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年 31卷 9期
刊出日期 2010-09-25
论文
0
郝伟;徐志香;张兰
神经精神性狼疮1例
2010 Vol. 31 (9): 0-0 [
摘要
] (
211
) [
HTML
0KB] [
PDF
804KB] (
207
)
0
信息动态
2010 Vol. 31 (9): 0-0 [
摘要
] (
88
) [
HTML
0KB] [
PDF
1674KB] (
244
)
0
胡沛霖;李喜朋;赵瑞娟;庄金素;王文胜
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致侧支循环开放2例
2010 Vol. 31 (9): 0-0 [
摘要
] (
101
) [
HTML
0KB] [
PDF
1015KB] (
283
)
0
卢圣奎;王苑宇
颅颈交界区巨大脑膜瘤完整切除1例
2010 Vol. 31 (9): 0-0 [
摘要
] (
146
) [
HTML
0KB] [
PDF
1412KB] (
163
)
1033
王瑞英;常湛;李娟;王倩;张松筠
MCP-1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肾脏损伤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甲减肾脏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连续灌胃制作甲减大鼠模型.分别动态观察对照组、甲减组和干预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和停止给予PTU进行干预治疗)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及损伤情况,并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C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减组大鼠出现肾脏损伤,并且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并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干预组肾组织损伤均较甲减组减轻.结论 甲减时肾脏损伤与MCP-1相关,甲状腺激素参与MCP-1表达.
2010 Vol. 31 (9): 1033-1033 [
摘要
] (
229
) [
HTML
0KB] [
PDF
1202KB] (
147
)
1038
李桂馨;松本 清司;樋口 京一;森 政之;蔡建辉
自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MES大鼠Cyba 变异和NADPH 氧化酶活性降低的研究
目的 寻找导致MES(Matsumoto Eosinophilic Shinshu)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致病基因和阐明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的方法,比较了MES大鼠和ACI大鼠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多个候选基因,并对其相应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MES中,cyba基因转录mRNA在第4和第5外显子之间插入51个碱基,从而导致相应NADPH 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49.86%.结论 cyba变异和NADPH 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可能与MES大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有关.
2010 Vol. 31 (9): 1038-1038 [
摘要
] (
296
) [
HTML
0KB] [
PDF
971KB] (
163
)
1041
姚宝福;陶明;袁国红;张志鹏;修典荣
利用代谢组学筛选皮肤移植急性排斥标记物的研究
目的 建立近交系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来寻找反应急性排斥的代谢指标.方法 选取C57BL/6J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受体和供体进行皮肤移植手术,术后0d(手术当天)、3、10d分别收集受体血清,对血清进行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 对代谢物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52个内源性代谢产物,其中术后0d与术后10d相比,乳酸、甘油水平明显上升(P<0.05);术后0d与术后3、10d相比,苏氨酸和赖氨酸水平明显下降,但是甘氨酸、胆固醇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一组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代谢指标,该方法可能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简便快捷的手段.
2010 Vol. 31 (9): 1041-1041 [
摘要
] (
264
) [
HTML
0KB] [
PDF
1626KB] (
217
)
1045
李嘉民;刘春燕;赵素霞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和血栓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和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关系.方法 70例受试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对照组.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结果 2组受试者血脂水平比较,斑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栓素指标明显异常.斑块组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与血栓素B2呈正相关(r=0.344 9,r=0.355 3,P均<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6-酮-前列腺素F1α呈正相关(r=0.317 5,P<0.05).结论 胆固醇增高和血栓素异常可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2010 Vol. 31 (9): 1045-1045 [
摘要
] (
274
) [
HTML
0KB] [
PDF
859KB] (
229
)
1048
杜远生;闫喜格;路峰;华卫东;辛辉;张淑娟
重度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脑动脉狭窄支架术疗效及风险.方法 根据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全面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类型、路径、获益/风险后,进行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术后复查随访.结果 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控制较好,术后再狭窄率较低.结论 认真评估、熟练操作和防治围术期并发症前提下,重度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0 Vol. 31 (9): 1048-1048 [
摘要
] (
227
) [
HTML
0KB] [
PDF
830KB] (
182
)
1051
许月
盐酸丁咯地尔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8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仅给予盐酸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2.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9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ACI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2010 Vol. 31 (9): 1051-1051 [
摘要
] (
268
) [
HTML
0KB] [
PDF
844KB] (
135
)
1054
闫喜格;杜远生;张淑娟;路峰;华卫东;辛辉
血管内抽吸、接触贯穿法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内抽吸、接触贯穿法溶栓结合球囊扩张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9例发病6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椎动脉闭塞1例)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后将导引导管置于血栓近端,血管内抽吸后肝素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将微导管超选择性送至血管闭塞部位,采用接触+贯穿法行动脉溶栓,对较难开通的血管实施球囊机械扩张开通.结果 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闭塞血管全部开通,1例分支血管闭塞,1例产生夹层动脉瘤,全部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综合应用血管内抽吸、接触贯穿法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闭塞动脉的再通率.
