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快报·

张氏切口及张氏保膝手术规范化入路

李石伦,尹英超,张瑞鹏,侯志勇,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截骨术;切口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9.02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僵硬、功能障碍等,其中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约占74%[1],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张英泽院士经过多年系统研究提出差异性沉降(也被称作“不均匀沉降”)理论[2],揭示了膝关节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青壮年时期胫骨平台结构均匀,载荷均衡;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后,胫骨平台发生微骨折,内外侧承载力失衡,内侧平台缺乏腓骨支撑沉降速率更快,局部塌陷发生“差异性沉降”现象, 导致膝关节内侧间室型骨性关节炎并逐步恶化[3]。据此开展的腓骨高位截骨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6]。而对于内翻程度过大的患者,单纯腓骨截骨仅能暂时缓解疼痛,无法纠正下肢畸形、恢复下肢力线。在腓骨截骨的同时,配合胫骨高位截骨并植入“张氏保膝可吸收垫”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矫正膝关节内翻[7-9]。本研究将张氏保膝手术的切口命名为“张氏切口”,并对该切口和入路进行描述,以规范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

1 腓骨截骨术手术规范化入路和注意事项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下肢止血带根据患者血压调整,定时1 h,开始手术。

1.1手术入路 ①手指触摸到腓骨头骨突处,于腓骨头下四横指(6~8 cm)处针头定位腓骨位置(图1),以针头定位处为中心,行一长约3 cm的纵行切口;②逐层分离至浅筋膜,可见一条由脂肪组织构成的“黄线”(图2);③沿此“黄线”切开,即为腓骨长短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形似嘴唇)(图3);④沿此肌间隙钝性分离至腓骨,剥离骨膜后显露腓骨(图4);⑤使用面包板环抱腓骨,使腓深神经和腓深动脉得到保护,同时暴露手术视野,为腓骨截骨做好准备(图5)。

1.2注意要点 腓骨高位截骨切口和入路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保护相关肌肉、神经和血管。该入路穿过的肌肉主要为属于小腿外侧肌群浅层的腓骨长肌、深层的腓骨短肌和属于小腿后侧肌群的比目鱼肌。在切开浅筋膜暴露“黄线”之后,应刀尖向下切开“黄线”,避开内侧(即切口上方)的腓骨长短肌肌腹,以免损伤肌肉。

该入路涉及的神经主要为腓总神经及腓浅、腓深神经2条分支。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 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 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即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2条终支。腓总神经绕行腓骨头时紧贴骨膜,故截骨位置应避开腓骨头周围,在暴露腓骨的过程中应轻柔操作防止过度牵拉,避免损伤神经。

腓浅神经自腓总神经分出后,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行。逐层分历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内侧的腓骨长、短肌;在切割腓骨前使用面包板环抱腓骨,可以在暴露视野的同时保护内侧的腓骨长、短肌和其间的腓浅神经。

2 胫骨高位截骨嵌入可吸收网状垫片

2.1手术入路 ①患肢垫高后外展屈曲,针头定位膝关节间隙(图6),使用记号笔标记手术切口(图7);于胫骨平台远端1.5 cm,胫骨前内侧面的中后1/3处,向下行长4~5 cm切口(图8)。②在鹅足和髌韧带之间,鹅足前侧骨膜下进行剥离,部分游离鹅足止点,逐层分离至胫骨骨面(图9)。

2.2注意要点 “鹅足”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3块肌肉共同止于胫骨近段内侧,三者的腱性结构汇聚形成,因其形似鹅足而得名[10]。胫骨截骨植入垫片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考虑尽量减少软组织损伤。该入路位于胫骨近端内侧鹅足上方,保留了鹅足的止点,避免了对3条肌肉腱性结构的损伤,进而保证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地和快速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很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体重较大,入路周围皮下脂肪很厚,在逐层剥离至骨面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牵拉造成周围神经肌肉损伤,并注意鹅足周围血管走行,及时结扎止血,保证手术视野。

3 总 结

根据“差异性沉降”理论,经过基础实验和初步临床验证,在腓骨截骨的同时,配合胫骨高位截骨并植入“张氏保膝可吸收垫”,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矫正膝关节内翻。本研究详细介绍并首次命名了张氏保膝手术的规范化切口——“张氏切口”,手术时应注意按标准手术入路进行,注意周围解剖结构,保护肢体功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本文图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Slemenda CW. The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 Curr Opin Rheumatol,1992,4(4):546-551.

[2] 张英泽,李存祥,李冀东,等.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218-219.

[3] 秦迪,李石伦,郑占乐,等.膝关节骨关节炎病因与关节软骨磨损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227-229.

[4] 陈伟,陈百成,王飞,等.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600-602.

[5] 陈伟,秦迪,吴涛,等.应用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优良的机制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26-727.

[6] 陈伟,张英泽,侯志勇,等.应用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0):945-946.

[7] 于沂阳,常恒瑞,张英泽.保膝治疗的研究进展[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1):73-77.

[8] 于沂阳,鞠林林,李佳,等.腓骨高位截骨嵌入可吸收网状垫片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7):857-858.

[9] 郑占乐,于沂阳,高石军,等.胫骨高位截骨嵌入可吸收网状垫片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88-989.

[10] 张瑞鹏,尹英超,李石伦,等.“鹅足”形态在X线上的表现及骨科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1):1347-1348.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8)09-1085-03

[收稿日期]2018-03-27;

[修回日期]2018-06-20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80429)

[作者简介]李石伦(1991-),男,河北沧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E-mail:surgeon_zhangyz@163.com

(本文编辑:赵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