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缺铁性贫血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婴儿和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的一种贫血[1]。目前在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铁是生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微量元素,更是机体代谢过中的很重要营养物质之一,铁元素缺乏可以影响幼儿及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过程及神经递质的合成,所以铁缺乏对于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运动能力、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智能的发展方面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甚至还有部分患儿在补充了铁剂后病情仍不能被逆转[3]。所以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中有各类补充铁剂的药物品种仍在不断增加,但共同的特点是口感不佳,再加上贫血患儿消化功能弱,在口服铁剂后常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从而使得铁剂在贫血患儿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患儿在口服药物及纠正贫血方面存在问题,治疗效果不佳,益生菌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4]。此外贫血患儿常伴有消化道免疫功能下降,易合并肠道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在常规给予琥珀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口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辅助治疗,该药属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改善肠道生物平衡[5],增加胃肠道免疫力[6],从而减轻消化道症状,促进肠道对铁剂的吸收,达到提高贫血的疗效、降低贫血药物不良反应及保护消化道的效果,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1例,均符合新版《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7]中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近4周均未服用过微生态制剂及免疫调节制剂。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6.66±3.21)岁;轻度贫血30例,中度贫血9例,重度贫血2例,平均血红蛋白(84.21±13.11) g/L。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5个月~11岁,平均(6.04±3.10)岁;轻度贫血31例,中度贫血9例,重度贫血1例,平均血红蛋白(86.47±12.77) g/L。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奥邦,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83003,规格0.1 g/片), 9~18 mg·kg-1·d-1,分3次服用,维生素C(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片(常立宁,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S20040083,规格350 mg/片)口服,1周岁以下0.35 g/次,1周岁以上0.7 g/次,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贫血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标准值;有效:贫血症状及体征较前明显减轻,血红蛋白上升值>20 g/L;无效:贫血表现无好转,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
1.4 临床观察指标 2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取静脉血1 mL测定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儿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判定2组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儿贫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mia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P值<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检验)
组别例数血细胞比容治疗前治疗后血红蛋白(g/L)治疗前治疗后血清铁(μmol/L)治疗前治疗后血清铁蛋白(μ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0.22±0.020.31±0.02*74.12±11.2386.25±10.17*13.42±5.2118.06±4.62*7.12±0.7513.39±2.56*对照组410.21±0.010.39±0.02*73.21±12.14106.16±14.15*13.12±5.1324.15±4.14*7.14±0.789.18±1.25*t值0.00014.4220.3135.9820.1404.9650.0017.865P值1.000<0.0010.755<0.0010.889<0.0010.967<0.001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例数)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总不良反应(例数,%)治疗组4012115(12.5)对照组41343313(31.7)χ2值4.332P值0.038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例数)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例数,%)治疗组40327139(97.5)对照组41336239(95.1)χ2值0.001P值0.983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缺乏微量元素铁引起的血红蛋白有效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缺铁可使得组成机体某些含铁酶及铁依赖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足,最终导致机体代谢发生异常。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铁储备不足、肠道铁吸收障碍,食物中导致的铁摄入量减少、儿童生长发育旺盛铁需要量增加、及各类疾病导致的铁丢失增加等,铁缺乏的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能很大程度减轻疾病对机体的损害。现阶段我国婴幼儿及儿童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故防治工作更加需要高度的重视。该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例如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够成熟,贫血患儿消化功能减退,口服铁剂的消化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大,使得口服铁剂的持续性下降及药物吸收障碍,故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如何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持好的平衡状态,有效保护消化道黏膜,有效地促进铁剂吸收是目前治疗的关键。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口服铁剂仍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方法,但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铁剂有消化道刺激作用,会直接损伤到胃肠黏膜,损害胃肠功能,诱发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同时由于铁剂自身共有的金属气味,使患儿较难长期接受,并且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作用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胃肠不适,影响铁剂足疗程服用及有效吸收。其次,小儿消化道内的微生态屏障功能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各类因素的影响,口服铁剂及维生素C后可使消化道呈现酸性环境,虽然有利于铁剂的吸收,但是更容易破坏小儿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出现消化道内的菌群失调,使得消化道黏膜更易受到损伤,从而易于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而益生菌作为肠道的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恢复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9],也可以多种方式调节肠道防御功能,增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此外益生菌可促进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黏膜的分泌,调节肠道对疾病的免疫功能[10]。故益生菌有促进患儿肠道疾病恢复的作用[11]。临床中普通的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均容易受到胃肠道酸性环境、胆汁的影响,导致其所含的益生菌失活,故临床的应用一定程度的受到了限制。
