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帮助其再次建立造血功能,以此治疗疾病恢复健康。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均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1]。患者接受移植过程中需独自入住封闭的无菌层流病房,并在此接受大剂量的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在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煎熬下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使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受到影响。许多研究均发现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都存在重要影响[2-7]。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是指供者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后至体内造血干细胞成功植活前期间,此时患者机体丧失免疫力,极易发生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多重感染,对于自身造血干细胞是否能够成功植入无法知晓,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疾病治疗与机体恢复。罗红梅等[8]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可以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的焦虑。以上研究均证实移植的患者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但干预措施较为传统。目前国内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积极心理护理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护理提供更多选择。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1月我院层流病房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确诊恶性血液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②年龄18岁以上;③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自愿参加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不清或精神疾病患者;②语言沟通及阅读障碍者;③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存在多重严重感染或并发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63岁,平均(36.30±14.54)岁;文化程度:初中4例,高中或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58岁,平均(39.00±11.22)岁;文化程度:初中4例,高中或中专6例,大专及以上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费用支付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20,例数,%)
项目试验组对照组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12(60.0)8(40.0)10(50.0)10(50.0)0.404>0.05年龄 ≤40岁 >40岁11(55.0)9(45.0)10(50.0)10(50.0)0.100>0.05民族 汉族20(100.0)20(100.0)>0.05婚姻 已婚 未婚15(75.0)5(25.0)16(80.0)4(20.0)0.143>0.05文化程度 初中4(20.0)4(20.0) 高中及中专5(25.0)6(30.0)0.139>0.05 大专及本科11(55.0)10(50.0)职业 农民8(40.0)5(25.0) 职员9(45.0)11(55.0)1.035>0.05 无业3(15.0)4(20.0)费用支付方式 自费 省医保 市医保 新农合1(5.0)4(20.0)8(40.0)7(35.0)2(10.0)2(10.0)9(45.0)7(35.0)1.059>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人员 选择经过专业心理医生及放松训练指导人员统一培训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护士作为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研究人员需拥有3年以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考核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相关知识合格者参加研究。
1.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极期(回输后第2天~第9天)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常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包括每日上午9:00~10:30向患者及家属播放移植宣传讲座,了解移植相关知识。制作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海报,包括移植术前饮食、药物等服用注意事项,移植术中需配合医护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移植术后饮食、个人防护、亲属探视、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每日下午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解答患者疑惑,帮助调整不良情绪。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日下午2:00~3:00给予积极心理干预,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积极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是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的前提[9-10]。患者在极期期间,放射治疗及化疗药物已经应用完毕,疾病治疗进入下一阶段。此时患者的躯体不适症状已经逐渐减轻,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是否能够成功植入新的造血干细胞的担忧及焦虑情绪。与患者拥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患者诉说心中的不安及担忧等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每例患者由专人护士负责,以保证护理连续性及整体性,同时确保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对护士拥有较高的信赖度。护士每日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身的烦恼、担忧等原因,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平复患者焦虑不安情绪。②积极心理护理联合三线放松法呼吸松弛训练:了解患者焦虑不安的原因后,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婚姻状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有效针对每例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移植极期,了解疾病治疗和恢复的中间过程,也是必经之路。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形式生动地向患者讲解过度焦虑的危害,引导患者积极正确面对极期。建立移植病友微信群,邀请移植成功的患者现身讲解如何平稳度过极期,以鼓励患者。同时指导患者采用三线放松法及呼吸松弛训练帮助疏导负性情绪。三线放松法采用站姿、坐姿或卧姿将身体松弛,放松神经。通过意念对身体前侧、后侧及两侧由头部至脚趾逐次逐点进行放松以达到效果,每日2~3个循环为佳。呼吸松弛训练法指通过匀速深缓的呼吸来放松身心。训练时每分钟缓慢呼吸10~15次,双手跟随呼吸有规律的握紧松开,吸气握紧,呼气松开,全身肌肉松弛,以此往复进行3 min左右。③积极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移植的全过程,包括移植前期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多种药物会在身体内产生何种反应,各个器官出现何种症状;移植极期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此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哪些,需要细致到饮食、药物、漱口、活动、排便等;移植后期身体逐渐恢复时何种不适症状会消失,饮食及药物会有哪些调整等,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动画等形式,使患者充分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过程,明白极期存在的意义,从而减轻或消除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④积极强化家庭社会支持:积极正面地家庭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疾病恢复[11-1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独自居住在无菌层流病房内,与家人朋友隔离,内心孤独,加上病痛的折磨极易产生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由于患者躯体痛苦症状常人多难以想象,家属多不能切身理解,导致患者不愿与家属沟通,甚至拒绝通话及见面。护士应鼓励患者与家属沟通,倾诉内心恐惧焦虑,向家属解释移植的躯体痛苦症状,以求其理解支持。指导家属及亲友回忆美好过去,畅想未来,写下鼓舞人心的优美诗句贴于窗前,与患者聊天选择积极内容等方法关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于干预前后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以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共有40个项目,该量表的信效度满意。测试-再测试评分的相关系数状态焦虑量表为0.88,特质焦虑量表为0.90。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在层流病房内对于护士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个人隐私保护、疾病知识讲解、药物服用方法及知识讲解、患者需求是否及时满足,患者是否感到被关爱等方面是否满意,满分100分。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填写时间8~10 min。通过统一量表指导语,向患者逐条解释量表内条目含义,确保患者准确理解量表内容,然后将量表交于患者填写。量表完成后由研究人员核对校正并当场补齐缺漏项。减分率=(干预前焦虑得分-干预后焦虑得分)/干预前焦虑得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水平得分和焦虑水平减分率比较 干预前,2组焦虑水平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试验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水平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焦虑水平得分和焦虑水平减分率比较
