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1, Vol. 42 ›› Issue (5): 587-591.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评估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学(clinical etiology anatomy pathophysiology,CEAP)临床分级与下腔静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9例为病例组。以CEAP临床分级为标准,按照是否有静脉曲张所致皮肤病变分为A组(C1~C3级)57例、B组(C4~C6级)52例。另选择同期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C组)。记录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超声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下段横切面测量长径、短径、周长,计算横截面积;纵切面测量最高流速,计算血流量。
结果 3组性别、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IVC长径、周长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IVC长径、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量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与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VC短径、面积、最高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P临床分级与体质量、体表面积、BMI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身高无相关性(P>0.05)。CEAP临床分级与IVC长径、周长、血流量呈正相关(P<0.05);与IVC短径、横截面积、最高流速无相关性(P>0.05)。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与体重、体表面积和BMI有关。CEAP临床分级早期IVC形态发生改变,以横切面长径、周长增大显著,而血流量增加发生在有皮肤病变的更高临床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