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术后切口及宫缩疼痛则是影响产妇产后恢复的重要因素[1]。因此,给予剖宫产孕产妇有效的镇痛干预非常重要。目前,静脉自控镇痛是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也可应用于剖宫产中,但镇痛药物的选择尚未统一[2]。吗啡为常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作用,但大剂量使用可抑制呼吸系统,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恢复[3]。而羟考酮是一种半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与吗啡相似的镇痛效果,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呼吸抑制现象均较为少见,为一种新型且安全性较高的镇痛药物[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孕产妇临床资料,对比羟考酮与吗啡对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控制剖宫产术后疼痛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68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镇痛方式分为2组。羟考酮组36例,年龄21~33岁,平均(27.15±3.2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5±1.05)周;手术时间32~49 min,平均(40.59±5.11) min;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5例。吗啡组32例,年龄20~32岁,平均(26.84±3.3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7±1.02)周;手术时间32~48 min,平均(40.10±5.34)min;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12例。2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手术时间、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择期剖宫产者;ASA分级 Ⅰ~Ⅱ级者;育龄期孕产妇;妊娠≥37周且胎儿发育正常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伴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影响母婴结局疾病者;乳房发育缺陷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史者;相关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2组均在术前禁饮禁食6 h,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取左侧卧位,在腰2~腰3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入浓度为0.75%布比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5 mL/37.5 mg,批准文号为H20056442)1~1.2 mL;指导孕产妇平卧,调节氧流量5 L/min,并调节麻醉平面在胸8左右,术中不使用静脉镇痛镇静药物。羟考酮组术毕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羟考酮(中国萌蒂制药,规格为1 mL/10 mg,批准文号为J20130142)30 mg+托烷司琼3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设置背景输注速度为2 mL/h,自控镇痛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共使用48 h。吗啡组在术毕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将羟考酮更换为吗啡(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1 mL/10 mg,批准文号为H21022436)30 mg,其他与羟考酮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2组术后疼痛程度,量表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②术后各时点血清皮质醇(cortisol, Cor):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由德国罗氏公司生产)检测2组血清Cor水平。③术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由德国罗氏公司生产)检测2组血清PRL水平。④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2组术后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Cor水平和PRL水平比较 2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Cor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羟考酮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Cor水平均低于吗啡组,2组PRL水平均呈先降低再升高,2组VAS评分、Cor水平和PRL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羟考酮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Cor水平和PRL水平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of VAS scores,Cor levels and PRL levels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VAS评分(分)T1T2T3T4羟考酮组 362.24±0.392.04±0.351.76±0.321.41±0.29吗啡组 322.69±0.422.51±0.412.24±0.381.77±0.32组间 F值=18.421 P值=0.000时点间 F值=14.231 P值=0.000组间·时点间F值=22.447 P值=0.000组别 例数Cor水平(mg/L)T1T2T3T4羟考酮组 3628.75±4.2225.41±4.1723.15±3.8920.12±3.54吗啡组 3231.42±4.5628.36±4.2425.91±4.1222.24±3.76组间 F值=15.745 P值=0.000时点间 F值=17.327 P值=0.000组间·时点间F值=19.173 P值=0.000组别 例数PRL水平(μg/L)T1T2T3T4羟考酮组 36335.21±47.21312.69±40.55385.72±45.11441.39±48.76吗啡组 32311.49±42.16289.75±41.82361.24±43.67416.55±45.31组间 F值=12.214 P值=0.000时点间 F值=14.519 P值=0.000组间·时点间F值=16.215 P值=0.000
表2 2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例数,%)
组别例数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合计羟考酮组362(5.56) 1(2.78)1(2.78)1(2.78)5(13.89)吗啡组 325(15.63)3(9.37)2(6.25)2(6.25)12(37.50)χ2值0.9300.4070.0110.0115.037P值0.3350.5240.9170.9170.025
