所医院内分泌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名护士,应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问卷进行了预实验,以便及时发现问卷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处理,从而对调查问卷进行完善和调整。预实验过程中对问卷进行了4处修改,包括态度部分增加了预防性干预作用认知和护士开展工作最大困难2个选题,行为部分修改了预防性干预行为指导内容的依据选项,同时删去了糖尿病足护理知识选题。发放调查问卷时,18所医院指定的调查负责人经统一培训,依据知情同意及自愿参与的原则向符合入选标准的护士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使用统一的填写指导语,调查表在30 min内填写完毕并提交。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士一般情况及对预防性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 265名护理人员知识部分平均得分(5.68±1.13)分。文化程度以本科和大专最多,其知识得分按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硕士和本科得分高于中专、大专,本科高于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层次上,以20~组和30~组人数最多,其知识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提高, 50~组知识得分高于20~组和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以3年及以下人数最多,其知识得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越来越高,工作>10年组知识得分高于3年及以下和3~10年组(P<0.05 );职称分布:护士和护师是主力军,其知识得分随着职称的上升得分逐渐增加,主管护师知识得分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士一般情况及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general situation as well as knowledge score of nurses

项目例数(%)知识得分(x-±s,分)FP文化程度 ①中专 ②大专 ③本科 ④硕士43(16.22)75(28.30)142(53.58)5(1.88)5.23±1.42 5.98±2.33 7.04±2.37*#8.36±2.91* 9.8200.000年龄(岁) ①20~ ②30~ ③40~ ④50~143(53.96)90(33.96)21(7.92) 11(4.15) 5.37±2.39 5.99±3.01 6.73±1.96 8.11±2.46*#5.2110.002工作年限(年) ①3年及以下98(36.98)6.51±3.12 ②3~10年89(33.58)7.36±2.99* 10.0960.000 ③>10年78(2.97) 8.34±1.43*#职称 ①护士 ②护师 ③主管护师 ④副主任护师77(29.05)136(51.32) 43(16.22)9(3.39)5.55±3.88 6.16±3.15 7.25±2.36* 8.28±3.12 3.6980.012

*P<0.05与①比较 #P<0.05与②比较 (SNK-q检验)

2.2 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以预防性干预知识得分为因变量,自定义总分9分以下为1,总分9分及以上为2,将单因素分析中P<0.2 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是护士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年龄的增加,职称的升高、工作年限的延长,预防性知识水平呈提高的趋势,见表2,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说明

Table 2 Assignment and explanation for variables of the preventive knowledge

变量赋值及说明知识得分低分(<9分)=1,高分(9~12分)=2年龄 20~29岁=1,30~39岁=2,40~49岁=3,≥50岁=4职称 护士=1,护师=2,主管护师=3,副主任护师=4文化程度中专=1,大专=2,本科=3,硕士=4工作年限≤3年=1,3~10岁=2,>10年=3

表3 护士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知识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Table 3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knowledge score of diabetes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nurses

变量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POROR95%文化程度 中专----1.000 大专0.0710.0639.1440.0031.6321.431~2.853 本科0.0810.0789.5320.0021.8321.389~2.956 硕士0.0920.0889.9760.0091.7381.345~2.811职称 护士----1.000 护师1.7650.6655.6330.0191.6331.461~2.873 主管护师1.8780.7666.1320.0091.7221.435~2.912 副主任护师1.9780.8766.6550.0081.8121.435~3.462

2.3 护士对预防性干预的认知情况 护士对预防性干预态度自评得分部分,每题10分,分5个等级,包括对糖尿病预防性干预作用自评分、预防治疗内容知晓程度、糖尿病防治指南掌握情况、对预防性干预的依从性情况,其中对预防性干预作用评分最高,对患者依从性评分最低,见表4。

表4 护士对预防性干预态度自评得分情况

Table 4 Self-rating scores of attitude towar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分)

项目 自评得分预防性干预作用的大小8.28±1.44对预防治疗内容知晓程度6.78±1.43对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了解程度6.34±1.52患者对预防性干预工作依从程度5.07±1.39

2.4 护士实施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的行为情况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265例(100.0%)、饮酒指导248例(93.6%),吸烟指导246例(92.8%),健康宣讲228例(86.0%),体质量控制指导198例(74.7%),运动指导190例(71.7%),血糖监测189例(71.3%),饮食指导179例(67.5%),心理疏导169例(63.8%)。

3 讨 论

3.1 护理人员预防性干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知识部分平均得分偏低为(5.68±1.13)分,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年龄的增加、职称的升高、工作年限的延长,预防性知识水平呈提高的趋势。与肖凌风等[7-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知识得分偏低可能的原因有:①护理人员不重视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知识学习;②医院和科室更重视药物治疗,对预防性干预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不够;③护理队伍的职称层次整体不高,以护师为主。目前,护理职称评定标准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的学习能力和在专科领域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长和年龄大的护士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愿望减低,科室多安排其担任办公室护士角色而减少了其直接服务患者的机会,医院和科室对其培训及考核的力度相对较小,而年轻护士多直接参与一线临床工作,患者的需求促使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医院均有规范的岗前培训,重视低年资护士培养和考核。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医院和科室应拓宽专业培训和学习渠道,在临床应更加重视护士培训,文化程度和职称偏低的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人群,培训重点由药物性治疗拓展到饮食、心理、运动、血糖监测及自我管理等预防性干预,引导护理人员寓防治结合原则于临床实践中,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糖尿病防治水平。

