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分析

余 洪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试验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卡特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咳嗽、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7、IL-1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心悸、面部潮红、头晕)和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试验组肺部湿啰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FEV1、PEF均大于用药前,IL-6、IL-7、IL-10水平均低于用药前,试验组FEV1、PEF均大于对照组,IL-6、IL-7、IL-10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哮喘;丙卡特罗;甲泼尼龙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病因为遗传因素、接触变应原、过敏等,其中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临床一般表现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痰多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2]。当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以β2受体阻滞剂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丙卡特罗为β2受体激动剂,甲泼尼龙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种药物均有高速缓解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的效果,但两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较少[3]。本研究旨在观察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试验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76岁,平均(49.82±1.52)岁;病程3~10年,平均(6.87±0.11)年。试验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3~72岁,平均(49.58±1.31)岁;病程3~9年,平均(6.82±0.26)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制定。典型的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者自行缓解。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改善率)>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 mL];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③平均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昼夜变异率(至少7 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最低PEF)/[(2周内最高PEF+最低PEF)×1/2]×100%}>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意1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4]。纳入标准:①无用药禁忌证;②无严重性心、肾、肝合并疾病;③伴有咳嗽、哮喘、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②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者;③拒绝参加试验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为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阶梯分级治疗方案,2组均给予平喘、止咳、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丙卡特罗(青岛国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604),50 μ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甲泼尼龙(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150245),10 mg/次,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0 d。在治疗期间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包括咳嗽、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应用德国康讯公司提供的超声式体描仪测试患者FEV1、PEF。应用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BS-220),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 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悬浊液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7、IL-10水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心悸、面部潮红、头晕。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用药后咳嗽、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用药后咳嗽、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用药后后咳嗽、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用药后,试验组肺部湿啰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组别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试验组4.20±0.353.05±0.823.21±0.55对照组7.91±0.825.41±0.715.43±0.30t值22.79111.91719.408P值0.0000.0000.000

2.2 2组肺功能比较 用药前,2组FEV1、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FEV1、PEF均大于用药前,试验组FEV1、PEF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比较

组别FEV1(L)用药前用药后PEF(L/s)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1.75±0.192.79±0.23*2.21±0.173.09±0.19*对照组1.75±0.181.92±0.16*2.20±0.162.51±0.11*t值0.00017.0070.23414.469P值1.0000.0000.8150.000

*P值<0.05与用药前比较(配对t检验)

2.3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用药前,2组IL-6、IL-7、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IL-6、IL-7、IL-10水平均低于用药前,试验组IL-6、IL-7、IL-10水平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IL-6用药前用药后IL-10用药前用药后IL-7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181.52±11.62104.58±12.58*8.60±1.225.31±0.64*9.84±1.506.15±1.24*对照组180.94±12.08129.54±12.57*8.61±1.217.20±0.21*9.85±1.538.02±1.06*t值0.1897.6870.03115.36870.0256.278P值0.8500.0000.9740.0000.9790.000

*P值<0.05与用药前比较(配对t检验)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30,例数,%)

组别恶心头晕面部潮红心悸总发生试验组1(3.33) 2(6.67) 0(0.00)0(0.00)3(10.00)对照组3(10.00)4(13.33)2(6.67)1(3.33)10(33.33)χ2值4.811P值0.028

表5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30,例数,%)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试验组11(36.67)17(56.66)2(6.67) 28(93.33)对照组9(30.00)12(40.00)9(30.00)21(70.00)χ2值5.454P值0.019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较为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6-7]。当前认为遗传基因、个体过敏是主要病因,哮喘患者家属患病率大于群体患病率,并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8]。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细胞因子、免疫炎性细胞参与到支气哮喘的炎症过程中,IL-6、IL-10、IL-7等炎性因子会随着支气管病情进展发生变化[9-11]。本探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前后IL-6、IL-10、IL-7炎性因子进行观察,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当前,对临床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常采用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杨能学[12]研究发现甲泼尼龙可有效改善患者IL-6、IL-10、IL-7等炎性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试验组IL-6、IL-7、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肺部湿啰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肺功能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丙卡特罗。

丙卡特罗属于β2受体阻滞剂,药物进入机体后作用于细胞和气道平滑肌,兴奋肥大细胞和舒张气管平滑肌,对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可增加黏膜廓清能力,预防感染,从而抑制杯状细胞的酸性蛋白形成和抑制炎性介质分泌,促使痰液黏稠度降低,加快排痰速度。据有关临床研究报道,丙卡特罗应用30 min即可起效,平喘持续作用时间为3~8 h,具有镇咳、平喘作用[13]

甲泼尼龙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首选药物,具有较高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剂类药物比较,治疗效果好。甲泼尼龙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血浆药物半衰期为4 h,代谢途径为肝肾、尿液,药物进入机体后1 h内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痉挛,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时间极短,对免疫系统有较强抑制作用。有文献报道,给予患者10~5 mol/L甲泼尼龙治疗可抑制体内22%嗜酸细胞脱颗粒,对抑制肥大细胞、Th2、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细胞因子产生有较大作用,对Th1类细胞因子形成有促进作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提升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据报道,长期大量使用β2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剂类药物,可导致患者恶心、心悸、肌力收缩增加等不良反应[15]。而本研究给予患者2种药物联合治疗可减少药物使用量,弥补药物之间不足。

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以下作用:①化痰,止咳,平喘,提升肺功能效果好;②对缓解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湿啰音等支气管哮喘症状有较大作用;③减少炎性物质分泌量,改善支气管痉挛效果好;④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丙卡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和治疗效果,具有用药安全性好、治疗效果佳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加尔肯·拉斯拜,兰秋艳,李军梅.BiPAP无创通气联合特布他林及氨溴索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6,15(11):1116-1119.

[2] 王青,贝文政,周立文,等.特布他林预热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7):709-712.

[3] 唐露.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563-1566.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675-697.

[5] 周向北.盐酸氨溴索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34-935.

[6] 杨丽丽,顾东明,俞杰,等.盐酸氨溴索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哮喘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4):6706-6709.

[7] 陈治国.特布他林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100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7):92-93.

[8] 汤运红.支气管哮喘应用盐酸氨溴索辅以特布他林雾化加温吸入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5):48-49.

[9] 楼文倩,陈拥军.特布他林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8):28-29.

[10] 张建梅,张粉霞,加妍,等.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用药后的气道重塑、炎症反应的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83-1985,1988.

[11] 刘晓蓉,缪华.丙卡特罗联合孟鲁斯特对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7,41(5):437-438.

[12] 杨能学.在氨茶碱和氨溴特罗基础上联用甲泼尼龙和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药房,2018,29(15):2119-2121.

[13] 黄巾休.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6):75-76.

[14] 任登华,庄谊,黄永刚.BiPAP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11-3313,3316.

[15] 黄岸佳,丘敏,韩群英,等.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琥珀钠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0):1474-1476,148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9.08.019

[收稿日期]2019-01-10;[修回日期]2019-03-01

[作者简介]余洪(1977-),女,四川遂宁人,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主管药师,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9)08-0946-04

(本文编辑:赵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