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河北省首例新生儿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赵 莉1, 李月梅2 ,张亚敬1*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婴儿,新生;母乳喂养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存在人传人以及家庭聚集性的感染[1-2]。各地快速增加的感染病例提示人群中COVID-19传播力很强,经我国积极努力的防治,目前国内疫情趋势逐渐居于平稳,但世界其他各地依然形势严峻。截止2020年3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6.7万例,中国以外地区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中国,我国累计确诊人数已80 000余,但据不完全统计已报告的新生儿确诊病例极少,仅为4例[3-5]。现报道河北省首例新生儿疑似COVID-19感染患儿的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COVID-19的认识。

1 临 床 资 料

患儿,女性,14 d,主因母亲确诊COVID-19于2020年2月21日入院隔离观察。第2胎第2产,孕38+5周于2020年2月7日因瘢痕子宫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4 kg,母婴同室,母乳喂养。2020年2月12日(生后5 d)其母出现发热,2020年2月17日(生后10 d)其母在发热隔离病房住院治疗,遂改为人工喂养,2020年2月21日(生后14 d)其母确诊为“COVID-19(重型)”。同日患儿入住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产儿隔离病区,按“密切接触者”医学隔离观察。患儿自生后一般情况好,吸吮有力,无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无呕吐、腹泻;曾因黄疸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益生菌1周。其父为无症状感染者,仅核酸阳性。同期密切接触的其他家属(祖母、外祖母、哥哥)2次核酸检测均阴性,无发热及呼吸道、消化道症状。

入院体格检查:足月儿貌,体质量3.0 kg,头围34.5 cm,身长50 cm,体温36.8 ℃,呼吸46次/min,脉搏150次/min,血压86/4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反应一般,呼吸平稳,无口唇发绀及三凹征,皮肤稍黄染,经皮胆红素107.7~99.1 μmol/L,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型正常,前囟1.0 cm×1.0 cm,张力正常,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正常,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活动自如,四肢末端温暖,原始反射引出正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

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天冬氨酸转氨酶38 U/L,葡萄糖5.3 mmol/L,尿素2.4 mmol/L,肌酐28 μmol/L,尿酸127 μmol/L,乳酸脱氢酶 264 U/L,α-羟丁酸脱氢酶244 U/L,肌酸激酶8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6 U/L,钠135.5 mmol/L,钾4.99 mmol/L,氯106.3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7 mmol/L,钙 2.57 mmol/L,无机磷 1.93 mmol/L,镁 0.87 mmol/L;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肺炎支原体均阴性,肺炎衣原体弱阳性。其他检查结果见表1,2。

表1 患儿住院期间血常规检查结果

时间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降钙素原(μg/L)2月21日0.5010.700.4380.3664.16142.04710.132月22日<0.509.500.3020.5064.03139.0477-2月23日0.5013.330.2660.5834.45142.7589-

表2 住患儿院期间血气分析检查结果

时间血液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mmHg)氧分压(mmHg)实际碳酸氢根浓度(mmol/L)碱剩余(mmol/L)乳酸(mmol/L)2月21日22:307.44032.177.021.3-1.92.352月23日9:50 7.38330.194.717.5-6.24.672月23日21:307.41037.981.723.8-0.51.74

影像学检查结果:2月21日肺CT示左肺下叶可见可疑小片磨玻璃影(不除外伪影)(图1),2月22日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图2)。2月27日CT示右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图3)。

图1 入院当天胸部CT图片,可见双肺密度欠均匀,可疑磨玻璃影(不除外伪影)

图2 入院第2天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多

图3 入院第7天肺部CT显示,右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

2月22日床旁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7次10份标本均阴性:2月21日测血咽拭子,2月22日测咽拭子+肛拭子、2月24日测痰拭子、2月26日查便常规、2月27日测咽拭子、3月2日测肛拭子、3月5日测咽拭子+肛拭子,共计7次10份标本均为阴性。

