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健康状况随着其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出于对经济和时间成本的考虑,许多老年人会通过自我治疗维持自身的健康状况。自我治疗是指在没有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自服药物、保健手段或其他辅助疗法来减轻病症、增进健康的行为,主要包括自我药疗、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1-2]。以往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人群,老年人更容易采取自我治疗行为[2-3],但目前国内针对老年人自我治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自我药疗方面,常常忽略了自我治疗的其他形式。本研究拟利用 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有关数据,对中国老年人自我治疗及其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增进老年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全国基线调查。CHARLS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导的两年一次的追踪调查,该调查利用分阶段PPS抽样方法,在2011年随机抽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450个社区(村)的45周岁以上居民作为受访者,最终取得有效调查样本17 708例,并于2013、2015年成功对这些基线样本进行了追访。在调查过程中,CHARLS通过GPS比对、数据筛选、录音核查、电话核查、以及对重要数据的实时编码等多种措施,对访问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本研究选取CHARLS 2015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在剔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最终纳入4 126例观察对象。
1.2 变量选取及说明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学历、婚姻状况、子女探望、子女联系、经济状况、医保情况、抑郁状况、自评健康、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情况及自我治疗情况,等。另外,根据CHARLS问卷中“过去1个月,你是否进行了以下自我治疗(不包括凭处方取药的情况)”判断调查对象过去一月是否有自我治疗行为,选择“没有”则认为其过去1个月无自我治疗行为,选择“自己买处方西药/自己买非处方西药”“用传统中草药或者传统方法治疗”“吃维生素、补品、保健品”“使用保健设备”“其他”则认为其过去1个月有自我治疗行为。其中,选择“自己买处方西药/自己买非处方西药”则认为其过去1个有自我药疗行为,选择“用传统中草药或者传统方法治疗”“吃维生素、补品、保健品”“使用保健设备”“其他”则认为其过去1个月有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行为。调查人群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population
项目例数(%)性别 男性 女性2 367(57.4)1 759(42.6)年龄 60~69岁2 604(63.1) 70~79岁1 237(30.0) 80岁及以上285(6.9)居住地 农村 城市2 590(62.8)1 536(37.2)学历 文盲1 133(27.5) 小学1 983(48.1) 初中及以上1 010(24.4)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或离异2 810(68.1)1 316(31.9)子女探望 经常 不经常2 593(62.8)1 533(37.2)子女联系 经常 不经常2 256(54.7)1 870(45.3)基本医疗保险 有 无3 678(89.1) 448(10.9)抑郁情况 有 无1 188(28.8)2 938(71.2)自评健康 好 803(19.5) 一般1 995(48.4) 不好1 328(32.2)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 满意1 812(43.9) 一般1 441(34.9) 不满意 873(21.2)慢性病史 有 无3 079(74.6)1 047(25.4)过去1个月患病 有 无 894(21.7)3 242(78.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自我治疗为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特征老年人自我治疗行为情况分析 在纳入的4 126例老年人中,2 466例(59.8%)有过自我治疗行为。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学历、抑郁状况、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情况、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的满意度等因素,对老年人自我治疗情况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探望、子女联系、现金资产、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自我治疗行为情况
Table 2 Self-healing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变量自我治疗(例数,%)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1 387(58.6)1 079(60.0)3.1600.075年龄 60~69岁1 563(59.6) 70~79岁 737(59.7)0.3630.834 80岁及以上 166(58.3)居住地 城市 农村1 001(65.2)1 465(56.6)29.695<0.001学历 文盲 小学 616(54.4)1 193(60.1)25.579<0.001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或离异1 705(60.7) 761(57.8)3.0260.082子女探望 经常探望 不经常探望1 566(60.4) 900(58.7)1.1370.286子女联系 经常联系 不经常联系1 370(60.7)1 096(58.6)1.9060.167现金资产 Q1 Q2 Q3 Q4 683(58.4) 689(60.2) 462(59.2) 632(61.2)2.0280.567基本医疗保险 有 无2 214(60.2) 252(56.3)2.5860.108
表2 (续)
抑郁情况 不抑郁 抑郁1 658(56.4) 808(68.0)47.179<0.001自评健康 好 365(45.5) 一般1 176(59.0)122.947<0.001 不好 925(69.7)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 一般 不满意 869(60.3) 585(67.0)30.784<0.001慢性病史 有 无2 024(65.7) 442(42.2)179.742<0.001过去1个月患病 有 无 601(67.2)1 865(57.7)26.406<0.001
