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2019年版国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顾梦倩, 赵燕燕, 陈圣枝, 曹松梅
    2021, 42(5):  497-50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1
    摘要 ( 1569 )   HTML   PDF (370KB) ( 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性损伤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对2019年版国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包括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的干预、压力性损伤的治疗及指南执行4个部分。旨在了解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的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临床实践依据,从而提高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管理水平。
    大鼠阴道重建动物模型的构建
    张宁, 秦锡静, 张志强, 张敬坤, 黄向华, 朱玉林
    2021, 42(5):  501-504,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2
    摘要 ( 677 )   HTML   PDF (368KB) ( 110 )   PDF(mobile) (368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大鼠阴道重建动物模型。
    方法  手术切除雌性大鼠阴道,将小肠黏膜下基质(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置入切除后形成的腔穴内重建大鼠阴道。分别于术后14 d、1个月、3个月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出阴道全层检测重建阴道组织中上皮组织、平滑肌组织及神经组织的的生长情况,取4只大鼠于3个月时处死用组织浴槽的方法进行功能学检测,即给予不同的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EFS),检测重建阴道组织张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  大鼠阴道重建手术能很好的模拟无阴道患者的阴道成形术。重建阴道14 d时质地比较韧,没有弹性,随时间延长质地逐渐变软,至3个月时明显变软,并且有一定的弹性。重建阴道镜检: 14 d时可见有部分上皮组织从阴道入口向上爬行,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1个月时上皮组织能覆盖整个阴道,3个月时上皮组织更加成熟。新生上皮组织表达广谱角蛋白AE1/AE3;1个月时重建阴道组织中有少量组织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提示平滑肌的再生,3个月时α-SMA表达增多局部形成束状;直到3个月时重建阴道组中才偶见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阳性的神经组织。组织浴槽实验中在电场刺激下重建阴道组织有轻微的收缩反应,收缩的图形和变化趋势与正常阴道类似,但收缩强度明显小于正常阴道。
    结论  用大鼠构建阴道重建模型操作简便,可用于评估多种组织材料用于阴道重建的效果,为进一步构建更好的重建阴道奠定了基础。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关系
    苟显娜, 赵丽莉, 吴静悦, 孙赛男, 唐向东
    2021, 42(5):  505-508,5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3
    摘要 ( 1052 )   HTML   PDF (800KB) ( 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2组大脑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左右大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左右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左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左右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血流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sorting test,WCST)评估2组认知功能,Pearman分析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评分各项净分及总净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CST评分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左右MCA、左右A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右VA、左右PCA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右M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正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负相关,BA、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呈显著负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右ACA血流速度与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呈负相关(P<0.05) 。
    结论  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康群体,其注意力、执行功能也显著降低,但未发现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角度探究其脑血流速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ACS患者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326水平变化及意义
    强钰伟, 郝明辉, 郭明
    2021, 42(5):  509-513,5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4
    摘要 ( 422 )   HTML   PDF (521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微RNA-326(microRNA-326,miR-326)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ACS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miR-326水平。用Cox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miR-326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miR-326水平随时间进展均呈升高趋势(P<0.05)。PCI后7 d miR-326诊断ACS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高于PCI前miR-326和PCI后3 d miR-326诊断ACS患者预后的ROC 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iR-326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低miR-32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62(HR=0.039,95%CI:0.016~0.098,P<0.05)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miR-362与ACS患者预后有关(P<0.05),且为非线性关系(P<0.05)。miR-326<0.24时,与miR-326=0.24比较,预后不良的风险升高;当miR-326>0.24时,与miR-326=0.24比较,预后不良的风险降低。
    结论  PCI后7 d miR-326与ACS患者预后有关。PCI后7 d miR-326水平低提示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治疗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纤维蛋白原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李影, 刘苗苗, 何严璐琦, 张洪珍
    2021, 42(5):  514-51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5
    摘要 ( 594 )   HTML   PDF (800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治疗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治疗前SII和FIB的最佳截断值作为依据。
    结果  治疗前SII的AUC为0.748,最佳截断值为743.384,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0.5%;治疗前FIB的AUC为0.812,最佳截断值为3.070 g/L,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4.3%。SII>743.384组和SII≤743.384组NSCL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晚、KPS评分低、体重减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3.070 g/L组和FIB≤3.070 g/L组NSCLC患者年龄、KPS评分、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I≤743.384组和SII>743.38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B≤3.070 g/L组未到中位生存期,FIB>3.070 g/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SII与FIB,2个指标均升高组的生存期短于1个指标升高组和2个指标均不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重减轻、治疗前FIB是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SII和FIB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治疗前SII和FIB与NSCLC关系密切,SII和FIB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脾脏在慢性应激促肝癌进展中的作用