剖宫产可避免孕产妇经历胎儿经阴道分娩的剧烈疼痛,但术后切口疼痛仍然难以承受,且为促进子宫恢复,剖宫产术后也常规使用缩宫素,产生内在、间断性宫缩痛,造成孕产妇术后疼痛进一步增加[6]。故临床常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减轻孕产妇产后疼痛。吗啡是一种单纯μ受体激动剂,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较为常用,而羟考酮是一种新型阿片μ、κ受体激动剂,有学者也对此提出,羟考酮可发挥其阿片类双受体激动效应,获得较强的内脏镇痛作用[7]。但羟考酮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物,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此,本研究就羟考酮与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展开分析,以评估羟考酮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2组V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提示吗啡和羟考酮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8];羟考酮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吗啡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羟考酮既能激动μ受体、抑制伤害性躯体疼痛,也能激动κ受体、减轻内脏性疼痛,以同时缓解手术切口及宫缩疼痛有关[9]。另据文献报道,μ受体激动可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造成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κ受体则对胃肠道反应影响较小,且κ受体激活具有一定抗瘙痒作用[10]。本研究羟考酮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推测此结果由以下3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①羟考酮的镇痛效果可通过同时激动μ、κ受体产生,避免大量μ受体激动造成的胃肠道反应[11];②羟考酮可作用于κ受体,防止瘙痒出现[12];③羟考酮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能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少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3]。但也有学者提出,羟考酮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控制使用剂量[14]。虽然本研究中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控制羟考酮及吗啡用量,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本研究2组血清Cor水平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
逐渐降低,说明随着手术疼痛的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呈下降趋势,可为孕产妇术后恢复创造良好环境[15];而羟考酮组术后各时点间血清Cor水平均低于吗啡组,表明羟考酮可发挥其较强的镇痛作用,减轻孕产妇术后生理压力,缓解应激反应,有利于孕产妇产后恢复。有研究发现,剖宫产术后疼痛等因素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影响PRL分泌,造成泌乳延迟或减少[16]。而本研究2组术后各时点间血清PRL水平比较均先降低再升高,考虑与术后早期孕产妇疼痛严重,使其神经内分泌反应加剧,抑制PRL的合成及分泌,引起术后早期血清PRL水平降低,但随着疼痛程度的减轻,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恢复正常,PRL的合成及分泌也恢复正常有关[17];且羟考酮组术后各时点间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吗啡组,提示羟考酮还能利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在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的同时,缓解手术创伤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从而改善剖宫产术后泌乳功能,保证新生儿获得充足的母乳[18]。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孕产妇术后应用羟考酮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且不良反应少,并能缓解应激反应,改善术后泌乳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杨慧霞,李博雅.剖宫产后时代面临的挑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相关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8):573-575.
[2] 王敦亮,王秘群,申荣,等.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9):782-785.
[3] 廖美娟,郑雪琴,冯舒韵,等.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性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6):542-545.
[4] 李琴芳.不同剂量羟考酮碎石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2):1284-1286.
[5] 王琳,徐铭军,魏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7):661-664.
[6] 马奕,董坚君,李盛.镇痛泵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2):193-194.
[7] 祝丽,龙晓宏,尚宇.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8):118-122.
[8] 童刚领,吴烜,靳枫,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滴定的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0):3267-3269.
[9] 姚月勤,刘英华,范志毅.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下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急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6):661-664.
[10] 丁蕾,陈冀衡.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患者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和切皮反应的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7):1979-1983.
[11] 武春银,疏树华,柴小青,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1):2131-2133,2151.
[12] 孙薏,李莉,张明慧,等.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3683-3687.
[13] 杨亚杰,闫冰,刘立娟.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62-65.
[14] 鹿洪秀,张建新,苏帆.疝气日间手术中盐酸羟考酮与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应用的适宜剂量[J].山东医药,2017,57(28):91-93.
[15] 陈州华,黄立中,肖玉洁,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7,38(1):136-138.
[16] Hoppenot C,Tankou J,Stair S,et al. Sonographic evaluation for intra-abdominal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J]. J Clin Ultrasound,2016,44(4):240-244.
[17] 王武涛,赵玲,舒雅,等.盐酸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1):40-44.
[18] 陶峰,聂鑫,王美云,等.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对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4):73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