2010 Vol. 31 (9): 1054-1054 [
摘要
] (
309
) [
HTML
0KB] [
PDF
1613KB] (
199
)
1058
曹斌;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谢荣辉;王凤安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C-erbB-2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erbB-2主要是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和24.5%,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 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CD34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HP和(6.12±0.97)/HP,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P <0.05).结论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2010 Vol. 31 (9): 1058-1058 [
摘要
] (
323
) [
HTML
0KB] [
PDF
1169KB] (
165
)
1062
张少为;刘俊峰;王其彰
贲门失弛症外科手术后再手术问题探讨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症外科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1993年1月-2009年12月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后再手术患者共5例.结果 5例患者第1次手术均行贲门肌层切开加抗反流术,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第2次手术中发现贲门肌层切开长度和广度不足、瘢痕挛缩和不适的抗反流手术,是首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其上界至食管胃交接部上方约6cm处,下界越过手术瘢痕,达贲门口下方至少3cm处,向两侧游离达食管周径约3/4,附加Dor手术.术后随访患者满意.结论 贲门失弛症患者行贲门肌层切开长度和广度要充分,附加抗反流术宜选用Dor手术.
2010 Vol. 31 (9): 1062-1062 [
摘要
] (
250
) [
HTML
0KB] [
PDF
838KB] (
200
)
1065
贾卫斗;杨飞;贾薇薇;郑铁钢;杨博贵;许英杰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个体化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 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 例,良63 例,可12例,差3 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 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2010 Vol. 31 (9): 1065-1065 [
摘要
] (
274
) [
HTML
0KB] [
PDF
1880KB] (
209
)
1070
顾罗家;梁树勇
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手法组50例和针刺治疗组50例,2组各治疗2个疗程后作比较.结果 经筋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6%,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2010 Vol. 31 (9): 1070-1070 [
摘要
] (
291
) [
HTML
0KB] [
PDF
822KB] (
255
)
1072
刘淳;杨蕴;刘双静;李雅钗;范秀华
子宫内膜癌中ER、PR、MK、VEGF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中期因子(midkine,MK)、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P < 0. 05),MK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 < 0. 05).②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PR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39、1.01±0.54,较正常对照组(2.68±0.24、2.57±0.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MK和VEGF mRNA 表达量分别为9.77±2.08、29.85±6.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 05).③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P < 0. 01). 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2010 Vol. 31 (9): 1072-1072 [
摘要
] (
303
) [
HTML
0KB] [
PDF
891KB] (
292
)
1076
李魁秀;房朝辉;刘红;牛书怀;宋藏珠;樊晓妹
激光加放疗治疗外阴癌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外阴癌激光加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外阴癌患者31例均采用激光外阴局部切除加双腹股沟淋巴区域外照射治疗.结果 31例外阴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8.39%.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46.67%(7/15)、11.11%(1/9),Ⅱ、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外阴部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2cm<肿瘤直径≤3cm,B组为3cm<肿瘤直径≤4cm ,C组为肿瘤直径>4 cm.A、B、C 3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0%(9/10)、41.67%(5/12)、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腹股沟淋巴转移者与有腹股沟淋巴转移者比较,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光加放疗是外阴癌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010 Vol. 31 (9): 1076-1076 [
摘要
] (
384
) [
HTML
0KB] [
PDF
1456KB] (
181
)
1079
何洋;赵兰花;张风华;侯振伟
康复新液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重度放射性口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重度放射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放射性口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用康复新蒙脱石糊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口腔溃疡软膏治疗.采用同样适用时间和次数,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蒙脱石糊剂治疗重度放射性口炎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是良好的放疗辅助用药.
