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亚青, 高志敏, 徐然, 陈立芳, 袁静, 王明荣. 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分析预测妊娠晚期胎儿肺成熟度的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0): 1192-1196. |
[2] |
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段立娟,赵静媛.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1): 1279-1284. |
[3] |
郎春法;金磊. 凝血系统相关指标改变对监测骨科大手术前后DVT发生的意义[J]. , 2013, 34(4): 418-418. |
[4] |
马洪芳;王金荣;刘淑红;吉金芳;陈晓洁;杨国红.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J]. , 2013, 34(2): 231-231. |
[5] |
刘慧英. 围生期孕妇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J]. , 2012, 33(7): 793-793. |
[6] |
樊国峰;刘创建;吴建伟. 血友病A并发髂肌血肿1例[J]. , 2009, 30(4): 360-360. |
[7] |
李艳红;刘斌;王晓冬;刘建华. 脓毒症患儿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 , 2009, 30(3): 253-253. |
[8] |
李伟皓;王慧;高玉林.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凝血系统异常研究进展[J]. , 2008, 29(4): 627-627. |
[9] |
徐雪;金海龙;赵砚丽;程会平;杨宾侠;王保国. 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J]. , 2005, 26(3): 196-196. |
[10] |
刘永春;李彦会;张晋霞. 抗凝剂种类对部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J]. , 2005, 26(2): 137-137. |
[11] |
王晓;马景芝;郝增来. 不同温度下放置时间对PT、APTT测定的影响[J]. , 2002, 23(2): 108-108. |
[12] |
李跃林;刘素霞;赵彩彦;郭秋君. 晚期肝病患者血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J]. , 2001, 22(4): 231-231. |
[13] |
李晓辉. 妊娠41周母婴高危程度的探讨[J]. , 2000, 21(3): 166-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