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使肿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为止肿瘤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中指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5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为79万人,发病率约为57/10万,并且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肺部肿瘤患者大都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1-4],负性情绪不仅会加剧疾病的进展速度还有可能对疾病的治疗、预后等产生不良后果。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有重要影响[5-7],本研究团队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将同情心、同理心的人文护理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使患者保持向上、阳光的心态加之积极配合治疗,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肿瘤科住院并且接受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按着严格的纳排标准入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6~76岁,平均(67.52±7.14)岁,鳞癌10例,腺癌8例,小细胞肺癌5例,其他类型9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8~79岁,平均(69.41±8.33)岁,鳞癌9例,腺癌9例,小细胞肺癌4例,其他类型10例。纳入标准: ①患者首次确诊为肿瘤并收治入院;②所有患者以前均未接受过任何类型的手术治疗③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④患者认知能力良好,自愿参与调查研究;⑤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⑥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自我认知评价。排除标准:①患者既往确诊为肿瘤;②患者既往有手术史;③患者既往有精神、认知障碍;④患者不愿接受调查;⑤患者不能独立完成自我认知评价。在调查实施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来意,试验结果仅做科学研究之用,调查全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组患者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基本类型方面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护理规程执行医嘱并且实施健康宣教。试验组采用人文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及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和善的眼神、柔和的护理操作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关怀,继而获得患者良好信任,为今后积极配合治疗打下基础。②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肿瘤后心理都会发生一定波动,并且随着放化疗及手术操作,都会伴随有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做出科学、合理的病情解释,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及配合治疗自信心。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辅导,使其情绪保持稳定。③学会倾听。学会以耐心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诉求,针对性地帮助其克服心理难题。④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督促勤杂工及时打扫卫生,定期监测病房内温度、湿度,适时通风,摆放绿植。⑤加强健康宣教、提供人文护理。充分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指导患者通过正确的途径宣泄情绪,如散步、交流等转移注意力,尽最大努力提升自我认同感,增强治疗信心。⑥辅助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对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予以纠正,督促其规律睡眠,避免活动过度,定时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变化情况,配合营养科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在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正常摄入同时减少糖、盐、油脂的摄入。⑦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进行护理操作需要暴露身体某些部位时,及时拉好床帘进行遮挡,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安全。
1.3 观察指标 每个治疗周期结束时进行住院满意度调查及SF-36量表调查,分析2组不同护理措施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5个等级指标。其中满意率=(很满意数量+满意数量)/调查总数量。SF-36量表是对患者自身对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以及健康变化8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感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很满意11例,满意13例,一般5例,不满意3例,很不满意0例,满意率为75.00%(24/32);试验组患者很满意18例,满意12例,一般1例,不满意1例,很不满意0例,满意率为93.75%(30/32),2组满意度和满意度明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Z=2.131,P均<0.05)。
2.2 2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比较 治疗前2组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比较 分)
组别生理职能治疗前治疗后生理机能治疗前治疗后情感职能治疗前治疗后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5.35±3.1634.25±3.34*45.57±5.2452.28±5.19*31.26±3.5939.16±3.87*34.33±3.1641.55±4.12*试验组24.77±2.9738.65±3.56*47.21±4.9552.39±6.11*32.14±3.6545.19±4.08*35.26±3.6149.31±4.16*t值0.7575.0991.2870.0780.9726.0661.0977.498P值0.452<0.0010.2030.9380.335<0.0010.277<0.001组别躯体疼痛治疗前治疗后活力治疗前治疗后精神健康治疗前治疗后健康变化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8.12±3.2242.38±3.57*35.82±3.6437.36±3.81*36.68±3.5949.25±4.59*38.23±3.2741.26±4.21*试验组39.42±3.5941.96±4.03*35.71±3.9739.15±4.25*37.16±3.8855.63±4.68*38.65±3.3540.93±4.10*t值1.4830.4410.1161.7740.5145.5060.5080.318P值0.1430.6610.9080.0810.609<0.0010.6140.752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2.3 2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8±4.21) d,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2±4.56) d,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
人文护理[8]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需求、人格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护。也就是说,人文护理是在为患者提供日常护理服务之外,为了体现医院对生命关爱、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还需要附以精神、情感、文化、宣教、环境等全方位的照护[9-10]。
3.1 提升了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人文护理模式是机体、心理、环境、感知、认知、同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方法的综合护理集合,在人文护理模式的综合干预下,肺癌患者能够不同程度地恢复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对于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大有裨益,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收治入院时SF-36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关怀再次使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现出了差异性。其中试验组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以及健康变化四个方面2组间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治疗后各个条目的生活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可以看出人文护理增强了治疗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11-14]。
3.2 减轻了躯体症状 就躯体疼痛来说,癌症多伴发有癌痛,不仅对患者正常生活有影响,还可能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持续甚至可以造成患者沮丧、失去治疗信心等不良后果。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对疼痛的评估和及时有效地干预是减轻疼痛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疼痛管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人文护理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时时做到对患者疼痛部位、程度、发作频率等全面评估并且针对性护理,跟对不同类型疼痛选择采用静脉、口服、注射等用药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2组间躯体疼痛无明显差异,但是治疗前后对比已经有很明显改善,说明人文护理对能够辅助缓解患者心情,减轻了患者疼痛等躯体症状。
3.3 有效减少医疗费用 通过有效地人文护理措施,从根本破除患者确证癌症后的心理障碍和隔阂,努力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治疗观,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使各方效益达到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3.4 融合了护患关系 三级医院作为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在保卫人民健康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医院管理者应注重患者切身利益,督促并且为护理人员创造学习人文护理的培训机会;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人文护理的技巧,准确把握各类癌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帮助,经过一系列的人文护理措施,改善不良情绪,在做好患者本人心理疏导同时注重适时开导患者家属,获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重树患者信心,增强其社会归属感[15],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肺癌患者实施人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重建患者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心态对待疾病,促进患者向愈转归,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 申邢,王今.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7):180.
[2] 黄芹,陶云,刘哲.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05-308.
[3] 刘霞,李洪娟,周杨,等.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921-923.
[4] 莫晗,陈琳琳,龙吉芳,等.正念减压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0):1854-1856.
[5] 陶媛媛,步佳佳,荀磊.人文关怀护理对初治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142-143.
[6] 尹竹萍.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42.
[7] 杨方兰,雷春梅,池永玲,等.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8,40(19):3038-3040.
[8] 方平,李娜.人文关怀理念下集束化管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5):367-369.
[9] 韩静.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62.
[10] 樊鹏.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272.
[11] 汤飞云.人文关怀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188-190.
[12] 王芳,李云霞.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2-24.
[13] 陈玲珍,郑剑菁.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8,37(28):151-152.
[14] 韩淑青,刘倩薇,路玲,等.人文护理在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556-559.
[15] 徐蕾,张群芳.人文关怀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