    江维, 李宇, 韦巍, 张淑群, 李宗芳
    2021, 42(5):  520-5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6
    摘要 ( 539 )   HTML   PDF (1251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脾脏在慢性应激促肝癌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H22肝癌细胞皮下种植瘤模型,通过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探索慢性应激对肝癌进展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通过脾切除考察脾脏在慢性应激促肝癌进展中的作用。
    结果  应激组肿瘤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应激组肿瘤组织中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应激组肿瘤重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脾切除应激组,外周血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脾切除应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和脾切除应激组肿瘤重量、外周血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假手术应激组和脾切除应激组肿瘤组织中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应激促进肝癌进展并抑制抗肿瘤免疫,脾切除可能通过降低CD11b+Ly6C+CCR2+单核细胞比例而减缓慢性应激小鼠肝脏的进展。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陈亚坤, 任瑞华, 王晓荣, 张春霞, 傅淑霞
    2021, 42(5):  525-53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7
    摘要 ( 1021 )   HTML   PDF (444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环孢素联合泼尼松(CsA/GC)对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TAC/GC)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139例(CsA/GC组78例, TAC/GC组61例)肾活检证实的IMN伴肾病综合征患者。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CsA/GC组和TAC/GC组分别(13.5 vs 16.0)个月。CsA/GC组2例(2.6%)失访。随访结束时两组总缓解率相似(89.7% vs 85.4%,P>0.05)。TAC/GC组达部分缓解所需时间短于CsA/GC组、需要较大剂量维持缓解的患者比例低于CsA/GC组(6.0 vs 8.5)个月和(21.3% vs 38.5%)(均P<0.05);无牙龈增生(0.0% vs 7.7%,P<0.05)。两组复发率相似(19.2% vs 26.2%,P>0.05)。两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5.6%和24.6%,需住院治疗的感染、肝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GC组2例药物性糖尿病;CsA/GC组2例深静脉血栓。
    结论  低剂量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均能有效地治疗IMN。他克莫司达部分缓解更快、需要应用较大剂量维持缓解的患者比例低、没有牙龈增生;但其对糖代谢的影响应该引起临床关注。
    β-CTX、UA、FGF-23与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关系
    陶晓阳, 李花, 郁胜强
    2021, 42(5):  531-53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8
    摘要 ( 635 )   HTML   PDF (422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β special sequence,β-CTX)、尿酸(uric acid,U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关系。
    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磷结合剂使用情况、透析龄及β-CTX、UA、FGF-23等实验室指标,调查患者矿物质-骨异常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β-CTX、UA、FGF-23与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关系。
    结果  80例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存在矿物质-骨异常44例,设为矿物质-骨异常组,非矿物质-骨异常36例,设为非矿物质-骨异常组。矿物质-骨异常组年龄、透析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UA、FGF-23均显著高于非矿物质-骨异常组(P<0.05),β-CTX显著低于非矿物质-骨异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64,P=0.034)、透析龄(OR=1.534,P<0.001)、UA(OR=1.502,P=0.165)、β-CTX(OR=1.486,P<0.001)、FGF-23(OR=1.385,P=0.001)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年龄、透析龄、UA、β-CTX、FGF-23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素娟, 韩彦周, 李华, 监士宁, 郑志清, 王丽媛
    2021, 42(5):  536-54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09
    摘要 ( 508 )   HTML   PDF (402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并完成规范化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280例患者共发生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6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3%;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60例(89.55%);大部分发生于强化期内,52例(77.61%);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不良反应组和非不良反应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
    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大部分出现在强化期内,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对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肝病史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减少或防止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膝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血糖、血脂及HPA轴的影响
    刘俊鹏, 韩文彪, 刘小会, 刘广召, 任玉娥
    2021, 42(5):  541-5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0
    摘要 ( 782 )   HTML   PDF (397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对血糖、血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轴)的影响。
    方法  拟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60例,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5~32.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BL组(复方倍他米松3.5 mg组)、BH组(复方倍他米松7 mg组)、DL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4 mg组)和DH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8 mg组),各组注射相应剂量药物。记录4组患者注射前(T0)与注射后第2天(T1)、第4天(T2)、第6天(T3)、第14天(T4)及第21天(T5)的VAS评分。抽取T0、T1、T2、T3、T4及T5早8点空腹及餐后2 h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
    结果  与T0比较,4组患者T1、T2、T3、T4及T5时点的VAS降低,各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4组患者T1、T2、T3及T4时点的2 hP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BL组2 hPG高于BH组,DL组高于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BH组2 hPG高于BL组,DH组高于D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4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的皮质醇及ACTH降低(P<0.05),各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膝关节腔注射复方被他米松(3.5 mg或7 mg)和地塞米松棕榈酸酯(4 mg或8 mg)均可有效缓解KOA造成的疼痛,影响2周内的2 hPG代谢,对FBG无明显影响,对脂代谢无明显影响,2周内抑制HPA轴。