组别焦虑水平得分(分)干预前干预后焦虑水平减分率(%)试验组47.1±3.337.8±2.2∗20.0±7.3对照组46.6±2.540.2±1.8∗13.5±5.5t值0.5883.7422.895P值0.555<0.0010.004
*P值<0.05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满意度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差值比较 干预前,2组满意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试验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满意度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差值比较 分)
组别满意度得分干预前干预后满意度得分差值试验组86.7±4.195.2±2.2∗8.5±4.7对照组87.4±3.8 90.8±2.0∗3.4±4.5t值0.5736.3403.426P值0.570<0.0010.002
*P值<0.05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整个移植期间均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付莹[13]对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及抑郁情绪。国内多位研究人员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已产生焦虑情绪,发生率为85%,移植过程中焦虑情绪表现更为明显,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症状如失眠,心悸等[14-17]。极期焦虑情绪在移植期间表现最为显著,Smith等[18]对移植患者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焦虑是导致患者内心痛苦的高危因素。焦虑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食欲减退、依从性及治疗护理配合度降低、移植过程中生活质量降低,严重焦虑甚至会影响移植的成功。因此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普通心理护理多为疾病宣传集体讲座,健康教育,海报或知识小册子发放等方式,内容偏于大众化,缺乏针对性。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的患者,无法做到点对点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为满足临床患者需要,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第一要评估患者自身的焦虑程度,根据患者焦虑情况制定合适其自身的心理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与三线放松法结合的心理干预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焦虑情绪,与祁克蓉等[19]研究结果一致;第二要向患者讲清讲明移植会经历的所有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会产生的相应症状。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普通疾病不同,患者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了解途径较少,多通过网络搜索或经其他移植患者口中获得,获取信息过于单一片面且专业性不足,缺乏对疾病正确全面的认识,容易使患者因为不了解疾病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会放弃治疗。本研究采用动画播放,一对一疾病知识解答,移植流程讲解等方法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指导,细致讲解移植期间机体的主要症状、产生原因、持续时间及处理方法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面对疾病不慌张,从而减少焦虑的产生;第三要加强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机体正面面对压力,减少不良情绪产生[20-21]。鼓励家属及亲友与患者勤沟通、勤探视、勤交流,理解安慰患者,确保患者移植期间获得充足的家庭社会支持。
积极正面的情绪会影响自身免疫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研究显示,积极心理会激发患者自身潜能,使其正面面对自身疾病痛苦,提高机体耐受性,促进疾病恢复[2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的焦虑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满意度有所提高。较低的焦虑水平及较高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在移植期间更为配合治疗护理。积极心理干预可使患者采取积极正面的情绪及方式面对疾病,了解认识疾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十分重要,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建立正确抗击疾病的意识、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念、坚定与疾病打持久战的信心,从而不断加强患者的心理韧性,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为移植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 候彩妍,王国权.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92-193.
[2] 闫霞,美婷.863例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及GSES评分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28(4):149-152.
[3] 来要良,刘永.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咽喉反流患者症状与心理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2):187-189.
[4] 解文君,张帅,刘毅,等.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19,26(3):73-78.
[5] 冯红静,钱平安,陈文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及心理因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63-166.
[6] 喻娟,邓小丽,宋碧英,等.影响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7,31(36):4722-4724.
[7] 冯小涛,贾运乔,侯桂英,等.心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症状疗效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69-972.
[8] 罗红梅,姚孟冬,王小慧,等.护理干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焦虑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3):758-759.
[9] 訾爱云,陈琳琳.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室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130-132.
[10] 金蒙娜,俞夏娣.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对抢救室创伤患者救治护理效率和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7):203.
[11] 李艳,黄永霞,赵爱平.上海市社区失能老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91-96.
[12] 朱艳清,江健凤,何婉仪.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照料者家庭疾病负担、社会支持水平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7-39.
[13] 付莹.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身心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141-142.
[14] 刁向媛,张会然,王雪梅,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精神科联络会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2):122-124.
[15] 陈锦雪,林丽萍.健康教育干预对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153-155.
[16] 彭群英,曾琴,黄碧莲,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和情绪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15):1808-1810.
[17] 韩燕琦.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反应及其护理研究[J].医药前沿,2018,8(34):279-280.
[18] Smith SR,Hobson ME,Haig AJ. Distress prior to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demographic and symptom corre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a baseline[J]. Patient Relat Outcome Meas,2016,7:137-144.
[19] 祁克蓉,邵静艳,孙文君,等.三线放松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和情感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2):22-24.
[20] 陈春梅,谢斌,卞茜.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预防医学,2019,31(4):393-396.
[21] Popp TK,Delgado MY,Wheeler LA. Mexican-origin parents′stress and satisfaction:the role of emotional support[J]. Family Process,2019,58(1):146-164.
[22] 李琳.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7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