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上一期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杜成旭, 李冬瑞, 吕海涛, 王文斌
    2024, 45(9):  993-99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1
    摘要 ( 348 )   HTML   PDF (396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复发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肝癌术后辅助治疗应该有相对的标准,但是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针对目前尚无公认有效预防HCC术后复发转移辅助治疗方案这一情况,2023年我国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反复讨论修订,形成了《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下文简称共识),旨在进一步在国内强化推广肝癌术后的新兴辅助治疗方法,推进我国肝癌前沿临床治疗研究的发展的同时,提高H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现对共识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并结合其他最新的肝癌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共识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规范开展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帮助,希望国内肝癌前沿临床研究的星星之火,可以起到世界燎原之势。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
    杨亦楠1, 李爽爽2, 常飞宇2, 杨清博2, 雷明君2
    2024, 45(9):  998-10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2
    摘要 ( 424 )   HTML   PDF (349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CIndU)通常由特定诱因诱发,表现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自然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部分医生对CIndU临床诊疗能力有待提高,我国亟需形成针对CIndU的诊疗共识。《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系统阐述了CIndU的规范化诊治流程。现将对该共识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规范化诊治提供帮助。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赵鹏1, 姚玉婷1, 贾贤达2, 肖志娟1, 李燕3, 沈文1
    2024, 45(9):  1002-10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3
    摘要 ( 234 )   HTML   PDF (413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卒中后对症治疗,包含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代谢、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和神经肌电刺激仪YS1001P治疗,研究组额外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电视X线透视下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的吞咽功能,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期、咽期、误吸评分及VFS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血清NGF和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水平有关。

    尼麦角林与吲哚布芬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张娜, 杨彩芹, 王颖
    2024, 45(9):  1007-101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4
    摘要 ( 1093 )   HTML   PDF (375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尼麦角林与吲哚布芬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61)与对照组(n=61)。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吲哚布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β-肌动蛋白(β-ac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比低切黏度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80%)比对照组(77.05%)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H-FABP、β-actin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F-1水平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全血比低切黏度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尼麦角林与吲哚布芬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少。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重症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胡龙1, 时淑娟2, 黄聪灵3, 向新元4
    2024, 45(9):  1012-101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5
    摘要 ( 194 )   HTML   PDF (409KB)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 directed sedation,EGDS)对重症脑出血(serious cerebral hemorrhage,SCH)术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为后续SCH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纳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方案,观察组给予EGDS镇静方案。比较2组镇静前(T1)、镇静24 h(T2)、镇静48 h(T3)、镇静72 h(T4)的脑氧代谢相关指标;比较2组各时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结果 2组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降低趋势,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rate of oxygen,CERO2)和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cerebral arteriovenous blood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2)呈波动趋势,先降低后升高后降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和脑动脉血氧含量(cerebral arterial oxygen content,CaO2)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HR呈现波动趋势,先降低后升高后降低,对照组HR呈现下降趋势,2组MAP呈现波动趋势,观察组HR、MAP变化趋势较对照组平缓,2组HR、MAP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增高趋势,CPP呈现波动趋势,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GDS镇静方案可更加有效改善SCH患者的脑氧代谢、ICP和CPP,也可更加精准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浅镇静状态。

    血清miR-497、miR-5787水平变化对重症脑卒中并发不同严重程度肺部感染的预测及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韩雪娇1, 陈月静1, 师丽敏1, 刘洁2
    2024, 45(9):  1018-10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6
    摘要 ( 158 )   HTML   PDF (641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497、miR-5787水平变化对重症脑卒中并发不同严重程度肺部感染的预测及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20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和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非感染组、轻中度感染组和重症感染组,检测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iR-497和miR-5787,并收集炎性因子,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497和miR-5787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肺部感染不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miR-497和miR-5787对肺部感染不同严重程度预测价值。