注:子女探望、子女联系多于或等于每月1次定义为经常,少于每月一次定义为不经常;现金资产据四分位数分为Q1(≤250)、Q2(251~750)、Q3(751~2 000)、Q4(≥2 001);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一种医疗保险即定义为有基本医疗保险。
2.2 老年人自我治疗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过去1个月有无自我治疗行为”为因变量(没有=0,有=1),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自变量纳入性别、年龄、居住地、学历、婚姻状况、子女探望、子女联系、经济状况、医保情况、抑郁状况、自评健康、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情况等14个因素。结果显示,居住地、学历、子女联系、抑郁状况、自评健康、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情况是自我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4。
表3 变量赋值表
Table 3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变量名赋值说明性别男性=0,女性=1年龄60~69岁=0,70~79岁=1,80岁及以上=2居住地城市=0,农村=1学历文盲=0,小学=1,初中及以上=2婚姻状况已婚=0,未婚或离异=1子女探望经常探望(多于或等于每月1次[4])=0,不经常探望(少于每月1次)=1子女联系经常联系(多于或等于每月1次)=0,不经常联系(少于每月1次)=1现金资产据现金资产的四分位数划分。Q1(≤250)=0,Q2(251~750)=1,Q3(751~2000)=2,Q4(≥2001)=3基本医疗保险无(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任何一种医疗保险)=0,有(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医疗保险)=1抑郁情况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条目简易量表,得分大于10分为“抑郁”,小于或等于10分为“不抑郁”。不抑郁=0,抑郁=1自评健康好(回答“好”或“很好”)=0,回答“一般”=1,不好(回答“不好”或“很不好”)=2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满意(回答“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0,回答“一般”=1,不满意(回答“一点也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2慢性病史无=0,有[曾被医生告知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血糖升高、癌症等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患、肝脏疾病、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不包括肿瘤或癌)、情感及精神方面问题、与记忆相关的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哮喘”等14种疾病中的任意一种]=1过去1个月患病无=0,有=1
表4 自我治疗行为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4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treatment behavior
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值P值OR值95%CI性别0.1350.0763.2080.0731.1450.987~1.327年龄70~79岁-0.0330.0760.1880.6650.9680.835~1.12280岁及以上0.1260.1380.8230.3641.1340.864~1.487居住地-0.3590.07622.635<0.0010.6980.602~0.810学历小学0.2660.0859.7540.0021.3041.104~1.541初中及以上0.5110.10623.093<0.0011.6671.353~2.053婚姻状况-0.0420.0780.2940.5870.9590.824~1.116子女探望-0.0460.0700.4210.5160.9550.832~1.097子女联系-0.1360.0693.9070.0480.8730.763~0.999现金资产Q20.0630.0900.4860.4861.0650.893~1.269Q30.0640.1000.4090.5231.0660.876~1.298Q40.1170.0991.4210.2331.1250.927~1.364
表4 (续)
基本医疗保险0.1880.1073.1010.0781.2070.979~1.487抑郁情况0.3620.08119.866<0.0011.4371.225~1.685自评健康一般0.3800.08918.285<0.0011.4631.229~1.741不好0.7060.10445.677<0.0012.0261.651~2.486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一般0.0580.0760.5770.4481.0590.913~1.229不满意0.2110.0915.3060.0211.2341.032~1.477慢性病史0.7330.07888.716<0.0012.0811.787~2.425过去1个月患病0.1680.0843.6990.0461.1821.003~1.394
2.3 老年人自我治疗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以“过去1个月采用何种自我治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为因变量,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对老年人自我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不同的自我治疗方式将老年人分为3组,A组为采用自我药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B组为采用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C组为同时采用A、B 2组的方式进行自我治疗。以“采用自我药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即A组)为对照,分析采用B组自我治疗方式、及采用C组自我治疗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采用自我药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相比,初中及以上学历、未婚或离异、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通过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即B组方式)进行自我治疗。与采用自我药疗方式进行自我治疗相比,女性、初中及以上学历、自评健康差、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有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即C组方式)进行自我治疗,见表5。
