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史 楠1,田金满1,张 勃1,蒋 蕊1,何文英2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目的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层流病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4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医学应对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得分(57.94±9.11)分与应对方式得分(45.42±4.11)分偏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93.30±9.54)偏高,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回避与应对屈服可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r=-0.272~-0.583,P<0.05),应对面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弹性(r=0.763,P<0.05)。应对面对可负向预测疾病不确定感(r=-0.492,P<0.05),回避与屈服则为正向预测(r=0.371、0.33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患者心理弹性,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积极应对疾病,保证移植全过程顺利成功。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弹性;应对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健康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干细胞输入无法正常造血的骨髓内,重建造血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目前根治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造血干细胞移植需经历预处理、回输及免疫重建的复杂过程。预处理期间患者需要接受大剂量放化疗,以清除自身骨髓疾患,机体失去免疫力,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回输及免疫重建时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间质性肺炎,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以及复发等[2-4]。患者面对复杂的疾病以及躯体的不适,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及移植全过程的了解,对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不清楚,不确定疾病的发展方向,从而产生了疾病不确定感[5]。研究表明患者面对疾病的应对方式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疾病不确定感的适应过程与结果[6]。患者在应对身心双重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心理弹性是指机体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通过自我调节,确保身心健康的一种能力[7]。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对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保证移植顺利成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层流病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确诊为恶性血液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知情同意;④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二次移植;②存在严重重要脏器功能损伤;③存在心理疾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类型等。②心理弹性量表。本研究采用于肖楠等[8]译制中文版,包括坚韧、力量和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③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本研究采用许淑莲等[9]译制中文版,该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865,内容效度为0.92,包括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和不可预测性四个维度,量表分值可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32~74.7分为低级,74.8~117.4分为中级,117.5~160分为高级。④医学应对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沈晓红等[10]译制中文版,共20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面对,回避和屈服,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更倾向于此种应对策略。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填写问卷前向患者清晰准确讲解问卷内容及调查目的,当场填写完毕并统一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69份问卷,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92.7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表本研究调查了6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27±13.02)岁,见表1。

表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n=64)

项目例数百分比性别 男性3656.25 女性2843.75年龄 18~44岁3960.94 >44~59岁2335.94 >59岁23.13文化程度 小学23.13 初中1015.66 高中/中专1929.69 大专/本科及以上3351.56职业 农民1726.56 职员3148.44 个体914.06 其他710.94婚姻情况 已婚5382.82 未婚1117.1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保4164.06 新农合1828.16 自费57.81疾病类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1218.75 多发性骨髓瘤46.25 淋巴瘤57.81 急性髓系白血病2437.5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29.69造血干细胞移植类型 自体移植914.06 异体移植5585.94

2.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调查现状 本研究数据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分为(57.94±9.11)分,最高分为82分,最低分为38分,三个维度平均分由高至低分别为坚韧,自强,乐观。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级,平均分为(93.30±9.54)分,其中低级3人,中级59人,高级2人,最高分为117分,最低分为72分。患者应对方式平均分为(45.42±4.11)分,三个维度平均分由高至低分别为面对、回避、屈服。

2.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维度呈负相关,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回避及屈服维度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的
相关性分析

项目 r值P值疾病不确定感-0.583<0.001不明确 -0.589<0.001复杂性 -0.499<0.001信息缺乏 -0.497<0.001不可预测 -0.478<0.001

表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
相关性分析

项目r值P值面对0.763<0.001回避-0.2720.026屈服-0.3250.009

表4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
相关性分析

项目r值P值面对-0.492<0.001回避0.3710.003屈服0.3310.008

2.4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疾病不确定感作为因变量,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均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性关联(β=-0.201~-0.417),与应对方式的回避、屈服维度呈正性关联(β=0.132、0.256)。将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疾病不确定感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及各维度、应对方式的回避、屈服维度呈负性关联(β=-0.204~-0.552),与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呈正性关联(β=0.274),见表5~6。

表5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t值P值心理弹性总分-0.225-0.2170.092-2.4490.017坚韧-0.417-0.2530.160-2.6150.011自强-0.311-0.1640.135-2.3050.025乐观-0.124-0.3310.216-0.3640.001面对-0.201-0.0540.070-2.8750.006回避0.1320.3410.2641.2150.048屈服0.2560.1170.3184.2490.041

表6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
应对方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t值P值疾病不确定感-0.552-0.3410.1722.0410.044不明确性-0.339-0.3530.230-2.0810.042复杂性-0.337-0.2640.101-3.3350.002信息缺乏性-0.396-0.4220.257-2.4710.015不可预测性-0.403-0.3160.116-3.4780.001面对0.2740.4280.3153.3180.002回避-0.263-0.2070.120-2.1890.033屈服-0.204-0.4260.268-1.6890.034

