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感染性肺炎[1]。新生儿肺炎多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者甚至还会诱发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新生儿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病原体入侵引起炎性因子大量释放,产生炎症反应[2];另外,还会造成呼吸道黏膜纤毛结构破坏,影响新生儿呼吸道发育[3]。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系统在炎症反应中比较活跃,参与到机体免疫应答反应[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常用的反映免疫应答的炎性因子,参与炎症反应整个过程[5]。因此,NF-κB、IL-6常作为监测炎症反应的指标。临床中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关键是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选用以抗生素、化痰药物为主[6]。氨溴索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物,能够促进呼吸道黏膜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有助于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7]。本研究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肺炎,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支气管黏膜结构、NF-κB和IL的影响,旨在为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 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胎龄(34.2±3.4)周,出生体重(3.4±0.7) kg;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胎龄(34.7±3.5)周,出生体重(3.5±0.6) kg。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以咳嗽、呛奶、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为主要表现;②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8];③年龄1~28日龄;④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方案。排除标准:①呼吸道畸形;②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患儿;③先天性唇腭裂患儿;④出生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缺氧患儿;⑤伴有颅内出血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吸痰、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具体方法为盐酸氨溴索(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58)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配置成雾化液吸入给药,2次/d ,7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 比较2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于1个疗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发绀症状消失,咳嗽、咳痰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③无效,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变化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观察患儿纤毛数量是否发生改变、鳞状上皮是否出现化生、是否存在复合纤毛及动力蛋白臂缺失等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异常的指标。
1.4.3 血清炎症因子变化 分别于入院当天及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F-κB 和IL-6含量,试剂盒购自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4 不良反应 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5.78±1.674.33±1.074.68±0.5513.76±1.88观察组3.63±1.423.09±0.793.29±0.5110.43±1.22t值6.9356.59213.10410.506P值0.0000.0000.0000.000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50,例数,%)
组别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观察组26(52.0)20(40.0)4(8.0)46(92.0)对照组15(30.0)18(36.0)17(34.0)33(66.0)U/χ2值3.02311.101P值0.0020.004
2.3 2组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比较 治疗后7 d,观察组鳞状上皮化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纤毛数量异常、复合纤毛和动力蛋白臂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NF-κB 和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NF-κB 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比较 (n=50,例数,%)
组别纤毛数量异常鳞状上皮化生复合纤毛动力蛋白臂缺失对照组6(12.0)6(12.0)5(10.0)5(10.0)观察组1(2.0) 0(0.0) 1(2.0) 0(0.0) t值2.4584.4331.5963.368P值0.1170.0350.2070.067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NF-κB和IL-6比较
组别NF-κB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IL-6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71.9±3.233.7±2.467.5290.000140.7±15.878.9±11.422.4290.000对照组72.3±3.344.3±2.945.0680.000138.9±16.793.2±13.615.0040.000t值0.61519.9120.5545.698P值0.5400.0000.5810.000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观察组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05)。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因此呼吸系统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新生儿呼吸道纤毛发育较差,黏膜柔软,一旦发生肺部感染,炎症反应活跃,呼吸道表面黏膜容易充血水肿[9]。此外,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狭窄,因此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造成呼吸困难、新生儿缺氧。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关键[10]。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以抗感染、化痰止咳为主。但由于新生儿支气管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应较弱,肺部分泌物不易咳出,造成支气管阻塞[11]。传统的治疗手段侧重抗菌药物的应用,虽然能够及时控制患儿炎症反应,但是往往忽视新生儿支气管阻塞,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起患儿肺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2]。盐酸氨溴索是一种祛痰药,能够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具有良好的痰液溶解功能,同时可以润滑呼吸道,促进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对于患者排除痰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李丹等[13]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肺部排痰能力。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析认为:①盐酸氨溴索后能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能够对痰液产生稀释润滑作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②氨溴索可以提高支气管纤毛的运动能力,提高支气管排痰能力[14];③氨溴索对平滑肌具有一定舒张作用,能够降低组胺对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向荣梅[15]采用氨溴索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96.0 vs 86.00%,P<0.05)。 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支气管黏膜纤毛具有清除支气管的功能,是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一定清除作用。新生儿的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对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功能状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新生儿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丧失后,会降低支气管清除能力,造成支气管感染[16]。临床常见的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异常主要包括纤毛数量异常、鳞状上皮化生、复合纤毛及动力蛋白臂缺失等类型。近年来研究显示,氨溴索对此类患儿的病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7]。本研究观察组鳞状上皮化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氨溴索具有一定的保护支气管黏膜纤毛作用。分析其原因是通过氨溴索雾化吸入促进支气管表面活性物质释放,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促进痰液的排除,减少痰液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从而改善支气管纤毛结构,提高纤毛功能。
