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燕, 耿文华, 杜莎莎, 刘英奇. 龈沟液OPG、IL-35、IL-37在慢性牙周炎中的表达及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1068-1072,1078. |
[2] |
张萍, 卢琼芳.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559-567. |
[3] |
田磊, 薛晓英, 王艳强, 肖志清, 盖晓惠. 宫颈癌术后保护骨髓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0): 1210-1214. |
[4] |
于锌1,时莉芳2,范静3. 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转归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6): 731-734. |
[5] |
张君1,敦昌平2(综述),王文婷3,顾平3,4*(审校). 艾司西酞普兰的神经保护作用#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3): 365-369. |
[6] |
陈伟业, 李宗存, 席四平, 张立贤.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2): 1444-1449. |
[7] |
张〓晶1,薛〓宁1,李胜男2,王秀芳1,陈江红3,杨珊珊4. PCEA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对分娩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7): 815-819,824. |
[8] |
孙东霞1,郝亚宁2,李毅飞1,祁美玉1,王〓艳3,肖学茹1.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至足月选择阴道试产成功孕妇与再次剖宫产孕妇临床资料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729-732. |
[9] |
彭艳艳1,陈舜珏1*,陈桂红1,梁玉1,王品2.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妊娠与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0): 1233-1236. |
[10] |
张晓丽1,刘文慧1,张惠欣1,蒋〓睿2. 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 221-224. |
[11] |
崔月昕,申〓薇,史〓丽,郭〓辉,王〓娟,尹〓洁*. 导乐镇痛仪联合分娩球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7): 789-792. |
[12] |
童重新1,刘〓静2,单〓玲1,尹红亚1. 残余羊水量对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围产结局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2): 159-163. |
[13] |
李琦军,邢兆国(综述),常军英*(审校). 神经肽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4): 484-486. |
[14] |
张 荣.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3): 337-339. |
[15] |
陈晓燕;杨翠萍;赵宇辉. 针灸镇痛配合放松技巧降低剖宫产率临床观察[J]. , 2015, 36(3): 348-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