2 治 疗

入院后给予单人单间、置暖箱隔离,专职医护人员按三级防护照护,一线配备3名医生、4名护士24 h观察、照护。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血糖、出入量等,α2b干扰素120万U/次,2次/d雾化吸入共5 d。入院第2~3天体温波动在37.3~37.9 ℃,持续28 h后恢复正常,至出院,体温均在36.5~37.0 ℃。黄疸入院2 d后消退。住院期间精神、食欲好,吃奶好,体重增长良好,生命体征稳定,尿便正常,无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无呕吐、腹泻,查体未见异常体征。根据患儿有COVID-19密切接触史(父母均为确诊COVID-19),入院后有低热史,血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肺CT可见局限性小片状磨玻璃影,经我省多次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生儿疑似COVID-19。患儿治疗14 d,临床无症状,满隔离期出院。患儿母亲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14 d,隔离期满出院,继续隔离14 d后,进一步行母乳核酸检测阴性,给予母乳喂养,患儿母乳至今,目前尚无不适。

3 讨 论

COVID-19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需继续严密防控。自2020年1月以来,我省发现多例COVID-19确诊及疑似患者,截止到2020年3月16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生儿”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等相关数据库,本例为河北省首例新生儿疑似COVID-19的患儿。

有研究表明人群对COVID-19普遍易感,其中孕产妇和儿童处于特殊的生理免疫耐受状态,是高危易感人群,目前认为新生儿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公共场所接触到感染源等[6-7],是否存在垂直传播及母乳传播,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曾有武汉儿童医院报道1例生后36 h感染COVID-19的新生儿病例[5],引起大家关注,是否存在垂直传播目前不能完全除外,需进一步探讨。但目前研究表明COVID-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属于β冠状病毒属,基因组相似度极高,为数不多的SARS、MERS孕妇资料表明,垂直传播的概率极小[8]。Zhu等[9]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表面的S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 enzyme 2,ACE2)结合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肺部感染。ACE2在人体多种器官中均有表达,胎盘各种细胞中ACE2表达量很低,进一步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不存在宫内传播的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10-11]

笔者所在医院是河北省COVID-19孕产妇救治定点医院,本例患儿其母亲确诊后,该患儿立即进入我院产儿病区COVID-19隔离病房治疗,单间隔离,入暖箱保暖,一并增加隔离屏障,由我院专职医护人员执行三级防护制度,各项有创、无创医学操作均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及相应感染防护措施,各项诊疗活动集束化,尽量避免接触患儿,静脉通路密闭式管理,采用安全型留置针,保证针刺伤等意外医学伤害发生,感染及疑似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置入感染专用垃圾袋,医用消毒剂喷洒垃圾袋内外表面后置入感染专用垃圾桶[12-13]。停止新生儿病房探视,截至目前,我院无1例医务人员感染。

本例新生儿生后有10 d和确诊COVID-19父母密切接触,住院隔离观察期间有一过性的低热,最高37.9 ℃(除外喂养、暖箱等影响体温的因素),同日血气分析显示乳酸一过性增高。日龄14 d入院时肺部CT无明显异常,日龄15 d胸部X线片正常;日龄21 d肺部有新出现的炎症影像(经影像学专家会诊除外伪影),始终未见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无呕吐、腹泻。这些一过性异常不好用常见疾病及其他呼吸道病原感染来解释,多次多部位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不能确诊COVID-19感染,是否与新生儿病毒载量低有关,值得探讨。入院体重较出生体重明显降低,家属反映生后吸吮有力,虽口服中成药物退黄,但无腹泻,可能与家人喂养能力欠佳有关,不考虑为消化道症状。本例患儿共治疗14 d,治愈出院。母亲治愈后,隔离观察14 d,母亲母乳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给于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患儿无不良反应。本例临床诊疗经过体现了新生儿的症状不典型、病情较轻的特点。本例诊疗体会,COVID-19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必要时注意监测肺部影像学检查,如无细菌感染症状,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目前抗病毒药物疗效尚无确定定论,儿童病例中尚无应用中医药注射剂先例。