2010 Vol. 31 (9): 1079-1079 [
摘要
] (
383
) [
HTML
0KB] [
PDF
815KB] (
352
)
1081
唐松华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组(I组),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组(II组),每组48例,行颈脊神经后支关节突关节阻滞术,1次/7d,3次1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第1、3、6月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顺利,无不良反应,治疗后第1、3、6月VAS评分I组明显低于II组(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
2010 Vol. 31 (9): 1081-1081 [
摘要
] (
284
) [
HTML
0KB] [
PDF
836KB] (
251
)
1084
邝钢;张笑盈;杨植彬;郭炜;何洪涛
喉鳞状细胞癌中MMP1和TIMP3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TIM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MMP1和TIMP3在LSCC发展和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SCC组织中MMP1和TIMP3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MP1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0.66±0.26高于癌旁组织0.49±0.23(P﹤0.05),TIMP3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0.34±0.21低于癌旁组织0.49±0.24(P﹤0.05);MMP1在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和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3在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4%和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和 TIMP3 mRNA及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LSCC组织中MMP1和TIMP3 mRNA及蛋白表达未检测到相关性(P﹥0.05).结论 MMP1和TIMP3表达与L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检测LSCC组织中的MMP1和TIMP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LSCC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情况.
2010 Vol. 31 (9): 1084-1084 [
摘要
] (
276
) [
HTML
0KB] [
PDF
1316KB] (
156
)
1089
赵娟;徐彦楠;郝永霞;赵俊霞
刺五加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AS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体外激活作用.方法 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SPS作用48h后,用比色法分析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细胞的能力;Griess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ASPS能够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能够显著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成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经ASPS处理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TNF-α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而小鼠脾淋巴细胞IL-2 、TNF-α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AS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能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2010 Vol. 31 (9): 1089-1089 [
摘要
] (
423
) [
HTML
0KB] [
PDF
1050KB] (
238
)
1093
郭炜;袁志芳;樊文峰;赵兴茹
脊痛安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脊痛安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马钱子、苍术、麻黄、川牛膝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钱子中士的宁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 乙腈-0.01mol/L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2.6)(18∶8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 254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集中,士的宁在5.52~18.4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3%,相对标准差=1.82%(n=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脊痛安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2010 Vol. 31 (9): 1093-1093 [
摘要
] (
256
) [
HTML
0KB] [
PDF
1062KB] (
228
)
1096
吴峥明
结肠憩室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时期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共收集1993-2008年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憩室患者152例,其中1993-2001年组有44例,2002-2008年组108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 在1993-2001年和2002-2008年2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总数从1.50%上升至2.15%,男女之比分别为1.2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61.68岁上升至66.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腹胀等,在2002-2008年组中患者症状便秘比1993-2001年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08年组乙状结肠憩室比1993年-2001年组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7年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明显增加,其发病例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好发部位由右半结肠为主转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且乙状结肠发病率明显增加.
2010 Vol. 31 (9): 1096-1096 [
摘要
] (
327
) [
HTML
0KB] [
PDF
823KB] (
216
)
1099
曲桂艳;董志领;吕建萍;尹静
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风险观察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风险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20例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脑灌注成像、头颅CT或MRI、临床症状、病史、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综合判断后置入相应的支架,支架置入后应用相应的药物.支架术后1年行颈部加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灌注成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头颅CT/MRI进行综合的评定.结果 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急性脑梗死2例,1年后出现支架闭塞2例,支架再狭窄8例,与支架相关的脑梗死3例.结论 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存在较大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避免之.
2010 Vol. 31 (9): 1099-1099 [
摘要
] (
426
) [
HTML
0KB] [
PDF
784KB] (
495
)
1101
白维娟;刘青蕊;米小坤;李真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 研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 SAE)患者脑MRI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teine,Hcy)含量的关系.方法 对93例诊断为SAE患者行常规脑MRI检查,并进行Kinkel分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含量,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E组平均血浆Hcy水平(14.60±4.23 )μmmol/L,与对照组(10.04±2.09 )μ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Kinkel分型的增高、血浆Hcy水平有增高趋势.结论 血浆Hcy浓度增高,可能是SAE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2010 Vol. 31 (9): 1101-1101 [
摘要
] (
238
) [
HTML
0KB] [
PDF
833KB] (
149
)
1103
沈立锋;张春;郭峭峰;张晓文;马苟平;张展
膝周软组织缺损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膝周软组织缺损的诊治.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周软组织缺损病例43例,采用一期彻底扩创后组织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4年.43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骨愈合时间3~5个月,除1例骨髓炎复发外其余均一期治愈.4例膝下截肢后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后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比目鱼肌瓣及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最为常用可靠.
