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疾病,60岁发病率大于50%,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亦逐升高,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VP)是目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最常用的手术方式[1]。术后留置三腔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是其关键的延续性治疗[2],因此保证管路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对此临床常采用尿管外固定法。随着快速康复在临床中进展,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量明显增多[3],尿管因下肢的运动而受牵拉,造成在尿道内移动,增加尿道壁与膀胱壁的机械性刺激,引发尿道口有摩擦感或疼痛等不适[4]。如何选择合适的尿管外固定位置是术后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改进PVP术后患者尿管腹部外固定位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PVP的患者172例,为避免沾染按住院房间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3例,年龄58~70岁,平均(63.66±4.90)岁,前列腺大小39.25~73.96 g,平均(56.61±8.85) g,手术时间33.10~60.51 min,平均(46.78±7.00) min;观察组89例,年龄57~70岁,平均(62.71±4.98)岁,前列腺大小38.54~73.89 g,平均(56.21±9.02)g,手术时间34.62~62.97 min,平均(48.79±7.23) min。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版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诊断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5];②手术方式确定是PVP;③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100分;④年龄50~70岁;⑤有正常的沟通能力;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泌尿系感染、尿液分析异常的患者;②术前已留置尿管的患者;③认知障碍的患者;④因术后前列腺出血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2组年龄、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2组患者留置的尿管均采用20号无菌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中山市沃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气囊内注水量25 mL,外固定材料均采用导管固定装置(苏州金保利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C1型)。PVP后患者回病房即使用导管固定装置给予尿管外固定。对照组患者大腿处于外展位,选择大腿外上1/3处附近黏贴尿管外固定装置,使其长轴黏贴面与身体纵轴约成45 °角,距尿道口20~25 cm处固定尿管,将尿管沿下肢引出,尿袋固定在低于膀胱位置的同侧床沿[6]。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协助患者活动拟固定侧下肢,选择同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点下缘连线处附近,避免因下肢活动受影响的位置,尽量避开炎症、瘢痕、阴毛等,黏贴尿管外固定装置,使其长轴黏贴面与身体纵轴成约45 °角,选择距尿道口25~30 cm附近固定尿管,将尿管沿髂前上棘引出,将尿袋置于固定侧低于膀胱位置的床沿安全固定。科室停膀胱冲洗的标准为:使用比色卡[7](内含全血浓度8%、4%、2%、1%、0.5%、0.25%、0.125%、0.0625% 8个色号)进行观察,膀胱冲洗速度为30滴/min后,引流液颜色为7号或更淡达4 h,暂停冲洗,观察2 h,颜色7号或更淡时,停止冲洗。
1.3 评价指标
1.3.1 患者活动后尿液颜色的改变 患者遵医嘱停膀胱冲洗后,将冲洗管路撤去更换为尿袋,责任护士将患者原尿袋内尿液摇匀后,夹闭尿袋管路,开放新尿袋的管路,嘱患者下床行走20 min,观察新更换尿袋与原尿袋内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参考比色卡,比色卡色号发生变化则认定为尿液颜色发生改变,由2名护士同时判定并记录。
1.3.2 患者满意度评定 包含患者对于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便度及隐私受保护3方面内容,按Liker 5级评分法进行这3方面的满意度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赋予5、4、3、2、1分。
1.3.3 尿管外固定装置黏贴的牢固性 尿管贴外固定装置更换标准为装置发生卷边,皮肤间的黏贴面积少于60%。黏贴时长≥48 h(科室内PVP最早拔出尿管的时间)即为牢固,由责任护士记录更换过尿管外固定装置的患者例数及未更换尿管外固定装置的患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活动后尿液颜色改变的比较 观察组活动后尿液颜色变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组活动后尿液颜色改变发生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urine color chang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exercise (例数,%)
组别例数尿色色卡号无改变尿色色卡号改变观察组8980(89.9)9(10.1)对照组8356(67.5)27(32.5)χ2值13.042P值<0.001
2.2 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在舒适度、方便度、保护隐私方面的满意度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分)
组别例数舒适度方便度隐私保护满意度总分观察组894.12±0.694.21±0.784.48±0.9112.91±2.23对照组833.71±0.923.83±1.124.09±1.4211.57±3.19t值3.3212.5962.1593.210P值0.0010.0070.0260.002
2.3 2组患者尿管外固定装置牢固性的比较 观察组尿管外固定装置的牢固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尿管外固定装置黏贴牢固性的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adherence of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of urinary catheter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例数<48 h(例数)≥48 h(例数)黏贴牢固率(%)观察组8968393.26对照组83176679.51χ2值7.000P值0.008