本例患儿母亲为COVID-19(危重型),患儿父亲平素体健,同期COVID-19核酸检测阳性,患儿3岁哥哥无临床症状,且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该患儿生后母乳喂养,由母亲及其家属共同照看患儿,未采取隔离措施,但患儿病情轻、症状不典型,多次多部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COVID-19致病性与病毒载量高低、传染性强弱有关,而此例患儿母亲为COVID-19(危重型),危重程度与传染性强弱是否呈正相关,需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结合此例患儿,感染症状轻,多次核算检测阴性,不除外与体内COVID-19载量低有关。近期我国已有多个科学家团队发现COVID-19在ACE2的辅助下进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促进病毒增殖与传播[8-10]。ACE2蛋白分布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新生儿COVID-19的致病性低,症状轻,是否与新生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育不完善,或者在新生儿体内COVID-19和ACE2蛋白的结合力较低?或者细胞内的表达低?需进一步大量实验室证据的支持。另外多项临床资料表明,成人COVID-19病例中,于疾病早期,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即出现明显减少,这提示COVID-19消耗淋巴细胞,这也有可能是促进病毒增殖和播散的机制之一。而儿童病例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大多正常,没有类似成人确诊患者的淋巴细胞消耗现象,考虑可能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关,进一步使得适应性免疫应答水平下降,从而使儿童及新生儿疾病呈现出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的临床特点,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14-16]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孕产妇确诊病例不多,孕早期确诊孕妇继续妊娠是否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产前确诊病例分娩新生儿中,阳性率不高,目前尚无新生儿COVID-19重症感染及死亡的病例报道,但仍不能忽视潜在的重症风险。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期间,婴幼儿临床表现也较轻,但仍存在死亡病例,故仍需严密监护,警惕重症。随国外确诊病例增多,需继续积极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抵抗力较弱的孕产妇及婴幼儿等。通过本例新生儿病例,提醒家庭中需要重视新生儿护理、隔离,特别是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有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时候,要警惕新生儿无症状感染和不典型症状的可能,对婴儿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专人专护,避免密切接触,有身体接触行为时,注意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新生儿护理用具用后进行有效的消毒,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Zhu N,Zhang D,Wang W,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2019[J]. N Engl Med,2020,382(8):727-733.

[2] Wang C,Wang Y,Li X,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 Lancet,2020,395(1022):497-506.

[3] 曾凌空,陶旭炜,袁文浩,等.中国首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4):279-280.

[4] 王劲,王丹,陈国策,等.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SARS-COV-2感染1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3):211-214.

[5] 赵益伟,林振浪,毛旭洁,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母亲分娩新生儿呼吸困难一例[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0,35(2):84-85.

[6]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等. 新生儿科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建议[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2):80-84.

[7] Schwartz DA,Graham AL.Potential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from (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ng pregnant women:lessons from SARS,MERS,and other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J].Viruses,2020,12(2).pii:e194.

[8] Xu XT,Chen P,Wang JF,et al.Evolutiong of the novel cor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J].Sci China Life Sci,2020,63(3):457-460.

[9] Zhu HP,Wang L,Fang CZ,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10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2019-nCoV pneumonia[J]. Transl Pediatr,2020,9(1):51-60 .

[10] Zheng QL,Duan T,Jin LP. Single-cell RNA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CE2 and AXL in the human maternal-fetal interface[J/OL]. Reprod Develop Med,2020.[2020-04-09]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9333412.

[11]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工作组.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二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3):195-198.

[12] 王新燕,吴杰,鲁新华,等.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2):200-202.

[13] Zhou P,Yang XL,Wang XG,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J/OL]. bioRxiv,(2020-01-23)[2020-02-0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2.914952v2.full.

[14] Zhao Y,Zhao Z,Wang Y,et al. Single-cell RNA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CE2,the putative receptor of Wuhan 2019-nCoV[J/OL]. bioRxiv,(2020-01-26)[2020-02-0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6.919985v1.

[15] 祝华平,彭斯聪,李华,等.高危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J/OL].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0.[2020-03-04]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3750.

[16] 曾其毅,刘丽,曾华松,等.广州地区33例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08-41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0.07.024

[中图分类号] R512.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20)07-0847-04

[收稿日期]2020-03-17;[修回日期]2020-04-25

[作者简介]赵莉(1971-),女,山西左权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儿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信作者。E-mail:547634126@qq.com

(本文编辑:杜媛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