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甲状腺疾病,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多存在明显感觉不适、影响美观、害怕结节发生恶变状况等。以往针对甲状腺结节多实施常规切除术,该术式虽能彻底切除病变结节,但因对机体创伤性大、术中失血量多、术后美观度不佳、患者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等导致其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波消融术的出现,因其具有的手术操作方便简单、术后美观度好、术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使用[3]。但该手术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实施微波消融术治疗,旨在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具体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均经超声诊断及病理穿刺确诊;②均符合《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规范》[4]甲状腺良性结节相关诊断标准;③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④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内科疾病或感染疾病者;②甲状腺结节经穿刺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③无法根据研究内容完成试验者;④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肾等诸多脏器功能不全者;⑤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确诊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5~60岁,平均(41.57±6.51)岁;结节最大直径2.0~4.9 cm,平均(3.21±0.37)cm。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6~61岁,平均(42.12±6.47)岁;结节最大直径1.9~5.0 cm,平均(3.31±0.42)cm。2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实施所用仪器与设备 微波消融仪由南京市亿高公司提供,型号为ECO-100C数码型;冷循环微波刀由南京市亿高公司提供,型号为ECO-100型,由冷循环系统及微波刀系统组成,微波刀为一次性微波消融针,直径为1.6 mm×100 mm,型号为ECO-100AI3型;冷循环系统为冷却的生理盐水,使用LEMO微波接头;活检针由意大利Gallini公司提供,型号为TX18/10 18 G×10 mm。
1.2.2 微波消融术 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术,术中取仰卧位,尽量伸展颈部保证充分暴露,对甲状腺及颈部淋巴实施超声检查,明确结节确切位置、大小及形状等情况,常规消毒后,对皮肤及结节周围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利多卡因混合生理盐水分离甲状腺与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食管间隙及甲状腺后间隙,直至有液体隔离带形成,以保护甲状腺周围重要的组织器官及结构,避免其遭受热损伤,穿刺点确定后利用刀片作切口,超声引导下置入微波刀,功率为30 W,进行多面、多点移动消融,直至病变结节处被热量回声完全覆盖。若有囊性液化则抽出液体,微波消融囊壁及实性成分,功率保持不变,消融前后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病变的结节。消融结束后立即实施超声检查,观察缺损区域的范围,对消融情况进行判断,若消融不全则补充消融,若完全则手术完毕。术后使用创可贴对切口处进行处理贴敷,叮嘱患者用手按压切口至少15 min。
1.2.3 传统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实施全身麻醉,术中取仰卧位,使用枕垫将肩部垫高,取弧形切口于胸骨切迹上缘约2 cm处,长3.5~7.0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游离颈阔肌,游离范围自喉结至胸锁关节,由前正中线切开舌骨下肌群,充分暴露甲状腺,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及位置实施切除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1 d(T1)、术后5 d(T2)、术后15 d(T3)观察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CD4+/CD8+,使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及美国Coulter公司提供的细胞标记试剂进行检测,激发波长 488 nm,功率 300 mW,HP300Consort30计算机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②术后1,3,6,12个月采用超声造影检查结节消退情况,结节消失为消退;③手术相关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等;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手足抽搐、甲状腺功能低下、饮水呛咳、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变化不明显,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CD4+(%)T0T1T2T3观察组 37.15±5.4535.45±4.6736.59±5.0137.71±7.58对照组 37.31±5.5230.64±4.0732.02±4.0735.67±6.12组间 F值=8.378 P值<0.001时点间 F值=56.259 P值<0.001组间·时点间F值=2.387 P值=0.017组别 CD8+(%)T0T1T2T3观察组 35.59±7.0836.45±6.0234.01±5.5433.89±5.12对照组 35.61±7.1239.02±6.4538.33±5.1736.21±5.11组间 F值=10.582 P值<0.001时点间 F值=76.312 P值<0.001组间·时点间F值=3.562 P值=0.001组别 CD4+/CD8+T0T1T2T3观察组 1.02±0.541.05±0.321.12±0.311.18±0.42对照组 1.01±0.520.84±0.210.91±0.320.97±0.31组间 F值=12.168 P值<0.001时点间 F值=83.589 P值<0.001组间·时点间F值=2.892 P值=0.005
2.2 结节消退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结节消退率为100.00%,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结节消退率分别为42.00%(21/50)、64.00%(32/50)、82.00%(41/50)、94.00%(47/50),观察组术后12个月结节消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1,P=0.153)。观察组结节体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结节大小为(0.45±0.05) cm3。
2.3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30.31±5.3712.27±1.952.69±0.61对照组81.49±15.1230.14±4.244.12±0.58t值27.07622.55512.013P值<0.001<0.001<0.001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n=50,例数,%)
组别手足抽搐甲状腺功能低下饮水呛咳呼吸困难总发生观察组 0(0.00)0(0.00)1(2.00)2(4.00)3(6.00)对照组 3(6.00)8(16.00)1(2.00)2(4.00)14(28.00)χ2值8.575P值0.003
