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社区老年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

辛 洁,苏景宽*,尚 磊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事业管理与医学教育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 目的 评价比较不同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为有效开展慢性病管理、提高控制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6—2017年西安市2个社区连续管理满2年的65岁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各500例,根据管理模式分为规范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通过健康管理档案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体重指数、随访记录、血压血糖控制、药物选用及服药情况等。分析药物选用,计算年内服药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价不同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管理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年内随访频率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各遵医行为和控制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随着年内随访次数增多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规范化管理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提高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慢性病控制率,有效解决老年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慢性病;老年人;规范化管理;社区卫生中心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攀升,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给老年人提供优质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面对的职责和义务。自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以来,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管理也逐步规范。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的健康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学、医学及社会学管理模式上的新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规范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1]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2017年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管理满2年的65岁以上慢性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各500例。以胡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作为规范管理组,以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作为常规管理组。研究者通过采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史、日常运动、用药记录及服用情况、随访记录、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本社区户籍常住居民。排除标准:①1型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②老年痴呆、精神障碍及严重认知障碍影响沟通者;③非常住户籍老人。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1]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坐位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3]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随机血糖检测值≥11.1 mmol/L;空腹血糖检测值≥7.0 mmol/L;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检测值≥11.1 mmol/L。满足以上之一的即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1.4 控制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及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1]:年龄≥ 65 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 。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控制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3],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糖尿病控制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3],空腹血糖为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为控制目标值。

1.5 管理方法

1.5.1 常规化管理 每年定期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每年进行4次随访,给予健康指导意见。

1.5.2 规范化管理 构建慢性病管理团队,社区内建立10个慢性病管理小组,每组6人,由主治医师、全科医师、中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护士组成。团队负责对责任区居民进行体检、随访、上门服务、健康指导、档案管理,并及时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治疗干预。具体方法:①对65岁以上老人每年定期体检;②每季度定期进行面对面随访;③每周五管理团队进社区对各自负责区域进行健康指导;④对特殊患者人群(生活不能自理、瘫痪等)进行上门指导;⑤慢性病患者出现血压、血糖异常者进行连续2周的跟踪随访,如不能控制血压、血糖,及时给予转诊服务;⑥针对慢性病患者情况制定运动、合理膳食方案,限制糖、盐、油脂、吸烟等;⑦对慢性病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方案和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跟踪指导。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慢性病患者人口学特征比较 2组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随访频率比较 规范管理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年内随访频率均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见表2,3。

表1 2组慢性病患者人口学特征比较 (n=500,例数,%)

基本特征规范管理组常规管理组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218(43.6)282(56.4)225(45.0)275(55.0)0.1990.655年龄 65~69岁173(34.6)181(36.2) 70~75岁148(29.6)137(27.4)0.6300.729 75岁以上179(35.8)182(36.4)婚姻状况 在婚412(82.4)408(81.6) 离异16(3.2)21(4.2)0.7020.704 丧偶72(14.4)71(14.2)家庭月收入 >5 000元146(29.2)153(30.6) 3 000~5 000元257(51.4)254(50.8)0.2660.875 <3 000元97(19.4)93(18.6)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高中、技校 初中 小学以下54(10.8)233(46.6)155(31.0)58(11.6)49(9.8)227(45.4)170(34.0)54(10.8)1.1560.764慢性病类型 高血压269(53.8)277(55.4) 糖尿病159(31.8)132(26.4)4.8730.089 糖尿病、高血压共患72(14.4)91(18.2)BMI <18.5 18.5~23.9 24.0~27.9 ≥2816(3.2)158(31.6)234(46.8)92(18.4)15(3.0)172(34.4)216(43.2)97(19.4)1.4520.484

表2 2组高血压患者随访频率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年内随访<4次年内随访4~7次年内随访8~12次年内随访>12次常规管理组368120(32.61)204(55.43)29(7.88)15(4.08)规范管理组 34142(12.32)107(31.38)87(25.51)105(30.79)Uc值11.964P值0.000

表3 2组糖尿病患者随访频率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年内随访<4次年内随访4~7次年内随访8~12次年内随访>12次常规管理组 22376(34.08)108(48.43)24(10.76)15(6.73)规范管理组 23135(15.15)82(35.50)47(20.35)67(29.00)Uc值7.444P值0.000

2.3 2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控制情况比较 规范管理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各遵医行为和控制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见表4,5。

2.4 2组不同随访频率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规范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随着年内随访次数增多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6,7。

