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曹亚坤,郭卫东,张丽华,赵 刚,王运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功能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 目的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高频超声和肌电图2种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治疗的肘管综合征患者(病例组)和3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高频浅表超声探查肘部尺神经,观察尺神经的回声变化,测定卡压最粗处左右径、横截面积;同时对尺神经进行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分段测定手腕至肘下5 cm、肘下5 cm至肘部及肘部至肘上5 cm各节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小指至手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腕屈肌的肌电图等电生理指标;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声像图可见尺神经粗细不均、回声减低、神经束状结构消失、卡压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增大,尺神经肘下5 cm至肘部、肘部至肘上5 cm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小指至腕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肌电图可见第一骨间肌等出现神经源性改变。与手术结果比较,高频超声敏感度86.7%、准确度84.4,肌电图敏感度96.7%、准确度93.8%,肌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肘部尺神经走行,测量卡压处数值,并分析病因。神经电生理可对尺神经损伤定性定位。应用2种诊断方法可对尺神经肘部损伤进行形态和功能诊断。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超声检查;肌电描记术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5.028
肘管综合征即各种原因导致的尺神经肘部损伤,是临床第二常见的卡压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多以小指、无名指麻木无力就诊,查体可见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等肌肉萎缩,严重者成爪形手。肌电图为传统检查方法。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高频超声应用于外周神经也日渐广泛。本研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手术确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27~67岁,平均(46.78±10.42)岁。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7~64岁,平均(42.22±10.78)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高频神经超声检查 2组均接受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选择5~12 MHz线阵探头,开启肌骨模式。患者取坐位,上肢外展外旋,前臂屈曲,充分暴露。超声探头连续扫查尺神经,重点观察肘部。长轴观察尺神经走行、粗细变化、卡压部位;短轴观察尺神经的横截面及内径的回声变化,并测量卡压最粗处左右径线,用描迹法测量横截面积。
1.2.2肌电图检查 2组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应用尼高力Nicolet Viking Quest四导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尺神经电生理指标。①运动传导检查:患者平卧位,上肢轻度外展,掌心向上;于小指展肌记录,在腕部、肱骨内上髁水平远端5 cm处、肱骨内上髁水平、肱骨内上髁水平近端5 cm处分别刺激,记录尺神经手腕至肘下5 cm、肘下5 cm至肘部及肘部至肘上5 cm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地线置于腕部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②感觉传导检查:顺向法检测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患者体位及地线放置不变;于腕部记录,环状电极刺激小指中间、远段指骨关节,记录尺神经小指至腕节段的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③肌电图:同心圆针电极插入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腕屈肌采集肌肉电信号,判断安静时肌肉是否有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的波幅、时限以及重收缩时的相位。
1.3诊断标准
1.3.1超声表现 肘管内受卡压的尺神经肿胀增粗或粗细不均,长轴可见神经束状结构显示模糊,回声减低,卡压处有明显压迹;短轴尺神经点状回声消失,肿胀处内径增大,横截面积增大;可见异常组织结构回声。
1.3.2肌电图 尺神经肘下5 cm至肘上5 cm节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45 m/s、波幅减低;小指至腕感觉传导速度<40 m/s、波幅减低;针极肌电图可见被检肌肉呈神经源性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校正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用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尺神经声像图表现: 长轴可见神经干粗细均匀,呈线性平行的低回声,两侧有呈高回声的神经外膜,束状结构清晰;短轴可见神经束点状回声,呈筛网样结构(图1,2)。病变尺神经声像图: 长轴可见神经干总体肿胀增粗或粗细不均,回声减低、神经束状结构显示不清,卡压处可见明显压迹;短轴神经横截面明显增粗、内部结构紊乱,筛网状回声消失(图3,4)。2组测量指标相比,病例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正常尺神经声像图,长轴可见神经干粗细均匀、结构清晰
图2 正常尺神经声像图,短轴可见肱骨内上髁旁筛网结构(箭头处)
图3 异常尺神经声像图,长轴可见神经回声减低,卡压近端明显膨大,并有压迹(箭头处)
图4 异常尺神经声像图,短轴可见尺神经内点状回声结构消失,横截面积增大
2.2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2.2.1尺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尺神经腕至肘下5 cm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肘下5 cm至肘部和肘部至肘上5 cm运动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病例组较对照组尺神经小指至腕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表3 2组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n=32,M(QR)]
2.2.3针极肌电图 病例组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及尺侧腕屈肌肌电图出现正尖电位、纤颤电位等自发电位,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时相增宽、波幅增高,重收缩呈单纯相或混合相;对照组未能采集肌电图。
