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吴 迪1,马 宁2,王 芳3,张 芳1*,王 怡1,常 琳1

(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超声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2.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0;3.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以及25-羟维生素D可否作为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前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182例H型高血压患者,检测血脂、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浓度,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颈动脉斑块弹性值。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为3组,A组(缺乏组,<30 nmol/L,48例),B组(不足组,30~75 nmol/L,97例),C组(充足组,>75 nmol/L,37例),分析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弹性值的相关性。结果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3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弹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有斑块组的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低于无斑块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值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r=0.63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羟维生素D浓度减低、颈动脉斑块弹性值减低是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低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浓度可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适当补充25-羟维生素D可以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脱落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超声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11.025

高血压及其大血管病变是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关注并积极干预高血压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可减少高血压致残率及病死率。25-羟维生素D具有调节血钙、血磷浓度,维持正常骨矿盐及骨骼健康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但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是否可以预测H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及易损性的关系,评估低浓度25-羟维生素D的H型高血压患者是否处于易发生脑梗死的高危状态,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常规超声检查的H型高血压患者182例,根据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组[2]:A组(<30 nmol/L)为25-羟维生素D缺乏组,B组(30~75 nmol/L)为25-羟维生素D不足组,C组(>75 nmol/L)为25-羟维生素D充足组。各组间一般资料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记录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史,测量血压。生化指标测定:均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指标检测。

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 E9彩色超声机,随机配置实时弹性成像软件及其分析软件,探头选择9L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0 MHz。

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位,颈后垫枕,头向后仰,偏向检查对侧约45 °,充分暴露颈部;先行常规灰阶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最大的非强回声斑块的位置、大小。

表13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例数性别(例数)男性女性年龄(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μmol/L)TG(mmol/L)TC(mmol/L)HDL-C(mmol/L)A组48211758±1125.19±8.681.92±0.774.37±0.951.06±0.29B组97544356±1124.17±8.401.81±0.784.36±1.031.16±0.39C组37211654±1222.84±8.591.78±0.734.20±0.941.19±0.24χ2/F2.1301.7980.8000.4230.3941.715P0.3450.1690.4510.6560.6750.183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观察目标置于屏幕中央,使灰阶图像显示清晰;启动实时弹性成像软件,调节取样框大小,保证整个斑块位于取样框范围内,尽量保证血管前后壁同时位于取样框内,保持手相对静止,依靠血管搏动产生的压力保证超声仪器显示屏上压力与压放频率指示位于绿色范围内,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弹性成像特点;分析动态图像,选取颈动脉斑块区,记录整个斑块内应变的平均值记为该斑块的弹性值。

观察每个受试者的斑块均由同一医生进行3次重复测量,选取平均值记录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超声参数有无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F检验、t检验、SNK-q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影响因素确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3组25-羟维生素D、LDL-D及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 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3组间25-羟维生素D、LDL-C、IMT、斑块弹性值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实时弹性成像显示25-羟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红色为主(图1),25-羟维生素D充足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为主(图2)。

表23组25-羟维生素DLDL-C及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25-羟维生素D(nmol/L)LDL-C(mmol/L)IMT(mm)斑块弹性值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A组4820.47±4.902.92±1.081.21±0.251.80±0.6530(62.5)B组9751.84±11.31*2.80±0.89*1.15±0.15*2.99±1.00*49(50.5)*C组3797.57±13.40*#2.49±1.08*#1.02±0.24*#4.04±1.17*#13(35.1)*#F/χ2560.44321.4539.53157.5716.259P0.0000.0000.0000.0000.044

*P<0.05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SNK-q检验)

图1实时弹性成像显示25-羟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红色为主

图2实时弹性成像显示25-羟维生素D充足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为主

2.2相关性分析 有斑块组92例与无斑块组90例的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浓度分别为(42.60±26.38) nmol/L、(68.87±29.65) nmol/L,有斑块组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低于无斑块组(t=5.598,P=0.00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颈动脉弹性值呈正相关(r=0.633,P=0.000)。

2.33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A、B、C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5.0%(12/48)、10.3%(10/97)、2.7%(1/3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8,P=0.044)。

2.4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25-羟维生素D浓度、斑块弹性值、IMT、TG、TC、HDL-C、LDL-C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浓度减低、斑块弹性值减低是脑梗死(即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POR95%CI25-羟维生素D-0.0520.01414.2260.0000.9490.923^0.975斑块弹性值 -1.5690.41814.1100.0000.2080.092^0.472IMT -0.6301.2720.2450.6200.5330.044^6.440TG0.1880.3380.3100.5781.2070.622^2.344TC-0.0750.2690.0770.7820.9280.547^1.574HDL-C0.7910.7930.9960.3182.2060.467^10.430LDL-C-0.0700.0930.5610.4540.9330.777^1.120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高血压人群逐年增加,其中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达75%[3],这类高血压被命名为H型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4]。对这类疾病,除健康教育、改良生活习惯、对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现和治疗外,发现和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危险因素同样重要。