表5 自我治疗方式影响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5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treatment patern
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值P值OR值95%CI学历小学0.2350.1691.9250.1651.2560.908~1.763初中及以上0.4780.1975.8900.0151.6121.096~2.371婚姻状况0.4080.1408.4630.0041.5041.142~1.980现金资产Q20.0350.1730.0420.8391.0360.738~1.455Q30.0340.1960.0300.8621.0350.705~1.518Q40.4090.1805.1420.0231.5051.057~2.144性别0.4460.11415.379<0.0011.5621.250~1.952学历小学0.5950.14217.499<0.0011.8131.372~2.396初中及以上0.8470.16825.329<0.0012.3331.678~3.246自评健康一般0.3960.1774.9980.0251.4851.050~2.101不好0.7560.18716.366<0.0012.1311.477~3.074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一般-0.0480.1210.1600.6890.9530.751~1.208成本和方便程度满意度不满意0.4430.12911.7400.0011.5571.209~2.005慢性病史0.4730.1588.9440.0031.6051.177~2.189过去1个月患病0.4580.11416.133<0.0011.5811.265~1.978
本文根据2015年CHARLS数据,分析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我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将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纳入自我治疗的范畴,且调查人群并不仅限于患病人群。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过去1个月自我治疗率为59.8%,高于老年人过去1个月患病率21.7%,说明自我治疗行为在老年人群体中广泛存在且发生率较高,除治疗疾病外,老年人通过自我治疗来保障和增进自身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城乡对比上,农村老年人较城市老年人更少发生自我治疗行为。其原因可能是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自我治疗所需药品的可及性较差,且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较为薄弱。Li等[5]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城市居民在面对一些普通的疾病或症状时,一般在其刚发生且情况不严重时便采取相对容易、便宜的自我治疗。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学历越高,老年人的自我治疗发生率就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6]。高学历的老年人往往能获取到更多的健康知识,更容易认识到疾病风险,对增进健康也有更强的意愿。相较于子女探望,更频繁的子女联系对增加老年人自我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子女经常探望易于及时发现老年人健康问题并带其就医,而子女不经常联系的老年人常常因为空间上的限制,更多地寻找自我治疗。抑郁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自我治疗,这可能与抑郁老年人为减少与社会交流和接触、倾向于采取自我治疗来代替就诊的行为有关,李安琪等[7]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抑郁会影响老年人的门诊服务利用率。经济情况和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对老年人自我治疗影响较小,这与刘元凤等[8-10]研究结论一致,其内在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自我治疗花费较少、且基本医疗保险对自我治疗报销比例较低。据CHARLS数据统计,老年人的自我治疗费用一般低于300元,并且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仅为20%左右。自评健康良好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自我治疗行为发生率低。自评健康能够综合反映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11]。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越低[12]。方向华等[13]学者在对自评健康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自评健康可以反映老年人疾病情况以及预报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保障自评健康较差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时,老年人的自我治疗行为发生率更高。这说明自我治疗对医疗服务利用有一定替代作用,当老年人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感到不满意时,他们更倾向选择自我治疗来代替接受本地医疗服务。有慢性病的老人自我治疗发生率更高,相比于新患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慢性病是造成老年人自我治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经济和身体都造成极大的负担[14],因此许多老年人会凭着多年看病吃药积攒的经验采取自我治疗行为替代就医[15]。过去1个月有患病的老年人自我治疗行为发生率比过去1个月没有患病的老年人更高,这与钱东福等[16]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近期新发病患者最有可能选择自我治疗,王森[17]学者的研究也显示,当疾病刚刚发生或症状较轻时,老年人更多通过自我治疗行为来维持健康。
在自我治疗方式的选择上,相较于自我药疗,经济状况好、未婚或离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自我保健及自我护理的自我治疗方式来维护健康。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往往有着较高的健康素养[18],并且更愿意承担在预防保健方面的支出,而独居的老年人由于缺少配偶的照顾,自身健康状况较差,也会更加注重自我保健及自我护理[19]。女性、自评健康差、不满意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有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相较于男性,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这可能与女性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较差有关[20]。自评健康差、有慢性病史、过去1个月患病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因此会通过选择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维护自身健康水平。主观上对当地医疗服务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的不满意减少了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实际利用,同时也导致其更多地选择自我治疗方式保障自身健康水平。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或是选择同时采用自我药疗及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自我治疗,可见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关注自我治疗的自我保健及自我护理功能。