3.2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预防性干预的认知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预防性干预作用的评分较高为(8.28±1.44)分,与护理人员作为预防性干预的主力军、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体验有更深的了解有关,表明糖尿病预防性干预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发挥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减轻了患者因患病而增加的各种压力和痛苦。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因此,糖尿病预防性干预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护士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趁儒等[10]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性干预依从性评分偏低为(5.07±1.39)分,表明依从性较差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研究表明心理、饮食和运动的多样性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11]。患者依从性直接受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文化程度、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对治疗效果期望值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不容易控制或其变化在短时间内难以观察到效果,而行为的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12]。研究显示分阶段改变模式为依据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3]。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规范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自我管理目标,使其掌握糖尿病控制的知识和技巧,改变其对疾病的消极或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方式,提高其依从性。

3.3 护理人员实施预防性干预的行为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了指导,包括吸烟、饮酒、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控制体质量、血糖监测及心理等方面,饮食指导占比例较低为67.5%,表明饮食治疗是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共同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与于鹏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原因有:①护理人员饮食相关知识欠缺,医护人员糖尿病营养治疗知识不足[15],影响患者饮食指导工作的开展;②患者饮食习惯的差异很大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③营养师越来越多的参与患者的团队治疗,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参与饮食管理的主动性降低;④老年患者、伴有并发症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增多,护士综合指导能力有限;⑤护理人员较少,难以兼顾到每位患者。⑥三大营养物质在三餐中配比计算复杂且需耗费较多时间,不便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应把重点放在做好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的评估上,为治疗团队特别是营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并严格执行既定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综合预后。

关于预防性干预的研究理论较多,具体开展形式和方法也较多,但糖尿病预防性干预贯穿糖尿病患者的终生。本调查提示了护理人员开展预防性干预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如何规范开展糖尿病预防性干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倚,样本代表性可能差些。

[参考文献]

[1] 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79.

[2] Xu Y,Wang L,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2013,310(9):948-959.

[3] Perrault L,Pan Q,Mather KJ,et al. Effect of regression from prediabetes to 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on long-term reduction in diabetes risk: results from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 Lancet,2012,379(9833):2243-2251.

[4] 董运芳,李栋正,李建梅.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干预实施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6-8.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9.

[6] 施亮华,范树领,赵正清.对临床护士糖尿病认知误区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665-667.

[7] 肖凌凤,迟金凤,耿丽荣.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207-211.

[8] 丁飚,张妮娜,卢逢娣,等.2型高危糖尿病足病人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6,30(5):1595-1599.

[9] Dibetes Preventiog Program Research Group. The 10-year cost- effectivenes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an intent-to-treat analysis of the DPP/DPPOS[J]. Dibetes Care,2012,35(4):723-730.

[10] 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15,29(6):2075-2078.

[11] 刘献红,李晓亚.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04-205.

[12] 柳鹏,吕净,王勃诗.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知信行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2):120-122.

[13] 庞旭哲,吕会新,刘素波.基于阶段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376-1379.

[14] 于鹏,温肇霞,胡新林,等.青岛市不同等级医院护士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498-1502.

[15] 陈伟,张凤芝,姬秋和.我国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948-950.

(本文编辑:许卓文)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belief-practice” condition on carrying out th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in the 18 Third-level Grade-A hospitals

ZHANG Xiu-guo1, LI Hao-ru2, CHEN Cai-zhen1, LI Dong-zheng3, ZHANG Li3, WEI Ning4*

(1.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1,China; 2.Class2015,Basic Medical Colleg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Tangshan063000,China; 3.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1,China; 4.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the Third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ursing service on carrying ou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then to carry out the target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of diabetes. Methods The interview outline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We choose 282 nurses in endocrinology with nurse practice certificate and voluntary cooperation from 18 general third-level of He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the un-random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knowledge score of nurses was(5.68±1.13 ) points on averag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scor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education degree nurses, and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nurses, among which the masters' average knowledge score and the association chief nurses were highest. The result of the variance analysis on knowledge score of nurses with different nursing work experience and different age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in education, age, title and length of work, the prevention knowledge score of nurses has the tendency to increase. The average self-assessment score of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of diabetes patients was(8.28±1.44 ) points, and the self-assessment score of the compliance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patients was(5.07±1.39) points. From high to low the individualized directed for patients are having medication, drinking behavior, smoking behavior, health mission, the weight loss plan, exercise program, blood sugar monitoring programme, the weight loss plan and dietary therapy and psychogical counseling. 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of nurses service for prophylactic intervention of diabetes was in good condition, and implemented guidance for the patient's health behavior,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 points such as the grasping condition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knowledge was poor, the efforts of guidance was uneven, and the patient compliance was poor, which are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intervention studies; nursing staff

[收稿日期]2016-12-12;

[修回日期]2017-01-03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60150)

[作者简介]张秀果(1972-),女,河北赵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05(2017)03-0278-0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7.03.008

三医院主任护师,医学硕士,从事临床护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E-mail:gin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