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替奈替普酶诱导兔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 2010, Vol. 31 ›› Issue (2): 164-16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替奈替普酶诱导兔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姚一民;马景学;叶存喜;柴艳霞;孙瑞雪;靳胜利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 发布日期:2010-02-25

WANG Song-jun;MENG Xiao-kai;CONG Bin;MA Chun-ling;ZUO Min;ZHANG Guo-zhong

YAO Yi-min;MA Jing-xue;YE Cun-xi;CHAI Yan-xia;SUN Rui-xue;JIN Sheng-li   

  • Published:2010-02-25

摘要: 目的 探讨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变异型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NK-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NK-TPA)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睫状体冷冻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每只兔任意一眼为实验用药眼,玻璃体腔注入实验药物500 μg/mL替奈替普酶0.1 mL;另一只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1 mL生理盐水.第1组注药后观察1 h,第2组注药后观察1 d,第3组注药后观察3 d.通过裂隙灯、双目检眼镜、B型超声、视网膜电图等检查,并且在检查结束后摘除眼球做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药物注入后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注入替奈替普酶后1~3 d,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其中,在注药后1 d与3 d, 10只实验眼中分别有8眼和9眼发生了玻璃体后脱离,与对照眼和注药后1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 d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1 d和3 d后光镜和扫描电镜发现发生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注射药物1 h、1 d后透视电镜未发现视网膜变性.结论 在破坏血眼屏障后,玻璃体腔内注射替奈替普酶可以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关键词: 玻璃体脱离, 替奈替普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