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旭昕, 解立新, 樊毫军, 李琦, 陈良安, 张波, 周松, 韩志海. 烟雾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专家共识[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5): 497-505,511. |
[2] |
杜志云, 史亦男, 许海娟, 李书秀. 血清miR-210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77-1281,1310. |
[3] |
杨志伟, 贾红炜(综述), 祖一文, 杜全胜(审校). IL-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0): 1224-1228. |
[4] |
文军, 张永军, 陈群, 谭勇平.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VE-Cad水平、Ang-2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4): 376-379,385. |
[5] |
朱琳玲, 李平. 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脓毒症致ARDS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281-285. |
[6] |
李望, 蒋蕾, 张坚, 刘伟娜, 李路明, 高金霞. QuantusFLM对胎肺成熟度预测的可能性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 95-98. |
[7] |
孙〓杰,张小坤. 不同途径给予氨溴索对ARDS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9): 1083-1087. |
[8] |
张剑. 血乳酸清除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 , 2015, 36(6): 690-690. |
[9] |
乔木;张丽静;邱锐琴;韩艳艳;李宝琪;姚文秀. 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早期微生态干预的前瞻性研究[J]. , 2015, 36(4): 412-412. |
[10] |
郭晋平;冯顺易. 大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 2014, 35(1): 13-13. |
[11] |
王立孟.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ALI/ARDS的临床研究[J]. , 2012, 33(6): 684-684. |
[12] |
潘蕊;于婧;潘文森. ARDS患者35例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 2012, 33(6): 670-670. |
[13] |
成旭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J]. , 2011, 32(5): 561-561. |
[14] |
杨艳超;韦洪艳;刘春华;宋铁鹰;高国华;雅健. 限制性输液对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 , 2011, 32(3): 296-296. |
[15] |
朱桂军;于占彪;胡振杰;张玉想. 二烯丙基三硫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的影响[J]. , 2007, 28(4): 248-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