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我国成年居民4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志旺,秦 璞,张 蕊,袁钰奇,王文娟,王立芹*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

[摘要] 目的研究2015年全国12个省(自治区)各地市成年居民的4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居民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5年公开数据库年龄≥18岁的成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4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成年居民4周患病率为15.8%。二分类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成年居民4周患病率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就业状况、城乡、地区和前一年看民医情况。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所增长,离婚或丧偶等其他婚姻状态患病率高于未婚和已婚人群,失业或无业患病率高于在业人群,随着学历的升高患病率有所下降,城镇患病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患病率较高,前一年看过民医人群患病率高于未看过民医人群。 结论应加强女性、老年、离婚或丧偶、低学历以及未在业和西部地区人群的卫生服务与健康宣教。

[关键词] 患病率;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模型;卫生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建立健全有效的卫生服务系统,制定与居民卫生保健需求特点相适应的卫生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卫生保健策略并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 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卫生管理决策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4周患病率不仅是反映卫生服务需求的常用指标之一,也是国内外通过调查数据反映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的一个基本衡量方式[2-3]。通过调查和分析居民4周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可了解居民医疗服务的需要及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对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2015年公开数据库。CHNS调查是由国家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多方合作共同开展的一项调查。2015年调查的地区包含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和重庆 12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1.2 方法 选择2015年的调查数据中年龄≥18岁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筛选出具有完整资料的成年居民共11 151例,对其 4 周患病率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的因变量为“4周患病情况”,考虑的自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就业状况、城乡、地区、保险、前一年看民医情况。对于多分类的变量,进行哑变量变换。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居民4周患病率 本次共有调查对象11 151例,其中患病例数为1 759例,4周患病率为15.8%;女性4周患病率为17.6%,男性为13.9%;而随着年龄的增长4周患病率有所上升,≥60岁年龄组4周患病率较高,为28.2%;而随着学历的升高4周患病率下降,小学及以下较高,为31.2%;离婚或丧偶等其他状态4周患病率较高,为30.8%;失业或无业的4周患病率较高,为21.0%;城镇的4周患病率较高,为18.4%;不同地区中,西部地区的4周患病率较高,为18.1%;去年看过民医的人群4周患病率较高,为30.5%;不同特征人群患病率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人群患病情况
Table 1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with the disease (例数,%)

因素调查例数4周患病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5 5205 631768(13.9)991(17.6)28.505<0.001年龄 ≥18岁3 762266(7.1) ≥45岁3 982531(13.3)630.555<0.001 ≥60岁3 407962(28.2)婚姻状态 未婚64946(7.1) 已婚9 7251 474(15.2) 170.972<0.001 其他777239(30.8)学历 小学及其以下 中学/中专 高中/大专 本科及其以上2 2654 3153 0381 533707(31.2)531(12.3)363(11.9)158(10.3)238.769<0.001就业状况 失业或无业 在业5 6785 4731 193(21.0) 566(10.3)41.002<0.001城乡 城镇 农村4 6936 458862(18.4)897(13.9)41.002<0.001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3 8711 7052 7812 794624(16.1)213(12.5)415(14.9)507(18.1)27.515<0.001保险 无 有 31010 841 49(15.8)1 710(15.8) 0.987<0.001前一年看民医情况 未看过 看过10 673 4781 613(15.1) 146(30.5)81.996<0.001

