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涛1,焦雨薇2,李 琰1,胡林玉1,尹伟涛3,张万星1
(1.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技术系,湖北 武汉 430000;3.河北省无极县医院妇科,河北 无极 052460)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化、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评价2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但试验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干预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症状/不良反应、心理功能、生存质量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肿瘤;焦虑;生存质量;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3.02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我国新增原发性肝癌病例39.5万人,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38.3万人,死亡/新增比例为0.97,提示原发性肝癌预后很差,这主要与诊断时多处于中晚期有关[1]。现阶段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主要采取介入治疗,即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该项治疗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2],但由于错过了手术时期,患者心理上往往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进一步激化加重患者的病情,两者互相影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影响[3],给患者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中4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月—2016 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的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均经AFP、B超、CT等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4]。2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均接收肝肾功能检查,证实无腹水、心肾肺等功能性病变,也排除神经性病变;患者均知晓病情,自愿接受介入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正常。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9~77岁,平均(59.0±2.5)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0~78岁,平均(59.1±2.4)岁。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肝癌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低脂清淡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卧床休息24 h;对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遵医嘱及时给予止吐、保护胃黏膜药物;严密观察血管穿刺部位情况;对发热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1.3试验组护理 试验组在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心理干预 大部分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当出现肝部不适、身体消瘦等症状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消极心理[5],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积极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应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告知其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操作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治疗;通过讲解国内外介入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其对介入治疗的依从性;另外,还需指导患者家属了解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多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培养多种兴趣,分散其注意力,如听音乐、读书、看视频等,多与朋友、家人沟通,不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保持心情舒畅。
1.3.2疼痛干预 疼痛是肝癌晚期常出现症状,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影响。责任护士应及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对轻、中度疼痛的患者,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如听轻音乐、看喜欢的视频和书籍等,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指导患者练习正确的深呼吸方法,以减轻腹部压力,有效缓解疼痛;对于重度疼痛患者,患者疼痛难耐,影响患者休息、睡眠,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镇静类药物治疗[7],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体验。肝癌介入术后1~3 d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3~5 d大部分可自行缓解。疼痛的程度与栓塞范围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栓塞后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责任护理应密切观察察患者腹痛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积极向患者解释腹痛原因,增强患者对疼痛的承受力。
1.3.3饮食指导 在实施介入治疗前,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果患者食欲不振,应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饭前应适量运动改善食欲。术后2 h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第2天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高蛋白、低脂、低盐、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忌食油炸、粗糙、硬、干及生冷刺激性食物,防止患者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同时指导患者多饮水,每天要饮水大约3 000 mL,促进造影剂的排出,以减少并发症。
1.3.4睡眠护理 责任护士向患者主动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随时与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放松身心,能够很好入眠。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干净、整洁。指导患者入睡时体位舒适,所有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如患者难以入睡,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药,让患者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1.3.5专科护理 ①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患者回到病房首先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干燥整洁,触摸足背动脉有无搏动,患者穿刺部位肢体制动8 h,若无出血方可轻微活动下肢,股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24 h后松弹性绷带,并覆盖无菌纱布2~3 d,避免浸湿,嘱患者绝对卧床24 h;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及精神状态,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整洁,特别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侧下肢有无趾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皮温下降,以便及早发现股动脉是否形成血栓;如患者需要翻身,协助患者轴线翻身;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增加腹压动作;患者如咳嗽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嘱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对经常性便秘患者应给予促进排便药物,必要时给予灌肠。②发热护理:责任护士术前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患者介入术后1周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发热,发热是由于化疗药物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引起的术后吸收热,从而排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由于发热有利于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如果体温低于38.5 ℃,患者能够耐受,指导患者多饮水,不用作特殊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9.0 ℃,应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指导患者发热多汗时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并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日摄入量要大于3 000 mL。③胃肠道反应:由于介入治疗中应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导致胃肠道反应发生,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呕吐的次数,呕吐时嘱患者暂禁食,指导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应通知医生,给予禁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格拉斯琼,或遵医嘱予针刺或按压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减轻或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胃肠道反应缓解后指导患者少量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④肝肾功能损坏的护理: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甚至会出现嗜睡症状,可能因介入治疗中应用大量化疗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嘱其卧床休息,心情放松,同时及时复查肝肾功能,并遵医嘱给予退黄保肝等药物治疗。
1.4随访 患者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6次后改为6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当前症状、用药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疼痛缓解。
1.4.1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每个量表评分内容均包含20个条目,分4个级别进行,所有条目的总和称为总粗分,标准分=总粗分×1.25后取整数,表明焦虑、抑郁状态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当标准分值为50分时表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2生存质量评估 根据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liver cancer,QOL-LC)进行评分,2组躯体功能为0~60分、社会功能0~50分、症状/不良反应0~60分、心理功能0~50分,共分4个领域,生存质量总分是4领域分值的总和,总分越高表示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3疼痛缓解程度评估 完全缓解:表现为患者无疼痛症状;部分缓解:表现为患者疼痛体验减轻,但对患者的睡眠、生活等方面有所影响;无效:表现为患者疼痛体验无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总缓解率为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率相加。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护理干预前后2组SAS、SDS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但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护理干预前后QOL-LC评分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症状/不良反应、心理功能、生存质量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症状/不良反应、心理功能、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但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患者QOL-LC评分比较 分)
*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
2.32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缓解效果及总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n=40,例数,%)
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肝癌治疗手段与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肝癌介入治疗术的普遍应用[8-9],解除了大量肝癌患者的痛苦。肝癌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手段,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恶性病灶的供血血管并将其阻塞,造成病灶缺血而坏死,进而抑制肿瘤病灶生长,减轻临床症状,已成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10]。但由于患者对介入治疗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出于对治疗方案的陌生感和对病情预后的担心,以及化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了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绝望心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轻生倾向,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病情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也会削弱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1-12]。因此,医护工作者对肝癌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肝癌属于恶性消耗性疾病,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单纯针对疾病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当前的护理模式也从原来针对疾病的护理向着重视“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即采用积极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整体护理干预,既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心情,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16]。目前,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护理。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SDS和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但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积极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整体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让患者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同时指导患者家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情感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7-18]。
综上所述,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系统、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洪海,孙玉,郑加生.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临床荟萃,2015,30(4):450-454.
[2] 黄红.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35-3637.
[3] 吕静,陈似霞,李佳梅,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慢性癌痛病人镇痛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12):1108-1110.
[4] 黄恢淑,胡婷.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104-105,107.
[5] 叶梅,陈火明,张瑞娟.姑息治疗中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87-888.
[6] 于红光,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J].心理医生,2016,22(12):175-176
[7] 吕会杰.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7):125-126.
[8] 杨云.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舒适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10):1482-1484.
[9] 孙敬梅,吕英慧,白丽华.预见性护理在减少肝癌患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44-45.
[10] 杨海燕.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研究,2016,24(3):170-171.
[11] 张承菊.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21-23.
[12] 王芝丽.舒适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87-88.
[13] 杜海丹,丁文文.护理措施干预对我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5,32(4):1556.
[14] 游君.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80-381.
[15] 唐蓉,刘雪花,蒋莲.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8(27):65-66.
[16] 张岚,韩丽娟,叶福苹.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4):8-9.
[17] 徐中英,唐艳,钟兰,等.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2):221-223.
[18] 卢美平.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464-466.
[收稿日期]2017-07-05;
[修回日期]2017-09-12
[作者简介]冯小涛(1975-),女,河北无极人,河北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8)03-0336-04
(本文编辑:刘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