表4 2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遵医嘱服药行为遵医嘱运动行为遵医嘱合理饮食遵医嘱定时血压监测遵医嘱记录血压变化遵医嘱定时随访高血压控制常规管理组368153(41.58)282(76.63) 200(54.35)124(33.70)90(24.46)248(67.39)139(37.77)规范管理组341241(70.67)294(86.22)211(61.88)145(42.52)126(36.95)299(87.68)227(66.57)χ2值60.69910.67370.17415.73013.04141.34258.772P值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表5 2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遵医嘱服药行为遵医嘱运动行为遵医嘱合理饮食遵医嘱定时血糖监测遵医嘱记录血糖变化遵医嘱定时随访血糖控制常规管理组223104(46.64)183(82.06)91(40.81)61(27.35)41(18.38)147(65.92)75(33.63)规范管理组231165(71.43)198(85.71)123(53.24)85(36.80)63(27.27)196(84.85)132(57.14)χ2值28.8841.12142.8804.6375.07422.0104.085P值0.0000.2900.0000.0310.0240.0000.043

表6 2组高血压患者不同随访次数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例数,%)

年内随访次数规范管理组例数控制常规管理组例数控制<4次4213(30.95)12022(18.33)4~7次10749(45.79)20484(41.18)∗8~12次8766(75.86)∗#2920(68.96)∗#>12次10599(94.28)∗#△1513(86.67)∗# χ2值84.31247.559 P值0.0000.000

*P值0.05与<4次比较 #P值<0.05与4~7次比较 △P值<0.05与8~12次比较(χ2检验)

表7 2组糖尿病患者不同随访次数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例数,%)

年内随访次数规范管理组例数控制常规管理组例数控制<4次3511(31.43)7616(21.05)4~7次8235(42.68)10833(30.56)8~12次4733(70.21)∗#2415(62.50)∗#>12次6753(79.10)∗#1511(73.33)∗# χ2值32.92425.398 P值0.0000.000

*P值<0.05与<4次比较 #P值<0.05与4~7次比较(χ2检验)

3 讨 论

研究显示,肥胖和遗传因素是慢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高危因素[4-9],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知晓率依然不高[10-11]。本研究2种管理模式下,随着随访和干预次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明显增加,随访频率越高控制效果越好,年内管理频次超过8次时血压、血糖的管理控制率明显提高;规范管理组慢性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常规管理组;规范管理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常规管理组。有研究表明,团队式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掌握率,提高高血压的控制水平[12]。规范管理模式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病患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患者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型自我管理。翁婷雯[13]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心城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率为56.08%。李园等[14]对中国8省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现状调查显示控制率分别为50.3%和53.9%。徐海[15]对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调查显示,血压控制率为38.4%,血糖控制率为40.8%。在目前国内尚未有大样本量调查情况下,规范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有效提高血压、血糖控制率的手段[16-17]

本研究实施规范管理模式的胡家庙社区卫生中心建立了10个由主治医师、全科医师、中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护士组成的社区内慢性病管理团队。各团队负责本区域居民体检、随访、上门服务、健康指导、档案管理,并及时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从而为该社区的老年病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优化,极大提高了慢性病病患的医疗效果。尽早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将更多的慢性病患者纳入管理,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提高病患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85-89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4] 张臻平,洪文治,王银才,等.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慢性病关系的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6):51-52.

[5] 张锐芝,巢健茜,徐辉,等.老年人肥胖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3):233-236.

[6] 蒋兴兴,阳冬,麦浩,等.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3):206-209.

[7] 渠玉梅,张雷,白云,等.安钢社区中老年人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5):794-796.

[8] 余程东,潘利,任晓岚,等.甘肃汉族人群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关联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9):875-879.

[9] 符健,韩耀风,王萌,等.中国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6):1303-1307.

[10] 马博伦.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六年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调查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8.

[11] 唐怀蓉,陈得才,杨晓妍,等.门诊糖尿病患者对其并发症知晓程度的调查研究[J].华西医学,2017,32(6):875-879.

[12] 何志宏,韩琤琤,高凤娟,等.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92-194.

[13] 翁婷雯.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4] 李园,任多富,丁萍飞,等.中国8省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35-39.

[15] 徐海.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高血压与糖尿病管理现况调查[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

[16] 王白璐.新乡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17] 王力,王天轶,温晓华,等.高血压慢病患者的慢病团队管理效果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6):645-658,6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9.10.026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9)10-1226-04

[收稿日期]2018-10-16;[修回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辛洁(1974-),女,河南民权人,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护师,医学学士,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E-mail:sujkuan@fmmu.edu.cn

(本文编辑:赵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