2.2 居民患病影响因素 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4周患病率是男性的1.229倍(1.098~1.374)。≥45岁年龄组的4周患病率是≥18岁年龄组的1.819倍(1.539~2.151),≥60岁年龄组4周患病率是≥18岁年龄组的3.285倍(2.744~3.933),随着年龄增高,4周患病率上升。未婚者4周患病率是离婚或丧偶等其他婚姻状态的0.668倍(0.461~0.970),已婚者4周患病率是离婚或丧偶等其他婚姻状态的0.721倍(0.604~0.861)。中学/中专4周患病率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0.427倍(0.372~0.489),高中/大专4周患病率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0.410倍(0.350~0.480),本科及其以上4周患病率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0.426倍(0.343~0.528),随着学历的提高4周患病率降低。在业4周患病率是失业或无业的0.815倍(0.716~0.928),就业是4周患病率的保护因素。农村人口4周患病率是城镇人口的0.686倍(0.612~0.769),居住农村是保护因素。东北地区4周患病率是西部地区的0.669倍(0.557~0.803),中部地区4周患病率是西部地区的0.840倍(0.722~0.977)。前一年看过民医的4周患病率是未看过的2.077倍(1.669~2.584)。见表3。

表2 赋值表
Table 2 Assignment table

变量赋值因变量 4周患病情况未患病=0,患病=1自变量 性别男=0,女=1 年龄18~岁=1,45~岁=2,60~岁=3 婚姻状态未婚=1,已婚=2,其他=3 学历小学及其以下=1,中学/中专=2,高中/大专=3,本科及其以上=4 就业状况失业或无业=0,在业=1 城乡城镇=0,农村=1 地区东部地区=1,东北地区=2,中部地区=3,西部地区=4 保险无=0,有=1 前一年看民医情况未看过=0,看过=1

表3 我国成年居民4周患病率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3 The four-week prevalence rate of adult residents in China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因素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值P值OR值95%CI性别0.2060.05712.985<0.0011.2291.098~1.374年龄(vs ≥18岁) ≥45岁0.5990.08549.177<0.0011.8191.539~2.151 ≥60岁1.1890.092167.909<0.0013.2852.744~3.933婚姻状态(vs其他) 未婚-0.4030.1904.5040.0340.6680.461~0.970 已婚-0.3270.09013.103<0.0010.7210.604~0.861学历(vs小学及其以下) 中学/中专-0.8520.070148.794<0.0010.4270.372~0.489 高中/大专-0.8920.080124.049<0.0010.4100.350~0.480 本科及其以上-0.8530.11060.370<0.0010.4260.343~0.528就业状况-0.2050.0669.5730.0020.8150.716~0.928城乡-0.3770.05841.682<0.0010.6860.612~0.760地区(vs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0.1020.0722.0020.1570.9030.784~1.040 东北地区-0.4020.09318.550<0.0010.6690.557~0.803 中部地区-0.1750.0775.1420.0230.8400.722~0.977前一年看过民医情况0.7310.11143.026<0.0012.0771.669~2.584

3 讨 论

4周患病率能很好地反映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状况,虽然目前多数研究都是通过分析2周患病率[4-5],但是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都是通过调查研究4周患病情况来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成年居民4周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就业状况、城乡、地区和前一年看民医情况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这和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6-7]

本研究结果表明,女性4周患病率17.6%,男性13.9%,女性4周患病率高于男性,与何利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可能与女性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有关,由于女性要经历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每个阶段的机体免疫力的降低都可能面临罹患疾病的风险,再加女性在照顾家人、维护家庭的同时, 也要完成大量的社会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性大的多,也可致使女性健康状况发生较大改变,这反映了女性对卫生服务需求较男性大,需要加强对女性的关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4周患病率逐渐上升,60岁及其以上居民患病风险明显升高,与刘斯静等[9]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随着居民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多,且中老年群体患慢性病较多,致使4周患病率相对升高。因此,儿女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力度[10],制定和完善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措施,切实改善老年居民健康状况。

同时,本研究发现离婚或丧偶者其他婚姻状态的4周患病率高于未婚和已婚者,与程繁银等[11]研究结果一致。离婚者因心理健康较差,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并缺乏配偶关怀和照顾,因此更容易患病。丧偶者一般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缺少家人的关心、照顾,导致4周患病率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怀和照顾那些离婚或丧偶者,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发现随着学历的提高4周患病率逐渐降低,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可能是由于学历较高的人,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并且能够享有更好的医疗水平,接受了较多的健康相关知识,对健康促进的重视较高等原因有关,所以患病率相对较低。因此提高居民的基础教育水平 ,加强对于那些不能接触到高水平医疗条件人群的卫生宣教对于疾病防治工作很重要。

