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血竭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烫伤临床研究

石 聪,王东凯,耿志辉 *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北 保定 071000)

[ 摘要 ] 目的 观察龙血竭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治疗烧烫伤的效果。 方法 将200 例烧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 例,在给予营养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处涂抹京万红软膏后外敷康复新液,治疗组涂龙血竭粉后抹 rb-bFGF凝胶剂,浅Ⅱ度烧烫伤患者治疗疗程为10 d,深Ⅱ度为28 d,记录2组患者疼痛强度、有无渗液、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情况。 结果 治疗组疼痛控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创面渗液时间和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龙血竭联合rb-bFGF治疗Ⅱ度及以下烧烫伤效果显著,能够加快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止痛效果良好,抗炎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烧伤;龙血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烫伤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外伤现象。现代化学物质、放射线及电能均可直接造成局部或全身性损伤,轻度烧伤可能只是引起皮肤受伤坏死,大面积重度烧伤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因细菌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甚至死亡 [1-2]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处理伤口后使用烧烫伤软膏外涂,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重度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尽快补液并给予营养支持,纠正体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 。龙血竭具有生肌敛疮、活血止痛、止血散瘀的功效 [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可修复受损神经,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5] 。本研究采用龙血竭联合rb-bFGF凝胶的方法 [6] 治疗烧烫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2~50岁,平均(37.6±9.3)岁;水烫伤29例,火烫伤26例,油烫伤23例,蒸汽烫伤18例,微波烫伤4例;烧伤深度:浅Ⅱ度47例,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的(8.3±3.1)%,深Ⅱ度53例,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的(3.5±1.4)%。治疗组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12~50岁,平均(35.6±7.9)岁;水烫伤27例,火烫伤28例,油烫伤20例,蒸汽烫伤17例,微波烫伤8例;烧伤深度:浅Ⅱ度48例,烧伤面积占全身总面积的(11.6±4.8)%,深Ⅱ度52例,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的(3.8±2.1)%。2组患者无合并心、脑、肝、肾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未使用抗肿瘤、激素类及抗凝药物。2组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烧伤面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 2 烧烫伤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中医外科学烧伤深度判断标准》制定:Ⅰ度,红斑,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深达表皮角质层;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深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深Ⅱ度,感觉消失,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深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在5%)以下;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1%~30%(小儿6%~1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5%)以下。

1 . 3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烧烫伤程度进行治疗,首先脱掉被污染的衣物,以防再损伤,若创面和衣物有粘连应避免强脱。尽快用凉水浸泡冲洗来降低皮肤温度,创口及附近的毛发、指甲等覆盖物需要及时修剪,用接近人体体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灭菌纱布轻拭创面异物及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发生。小面积轻度烧伤患者,为避免小水泡破损多采用包扎,大面积烧伤但皮肤无破损者,无菌针刺破水泡后用灭菌注射器轻将疱内脓液吸出 [7] 。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渗液较多,为防止患者低血容量性休克 [8] 应尽快补液或输入人体代血浆恢复血容量,纠正体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烧烫伤后体内能量代谢大,消耗增多,由于蛋白质分解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能量供给,会出现负氮平衡现象,饮食上需要给予患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全面营养支持,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的生长愈合。对照组处理完伤口后,使用京万红软膏(天津达仁堂万红药业,国药准字Z12020440)涂抹,厚度为1 mm,然后用浸泡过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国药准字Z151021834)的单层纱布轻敷在患处,2次/d,每次换药前用生理盐水将残余药物冲洗干净,保持创面洁净,防止感染。治疗组清洗创面后,将龙血竭粉轻撒在患处,用棉签将rb-bFGF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20040001)轻涂在创面,药层厚度约1 mm,2次/d,将创伤面用纱布包扎 [9] 。烧伤患者浅Ⅱ度治疗疗程为10 d,深Ⅱ度为28 d,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

1 . 4 疼痛评估 对于患者烧伤疼痛评估,应用数字评分法,结合面部表情、视觉模拟及主诉疼痛分级法进行疼痛强度评价,数字评分法1~4定义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

1 . 5 观察指标

1 . 5 . 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疗及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红润光滑,无瘢痕,无痒感,不影响毛发生长。显效:症状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有瘢痕。有效:症状未完全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有瘢痕。无效:症状未见改善,创面感染或不能控制。观察创面红肿、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结痂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情况 [10]

1 . 5 . 2 组织学检查指标 严重烧伤患者除宿主易感因素及临床表现外 [11-12] ,有明确的微生物学证据;严重烧伤患者除宿主易感因素及临床表现外,影像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中任意2 项为阳性。满足其中任何1 项,即可确诊为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

1 .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 1 2组浅Ⅱ度疼痛控制疗效比较 治疗组疼痛控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2组浅 度疼痛控制疗效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无痛感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极痛对照组4717(36.17)16(34.04)9(19.15)3(6.38)2(4.26)治疗组4830(62.50)13(27.08)4(8.33) 1(2.09)0(0.00)Uc2.862P0.042

2 . 2 2组深Ⅱ度疼痛控制疗效比较 治疗组疼痛控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表2 2组深 度疼痛控制疗效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无痛感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极痛对照组5313(24.53)15(28.30)12(22.64)7(13.21)6(11.32)治疗组5226(50.00)13(25.00)8(15.39)4(7.69)1(1.92)Uc3.776P0.044

2 . 3 2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无渗液、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2 . 4 2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4。

表3 2组浅 度和深 度创面无渗液 结痂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浅Ⅱ度烧伤创面无渗液时间结痂时间例数深Ⅱ度烧伤创面无渗液时间结痂时间对照组475.48±1.727.58±1.355313.75±2.6425.58±3.75治疗组483.32±1.265.76±1.645210.48±1.8918.76±4.64t11.3347.0176.8757.502P0.0000.0000.0000.000

