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1): 5-13.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5.01.002
摘要: 目的 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对苏尼替尼(Sunitinib, SU)引发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NRVMs)在不同浓度的SU(1,5,10 μmol/L)中进行孵育, 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然后观察非选择性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1,Bis-1)、选择性新型PKC抑制剂(Rotterlin)或抑制肽对SU引发心肌细胞毒性的影响。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SU组、SU+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低剂量(0.375 mg·kg-1·d-1)及CHE高剂量(0.75 mg·kg-1·d-1)组。连续灌胃SU同时腹腔注射CHE,给药3周后取心脏组织,提取线粒体,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活性;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磷酸化PKC亚型包括PKCα、PKCε以及PKCδ的表达情况。
结果 SU孵育NRVMs 后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减少ATP含量、增加LDH释放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非选择性PKC抑制剂 Bis-1可预防SU 引发的上述改变;选择性新型PKC抑制剂Rotterlin和新型PKCε抑制肽亦可预防SU引起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小鼠给予SU后,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的活性均显著下降,电镜显示,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嵴融合等形态改变;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CHE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的活性均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CHE明显减轻SU所致线粒体形态改变。Western 检测显示, SU组心肌磷酸化PKCε表达量显著升高,而磷酸化PKCδ、PKCα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的CHE显著抑制了磷酸化PKCε的过表达,使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 PKC抑制剂对SU导致的心脏毒性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源于抑制新型PKC(主要是PKCε亚型)的过度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