无业或失业的患病风险较高,这可能因无业人群多为离退休人员或者丧失劳动力者,离退休人群年龄大而丧失劳动力者本身健康状况就不好,二者抵抗力都较弱,容易发生慢性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失业者则可能因为心理压力大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在业者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都相对较好。

城乡因素中城镇居民4周患病率高于农村[13],可能因为城镇居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和城镇居民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程度较农村居民高,在农村感冒发烧也许不算病,因此其城镇自报疾病的情况也要比农村多。

西部地区4周患病率最高,可能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且医疗资源匮乏有关,与李立清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应加大对这些地区卫生经费的投入,强化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的优惠政策,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让那些偏远地区的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前一年看过民医居民的患病风险是未看过的2.077倍。一可能因为前一年未看过民医的人身体将康状况本身较好,不易患病。二可能因为看过民医的人群对于疾病的防患意识强,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程度高,上报率高。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就业状况、城乡和地区的人群采取适当的对策。建议:①加强居民的健康文化意识,对于低学历的居民,通过形象生动的健康宣教,促进其健康行为,关注离婚或丧偶者的身心健康。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建立慢性病监测、诊治的长效体系和机制,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的预防、诊断、治疗。②有重点地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范围, 进一步提高偏远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洁.促进全民医学科普教育强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J].中国科技产业,2018,(5):22-23.

[2] 冯彦成,郭志旺,王配配,等.城乡老年居民4周患病情况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8):9-11,15.

[3] 王新会,骆达.天津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8):956-959.

[4] 李艳菊,郭娜娜,邓健,等.河北省邯郸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5):446-448.

[5] 王伟忠,何首杰,乔雪丽,等.2013年湖北省居民两周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9):3531-3534.

[6] 杨甲飞,乔慧,孙彦玲.运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宁夏试点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需要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6):963-965.

[7] 张冲,童峰,苟兴才.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3年的纵向调查数据[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4):675-676.

[8] 何利平,李晓梅,喻箴,等.昭通不同性别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1):104-105,109.

[9] 刘斯静,唐龙妹,高媛媛,等.城乡15岁及以上居民4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358-361.

[10] 席彪,员美娜.河北省卫生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07-112.

[11] 程繁银,胡国萍,朴丰源,等.丹东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846-1848.

[12] 舒晓玲,王金玉,李盛,等.兰州市西固区居民2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S1):328-329.

[13] 姚强,张耀光,徐玲.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8,24(3):85-95.

[14] 李立清,许荣.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5,32(1):14-20.

Analysis of the 4-week prevalence rat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adult residents

GUO Zhi-wang, QIN Pu, ZHANG Rui, YUAN Yu-qi, WANG Wen-juan, WANG Li-qi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He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4-week prevalence rat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ult residents in 12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in 2015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promotion of residents health.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2015 open database age ≥18 years old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 two-category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4-week prevalence rate. Results The 4-week prevalence rate of adult residents in China was 15.8%. The results of the two-category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4-week prevalence of adult residents were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mployment status, educati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doctors last year. The prevalence rate of fe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 The prevalence rate increased with age,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ducat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urban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areas,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in western areas was higher. The prevalence of other marital status such as divorce or widowhoo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nmarried and married people. The unemployment rate or unemployment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eople who have seen medical doctors in the previous yea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eople who have not seen medical doctors. Conclus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women, old age, divorced or widowed, low-educated, and unemployed and people in the western region.

[Key words] prevalence; root cause analysis; Logistic models; health services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4.007

[收稿日期]2018-12-17;[修回日期]2019-01-10

[作者简介]郭志旺(1991-),男,河北迁安人,河北医科大学公卫学院2016级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

*通信作者。E-mail:wliqin5673696@163.com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0)04-0401-04

(本文编辑:杜媛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