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肪肝患病率不断升高,其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且10%左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1]。由于人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以肉类、动物内脏和海鲜摄入为主),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多,其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且常常可并发于同一机体上。在导致此现象的诸多因素中,超重和肥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已超过23%[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判断肥胖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对5 977例铁路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早期合理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高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铁道职工5 977例,男性5 060例,女性917例,年龄25~59岁,平均(33.65±8.03)岁。排除恶性肿瘤、各种肝性疾病(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人群。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为脂肪肝组2 275例和非脂肪肝组3 702例。
1.2 检查方法 采集所有体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信息。用身高体重仪准确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用自动臂式血压计自动测量血压。 体检当日清晨保持空腹状态12 h以上,抽取静脉血5 mL(加抗凝),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尿酸等。腹部超声检查均由经验丰富的超声技师,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肝脏不同切面的扫查。
1.3 诊断标准
1.3.1 脂肪肝诊断标准 肝脏部位可见点状弥漫型高回声,回声强度较周边脏器高或者可见局灶性高回声;肝脏内管道结构较为模糊,可见显著减弱的远场回声;肝脏边缘模糊且有明显肿大现象[3]。
1.3.2 BMI诊断标准 依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正常BMI<24.0,超重BMI 24.0~<28.0,肥胖BMI≥28.0[4]。
1.3.3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定义高尿酸血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尿酸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2]。
1.3.4 血脂、血糖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异常标准为TG≥1.7 mmol/L,HDL-C<1.04 mmol/L,LDL-C≥4.14 mmol/L,FBG>6.1 mmol/L。
1.3.5 血压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标准,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确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观察指标比较 5 977例铁路职工中共检出脂肪肝2 275例,总发生率为38.1%。脂肪肝组男性例数、BMI、尿酸、TG、LDL-C、FBG、SBP 、DBP、TC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年龄、HDL-C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肥胖(BMI≥28)、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FBG升高、血压升高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男性(例数,%)年龄(岁)BMI尿酸(μ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FBG(mmol/L)SBP(mmHg)DBP(mmHg)TC(mmol/L)脂肪肝 2 2752 142(94.2)32.8±7.225.4±3.4416.0±90.52.39±1.451.09±0.222.69±0.865.22±1.16136.3±10.585.7±9.74.87±0.94非脂肪肝3 7022 918(78.8)34.2±8.523.2±3.2345.0±93.11.36±0.801.26±0.292.53±0.724.89±0.75113.8±6.873.4±7.54.41±0.83χ2/t值255.0096.54524.83530.37235.34524.032 7.73713.35491.13451.72219.768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2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异常检出率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肥胖(BMI≥28)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FBG升高血压升高脂肪肝组 2 275772(33.9)1 448(63.6)1 026(45.1)115(5.1)181(7.9)636(27.9)非脂肪肝组3 702172(4.6) 823(22.2)830(22.4)102(2.7)58(1.6)490(1.3) χ2值908.8231 025.979338.49521.299149.849199.685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2 脂肪肝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以脂肪肝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尿酸、TG、HDL-C、LDL-C、FBG、SBP、DP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尿酸、TG、HDL-C、LDL-C、FBG、SBP、DSP均是发生脂肪肝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4。
表3 变量赋值表
变量类别变量名变量赋值变量类别变量名变量赋值自变量性别女=0,男=1HDL-C>1.04 mmol/L=0,≤1.04 mmol/L=1年龄<30岁=0,30~40岁=1,>40~50岁=2,LDL-C<4.14 mmol/L=0,≥4.14 mmol/L=1>50~60岁=3FBG<6.1 mmol/L=0,≥6.1 mmol/L=1BMI<24.0=0,24.0~<28.0=1,≥28.0=2SBP<140 mmHg=0,≥140 mmHg=1尿酸<420 μmol/L=0,≥420 μmol/L=1DBP<90 mmHg=0,≥90 mmHg=1TG <1.7 mmol/L=0,≥1.7 mmol/L=1因变量脂肪肝无=0,有=1
表4 脂肪肝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值P值OR值95%CI性别-1.5300.104215.2550.0000.2170.177~0.266年龄0.0950.0464.1880.0411.0991.004~1.204
表4 (续)
BMI0.5440.05888.3660.0001.7231.538~1.930尿酸2.0600.093488.8200.0007.8476.538~9.420TG1.5020.078367.3050.0004.4923.852~5.238HDL-C0.5180.08141.4030.0001.6791.434~1.966LDL-C0.7590.20413.8660.0002.1351.432~3.183FBG1.2810.19642.5250.0003.6002.450~5.290SBP-7.0001.00848.2130.0000.0010.000~0.007DBP-3.1850.219212.3160.0000.0410.027~0.064常量10.2212.13322.955
