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口腔门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牙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根管治疗术[1],在根管治疗的整体实施阶段,其根管填充物是影响疗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2]。临床上根管填充物主要包括氧化锌类物质、磷灰石类复合物、复合树脂类和氢氧化钙类物质[3],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普遍发现这些物质均存在一定的组织刺激性、成形功能较差、降解速度较快、根管封闭性不足等缺点[4]。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物理结构与人体骨骼的成分类似,其表面存在的羟基可以与机体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以氢键形式广泛结合,生物相容性好,不良反应少[5],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观察一次性根管术填充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32~39岁,平均(36.13±2.27)岁,体重(62.18±2.82) kg,体重指数24.36±2.17;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31~38岁,平均(35.31±2.27)岁,体重(62.48±2.77) kg,体重指数24.98±2.15。2组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牙髓炎诊断标准[6];②年龄18~45岁;③患者明确根管治疗必要性。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者;②使用根管填充物过敏者;③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患者;④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治疗患者;⑤高血压者;⑥哺乳期或妊娠期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行术前口腔X线检查,观察病灶部位牙齿牙髓腔和根管形态,及时调整病灶部位不良状态,当牙龈状态符合手术要求后,使用2%利多卡因(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5 mL:0.1 g,国药准字H20065387)局部麻醉,常规测量根管工作长度,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开髓、拔髓,同时彻底清除根髓,根据病灶部位牙齿的生理构造,选择合适的根管,根管采用9%氯化钠和0.5%次氯酸钙溶液彻底消毒清洗,消毒后医疗用纸对根管进行干燥。进行一次性根管术时,采用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反复冲洗根管,清洗根管内可能存在的坏死或者感染的牙髓体或者牙本质碎片,然后开始填充。观察组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根管填充,同时进行垫底,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同时在根管中封入甲酚棉球,术后7 d进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永久性填充。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标准[7]: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口腔窦道消失,口腔放射检查周边组织无异常炎性反应为治愈;患者表现为轻微咀嚼不适但可耐受,口腔窦道消失,口腔放射检查周边组织无异常炎性反应为有效;患者咀嚼功能无法恢复,口腔窦道反复或仍然存在,口腔放射检查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微渗漏长度 治疗后3 d,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微渗漏测量,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4.3 咀嚼能力和基牙相关指标 治疗后3 d观察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
1.4.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均随访1年,观察2组手术牙齿着色、边缘不和、脱落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57,例数,%)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31(54.38)11(19.30)15(26.32)42(73.68)观察组46(80.70)9(15.79)2(3.51)55(96.49)U/χ2值3.32111.681P值0.0010.001
2.2 2组微渗漏长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微渗漏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微渗漏长度比较
组别微渗漏长度对照组2.53±0.31观察组1.14±0.32t值23.554P值0.000
2.3 2组咀嚼能力和基牙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咀嚼能力和基牙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咬合力(lbs)咀嚼效率(%)牙龈指数(分)出血指数(分)松动度(mm)对照组101.33±16.3367.36±4.690.75±0.090.77±0.330.95±0.16观察组135.04±20.1190.74±10.220.35±0.020.43±0.410.56±0.09t值8.49716.82432.7564.87716.039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随访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着色、脱落、边缘不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57,例数,%)
组别着色脱落边缘不合对照组7(12.28)8(14.04)7(12.28)观察组1(1.75) 2(3.51) 1(1.75) χ2值4.8443.9514.844P值0.0280.0470.028
牙髓炎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患者牙髓组织炎性病变,生理学中牙髓组织属于富含神经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其炎性病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牙髓炎的产生主要与牙体硬组织的缺损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相关。急性牙髓炎可分为急性浆液性牙髓炎和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急性浆液性牙髓炎病灶部位主要处于牙冠,随着病变的发展,其可波及根髓部位。急性化脓性牙髓炎主要是在急性浆液性牙髓炎的基础上,渗出的白细胞和炎性组织不断刺激形成的脓肿。慢性牙髓炎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症状相对不典型,患者无自觉疼痛,其主要可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型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3种慢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互为基础,在疾病早期,患者的炎性反应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牙髓组织不断受到炎性组织和炎性因子的刺激,查体可见深龋洞、冠状填充物以及近髓牙体硬质组织,但牙髓组织尚未完全暴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炎性组织不断发展,牙髓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患者牙髓表面形成溃疡,而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牙齿病变的加重,患者对患牙的使用率逐年降低,以致大量食品残渣、牙石堆积,最终对患者的牙体结构造成破坏,形成慢性增生性牙髓炎,随着增生情况的逐渐加重,患者自觉疼痛明显降低,最终牙髓组织彻底破坏。
