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何立芳1,马玉霞1,阎双缓2,王冬梅1,佟晓敬1,任平香1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唐山 064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10 μg/L,B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10~19 μg/L,C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20 μg/L。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s-CRP、UAER的相关性。结果B组和C组hs-CRP、UAER水平均低于A组,C组hs-CRP、UAER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s-CRP、UAER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 2型;维生素D;C反应蛋白质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9.0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0%~40%[1],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引发该病的因素有遗传因素、高血压、肾脏血流动力异常、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等[2-3]。研究证明维生素D缺乏与很多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很多学者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维生素D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②尿路感染,慢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脏疾病患者;③半年内补充过活性维生素D和钙物质药剂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维生素D水平造成严重影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⑥具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A、B、C 3组,A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10 μg/L,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7~71岁,平均(59.24±11.48)岁;病程(6.71±6.32)年;B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10~19 μg/L,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6~69岁,平均(57.53±11.26)岁;病程(6.48±6.21)年;C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20 μg/L,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4~67岁,平均(55.61±11.15)岁;病程(6.65±5.63)年。3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测定25羟维生素D3、hs-CRP、UAER水平。25羟维生素D3和UAE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s-CRP采用乳胶增强投射免疫比浊法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F检验和SNK-q检验;影响因素确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3组hs-CRP、UAER水平比较 B组和C组hs-CRP、UAER水平均低于A组,C组hs-CRP、UAER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hs-CRP、UAER水平比较
*P<0.05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SNK-q检验)
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25羟维生素D3(0=≥20 μg/L,1=<20 μg/L)为因变量,以hs-CRP(0=≤10 mg/L,1=>10 mg/L)与UAER(0=≤20 μg/min,1=>20 μg/min)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s-CRP、UAER呈负相关(r=-0.468、-0.232,P<0.05)。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慢性升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视网膜、肾脏、心脑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研究发现,在胰岛B细胞中存在1,25-二羟维生素D的受体,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胰岛B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4]。还能够改善肾小球和肾小管及间质纤维化,阻止肾小球肥大,抑制足细胞丢失和系膜细胞增殖,抗炎性反应,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病理途径保护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5]。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6]。
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的效果,维生素D还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2、维生素D3与健康的关系较为密切,且有以下特性:①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②人体皮下储存,从胆固醇生成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一种活性形式,维生素D3是一种固醇衍生物,可分为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2种活性形式,其中25-二羟维生素D3为主要形式,而1,25-二羟维生素D3则活动程度更高,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活性维生素D对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活化受体直接激活,并对骨骼肌中脂肪分化和脂肪组织进行有效调节,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研究证明,未患有2型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体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患者的水平,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与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7]。维生素D高的人群比维生素D低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且还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初诊时血清糖耐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的糖耐量,其中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功能,而有效补充维生素D,可使血清活性维生素D处于正常值水平,还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第一时相受损[8-9]。体内的维生素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也可从肝、乳、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3无生物活性,其首先在肝脏被25-羟化酶催化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25-二羟维生素D3。主要作用为加快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故可以有效调节对骨钙的沉积和释放,刺激成骨细胞,加快钙骨沉积和骨的形成,并降低血钙,提高破骨细胞,增强骨的溶解,将骨磷与骨钙释放入血,有效升高血钙与血磷,并有效提升血钙浓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对肾脏起降低尿钙、磷的排出量,加快肾小管和磷、钙吸收的作用。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品中摄入[10-11]。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s-CRP、UAE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C组hs-CRP、UAER水平均低于A组,C组hs-CRP、UAER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和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s-CRP、UAER呈负相关。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是如下因素造成的:①因患者的活动量受到限制,特别是因户外运动受到限制,使裸露的皮肤接受到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减少,造成维生素D合成降低;②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摄入获得,特备是食入一些动物肝脏、鱼类、乳酪、海产品和坚果等,而糖尿病患者禁用这些食物,故维生素D水平降低[12-13];③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增加,导致维生素D与蛋白相结合并伴随着尿液从体内排出,造成维生素D严重不足,有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与UAER有直接联系;④因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容易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25羟维生素D3功能障碍,使25羟维生素D3生成减少,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直线下降[14-15]。有研究表明,UAER 30~300 mg/24 h的患者为早期肾病患者。本研究A组与B组达到了早期肾病水平。伴随着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降低,UAER会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故25羟维生素D3与UAER呈负相关关系[16]。hs-CRP的变化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胰岛素可加快肝脏白蛋白的合成,以控制hs-CRP的合成,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故患者体内hs-CRP量相对较低;②25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3水平逐渐降低,故25羟维生素D3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会减弱。
综上所述,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维生素D缺乏情况,而hs-CRP、UAER是影响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危险因素。但补充维生素D能否有效降低hs-CRP和UAER水平、延缓慢性肾脏疾病尚需更多研究加以探究。
[参考文献]
[1] Khoshjou F. A glimps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J Nephropharmacol,2017,6(1):1-2.
[2] 江淼,时照明,胡小磊,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10):908-911.
[3] 张立娟,田冬梅,童平,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糖代谢、蛋白尿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4):86-89.
[4] 曾瑞翔,张冰雨,雷涛.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6):568-571.
[5] 何立芳,李青科,张秀香,等.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2):142-145.
[6] Hirani V,Cumming RG,Le Couteur DG,et al. Low levels of 25-hydroxy vitamin D and active 1,25- dihydroxyvitamin 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australian men:the concord health and ageing in men project[J]. J Am Geriatr Soc,2014,62(9):1741-1747.
[7] 郝帅,郭丽婷,高志红.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调查分析[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4(3):153-157.
[8] 刘宁,叶小珍,卢斌,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ɑ细胞及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57-61.
[9] 李冬梅,张颖,丁波,等,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1):970-974.
[10] Chen CC,Susanto H,Chuang WH,et al. Higher serum betatrophin level in type 2 diabetes subjects is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and renal function[J]. Cardiovasc Diabetol,2016,15:3.
[11] Chung JO,Cho DH,Chung DJ,et al.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erum bilirub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Intern Med,2015,54(2):141-146.
[12] Zabul P,Wozniak M,Slominski AT,et al. A propose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igh-dose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eclampsia[J]. Int J Mol Sci,2015,16(6):13043-13064.
[13] Mohammadian S,Fatahi N,Zaeri H,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 in Glycemic Control of Pediatric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J]. J Clin Diagn Res,2015,9(3):SC05-7.
[14] Liu P,Liu R,Chen X,et al. Can levothyroxine treatment reduc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Curr Med Res Opin,2015,31(12):2233-2240.
[15] Peng Y,Li LJ.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Int Urol Nephrol,2015,47(6):983-989.
[16] Bacci S,Gargano A,Lorenzo A,et al.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correlates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offspring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lbuminuria[J]. Acta Diabetol,2016,53(6):1045-1048.
[中图分类号]R7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8)09-1070-04
[收稿日期]2018-03-23;
[修回日期]2018-06-28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81398)
[作者简介]何立芳(198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肾内科及内分泌疾病诊治研究。
(本文编辑:赵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