患儿发生肺部感染后,炎症反应以及其释放的相关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已被证实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NF-κB是一个早期转录因子,能够在细菌、病毒等侵入体内后迅速作出反应。NF-κB是一种关键的中介因子,转入细胞核内并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的各时期。IL-6是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后在炎症刺激下产生的细胞因子,常作为反应机体防御机能的信号,主要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等产生[18]。新生儿肺炎患儿由于组织坏死损伤,因此会产生内源性致炎因子,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相关研究显示,支气管肺炎患者NF-κB、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9]。本研究治疗前2组NF-κB、IL-6均较正常水平高,说明新生儿肺炎患儿炎症反应比较活跃;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 表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分析可能原因为氨溴索抑制NF-κB活化,因此能够减轻炎性反应的激活,从而减少IL-6、IL-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氨溴索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向支气管内迁移,起到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
盐酸氨溴索可以与多种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20]。降低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水平,对肺部血管中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阻力,改善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21]。
本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盐酸氨溴索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安全有效。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仅限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差异,可能使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但除去以上因素,本研究选用了熟练固定的操作人员,尽量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新生儿肺炎患儿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有利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Cernada M,Brugada M,Golombek S,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neonatal patients:an update[J]. Neonatology,2014,105(2):98-107.
[2] Starkey MR,Nguyen DH,Essilfie AT,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nslates neonat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to chronic lung disease[J]. Mucosal Immunol,2014,7(3):478-488.
[3] Berankova K,Uhlik J,Honkova L, et al.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bronchial mucosa of young children at risk of developing asthma[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4,25(2):136-142.
[4] Sehnert B,Burkhardt H,Wessels JT. et al. NF-κB inhibitor targeted to activated endothelium demonstrates a critical role of endothelial NF-κB in immune-mediated diseas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3,110(41):16556-16561.
[5] Brunssen SH,Moy SS,Toews AD,et al. Interleukin-6(IL-6) receptor/IL-6 fusion protein(Hyper IL-6) effects on the neonatal mouse brain: possible role for IL-6 trans-signaling in brai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neurobehavioral outcomes[J]. Brain Behav Immun,2013,27(1):42-53.
[6] 魏辉艳.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9):138,139.
[7] 陆敏,谈健飞.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3):237-239.
[8] 唐玉红,邹佩霞.新生儿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38-140.
[9] 张兆兰,李爱芳,任秀丽.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774-776.
[10] 李培燕.7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59-161.
[11] Bose A. Pneumonia--still a killer[J]. J Trop Pediatr,2014,60(2):91-92.
[12] 郭焕利.低剂量维生素A或多种营养素联合应用对新生儿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432-1434,1435.
[13] 李丹,刘文静,邢凤霞,等.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14-115.
[14] Li F,Wang W,Hu L et al. Effect of ambroxol on pneumonia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ith biofilm formation in a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at model[J]. Chemotherapy,2011,57(2):173-180.
[15] 向荣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2):179-180,181.
[16] 张晗,尚云晓,王植嘉,等.1415例支气管镜下异常改变患儿的镜下病因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0):704-709.
[17] 窦国朝.氨溴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5):22-23.
[18] 杜赢,牛焕红,温慧,等.甘利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伴肝功能损害患儿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KL-6及NF-κB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2):6348-6352.
[19] 王云,黄升海,吴璇,等.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关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9):1252-1258.
[20] 方玲.新生儿肺炎应用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疗效及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066-3067.
[21] 冯雪.新生儿肺炎应用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