    结果 非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低于轻中度感染组和重症感染组,轻中度感染组CRP、IL-6和TNF-α低于重症感染组(P<0.05)。非感染组血清miR-497和miR-5787低于轻中度感染组和重症感染组,轻中度感染组血清miR-497和miR-5787低于重症感染组。血清miR-497与血清CRP、IL-6和TNF-α呈正相关(r=0.756、0.595、0.718,P<0.001);血清miR-5787与血清CRP、IL-6和TNF-α呈正相关(r=0.929、0.827、0.87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miR-497 (OR=1.824,95%CI:1.473~2.258)和miR-5787 (OR=2.034,95%CI:1.234~3.353)是重症脑卒中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miR-497诊断的临界值为3.55,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77%,特异度为71.07%,AUC为0.801(95%CI:0.750~0.852);miR-5787诊断的临界值为10.27,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4.42%,特异度为69.81%,AUC为0.760(95%CI:0.707~0.812);回归分析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83.02%,AUC为0.869(95%CI:0.831~0.907)。
    结论 血清miR-497和miR-5787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异常高表达,且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并可应用于预测重症脑卒中肺部感染,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崔秀英1, 杨敏2, 白海波3, 张沐源4, 张然1
    2024, 45(9):  1025-102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7
    摘要 ( 203 )   HTML   PDF (424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分析预后不良和良好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外周血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等差异,总结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预后不良患者39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2.50%。预后不良组年龄和入院期间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别为(68.93±4.02)岁和(19.30±2.50)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空腹血糖、HbA1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分别为(7.28±0.92)mmol/L、(7.02±0.86)%、(330.50±65.53)μg/L、(20.22±6.43)ng/L和(248.23±44.18)ng/L,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期间最高NIHSS评分、空腹血糖、LP-PLA2、PAF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方程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0.821~0.94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0%和81.50%。
    结论 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比例高,预后情况受患者年龄、入院期间最高NIHSS评分、空腹血糖、LP-PLA2、PAF的影响,同时由此构建的模型对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翟少朋(综述), 王满侠(审校)
    2024, 45(9):  1030-10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8
    摘要 ( 269 )   HTML   PDF (453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退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呈复发缓解病程,部分患者病程持续进行性加重,给个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线粒体DNA缺失、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DNA拷贝数下降、线粒体分裂增加和融合减少、氧化应激增加、线粒体代谢失调、Ca2+库功能失调以及线粒体自噬减低都可能参与MS的发病,并有可能持续推动病程进展,针对线粒体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能成为MS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新方向。

    靶向Nrf2-铁死亡通路抑制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侯建辉(综述), 李强(审校)
    2024, 45(9):  1037-10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09
    摘要 ( 226 )   HTML   PDF (339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 after ICH,SBI-ICH)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近年研究表明,铁死亡可以介导脑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而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少SBI-ICH。而激活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对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抑制铁死亡。现汇总了铁死亡参与SBI-ICH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药物通过激活Nrf2抑制铁死亡在治疗SBI-ICH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为靶向干预铁死亡治疗和防治SBI-ICH提供参考依据,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165例糖尿病足MDRO感染患者病原菌学及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吴丹, 张杨帆, 谢佳良, 孙雪, 李彦青, 王献伟
    2024, 45(9):  1041-10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0
    摘要 ( 178 )   HTML   PDF (414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65例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O)感染患者病原菌学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65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DRO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9例)和未感染组(116例)。统计糖尿病足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检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患者MDRO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165例MDRO感染发生率为29.70%。165例糖尿病足患者共培养出感染病原菌1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比64.39%;革兰阳性菌47株,占比35.61%。MDRO感染共88株,MDRO感染检出率为66.67%,其中主要MDRO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分别为22.73%、18.18%、1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髓炎、合并大血管病变、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有神经缺血性损伤、抗菌药物疗程≥5 d、Wanger分级3~5级均为糖尿病足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71、2.992、2.678、2.740、2.445、3.785、2.514,P<0.05)。
