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正畸治疗是对患者错位或畸形牙齿进行纠正,具体是通过牙齿矫正装置调节面部与牙齿的骨骼肌,使其与神经间保持协调性与一致性,进而矫正牙齿[1]。微型种植体是短时性支抗装置,通过植入种植体入牙龈中,无需结合牙齿,该装置具有美观小巧且方便的优点[2]。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不适合用于未被控制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而对于已被控制慢性牙周炎患者而言,该装置是否适用尚未见明确统一标准[3]。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静止期牙周炎患者口腔正畸中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静止期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30~57岁,平均(42.98±5.12)岁;评价患病时间5~9.5年,平均(6.95±1.23)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31~59岁,平均(43.76±5.09)岁,评价患病时间5.5~9年,平均(7.06±1.2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①患者临床确诊为上牙弓前突,且已接受口腔正畸治疗;②患有慢性牙周炎,但病情已被控制;③正畸治疗过程中,复查牙周,每月1次,无炎症复发。排除标准[5]:①合并口腔卫生不佳;②合并严重肝、心、肾功能异常;③慢性牙周炎病情未被控制;④合并牙龈炎或其他患牙龈疾病;⑤合并精神明显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法进行治疗,每天佩戴8~12 h。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分为准备工作和植入微型种植体。准备工作:①治疗前清洁口腔,行浸润麻醉处理;②黄铜丝分离待植入微型种植牙,使植入部位清晰显示;③对牙根的位置、形态及其组织结构给予详细检查。植入微型种植体:①切开患者牙槽黏膜,在膜龈结合位置2~3 mm部位或偏向牙根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且植入方向垂直骨面或稍倾斜;②将链状橡皮圈与拉簧(每月更换1次)置入牵引钩与种植体间,根据患者牙齿移动情况与植入位置的骨质情况确定加力值,沿逆时针旋转去除微型钛钉。治疗完成后,拍摄根尖进行确认,患者出院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生素,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正畸效果。
1.4 疗效观察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3 000r/min,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
采用头影对上、下颌骨测量角度进行测量,主要包含上齿槽座角(sella-nasion-A,SNA)、上下齿槽座角(A point-nasion-B,ANB)、下齿槽座角(sella-nasion-B,SNB),同时测量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pper incisor-sn plane,U1-SN)、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ower incisor-mandibular plane,L1-MP)、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角度(lower mandibular first molar near the center of the cheek-mandibular plane,L6-MP)。
疗效评价标准[6]:①患者牙齿整齐排列于口腔,咬合关系与前牙覆盖较为正常,其面型有明显改善,即为显效;②患者牙齿整齐排列于口腔,咬合关系、前牙覆盖及面型有一定改善,即为有效;③患者牙齿排列仍不整齐,咬合关系、前牙覆盖及面型也未有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迹象,即为无效。显效、有效相加例数为总有效例数。不良反应包括肿胀、感染和不适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GM-CSF、CGRP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2、GM-CSF、CG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2、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GM-CS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2、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G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IL-6、TNF-α、IL-1β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IL-6治疗前治疗后TNF-α治疗前治疗后IL-1β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75.87±1.242.34±1.09∗9.23±1.125.26±1.09∗7.42±1.233.13±1.14∗对照组535.79±1.093.55±1.21∗9.31±1.177.35±1.06∗7.36±1.294.24±1.05∗t值0.3585.5170.36710.1820.2505.300P值0.7210.0000.7150.0000.8030.000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表2 2组治疗前后IL-2、GM-CSF、CGRP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IL-2治疗前治疗后GM-CSF治疗前治疗后CGRP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71.52±0.454.19±0.28∗1.87±0.830.54±0.13∗31.43±5.5650.35±3.06∗对照组531.56±0.493.65±0.24∗1.86±0.790.88±0.25∗31.51±5.8742.21±3.54∗t值0.44610.8220.0659.0390.07312.927P值0.6560.0000.9490.0000.9420.000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2.3 2组治疗前后SNA、ANB、SNB比较 治疗前2组SNA、ANB、SN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NA、ANB均小于治疗前,SNB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SNA、ANB均小于对照组,SNB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SNA、ANB、SNB比较
组别例数SNA治疗前治疗后ANB治疗前治疗后SNB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780.76±1.2870.43±3.68∗6.74±1.244.46±1.13∗75.59±1.5779.98±1.15∗对照组5380.78±1.4975.57±2.74∗6.76±1.375.44±1.02∗75.61±1.6677.39±1.21∗t值0.0768.2590.0804.7620.06511.510P值0.9400.0000.9360.0000.9480.000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2.4 2组治疗前后U1-SN、L1-MP、L6-MP比较 治疗前2组U1-SN、L1-MP、L6-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1-SN、L6-MP均小于治疗前,L1-MP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U1-SN、L6-MP均小于对照组,L1-MP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U1-SN、L1-MP、L6-MP比较
组别例数U1-SN治疗前治疗后L1-MP治疗前治疗后L6-MP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7100.75±1.2894.41±1.15∗98.86±2.28104.49±1.18∗28.76±1.9824.09±1.07∗对照组53100.79±1.3196.55±1.09∗98.98±2.12101.43±1.05∗28.77±1.8726.32±1.11∗t值0.1629.9990.28514.3270.02710.727P值0.8720.0000.7760.0000.9780.000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2.5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5726(45.61)24(42.11)7(12.28)50(87.72)对照组5318(33.96)16(30.19)19(35.85)34(64.15)Z/χ2值2.2238.459P值0.0260.015