综上所述,自我治疗作为一种快速、经济和便利的治疗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和一些复发性疾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缓解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以及减少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但自我治疗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耽误寻找专业意见、造成错误的药物搭配、导致某些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老年人自我治疗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自我治疗的认识和药品知识的宣传,以提高自我治疗的合理性,降低自我治疗的风险,尤其注重为低学历老年人提供相应用药指导和支持。二是进一步提高非处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尤其是提高相应药品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可获得性,以便为居民开展常见慢性病自我治疗提供必要扶持。三是提高本地医疗服务的水平,提供高效快捷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服务等,以有效保障老年人健康水平。
[1] Riley-Doucet CK,Fouladbakhsh JM,Vallerand AH. Canadian and American self-treatment of pain:a comparison study[J]. Rural Remote Health,2004,4(3):286.
[2] Zhao YJ,Ma SG. Observations on the 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and effects of self-treatment[J]. Front Public Health,2016,4:69.
[3] Moonajilin MS,Mamun MA,Rahman ME,et al. Prevalence and drivers of self-medication practices among savar residents in bangladesh:a cross-sectional study[J].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2020,13:743-752.
[4] 邓大松,张晴晴.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基于CHARL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0):62-70.
[5] Li YF,Keqin R,Ren XW. Us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treatment in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2012,12(1):995.
[6] 张旭东,郑镇明,宫晓.我国中老年患者自我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6):36-38.
[7] 李安琪,陈鸣声,王中华.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卫生服务未利用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28-2734.
[8] 刘元凤,荆丽梅,许靖,等.基于Logistic模型的自我医疗行为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1):4-7.
[9] 刘增法.山东省城镇居民自我医疗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10] 张磊,吴明.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自我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3):455-458.
[11] 王璇,王丽敏,王志会.我国老年人自评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6):406-411.
[12] 王洁玉,时松和,范军星,等.河南省焦作市城市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1(5):631-634.
[13] 方向华,孟琛,刘向红. 健康自评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84-188.
[14] 旃春云,尹玲,李雄菊,等.社区不同年龄老年人及患慢性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8):28-32.
[15] 范文君,黄韻宇,陈文.杭州市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就医行为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6):449-452.
[16] 钱东福,王长青,徐玲,等.我国城市居民自我医疗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7):51-55.
[17] 王森.我国居民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NS调查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5,36(3):32-36.
[18] 胡洁,郭海健,李洋,等.江苏省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56-1158.
[19] 徐梦婧,黄婵,罗娟,等.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3):276-279.
[20] 刘乐,臧召燕,刘建涛,等.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健康自评及抑郁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6):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