    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较高,MDRO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主要与是否合并骨髓炎、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否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有无神经缺血性损伤、是否抗菌药物疗程、Wanger分级情况有关。

    外周血CCN1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李坤1, 赵维丽2, 张培2, 徐运强1
    2024, 45(9):  1047-10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1
    摘要 ( 187 )   HTML   PDF (631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protein 61,CCN1)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321例,以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为金标准,将患者分成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早期肾损伤组(n=78,20 μg/min≤UAER≤200 μg/min)、糖尿病肾病组(n=28,UAER>200 μg/min)和正常组(n=215,UAER<20 μg/min)。比较3组外周血CCN1表达,Pearson法测定UAER与外周血CCN1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外周血CCN1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和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分析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肾损伤或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CCN1和UAER水平高于早期肾损伤组和正常组;早期肾损伤组的CCN1和UAER水平也高于正常组(P<0.05);外周血CCN1与UAER呈正相关(r=0.916,P<0.001)。以外周血CCN1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发生早期肾损伤为状态标量,以敏感度为Y轴,以“1-特异度”为X轴绘制ROC曲线。ROC结果显示,CCN1诊断的临界值为1.59  μ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85.85%,特异度为73.02%,AUC为0.871(95%CI:0.831~0.903)。以外周血CCN1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为状态标量,以敏感度为Y轴,以“1-特异度”为X轴绘制ROC曲线。ROC结果显示,CCN1诊断的临界值为3.41 μ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3.72%,AUC为0.761(95%CI:0.707~0.813)。糖尿病肾病组、早期肾损伤组和正常组的病程、高血压、高血脂、收缩压、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740,95%CI:1.180~2.565)、收缩压(OR=1.943,95%CI:1.267~2.978)、高血脂(OR=1.654,95%CI:1.310~2.088)、FPG(OR=2.776,95%CI:1.260~6.116)、UA(OR=2.228,95%CI:1.174~4.229)和CCN1(OR=3.744,95%CI:1.709~8.200)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752,95%CI:1.177~2.609)、收缩压(OR=1.818,95%CI:1.034~3.198)、高血脂(OR=1.680,95%CI:1.320~2.138)、FPG(OR=2.389,95%CI:1.519~3.758)、UA(OR=1.260,95%CI:1.038~1.530)和CCN1(OR=3.815,95%CI:1.636~8.897)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外周血CCN1与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是早期肾损伤或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应用于预测早期肾损伤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
    江丽华1, 席巍1, 蔡鑫2
    2024, 45(9):  1053-105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2
    摘要 ( 832 )   HTML   PDF (391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118例为PDR组,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均进行血浆ADAMTS13的活性检查。将所有PD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后检测PDR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浆ADAMTS13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活性。
    结果 PDR组血浆ADAMTS13活性远远低于临床正常值。治疗后,2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ADAMTS13活性升高,血浆PEDF活性降低,观察组血浆ADAMTS13、PEDF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AMTS13与PEDF、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及LDL-C均呈负相关(r=-0.451、-0.573、-0.612、-0.548、-0.650、-0.504,P<0.001),基线ADAMTS13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01)。
    结论 T2DM合并PDR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 T2DM合并PDR患者血糖、血脂,并促进PDR患者的ADAMTS13表达,ADAMTS13表达能够反映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

    胰高血糖素在糖尿病型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晓倩(综述), 赵永才(审校)
    2024, 45(9):  1058-10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3
    摘要 ( 302 )   HTML   PDF (377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是当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胰高血糖素(glucagon, Gg)作为重要的体内血糖调节激素,其拮抗剂在降低高血糖方面被证实有效,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然而,应用Gg拮抗剂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如血清胆固醇、体重、血清转氨酶水平等的升高。研究指出,Gg通过糖脂氨基酸代谢途径达到纠正因药物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血脂浓度的作用。由于Gg对空腹和餐后血糖的重要性,调节Gg的分泌成为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将GLP-1和Gg结合起来,在减重和降低血糖方面优于单独的GLP-1受体激动剂。此外,双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胰高血糖素的生理机制和药物治疗潜力。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
    姚豪杰, 王家淳, 余锋
    2024, 45(9):  1063-10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4
    摘要 ( 183 )   HTML   PDF (384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根据回肠造口方式分为研究组(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88)和对照组(传统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72),并比较2组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吻合口瘘愈合及发生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 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有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炎症水平较低、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结合Treg/Th17细胞因子建立预测胃癌术后残胃Hp感染风险诺莫图预测模型
    安源源, 刘四方
    2024, 45(9):  1068-107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5