2.6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数,%)
组别例数肿胀感染不适感观察组571(1.75)2(3.51)3(5.26)对照组538(15.09)10(18.87)11(20.75)χ2值4.8515.1744.621P值0.0280.0230.032
临床上口腔正畸疗效判断标准主要表现在:①患牙位移度;②正常牙是否位于正常位置。因此,选择口腔正畸支抗装置需要满足最大程度稳定性。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抗大多为外部装置,如舌弓、横腭杆、口外弓等。然而,上述支抗装置影响美观,患者满意度较低,显然不能满足其要求[7]。微型种植体支抗是直接植入牙龈内,不易察觉,美观效果好,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目前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正畸需求越来越多[8]。本研究旨在观察静止期慢性牙周炎是否会影响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静止期慢性牙周炎患者正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静止期牙周炎不会增加种植体支抗所引起的不适感。
IL-6是全身炎症与免疫促进因子,当机体处于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时,TNF-α也是重要非特异性标志物之一。一旦机体缺血、缺氧或发生创伤时,血清中上述2种炎性因子含量显著增加,增加量与机体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IL-2具有拮抗炎症细胞功能,是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能明显抑制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血清IL-2、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对于对照组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后观察组免疫应激反应更低,未增加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在机体炎症反应急性期,IL-1β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并具有刺激免疫B细胞与T细胞分化增殖功能,在牙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在炎症反应过程中,GM-CSF来源于损伤的内皮细胞。作为多肽类激素造血生长因子,GM-CSF有利于造血祖细胞分化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并维持后者进一步增殖分化,是机体炎症反应敏感标志物之一[13]。目前认为CGRP是最强的舒血管物质[14],由于牙周病患者牙龈中所包含的厌氧菌致患者缺氧程度增加,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血管收缩,血清中CGRP水平明显降低[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血清IL-1β、GM-CSF、CG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GM-CS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血清CG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后,机体炎性反应并未加重,这证明了该种植体支抗对牙龈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2组U1-SN、L1-MP、L6-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1-SN、L6-MP均较对照组降低,L1-MP较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技术可伸长患者上、下前牙,舌向倾斜移动,压低上、下磨牙,且上、下后牙均向远中竖直,矫正效果显著。本研究治疗前2组SNA、ANB、SN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NA、ANB均较对照组降低,SNB较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技术对颌骨有部分程度的矫形作用,改善患者咬合功能。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静止期牙周炎患者口腔正畸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对机体创伤小,正畸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1] 薛黛,龚中坚,朱金晓,等.固定矫治对正畸治疗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44(11):1576-1580.
[2] 刘立勇,孙雪燕.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0):62-64.
[3] 钱洁蕾,束蓉,宋忠臣,等.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3年存活情况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3):368-372.
[4] 彭秋实,李沙.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24):89-91.
[5] 李岩涛,徐鲁勇,刘健,等.种植支抗在慢性牙周炎深覆(殆)矫治中的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4,30(8):769-772.
[6] 郭秀丽.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70-71.
[7] 孟秋菊,王磊昌,杜熹.成人双颌前突支抗控制中微种植与横腭杆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2):88-91.
[8] 杨柳青,曲晓东,覃沅华.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74-576.
[9] 王晓阳,胡艳东,谢爱敏,等.细菌感染性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4067-4069.
[10] Chinen T,Kannan AK,Levine AG,et al. An essential role for the IL-2 receptor in Treg cell function [J]. Nat Immunol,2016,17(11):1322-1333.
[11] 田贵金,唐瑞峰,孙超,等.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的调节[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142-145.
[12] 连俊江,程彬峰,高尧鑫,等.齐墩果酸对IL-1β诱导的SW98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J].药学学报,2016,51(11):1711-1716.
[13] Becher B,Tugues S,Greter M. GM-CSF: from growth factor to central mediator of tissue inflammation[J].Immunity,2016,45(5):963-973.
[14] Ahn S,Jeong D,Oh SJ,et al. GM-CSF and IL-4 produced by NKT cells inversely regulate IL-1β production by macrophages [J]. Immunol Lett,2017,182:50-56.
[15] 张伟东,金曦.平肝止痛颗粒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和5-HT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3):614-617,622.
[16] Edvinsson L. The trigeminovascular pathway: role of CGRP and CGRP receptors in migraine[J]. Headache,2017,57(2):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