25-羟维生素D传统作用为调节钙磷代谢,近年来25-羟维生素D在骨外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25-羟维生素D缺乏能诱导小鼠高血压并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5]。也有研究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明显降低[6]。还有学者研究证实25-羟维生素D小于15 μg/L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7]。25-羟维生素D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生理学机制包括:抑制多种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心肌细胞肥大、增生;增加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脂肪细胞的储脂作用等[8]。目前,25-羟维生素D缺乏已被公认为独立的心血管风险因子,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紧密的关系。

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是反映全身各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9]。有研究证实颈动脉IMT与颅内动脉硬化有关[10]。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急性脱落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原因,早期判断斑块稳定性对于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1-12]。病理学是判定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超声检查价格低、无辐射、无创、可重复性强,是颈动脉硬化及斑块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超声弹性技术可反映组织硬度特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和诊断组织弹性的检查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组织弹性的检查手段[13],在观察颈动脉斑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邵玉薇等[14]研究得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定量评估斑块稳定性。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对组织施加一个外部或内部的静态或者动态的激励,在生物力学、弹性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如位移、速度、应变的分布产生一定改变。常见的包括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应力弹性成像等。应用超声成像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可以估计出组织内部的相应情况,直接或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超声弹性成像判定斑块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对比颈动脉斑块的硬度信息,从本质上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斑块质地及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各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评估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斑块弹性值、稳定性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组,分析组间及组内差异,进一步证实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组与充足组相比,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颈动脉斑块弹性值明显减低;有斑块组的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低于无斑块组。这一方面说明血维生素D水平可用于反映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值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提示H型高血压患者25-羟维生素D浓度低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弹性值低;这类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增高,说明25-羟维生素D浓度低、颈动脉斑块弹性值低者斑块稳定性差。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颈动脉斑块弹性值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25-羟维生素D浓度及颈动脉斑块弹性值可作为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指标。分析25-羟维生素D缺乏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原因,可能与25-羟维生素D缺乏导致动脉硬化的原因相似,也就是说在动脉硬化发生而还没有发生斑块的时候,体内部分因素可能就已经决定了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故能否在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

综上所述,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检测25-羟维生素D的浓度可以预测H型高血压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因此,早期、及时补充维生素D,对于防治这类患者颈动脉硬化、狭窄、斑块脱落或许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Carbone F,Mach F,Vuilleumier N,et al. Potential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for the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World J Cardiol,2014,6(5):260-276.

[2] 张丽丽,卢艳慧,成晓玲,等.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8):599-603.

[3] 王婷婷.我国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5,21(6):1042-1044.

[4] 安丽丽,黄文正,张新梅,等.氯沙坦钾氢氯噻嗪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506-509.

[5] Weng S,Sprague JE,Oh J,et al. Vitamin D Defciency Induc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in Mice[J]. PLoS One,2013,8(1):e54625.

[6] Pagidipati NJ,Gaziano TA. Estimating deaths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review of global methodologies of mortality measurement[J]. Circulation,2013,127(6):749-756.

[7] Guan C,Zhen D,Tang X,et al. The status of 25-hydroxyvitamin D across the spectrum of glucose tolerance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individuals[J]. Clin Endocrinol (Oxf),2014,81(6): 834-840.

[8] 祁范范,周慧敏.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9):1099-1103.

[9] 张艳,刘露.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1592-1593.

[10] 白洪忠,张雪萍,李雯,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626-628.

[11] Li JF,Chen S,Feng JD,et al. Probucol via inhibition of NHE1 attenuates LPS-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and promotes plaque stability in vivo[J]. Exp Mol Pathol,2014,96(2):250-256.

[12] 刘彩云,任红艳,马艳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137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维生素D3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2):156-158.

[13] 石慧军.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级用于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8):960-963.

[14] 邵玉薇,赵家慧.实时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844-846.

*通讯作者。E-mail:h2000@vip.qq.com

[作者简介]吴迪(1984-),女,黑龙江嫩江人,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医学超声诊断研究。

[修回日期]2018-03-27

[收稿日期]2018-02-28;

[文章编号]1007-3205(2018)11-1348-04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544.1

(本文编辑:刘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