有研究报道表明,脂肪肝是一种生活习惯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且有增高的趋势[3]。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堆积的病理状态,如不尽早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5-6]。本研究结果显示,5 977例铁路职工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8.1%,高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的脂肪肝检出率[7-8],可能与职业性质有关;脂肪肝组男性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喜食肉食等不良嗜好有关,因为男性雄激素是内脏脂肪增加的促进因子,而雌性激素是内脏脂肪增加的抑制因子[8]。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脂肪肝较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呈不断升高趋势[9-10]。有研究发现,脂肪肝与BMI发生具有较大关系[11],肥胖者体内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显著多于BMI正常者,肝脏对脂肪的氧化磷酸化分解能力有限,导致过多的脂肪积聚于肝脏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组BMI高于非脂肪组。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14]。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血清尿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不仅能够引起痛风,还会加重肥胖[2],近年来有升高且低龄化趋势[15],多为无症状者,体检时发现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值[16]。已有研究显示脂肪肝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非脂肪肝受检者高[14-15],具体关联机制是高尿酸血症引起胰岛素抵抗[17],使糖酵解过程和游离脂肪酸代谢过程发生紊乱,过多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非脂肪肝组,且尿酸水平是发生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脂肪肝组BMI、尿酸、TG、LDL-C、FBG、TC和血压水平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与其他文献报道的观点是相符合的[18-20]。当机体内血糖不能完全摄入和利用并转换为脂肪存储在肝脏中时,使糖异生增强,进而血糖升高,最终导致肝脏合成TG和LDL-C增多,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尿酸、TG、HDL-C、LDL-C、FBG、SBP、DBP均是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与当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相符。铁路职工脂肪肝检查率较高,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故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对策。①健康教育:利用公众微信平台、手机报健康讲座、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定期深入车站、车间、列车等场所举行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引导和帮助铁路职工树立健康新观念,影响其行为,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②合理膳食:适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饮食,饮食清淡,粗细搭配,营养均衡;限制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控制脂肪摄入量,忌用动物油;每天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控制每天食盐量在6 g以内。③高尿酸血症的特殊饮食:应选择食用低嘌呤的食物,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肥肉、肉汤、油炸食物、高糖食物等;限制饮用白酒和碳酸饮料,禁止啤酒;可以食用牛奶、酸奶和鸡蛋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食用蔬菜和水果;饮水2 000~3 000 mL,纠正代谢综合征,适宜自来水和碱性矿泉水。④监测血压。⑤运动锻炼:可视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青年肥胖者体力好,对疲劳的耐受性好,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中老年则应运动量适度,可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运动3~4次,每次至少半小时;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控制BMI。⑥防止药物毒性: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大部分药物均需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切记遵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和多种药物同服,谨防药物不良反应。⑦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⑧健康体检:对铁路职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对特殊工种定期进行体检,异常指标定期复查,以控制相关疾病。⑨检后健康管理:建立个人健康体检档案,根据每位体检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1] 陈晓梅,罗琼,张磊.1955名企业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3):324-325.
[2] 钱春花,朱翠玲,高晶扬,等.不同体重指数肥胖患者的尿酸变化及机制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5):622-627.
[3] 罗明珠,石琍.分析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29-30.
[4] 孙红娟,杜程钢,赵庆凯,等.城镇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8):1104-1107.
[5] Singh DK,Rastogi A,Sakhuja P,et al. Comparison of clinical,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Asian Indian patient [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0,53(3):408-413.
[6] Stepanova M,Rafiq N,Younossi ZM.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apopulatiobased study[J].Gut,2010,59(10):1410-1415.
[7] 汉洪芝,薄向宇,叶萌.兴安盟地区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3):456-458.
[8] 魏文志,常广,李海生.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4):311-312,314.
[9] 黄彩虹,曾笑霞.广州市花都区公安干警健康体检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7,17(2):220-223.
[10] 叶俊荣,李格,钟汉声.4735例机关人员体质指数及相关指标现状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8):889-891.
[11] 李玉花,林金蕊,徐艳芳,等.成人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4):4680-4682.
[12] 杨茜,赵心宇.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4):188.
[13] 李敬,杨敏,林静,等.某学院飞行员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及健康指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2):1538-1539.
[14] 赵健,郭忠琴,陆波,等.银川市某体检人群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4):4451-4453,4456.
[15] 郑晓艳,刘敏,王宇.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调查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2):1539-1541.
[16] 张庆,郭欣,范晓龙.石家庄市18岁以上成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不同性别、年龄分布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7):764-767,771.
[17] 魏文志,温晓华,刘艳茹,等.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及脂代谢紊乱的关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894-897,902.
[18] 韦菊芳,黄志碧,王芃,等.代谢健康人群脂肪肝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18,40(5):549-551,562.
[19] 朱丹.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检查者脂肪肝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8):88-91.
[20] 丁蕾,陈婧鑫,左翔.芜湖市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6):6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