酪酸梭菌活菌片是新一代非致病性真菌微生态制剂,常用于急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多为芽孢制剂[12],其有效成分是酪酸菌,在常温下可长期保存长达3年,可以经宿主消化道屏障,提高肠道内定植力[13],可耐受胃蛋白水解酶、胆盐及胃酸的作用,对胃酸也有较好耐受性,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抑制潜在致病菌过度生长,故可有效清除肠道内存在的有害菌,降低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14],分泌肠黏膜再生和修复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达到修复损伤肠黏膜及消除肠道炎症及营养肠道的作用[15],同时还能使低聚糖分解后促进有益菌生长的作用,快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16]。该制剂连续服用3 d就可在肠道达到稳态的药物浓度,形成胃肠黏膜的屏障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酪酸梭菌活菌片的主要作用机制如下:①酪酸梭菌活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碳水化合物、短链脂肪酸、脂类和蛋白质等。短链脂肪酸中含有丁酸物质的量最高。酪酸梭菌的优势是其显著的耐酸性,该特点是其他益生菌难以相比的。这种显著效应可能与其代谢产物中较多的丁酸有密切关系,因为丁酸是较为有效抗氧化物质,能多层面和多角度对胃黏膜实施保护作用,能够修复肠道黏膜,逆转黏膜通透性增加[17]。酪酸梭菌还能够与肠道内的益生菌共存,加速肠道内氧气消耗,形成一种无氧环境,从而有利于双歧杆菌生长。此外酪酸梭菌能够分泌释放出的丁酸,可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并抑制肠道腐败菌和炎性因子滋生,故能够防治炎症性肠道疾病,有效保护肠道黏膜[18]。②酪酸梭菌活菌片通过其有效成分酪酸梭菌素能够使肠道内的有害菌得到有效抑制,有效清除肠道内的有害菌及毒素。此外酪酸梭菌还能够分泌大量酪酸,而肠黏膜生长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均来源于酪酸,所以酪酸是肠黏膜细胞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能使损伤的肠黏膜得到快速有效的修复[19],可有效预防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和便秘等不良情况发生。③酪酸梭菌能够促进患儿机体分泌型IgA分泌,明显提高机体抵御病毒能力和肠道免疫力,此外还能抑制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反应[20]。④酪酸梭菌进入肠道后,可促进维生素K1和B族维生素生成,促进机体对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获得较多的营养物质。此外酪酸梭菌为芽孢类制剂,对胃酸和温度有更好的耐受性,且能加到牛奶和果汁中服用,服用简单,依从性好,适合儿童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各项贫血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铁吸收好、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临床中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1] 高晓,颜艳,向仕婷,等.婴儿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2(2):202-207.
[2] 黄中炎,潘群,孙雅琴,等.武汉市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抚养人铁营养KAP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7,46(1):94-96.
[3] 王玉,高丽,杨中文,等.脓毒症儿童睡眠节律的紊乱及益生菌的调节作用机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0):1190-1192.
[4] 朱新影,杜鹃,吴婧,等.不同疗程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0):2353-2356.
[5] 马骥.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湿疹治疗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11):6-7.
[6] 朱雅丽,杨元生,黄慕超,等.益生菌制剂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7):128-130.
[7] 蔡华菊,王宁玲.儿童缺铁性贫血诊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2):122-126.
[8] 蔡华菊,王宁玲,刘亢亢,等.血清铁调素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2):546-550.
[9] 乔木,张丽静,邱锐琴,等.早期微生态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286-290.
[10] 唐书庆,陈超.早产儿口服益生菌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0):1628-1632.
[11] 赵东强,王泽宇,刘丽.小肠细菌过生长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605-609.
[12] 朱怀平.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18):2492-2494.
[13] 陈霞,王学红.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调整和精神疗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121-123.
[14] 王薇,史林平,石蕾,等.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2):101-106.
[15] 白芳芸,郑红英,冯雅宁,等.酪酸梭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作用的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9):83-86.
[16] 黄清波.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肠粘膜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65-68.
[17] Tian P,Zou RY, Song L,et al. Ingestion of Bifidobacteriumlongum subspecies infantis strain CCFM687 regulated emotional behavior and the central BDNF pathway in chronic stress-induced depressive mice through reshaping the gutmicrobiota[J]. Food Funct,2019,10(11):7588-7598.
[18] 黄冬林.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8,15(3):31-32.
[19] 何心,张永,许静,等.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益生菌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85-189.
[20] 陈默,王满才,倪睿,等.益生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