    摘要 ( 171 )   HTML   PDF (902KB) ( 2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7)分析胃癌术后残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胃癌术后残胃Hp感染诺莫图预测模型。
    方法 纳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收的8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部切除术,按胃癌术后是否发生Hp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18例,未感染组62例。回顾性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患者胃癌术后发生Hp感染的与Treg、Th17细胞因子有关的影响因素,利用Treg/Th17细胞因子构建胃癌术后残胃发生Hp感染诺莫图预测模型,从C指数、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校准曲线3个维度评判患者胃癌术后残胃发生Hp感染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效能。
    结果 比较2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临床分期、发病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7的水平为(4.76±0.88)ng/L高于未感染组的(3.78±0.94)ng/L,IL-21水平为(3.71±0.76)pg/L高于未感染组的(3.24±0.81)pg/L,Th17水平为(3.07±0.53)%高于未感染组的(2.71±0.64)%,感染组IL-10水平为(8.15±3.39)ng/L低于未感染组的(10.47±3.67)ng/L,Treg水平为(2.59±0.61)%低于未感染组的(3.0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IL-21、Th17是胃癌术后发生Hp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IL-10、Treg是胃癌术后发生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采用确定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曲线结果显示IL-17、IL-21、Th17、IL-10、Treg的AUC值均>0.60,说明以上指标为预测胃癌术后发生Hp感染提供价值。利用以上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风险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的C-index值为0.904,表明该诺莫图模型预测能效良好。
    结论 通过构建基于Treg/Th17细胞因子的胃癌术后残胃发生Hp感染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胃癌术后残胃发生Hp感染的概率。

    PLR、NLR、CRP联合评估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价值研究
    朱梅, 吕姣, 李菲, 李晓峰, 赵鸿鹰
    2024, 45(9):  1074-10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6
    摘要 ( 148 )   HTML   PDF (407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 count/lymphocyte count,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lymphocyte count,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评估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进展期胃癌患者124例,根据是出现腹膜腔转移分为腹腔转移组36例、非腹腔转移组8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病理学参数及CRP、PLR、NLR,Logistic分析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其对腹膜腔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 腹腔转移组肿瘤直径大于非腹腔转移组,浸润深度、TNM分期及PLR、NLR、CRP水平高于腹腔转移组,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于非腹腔转移组(P<0.05);排除PLR、NLR和CRP之外的混杂因素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建立Logistic模型,对其行多因素分析,显示PLR、NLR和CRP是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it(p)=PLR×1.416+NLR×1.149+CRP×1.088;模型预测价值:ROC分析,logit(p)>0.5时,AUC值为0.755,χ2为10.212,诊断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61.64%。
    结论 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与PLR、NLR、CRP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相关,根据PLR、NLR、CRP和相关临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其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外周血Klotho水平对超声引导下PTA术后AVF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武亮1, 祁桠楠1, 焦文翠2, 严鹏3, 温会欣1, 郑慧霄1
    2024, 45(9):  1079-10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7
    摘要 ( 172 )   HTML   PDF (514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Klotho蛋白对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发生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PTA手术的240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根据是否发生AVF再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检测并比较2组的外周血Klotho水平,分析外周血Klotho与AVF再狭窄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并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VAF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狭窄组外周血Klotho显著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Klotho与AVF再狭窄呈负相关关系(r=-0.039,P<0.001),外周血Klotho对AVF再狭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823~0.909),截断值1.35 ng/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5岁(OR=2.425,95%CI:1.054~5.579)、糖化血红蛋白≥6.5%(OR=2.570,95%CI:1.328~4.975)、血清白蛋白<40 g/L(OR=3.105,95%CI:1.040~9.269)、钙磷乘积>50 mmol/L(OR=3.804,95%CI:1.155~12.524)、Klotho蛋白<1.35 ng/L(OR=2.863,95%CI:1.272~6.446)是ESRD患者PTA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外周血Klotho水平与ESRD患者PTA术后发生AVF再狭窄具有负相关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外周血Klotho水平下降与高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以及钙磷乘积升高是AVF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检测与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效果的相关性
    杜晓丽, 张伟, 张杰娜, 刘昕, 王艳, 闫越颖
    2024, 45(9):  1085-108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8
    摘要 ( 159 )   HTML   PDF (407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检测与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106例,均行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治疗后6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n=28)和有效组(n=78),比较2组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分析影响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无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预测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无效的价值。