可逆性牙髓炎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盖髓术以及牙髓切除术进行治疗,而不可逆性牙髓炎可通过取出牙髓进行根管治疗。在牙髓炎的诊断与治疗中,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明显,治疗周期较短,患者复诊次数少,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8]。但在实际应用中,多数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敏感和负面情绪的频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推广[9]。就治疗效果而言,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填充物的材料与人体的亲和性和可塑性。有研究报道指出,一次性根管治疗过程中,对根管治疗部位的过度刺激,加之根管填充物与患者组织的亲和性不足,使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加剧,造成术后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使用[10]。现代医学认为,牙体组织修复不仅要保障牙体外观的美学,而且要避免牙体着色、边缘不合和脱落等不良反应,应从单一的功能使用指标,逐渐到人体亲和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实际使用舒适情况进行综合考虑[11]。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根管术填充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渗漏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一次性根管术填充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填充材料。其原因可能是:纳米技术的羟基磷灰石填充物质结构与天然人体骨组织、牙体表面组织类似,其表面多孔网状结构可以促进患者牙周细胞新陈代谢[12],同时对于患者局部异物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咬合力造成的局部不良反应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多孔结构更加有利于患者炎性因子的排出,炎性因子入血率明显降低,故造成的临床不适明显降低。从制作成本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从安全性分析,其对机体的细胞毒性较小,安全性较好。而从填充物质释放出来的钙磷等物质,能够被机体二次吸收,促进患者的成骨发育[13]。同时,由于羟基磷灰石填充物质的亲和性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患者牙龈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降低,牙齿根部稳定性明显增强,在日常咬合过程中,由于其咬合密闭性和炎性反应的改善,患者根管与牙龈局部接触面积减少,实际体验更佳,可明显降低对机体组织的刺激作用,逐渐增强患者的咀嚼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动物实验证实,羟基磷灰石填充物质与动物细胞进行联合培养,其吸附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较好,与动物细胞亲和能力较强,同时在显微镜下观测,动物细胞均呈现梭形,无形态差异,经染色吸光度壁纸分析,细胞毒性为0~1级,毒性较低,生物相容性较好[14]。从动物实验扩展到人体,本研究使用羟基磷灰石填充物质与,与机体产生的炎性反应较小,牙周炎周边组织可以得到有效恢复,其牙龈出血率、牙龈指数以及牙齿松动情况明显改善。相比传统根管填充物,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机体亲和性,患者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咀嚼功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术填充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咀嚼功能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材料的卫生经济效益评价,还有待于日后进行大样本长时间随访观察证实。
[1] 王琳,黄明晖.纤维桩冠修复联合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对隐裂性牙髓病治疗效果及对咀嚼功能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2):1300-1301,1304.
[2] 喻爱霞.先天缺失牙治疗中应用牙体种植联合正畸疗法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2):198-200,205.
[3] 黎孔芬.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6):624-627.
[4] 薛昌岚.经根管使用Vitapex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456-458.
[5] 王建平,丛琳.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67-69.
[6] 武传会.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CD].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3(20):30-31.
[7] 王鹏飞,阮孝慈,杨富帮.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杭州化工,2017,47(2):10-13.
[8] 任婵,朱艳华,张治忠.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148-150.
[9] 李伯友,苏铭扬,李阳,等.CGF联合骨代用品及口腔修复膜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8):476-478.
[10] Maia ALC,Ferreira CA,Barros ALB,et al. Vincristine-loaded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as a potential delivery system for bone cancer therapy[J]. J Drug Target,2018,26(7):592-603.
[11] Ramírez-Bommer C,Gulabivala K,Ng YL,et al. Estimated depth of apatite and collagen degradation in human dentine by sequential exposure to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EDTA: a quantitative FTIR study[J]. Int Endod J,2017,51(4):469-478.
[12] Fabiilli ML,Phanse RA,Moncion A,et al. Use of hydroxyapatite doping to enhance responsiveness of heat-inducible gene switches to focused ultrasound[J]. Ultrasound Med Biol,2015,42(3):824-830.
[13] Memarpour M,Fijan S,Asgary S,et al. Calcium-enriched mixture pulpotomy of primary molar teeth with irreversible pulpitis. A clinical study[J]. Open Dent J,2016,10:43-49.
[14] Bane K,Charpentier E,Bronnec F,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intraosseous methylprednisolone injection for acute pulpitis pain[J]. J Endod,2016,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