前列腺构成了近端尿道且血运丰富,PVP术后常常有表面静脉窦的渗血[8-9],为防止出血在膀胱内形成血块堵塞尿管,需要用三腔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这是PVP术后关键性治疗,因而做好尿管安全的维护是术后护理的重点[2]。前列腺表面的微血管再生能力强,患者术后因体位改变、活动引起尿管尿道内移动,极易诱发继发性出血,出现血尿,甚至二次损伤,延缓康复的进程[10]。PVP术后常采用尿管外固定法避免或减少尿管尿道内移动,尿管外固定于大腿上侧约上1/3处时,由于患者的体型不同,变换体位时幅度亦不同,外展预留的导管长度对于每位患者并非恰如其分,因而患者活动或进行体位变换时会受到牵拉,导致尿管尿道内移动,增加了尿管与尿道壁、膀胱壁之间摩擦,尿管水囊与前列腺窝创面之间摩擦,可能会导致活动后继发性的出血,患者出现血尿或血尿颜色的加重[11-12]。高旭华[13]研究表明尿管改良外固定于下腹部,患者肉眼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尿管外固定于腹部时,患者进行活动时尿管不易受到牵拉,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后尿液颜色改变发生率低可能与此有关。
王得莹[14]研究显示尿管腹部固定法能明显提高舒适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尿管固定于大腿上侧约上1/3处时,患者常因体位变换、同侧下肢活动,引发尿管尿道内的移动,导致不适。赵燕晖[15]研究表明尿管固定于腹部,尿管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王建玲等[16]研究显示尿管腹部固定法能减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不适感及牵拉痛的发生率。患者采用尿管腹部外固定法时,尿管可以顺势引出,穿脱衣裤都非常简便,节时省力,可能是观察组患者方便程度及保护隐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原因。
陈月清等[17]认为使用尿管腹部固定法后,尿管固定的牢固性明显增加,尿管固定装置更换周期明显延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老年男性,术中麻醉及截石位的手术体位均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术后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麻醉清醒后即进行床上的下肢活动,且至少每2 h协助患者更换卧位;而黏贴尿管外固定装置侧肢体外展活动可能会引起尿管牵拉、移动,尿管活动对外固定装置的黏附面形成牵拉力,致其黏性降低,有效固定时间缩短。腹部位置平坦,容易固定,尿管外固定于腹部,患者下肢活动时尿管及尿管外固定装置不易受牵拉,观察组尿管固定的牢固性显著增加与此有关。
PVP术后部分患者因担心活动会导致尿管受牵拉引起疼痛、继发性出血、引流不畅等心理负担,进而减少活动,甚至不敢活动[15,18],尿管外固定于腹部,不易受牵拉,便于患者术后活动,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认为PVP术后将尿管固定于腹部,能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便度、保护隐私等方面的满意度,可减少患者下床活动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值得进行在临床推广。
[1] Maucci L,Erman A,Krahn MD,et al. Cost analysis of 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 compared to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Can Urol Assoc J,2018[Epub ahead of print].
[2] 丁华林.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护理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1):111,11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1):8-13.
[4] Yates A. Catheter securing and fixation devices:their role in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J]. Br J Nurs,2018,27(6):290-294.
[5]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0.
[6] Shum A,Wong KS,Sankaran K,et al. Securement of th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for adult patients:a best practice implementation[J]. Int J Evid Based Healthc,2017,15(1):3-12.
[7] 张艳,陈小芹.自制引流液比色卡在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1):2189-2190.
[8] 江东,麦兴,黄蕾,等.两种5-a还原酶抑制剂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出血量的影响[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3):50-53.
[9] Huang SW,Tsai CY,Tseng CS,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w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benign hyperperplasia: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BMJ,2019,367:15919.
[10] 雷星辉,车兴奎,刘咏松,等.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在前列腺增生症围术期应用效果[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79-82.
[11] 曹译丹,韦春华,蒙有轩.5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120-121.
[12] 卢春兰.改良尿管外固定方法对内科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69-2570.
[13] 高旭华.改良留置尿管外固定法对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20-121.
[14] 王得莹.留置导尿管外固定方法对男性患者短期留置导尿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8):95-96.
[15] 赵燕晖.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不同尿管固定方法的护理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5):196-197.
[16] 王建玲,贾爱兰,闫志新,等.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27-329,340.
[17] 陈月清,林炎坤,罗泳洁,等.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在小儿阴茎术后留置尿管管理中的应用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23):3643-3644.
[18] 朱菱,胡晓莹,谢湘梅.留置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3):10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