    结果 治疗无效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皮损部位、家族史、饮酒史、发病季节、日光暴晒、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3、转化生长因子β、免疫球蛋白G水平与有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构成比及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治疗无效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Treg细胞水平均是影响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预测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无效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0.04 ng/L和3.92%,敏感度分别为82.14%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80.77%和75.6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9和0.829,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44%和0.940。
    结论 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检测与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效果有关,临床检测血清IL-17和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可作为预测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效果的敏感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无菌体液分离病原菌的研究
    王洁1, 贾乾2, 李静1, 杨朝菊1, 帖彦清1
    2024, 45(9):  1090-10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19
    摘要 ( 154 )   HTML   PDF (1524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快速检测增菌报阳后无菌液体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肉汤增菌培养阳性的无菌体液标本412份。报阳后的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同时接种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5 ℃培养4~6 h长出菌膜,35 ℃培养18~24 h长出单个菌落,应用质谱仪VITEK MS分别对菌膜和菌落进行鉴定,以质谱鉴定菌落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菌膜的鉴定符合率。
    结果 VITEK MS(菌落)共鉴定出41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12株(51.45%)、革兰阴性杆菌172株(41.75%)和真菌28株(6.80%)。与VITEK MS(菌落)鉴定结果相比,VITEK MS(菌膜)总体鉴定符合率为91.50%(377/412),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符合率为89.15%(189/212),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符合率为94.19%(162/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36.553、24.319、10.299,均P<0.05);真菌鉴定,VITEK MS(菌膜)鉴定符合率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4,P=0.150)。
    结论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报阳后的无菌体液标本进行4~6 h菌膜鉴定,可进一步缩短病原菌鉴定时间,快速准确提供鉴定结果,为临床侵袭性感染疾病的诊疗提供早期依据。

    炎症性肠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孟凡俪, 陈宏桢(综述), 梁笑楠, 张晓岚(审校)
    2024, 45(9):  1097-11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20
    摘要 ( 198 )   HTML   PDF (406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除累及肠道外,还可累及几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泌尿生殖系统受累相对罕见,易被忽视。IBD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脏淀粉样变性、肿瘤以及瘘管等。现综述了炎症性肠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表现形式、临床特点等方面的进展,旨在为IBD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生物制剂相关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陈霖(综述), 余柯, 迟雁青(审校)
    2024, 45(9):  1103-11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21
    摘要 ( 203 )   HTML   PDF (394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制剂的种类不断增多,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同时生物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包括肾脏损伤。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酶抑制剂等多种临床常用生物制剂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对肾脏造成不同类型的损伤,其中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肾间质损伤、肾小管损伤等。现主要针对生物制剂相关肾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工作中及时显示和处理。

    肽酰精氨酸脱胺酶抑制剂YW3-56的研究进展
    贾桂岩1(综述), 赵自刚2(审校)
    2024, 45(9):  1108-1112.  doi:肿瘤;肽酰精氨酸脱胺酶;YW3-56
    摘要 ( 119 )   HTML   PDF (383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二甲基氨基萘酚-2-基-N-S-[1-苄基氨甲酰基-4-(2-氯乙酰氨基丁基)]-甲酰胺(YW3-56)水溶性较差,是肽酰精氨酸脱胺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子结构比较复杂。YW3-56可以通过调节自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以及炎症反应等作用,在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以及脓毒症、严重失血、急性肾损伤、腹主动脉瘤破裂等危重病发挥着重要的干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YW3-56的应用进展,期望加深对YW3-56药理学作用的认识,并为肿瘤以及危重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生酮饮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严妍(综述), 张颐(审校)
    2024, 45(9):  1113-1116,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4.09.023
    摘要 ( 279 )   HTML   PDF (385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其特点为卵巢功能障碍、高雄激素血症、不孕和激素失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PCO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低度炎症、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和不健康饮食”被称为PCOS病理生理相关的“致命四重”代谢危险因素。目前的治疗指南倡导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PCOS的一线治疗,希望通过饮食及运动代替药物性治疗。生酮饮食作为一种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通过诱发酮症减少PCOS患者体内脂肪含量及胰岛素分泌,逆转胰岛素抵抗,同时调整游离睾酮含量以及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从而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因此,有理由认为生酮饮食可能是未来PCOS患者的一种可行的非药物性治疗,但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