    双导丝球囊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效果分析
    袁涛, 高翔, 池魁, 孙欢欢, 刘阳, 李雪岩
    2021, 42(5):  547-550,5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1
    摘要 ( 506 )   HTML   PDF (417KB) ( 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双导丝球囊预处理病变,是否会对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产生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中心诊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普通球囊(plain-balloon-angioplasty,PBA)结合DCB(对照组)治疗,20例接受双导丝球囊结合DCB(观察组)治疗,根据TASC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级,并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1年随访时需对其进行Rutherford分级。
    结果  2组病例均顺行真腔开通病变,完成手术治疗,2组病例靶血管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术中远端栓塞2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最终截肢。对照组球扩后有1例患者出现限流性夹层,应用补救支架1枚。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病例ABI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6、12个月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PBA结合DCB,双导丝球囊结合DCB可有效降低再干预率,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数据支持。
    血管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罗长志, 侯培勇, 苏奕明, 许太福
    2021, 42(5):  551-554,5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2
    摘要 ( 431 )   HTML   PDF (382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内治疗患者2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腔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分为造影剂肾病组、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情况,分析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79例腔内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37例(13.3%),3例需临时血液透析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风险是未超量使用者的3.8倍;术前应个体化计算造影剂限量,避免超量使用,对超量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联合功能敷料序贯治疗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临床观察
    陈剑利, 李贵宣, 蒋亮, 李磊
    2021, 42(5):  555-558,58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3
    摘要 ( 499 )   HTML   PDF (1112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凝胶联合功能敷料序贯治疗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临床运用。
    方法  将78例取中厚皮片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供皮区采用rhGM-CSF凝胶并在术后第2天联合藻酸盐敷料、脂质水胶体敷料修复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凡士林油纱、术后第2无菌敷料覆盖修复创面,对比2组患者术后创面感染情况、换药疼痛评分、创面换药次数及舒适度、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效果。
    结果  ①试验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换药疼痛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创面愈合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护理难度及创面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hGM-CSF凝胶联合藻酸盐、脂质水胶体敷料用于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能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痛苦,提高舒适度并提升创面愈合质量,临床疗效理想。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张萍, 卢琼芳
    2021, 42(5):  559-5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4
    摘要 ( 498 )   HTML   PDF (915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电生理异常状况、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广西省贵港市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分娩并在产后6~8周到医院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检查的阴道分娩初产妇妊娠和分娩相关资料,对产妇的资料及产后早期盆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盆底电生理异常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
    结果  664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中Ⅰ类肌肌力异常70.03%,Ⅱ类肌肌力异常69.27%,Ⅰ类肌疲劳69.73%,Ⅱ类肌疲劳31.02%,阴道动态压力有92.02%异常。产妇年龄、身高、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晚期增重、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体重、身长、性别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生理异常有关,其中,产妇身高越高、新生儿身长越长、在第二产程不超过3 h的情况下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均是保护因素。孕期体重增加对盆底肌电生理的影响明显,将孕期增重与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可以预测部分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在孕早期25≤体重指数<30的孕妇,Ⅰ类肌肌力异常与晚期增重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5(P=0.044,95%CI:0.523~0.927),最佳晚期增重值为4.75 kg。
    结论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生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孕期体重增加可以预测部分产妇产后早期电生理异常。
    柯萨奇病毒感染和1型糖尿病的风险关系Meta分析
    杨森, 代晓玲, 张臻, 赵碧英, 张祎俐, 崔岚巍
    2021, 42(5):  568-574,6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5
    摘要 ( 555 )   HTML   PDF (862KB) ( 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风险关系。
    方法  按照PICOs原则构建检索问题,使用主题词和自由词全面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5月28日。使用Newcastle Ottawa Scal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Revman 5.3软件包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通过随机效应模型(I2>50%)或固定效应模型(I2<50%)计算纳入文献的比值比(odd ratios,OR)和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价结果包括柯萨奇病毒感染感染及各亚型(1~6型)和1型糖尿病的风险关系,不同研究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柯萨奇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和T1DM风险关系的影响。
    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检索到372篇文献。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312篇,浏览全文后排除36篇试验设计不严谨的文献。最终,对24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其中1篇文献无数据可利用。总样本量为3 306例,病例组1 693例,对照组1 613例。分析结果显示T1DM患者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倍(OR=4.49,95%CI:2.69~7.50,I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DM患者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1型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56倍(OR=1.56,95%CI:1.20~2.03,I2=0%),柯萨奇病毒B组的检测方法对结果影响较大。