2.32种检查方法的评价 高频超声诊断出肘管综合征27例,手术诊断30例,2种方法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0,P=0.180);肌电图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相同,2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超声和肌电图诊断,肌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高频超声诊断, 见表4。
表4 高频超声与肌电图结果对比(例数)
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以男性多见,患者可有肘部外伤史、肘外翻畸形等。临床表现为手内侧两个半指的背面和(或)内侧一个半指的掌面出现感觉障碍以及第一骨间肌、伸指总肌等手内肌肌肉萎缩[1]。查体可见Phlen征、Tinel征、Froment征及屈肘试验阳性等。其病理生理为尺神经在肘管处受到各种因素的卡压,淋巴静脉回流受阻,轴突轴浆循环障碍,导致神经水肿变性,进而出现脱髓鞘改变[2],严重者则累及神经轴索。
肌电图检查可见尺神经肘下5 cm至肘上5 cm运动传导速度节段性减慢,而肘下5 cm至腕部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同时,小指至腕部感觉传导速度减慢,甚至不能引出。针极肌电图可见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等肌肉呈神经源性改变,出现正尖波、纤颤波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呈现高波幅、宽时限改变。通过分析检查结果,可对尺神经肘部病变作出定性、定位的诊断[3-4]。
肌骨神经超声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如12 MHz、15 MHz及18 MHz等高频超声探头的配备,使得神经超声成像质量不断提升。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长轴表现为基本平行排列的低回声,之间为高回声的神经束膜,最外层为高回声神经外膜;短轴表现为多个类圆形低回声,神经束膜高回声,呈筛网样结构[5]。常规检查内容包括观察神经的声像图特点、结构是否正常、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测量神经直径、横截面积,启动彩色能量多普勒观察神经血流情况等[6]。肘部尺神经走行于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内,走行表浅,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包括慢性劳损、囊肿卡压及创伤等[7-8]。本研究病变神经短轴可见明显增粗、内部结构紊乱,筛网样回声消失;长轴可见神经干总体肿胀增粗或粗细不均,回声量神经卡压最粗处左右径、横截面积各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 尺神经最大横截面积与肘部运动传导速度成明显负相关,即尺神经横截面积越大,其运动传导速度越慢[9-11]。说明2种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手术相比,高频超声诊断出肘管综合征27例,手术诊断30例,2种方法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误诊1例,为患者肥胖伪影所致;漏诊4例, 考虑与患者病程相对较短、神经尚未形成明显局限卡压位点而导致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有关;其敏感度86.7%、准确度84.4%。本研究肌电图诊断30例,手术结果也是30例,肌电图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比较,肌电图正确诊断29例;误诊1例,考虑与神经解剖变异有关; 漏诊1例,为残余的正常神经纤维尚存代偿作用而致定位失误有关;其敏感度96.7%、准确度93.8%。本研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超声和肌电图诊断,肌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高频超声。表明电生理检查对于轻度的尺神经卡压更加敏感,当神经形态未出现明显变化时,功能指标往往可提供有效信息。而高频超声则在手术切口定位、手术前后动态随访方面有独特优势[12-13]。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以定量测定神经结构,判断有无异物卡压,相对于MRI又有便捷、廉价可重复的优势[14-15];肌电图可以定性定位判断神经功能状态。2种诊断方法结合可使临床诊疗更加明确,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81-882.
[2] 陈涛,郭稳,秦晓婷,等.腕管处正中神经超声成像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2):162-166.
[3] 柳三凤,庄智勇,谢树荣,等.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5,22(1):30-32.
[4] 冼珊,邱嘉茗,张勋.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测与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5,22(1):19-20.
[5] 朱家安.周围神经超声显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4.
[6] 李亦,刘明生,崔丽英.周围神经病的神经超声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12):975-979.
[7] 陈红天,夏晓辉.高频超声在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9):81-83.
[8] 李洪飞,唐杰,王月香.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10):1061-1064.
[9] 曹亚坤,郭卫东,王立民,等.高频超声与肌电图诊断尺神经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9):1051-1054,1059.
[10] 卢惠苹,宋林,林盈.肘管综合征的高频超声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分析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3):212-213.
[11] 张红,霍晓明,齐华光,等.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2):96-99.
[12] 乔春梅,王晓磊,哈斯,等.高频超声在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手术前后应用比较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21(3):247-253.
[13] 张莉,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贾潇天,等.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3):203-205.
[14] 倪雪君,王怡.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1):90-92.
[15] 朱明珍,王丽萍,卢祖能.高分辨率神经超声在周围神经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5):382-385.
[收稿日期]2018-01-18;[修回日期]2018-02-08
[基金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131461403)
[作者简介]曹亚坤(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肌电图与超声诊断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8)05-0612-04
(本文编辑:许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