表4 2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情况比较 ( n =100,例数,%)

组别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6(56.00)48(48.00)治疗组58(58.00)69(69.00)χ20.0859.082P0.7750.003

2 . 5 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比较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5。

表5 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比较 ( n =100)

组别愈合时间(x-±s,d)愈合(例数,%)对照组34.75±3.7388(88.0)治疗组27.32±2.4698(98.0)t17.8837.681P0.0000.006

3 讨 论

烧烫伤是指高温直接作用于皮肤,导致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质、坏死。根据烧伤面积与深度等评估烧伤度,轻度烧伤短期内可以痊愈,恢复正常肤色,重度烧伤可能累积到整个表皮层、生发层甚至真皮层 [13] 。无论烧伤深度的大小,伤后均有体液渗出,小面积烧伤引起的组织水肿及渗出可以通过自身代谢而不影响体内循环血量变化,如果渗出液量多,需及时进行补液,严重者应输入人血白蛋白代替血浆,若使用过程中有人血白蛋白禁忌的患者可以选用非蛋白胶体溶液,以防止烧伤后出现低蛋白血症 [14] 。浅Ⅱ度伤口应保持创面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深Ⅱ度创口应促进创面结痂及痂下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本研究中龙血竭联合rb-bFGF凝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15] 治疗烧烫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龙血竭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并且镇痛效果随着药物剂量增大而增强,此类物质可引导神经干复合电动作电位,使电位幅值降低,痛觉传导信息速度减慢而产生外周镇痛作用 [16] 。创面修复Smads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中具有皮肤组织修复基因,Smad 3与Smad 4形成复合物迁至细胞核中促进靶基因的正常表达以调节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龙血竭可下调Smad 3、Smad 4的表达水平,降低2种蛋白的失控率,加快创口的修复速度 [17] 。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减少患者因细菌侵袭引发脓毒败血症 [1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种多肽有机化合物,分为碱性和酸性2种生长因子,bFGF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烧伤患者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分裂及增殖,加快创面愈合及上皮组织形成,内皮细胞的不断迁移、增殖与黏附,协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19]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途径是bFGF神经组织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路,作用于FGF受体的因子自身磷酸化调节亚基结合,使PI3K活化,磷酸化肌醇磷脂产物增加,新生细胞产生增殖,参与神经再生和修复 [20] 。rb-bFGF凝胶使用方便,起效快,透气性良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龙血竭粉撒在伤口处,外涂凝胶剂,可以将两者固定并保持创面湿润,长时间释药机体易吸收,换药过程易清洗,不污染衣物,适用于开放性伤口。

综上所述,龙血竭与rb-bFGF凝胶联合用药不仅减轻烧伤患者的疼痛感和皮肤瘙痒感,还可以防止因病原微生物侵入和繁殖引起的脓毒血症发生,伤口愈合过程中FGF再生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本研究显示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背景性疼痛明显减轻,操作性疼痛能降低到可耐受范围,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降低,患者换药依从性提高。故此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轻中度烧烫伤患者。

[参考文献]

[1] 徐丽红.FGF+Collagen联合百多邦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对炎性因子表达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0):1168-1171.

[2] 黄志群,陆钢,韦贤.烧烫伤生肤剂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218-3219.

[3] Rousseau AF,Losser MR,Ichai C,et al. Nutritional therapy in major burns [J]. Clinical Nutrition,2013,32(4):497-502.

[4] 程明.龙血竭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5,1(4):312-319.

[5] Liu Q,Huang YC,Lan Y,et al. Acceleration of skin regeneration in full-thickness burns by incorporation of bFGF-loadedalginate microspheres into a CMCS-PVA hydrogel [J]. J Tissue Eng Regen Med,2017,11(5):1562-1573.

[6] 唐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烧烫伤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5):668-669.

[7] 葛欣.自制烧伤膏治疗烧烫伤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25-728.

[8] 邵洪波,姚月明,魏伟.碱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821-824.

[9] 张亮,胡迪.探讨自制“红玉膏”对难愈性创面和烧烫伤治疗效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71-173.

[10] 李少敏.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烫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6):25-26.

[11] 范智凌,谢玉国,罗高兴,等.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12):1079-1081.

[12] 高家林,张魏,刘春声,等.皖南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耐药分析[J].药物治疗学,2016,21(7):796-801.

[13] Afkarian M,Sachs MC,Kestenbaum B,et al. Kidney disease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J]. J Am Soc Nephrol,2013,24(2):302-308.

[14] 刘锐,曹卫红,李宗翰,等.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对烧烫伤患儿预后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5,10(1):61-64.

[15] 王佩,韩静,张唯,等.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750-754.

[16] 陈素,吴水才,曾毅,等.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030-1032.

[17] 贺选玲,王莘智,黄政德.龙血竭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1,43(8):144-147.

[18] 孟小夏,张硕,张敏,等.龙血竭和蜘蛛香体外联用的抗菌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7,32(1):109-110.

[19] 曾环想,张宏波,黄凯,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1):949-952.

[20] 张超,项丽娜,陈德培,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35(6):75-79.

*通讯作者 。E-mail:gengzhihui666@sohu.com

[作者简介] 石聪(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主管药师,医学硕士,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修回日期] 2018-01-18

[收稿日期] 2017-11-21;

[文章编号] 1007-3205(2018)10-1217-04

[文献标志码] B

[ 中图分类号 ] R644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18.10.024

(本文编辑:刘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