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而动脉瘤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导致的动脉壁瘤状突出,在脑底部动脉环(Willis环)发生率较高[1]。脑动脉瘤又分为破裂型和非破裂型,当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昏迷、肢体抽搐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2]。相关研究显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可超过50%,致死率也可高达 35.89%,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3]。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非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往,开颅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内科非手术治疗只能暂时延缓动脉瘤的扩大。目前很多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介入技术的逐渐成熟,介入栓塞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脑动脉瘤破裂,满足介入栓塞术治疗指征,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以发病3 d行介入栓塞治疗为界限,将68例患者分为早期组(32例)与晚期组(36例)。早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8~65岁,平均(41.3±3.1)岁;晚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1~67岁,平均(43.0±1.7)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组入院后均进行药物控制血压及颅内压治疗,尼膜同持续泵入预防血管痉挛,应用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积极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给予4 000 U肝素致肝素化,防止术中血栓形成;控制血压;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弹簧圈沿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进行栓塞,确保栓塞合适后填塞好,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关小动脉的血流通畅,术后继续尼膜同持续泵入,防治脑血管痉挛;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术后6 h拔鞘,在穿刺点压迫股动脉,压迫时间为15 min,若没有再出血加压包扎。术后24 h严格下肢制动。早期组为发病3 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晚期组为发病3 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评分情况(通常用于评估中风患者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或独立能力,0分表示完全无症状,5分表示完全残疾,分数越高,病情越重)、术后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mRS评分和术后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住院费用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脑血管痉挛(例数,%)mRS评分(x-±s,分)术后30 d内脑梗死(例数,%)住院时间(x-±s,d)住院费用(x-±s,元)早期组322(6.3)2.4±0.13(9.4)26.5±4.661 300±230晚期组3610(27.8)3.2±0.611(30.6)34.8±6.797 900±470χ2/t值5.4027.4454.6495.881399.781P值0.020.0000.031 0.0000.000
动脉瘤是因为脑动脉局部扩张并且长时间受到血流冲击,在血管壁薄弱的位置向外膨胀而最终形成的瘤状突起。脑动脉瘤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4]。动脉瘤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颅内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癫痫等;此外,还能引起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全身多系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5]。据报道,脑动脉瘤的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如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其病死率可达30%以上[6-7],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曾发生过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比未发生过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更高,而一旦动脉瘤再次破裂,病死率也会增高;加之目前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脑部疾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8]。由于人体自身凝血机制存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会在破口处形成血块,出血暂时停止,临床上甚至会表现为症状一过性好转,而再次破裂出血,治疗效果将大大降低[9]。因此,对脑动脉瘤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医院对脑动脉瘤的治疗仍以开颅手术为主,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引发感染,甚至出现动脉瘤破裂反复出血等并发症,不但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而且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严重致残甚至致死。介入手术治疗手段逐渐成熟,且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很多大中型医院脑动脉瘤手术的治疗首选[10]。但目前医学界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 d内实施手术会加重对脑组织的损伤[11];也有学者认为患者在发病3 d内行介入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因为蛛网膜下腔积血长时间得不到清除,会增加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概率,导致预后不良[12]。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出血后4~15 d,并且持续数日甚至数周,可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水肿,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脑动脉瘤患者如果出现血肿,将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软化和脑梗死,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术后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脑动脉瘤患者发病后1周左右是再次发生出血症状的高峰期,3 d后会出现血管痉挛症状,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手术操作过程中导管插入难度加大,最终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而在早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瘤体部位血块中的红细胞尚未发生溶解,不会加重脑血管痉挛,此时并发症发生率较少[13-14],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与薛米江[1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术后mRS评分明显低于晚期组。表明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损伤程度,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住院费用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mRS评分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少,从而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早期介入栓塞术作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一种方法,能够快速、平稳地改善患者的卒中症状,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术后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宁显宾,罗祺,许侃,等.CT血管造影与3D-DSA对囊状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9):790-793.
[2] 黄赛,姜洪,林胤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48-50.
[3] Bourcier R,Redon R,Desal H,et al. Genetic investigations on intracranial aneurysm:Update and perspectives[J]. J Neuroradiol,2015,42(2):67-71.
[4] 侯魁元,任付宾,邵正凯,等.脑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7):158-162.
[5] 杨磊,张栋梁,韩永丰,等.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miRNA155水平预测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543-546.
[6] 董永军.超早期显微夹闭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2):66-68.
[7] 车震.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6):909-911.
[8] 刘广,石乃华,张兵军,等.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9):5713-5715.
[9] 梁明礼,何海勇,秦峰,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6):572-575.
[10] 温茂昌,李劲松,戴利强.超早期与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Hunt-Hess高分级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9):1053-1054.
[11] 廖毅超,胡国庆,陈杰.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2):251-253.
[12] 徐中,刘惠祥,钱晓波,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08.
[13] 高南南,李锋坦,杨新宇.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58-61.
[14] 朱军武,高永峰,周国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113-114.
[15] 薛米江.早期介入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