3 讨 论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本研究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分为(57.938±9.112)分,最低分仅为38分,与我国普通人心理弹性水平(70.52±13.48)分相比明显偏低[11],此数据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与王苗苗等[12]研究结果一致,但总分较王苗苗等研究偏低,考虑与研究中部分患者为难治或复发白血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过程中须经历大剂量放化疗与多种并发症,身体的耐受程度接近极限,加之须独自在移植仓中度过时间长达一个月,没有亲人的陪伴,身心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偏多,故心理状态较差,心理弹性水平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平均为(93.297±9.536)分,属于中级水平,64例患者中低级占4.7%,中级占92.2%,高级占3.1%,最高分为117分,四个维度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信息缺乏性。不明确性平均分为(3.412±0.552)分,考虑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较长且并发症复杂多变,患者需要面对多种身体未知的症状,出院回家后仍需要专业精心的护理指导有关,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不明确性得分较高。信息缺乏性平均分为(2.022±0.355)分,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低,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于疾病以及预后知识的迫切渴求,在移植前已经通过网络、病区其他移植后患者、微信病友群以及医护人员等多种途径获得了相关知识有关。患者的应对方式得分与我国普通人比较,应对面对得分偏低,回避与屈服高于常模[13],可能与多数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出现呕吐胃痛,发热,腹泻等,身体承受巨大痛苦,加之对疾病未来走向不确定,无法面对疾病而选择回避,将关注点放到其他事物上来缓解减轻自身痛苦有关。患者在疾病与身体痛苦的双重打击下会出现屈服的被动应对方式,研究表明应对屈服得分越高,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越大,甚至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14]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583,P<0.05),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呈正相关,回避与屈服维度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心理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疾病不确定感,应对面对维度对心理弹性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回避与屈服则与之相反,即患者心理弹性越差,其疾病不确定感越强,对于疾病更多选择回避与屈服而非面对,与于蕊等[15]对结肠癌患者研究一致。心理弹性是机体面对生活中各种突发应激事件,如生病、车祸、失业、亲人离世等,机体自我调节适应的能力[16]。当患者心理弹性偏低时,压力承受能力也会下降,面对疾病与身体的痛苦多会选择回避与屈服,进一步导致了疾病不确定感变强。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需要面对移植中各种叠加的病痛、潜在感染的危险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困扰,身心都承受巨大的压力,需要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关心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并讲解移植的相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以此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作用:本研究数据表明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回避及屈服维度呈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应对面对维度对疾病不确定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回避与屈服则为正向预测作用,即患者越积极面对疾病,其疾病不确定感越低,反之患者越回避屈服于疾病,其疾病不确定感越高,与肖志平等[17]对膀胱肿瘤患者研究一致。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准确预估疾病有关事件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疾病的结果[18]。当患者回避与屈服于疾病时,多采用消极的方法,避免直面疾病,不会主动了解疾病相关信息,从而使得疾病不确定感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对移植中的中重度口腔黏膜炎、感染发热、恶心呕吐无法进食、骨痛等以及移植后的排异、腹泻、出血性膀胱炎、病毒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同时缺乏对移植相关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其多无法直面疾病与病痛,部分或完全依靠家人与医护人员,其自身获得的疾病相关明确信息变少,从而导致疾病不确定感升高。医护人员应在患者移植前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也要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确保家属在患者面对疾病时给予积极正面的社会支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调查造血干细胞患者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面对有负性关联,与应对回避、屈服有正性关联,同时应对面对与疾病不确定感有负性关联,应对回避和屈服与其有正性关联。因本研究样本来自单中心,数量有限,存在局限性,未来需收集多中心患者资料,扩大样本量,应用跟踪调查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自敏.脐血移植临床应用30年的回顾及展望[J].器官移植,2020,11(2):199-203.

[2] 刘文宾,孙于谦,张晓辉,等.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2):106-111.

[3] 王丽.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2):629-632.

[4] 杨楠,高春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K病毒相关出血性膀胱炎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5):1565-1568.

[5] 李雪,宋玉娇,洪州.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8):1167-1170.

[6] 沈悦好,原志芳,王莹,等.1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8):2416-2421.

[7] 张凤莲,戚兆力.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心理弹性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38-241.

[8]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9] 许淑莲,黄秀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之中文版测试[J].护理研究(台湾),1996,4(1):5945.

[10]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

[11] 张红坡.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82-1585.

[12] 王苗苗,范丽丹,靳艳,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5(3):96-99.

[13] 吴燕丽,张海燕.肿瘤病人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关系[J].全科护理,2020,18(6):645-648.

[14] Jurado R,Isabel M,Taboada D,et al. Coping strategie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J]. Psicotherna,2011,23(1):74-79.

[15] 于蕊,张莉,夏淑莉,等.结直肠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关系模型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6):796-800.

[16] 唐蕾,石彩晓,钱莉.健康行为能力水平及心理弹性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89-93.

[17] 肖志平,温碧云,欧阳惠华,等.膀胱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4):487-489.

[18] 车慰,杨凡.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对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42(2):171-17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11.019

[收稿日期]2021-02-03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20170618)

[作者简介]史楠(1987-),女,河北威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管护师,医学硕士,从事造血干细胞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1)11-1332-05

(本文编辑:刘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