甲状腺结节是诸多因素诱发甲状腺发生的结节状病变,临床上以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炎症等导致的结节性病变为主,微小结节病灶是指直径<1 cm的结节,该类患者常无需特殊处理,临床上多以观察为主;结节直径≥1 cm且可经体表触摸到肿块或存在明显压痕者,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5-6]。但随着近年来临床对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研究的深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正常甲状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极易发生甲状腺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颈部瘢痕明显等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7]。
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得到一定突破[8]。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是指经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准确定位,后经电极传播适量的微波能量,并将电能向热能转化,后将转化而来的热能用于病灶周围,达到理想的破坏电极周围组织的目的,将热能应用于甲状腺结节可促进结节发生凝固性不可逆的坏死,使得甲状腺结节得以有效消除,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疗疾病的目的[9-11]。微波消融术对病灶定位的准确性高,杀死病灶针对性强,且不会对甲状腺结节周围正常组织及血管等产生破坏及影响,术后不会产生单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引发的周围血管组织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安全性值得肯定;此外消融术操作性强,可对病灶进行反复消融,总体创伤性低,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极具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治疗手段[12-14]。
基于上述论证,为进一步证实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观察组采有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王淑荣等[15]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可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创伤性小。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术中不影响及破坏病灶周围正常血管和组织,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
T淋巴细胞亚群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对术区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和干扰,使患者出现应激状态,引发本身抵御创伤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种反应包括影响机体本身细胞免疫因子的释放,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抵制,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减慢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的恢复。CD4+/CD8+比值是判断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断敏感指标,比值降低时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多种机会性感染率也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能有效解除对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快速恢复,恢复情况优于传统切除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体积过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治疗达到完全消融尚存难度。
综上所述,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较传统切除术好,手术创伤性小,术后失血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且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1] 代秀玲,郭佳.经皮激光消融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10):640-643.
[2] 徐庆玲,于守君,张永林,等.微波消融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6):535-538.
[3] 李柯伶,马亦龙.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和手术切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8):464-467.
[4]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浅表器官学组.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规范[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7,14(4):241-244.
[5] 马芳花,黄品同,戚瑞祥,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外科手术切除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5):399-402.
[6] 刘义粉,尹长恒,郑保恒,等.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607-610.
[7] 胡珂,陆志强,董怡,等.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4):417-421.
[8] 金鑫荔,卢伟.甲状腺结节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2):295-297.
[9] 王龙琦,陈坚,刘绪舜.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对机体创伤影响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236-240.
[10] 章建全,盛建国,刁宗平,等.液体隔离法在颈部结节性病变经皮热消融治疗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10):1045-1052.
[11] 赵璐璐,章建全,盛建国,等.甲状腺与下颌下腺结节同期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尝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994-998.
[12] 吴震中,章建全.甲状腺结节微波热消融治疗的临床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12):772-774.
[13] 吴艳军,耿成义.甲状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12(23):87-88.
[14] 刘玉辉,孙均,王松涛,等.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和微波消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44-47.
[15] 王淑荣,岳雯雯,张永林,等.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8):675-67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