    结论  目前证据提示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T1DM发病有统计学相关性,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能是T1DM发病的一个病因或促进T1DM的发生。
    定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参数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指标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田建, 刘军
    2021, 42(5):  575-58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6
    摘要 ( 601 )   HTML   PDF (1201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定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参数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指标相关性,并分析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125例)作为观察组,无冠状动脉狭窄(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定量冠状动脉CTA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狭窄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AS)、狭窄直径百分比(percentage of stenosis diameter,%DS)、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并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栓最大坚固度(thrombelastography maximum,TEG-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分析定量冠状动脉CTA参数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指标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结果  观察组MLA、MLD小于对照组,%AS、%DS大于对照组(P<0.05)。MLA、MLD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与斑块性质呈正相关,%AS、%DS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斑块性质呈负相关,MPV、TEG-MA、PDGF-BB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斑块性质呈负相关(P<0.05)。MLA、MLD与MPV、TEG-MA、PDGF-BB呈负相关,%AS、%DS与MPV、TEG-MA、PDGF-BB呈正相关(P<0.05)。MLA联合MLD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曲线下面积为0.901,敏感度为76.80%,特异度为94.83%。
    结论  CTA参数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采用定量冠状动脉CTA检查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同时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无创手段。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不同梗死部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构型
    陈宇娇, 刘昕, 薛娜, 穆维娜
    2021, 42(5):  582-58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7
    摘要 ( 492 )   HTML   PDF (373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的二尖瓣构型改变情况,分析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伴IMR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心肌梗死的部位分为前壁MI组40例与下壁MI组24例2个亚组,另纳入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超声定量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瓣环前后径(anterior-to-posterior diameter,DAP)、瓣环高度(annular height,AH)、联合处直径(commissural diameter,CD)、瓣环三维面积(three-dimensional annular area,A3D)、非平面角度(nonplanar angle,NPA)、幕状区容积(tenting volume,VTent)、幕状区高度(tenting height,HTent)、瓣环周长(three-dimensional annular circumference,AC)、后叶角度(posterior leaflet angle,θPost)。比较各组二尖瓣构型改变情况,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IMR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前壁MI组、下壁MI组LVESV、LVEDV明显大于对照组,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前壁MI组LVESV、LVEDV明显大于下壁MI组,LVEF明显小于下壁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MI组和下壁MI组DAP、CD 、A3D、NPA、HTent、VTent、AC、θpost大于对照组,AH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MI组CD、A3D、HTent、VTent大于下壁MI组,θpost小于下壁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MI组和下壁MI组DAP、AH、NPA、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MI组重度IMR发生率大于前壁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nt、θpost是重度IMR的危险因素。
    结论  前壁MI组与下壁MI组IMR形成机制不同,VTent、θpost是重度IMR的危险因素,该结果有益于临床对于术式的选择。
    超声评估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腔静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尹宁宁, 米凌玉, 李燕, 赵艳琴, 薛丽丽, 赵雅培
    2021, 42(5):  587-5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8
    摘要 ( 559 )   HTML   PDF (673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评估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学(clinical etiology anatomy pathophysiology,CEAP)临床分级与下腔静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9例为病例组。以CEAP临床分级为标准,按照是否有静脉曲张所致皮肤病变分为A组(C1~C3级)57例、B组(C4~C6级)52例。另选择同期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C组)。记录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超声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下段横切面测量长径、短径、周长,计算横截面积;纵切面测量最高流速,计算血流量。
    结果  3组性别、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体重、体表面积、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IVC长径、周长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IVC长径、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量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与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VC短径、面积、最高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P临床分级与体质量、体表面积、BMI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身高无相关性(P>0.05)。CEAP临床分级与IVC长径、周长、血流量呈正相关(P<0.05);与IVC短径、横截面积、最高流速无相关性(P>0.05)。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与体重、体表面积和BMI有关。CEAP临床分级早期IVC形态发生改变,以横切面长径、周长增大显著,而血流量增加发生在有皮肤病变的更高临床分级。
    超声心动图改善儿童PICC尖端右心异位的评估研究
    赵宁, 贺新建, 李易明
    2021, 42(5):  592-5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19
    摘要 ( 474 )   HTML   PDF (772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X线检查对于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尤其右心异位者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于改善儿童PICC尖端右心系统异位显示的价值。
    方法  选择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96例,采用自身对照,分别行胸部正位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PICC尖端位置,观察超声心动图对于PICC尖端右心系统异位评估的改善价值。
    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胸部正位X线检查的PICC尖端右心系统异位检出率分别为22.9%及7.3%。χ2检验离散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离散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超声心动图定位方法右心系统异位检出率高于胸部X线检查。Kappa检验一致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一致性较低(Kappa=0.16)。超声心动图定位方法右心系统异位检出敏感度为79%,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P<0.05),95%置信区间为(0.692~0.968)。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显提高儿童PICC尖端右心系统异位检出率,儿童进行PICC置管时,若胸部正位X线检查疑存在右心系统异位应常规补充超声心动图检查。
    头孢他啶不同给药频次对于复杂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及成本效果分析
    白晶, 张培芳, 郑慧霄, 赵晓飞
    2021, 42(5):  597-6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20
    摘要 ( 793 )   HTML   PDF (440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不同给药频次对于复杂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及成本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肾内科收治的复杂尿路感染患者153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1例。A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1 g(静脉滴注,12 h/次);B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1 g(静脉滴注,8 h/次);C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 12 h/次)。3组均以1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结果  对3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结果显示,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和退热时间显著低于A组和C组,且C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3组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erum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的水平最低,C组次之,A组最高;A组的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率为88.24%,B组为94.12%,C组为90.20%;3组的头孢他啶PK/PD达标率分别为72.55%、84.31%、76.47%;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后,得出B组治疗方案最佳,3组的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B组根据优势,若药品价格下降15%,敏感度分析结果支持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结论  头孢他啶给药剂量为1 g、8 h/次给药频次的临床疗效最好,机体炎症反应显著减轻,且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和退热时间最低,尿培养转阴率最高,成本-效果优势最好,为最佳治疗方案。
    一种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新型方法及应用
    周辉, 仲智勇
    2021, 42(5):  603-60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21
    摘要 ( 440 )   HTML   PDF (577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需放置输液港患儿5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定位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术后行胸部X线片,研究心电图定位达标效果。
    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性植入成功,2例无典型P波,3例置管引出早搏,退管后消失,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均到达上腔静脉与心房交接处,置管术后行胸部X线片,导管尖端定位平第5~7后肋,均到达合适位置。
    结论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一种定位准确、便捷、安全的导管尖端定位技术。既可避免患儿X线损伤,又可减少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可以在儿童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推广应用。
    特制加压器在旋转支撑接骨板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陈宇峰, 任栋, 姚双权, 耿林丹, 盛凯, 王鹏程
    2021, 42(5):  606-60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22
    摘要 ( 396 )   HTML   PDF (1083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本研究首次报道采用特制加压器结合旋转支撑接骨板的方式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术中通过拧入顶推螺钉挤压加压器L形中空框架滑动的方式,完成骨折块的加压及固定,与传统加压方式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加压固定效果更稳定可靠等优势,经术后影像学检查表明其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microRNA在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杨天宇(综述), 吕雅蕾(审校)
    2021, 42(5):  613-61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24
    摘要 ( 466 )   HTML   PDF (392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的重组单克隆抗体,效果显著,然而大多数HER2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继发性耐药,甚至原发性耐药。人体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可通过HER2突变、MUC4过表达、PIK3CA突变或PTEN缺失引起的PI3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EGFR家族成员及其配体的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R)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等机制对曲妥珠单抗耐药,microRNA也可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及耐药等过程,而其在曲妥珠耐药中的作用鲜有报道。笔者着重在体外细胞实验或体内动物实验层面对miRNA-375、miRNA-21、miRNA-200C、micRNA-221等在曲妥珠单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综述。
    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在腰椎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粟佳佳(综述), 李琪英(审校)
    2021, 42(5):  617-6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1.05.025
    摘要 ( 543 )   HTML   PDF (362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腰椎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骨折、畸形等,通常采用侵入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创伤较大,会造成治疗区的神经和肌损伤。多伴有严重的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也严重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训练。虽然腰椎手术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有效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仍然有限。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步骤,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即复合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作用于疼痛产生的不同层次和机制,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更少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控制急性术后疼痛的主要镇痛模式之一,区域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基石,广泛用于胸部、腹部、四肢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