2010 Vol. 31 (9): 1103-1103 [
摘要
] (
286
) [
HTML
0KB] [
PDF
789KB] (
130
)
1105
李文平;林英立;蒋玉清;马建国;杨士杰
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育夫妇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育夫妇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50对不育夫妇(试验组)和40对正常生育夫妇(对照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情况及精液分析.结果 试验组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抗心磷脂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女性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及b级精子无影响.精子活率、a级精子、直线速度和曲线速度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精子抗体可降低精液质量;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影响精子活率及精子运动,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2010 Vol. 31 (9): 1105-1105 [
摘要
] (
309
) [
HTML
0KB] [
PDF
832KB] (
176
)
1107
王爱武;骆利康;郑莉萍;冯耀霞
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97例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病理学诊断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宫颈细胞学与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23 113例患者行TCT检查,123例结果为HSIL,其中97例在我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97例HSIL液基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慢性炎症7例(7.22%),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癌的检出者共90例(92.78%),其中CINⅠ15例(15.46%),CINⅡ35例(36.08%),CIN Ⅲ(含原位癌)33例(34.02%),鳞癌5例(5.15%),腺癌2例(2.06%).细胞学HSIL高发年龄组与病理活检高级别(CINⅡ及CINⅡ以上)高发年龄组均为30~39岁及40~49岁组,二者相同.结论 液基细胞学HSIL与活检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于30~50岁妇女应定期采用TCT液基细胞学进行妇科体检,并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早发现CIN Ⅲ级或原位癌.
2010 Vol. 31 (9): 1107-1107 [
摘要
] (
362
) [
HTML
0KB] [
PDF
828KB] (
299
)
1109
张建辉;戚小敏;张帅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缺陷与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每个流程质量缺陷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3年来消毒供应室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 控制和减少了各个环节质量缺陷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质量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对策,提高了供应室整体工作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0 Vol. 31 (9): 1109-1109 [
摘要
] (
236
) [
HTML
0KB] [
PDF
782KB] (
292
)
1111
朱庆文;崔书平;张喜琴;韩海霞;李兴启
单侧听神经病1例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对单侧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的听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耳(右耳)纯音听力图为缓降型,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健耳(左耳)听力正常;患耳的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健耳的同、对侧声反射均能引出 .患耳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未能引出,健耳的ABR各波潜伏期正常 .双耳 DPOAE各频率均正常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单侧听神经病以重度聋较多见,应对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测 ,需注意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相鉴别.DPOAE 及ABR 对诊断、鉴别诊断具重要意义.
2010 Vol. 31 (9): 1111-1111 [
摘要
] (
255
) [
HTML
0KB] [
PDF
1101KB] (
340
)
1113
王丹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32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09%.结论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2010 Vol. 31 (9): 1113-1113 [
摘要
] (
515
) [
HTML
0KB] [
PDF
1220KB] (
714
)
1115
张奇;陈伟;张泽坤;李智勇;王博;刘松;张英泽
股骨颈骨折X线最佳投照角度的实验研究
2010 Vol. 31 (9): 1115-1115 [
摘要
] (
269
) [
HTML
0KB] [
PDF
1832KB] (
274
)
1117
李智勇;陈伟;张奇;王海立;秦士吉;王博;张雪松;吴希瑞;李衡;李志;张英泽
骨颈骨折CT分型与临床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2010 Vol. 31 (9): 1117-1117 [
摘要
] (
265
) [
HTML
0KB] [
PDF
2106KB] (
288
)
1119
陈伟;张奇;吴战坡;李智勇;王海立;张英泽
经皮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实验研究
2010 Vol. 31 (9): 1119-1119 [
摘要
] (
282
) [
HTML
0KB] [
PDF
1914KB] (
202
)
1121
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吴希瑞;彭阿钦;张奇
跟骨宽度的踝穴位X线平片划线测量方法
2010 Vol. 31 (9): 1121-1121 [
摘要
] (
370
) [
HTML
0KB] [
PDF
1477KB] (
581
)
1123
李喜朋;刘科;胡沛霖;何俊瑛
脑膜癌病7例临床分析
2010 Vol. 31 (9): 1123-1123 [
摘要
] (
228
) [
HTML
0KB] [
PDF
995KB] (
156
)
1125
王晶;王维平;赵鑫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Meta分析
2010 Vol. 31 (9): 1125-1125 [
摘要
] (
290
) [
HTML
0KB] [
PDF
830KB] (
114
)
1128
代建宁;张俊玲;刘铁岩;李阔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MRI、DSA 14例分析
2010 Vol. 31 (9): 1128-1128 [
摘要
] (
219
) [
HTML
0KB] [
PDF
793KB] (
247
)
1129
骆振刚;阎家骏;张关富;潘建刚;王少波;任煜
李逊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道结石
2010 Vol. 31 (9): 1129-1129 [
摘要
] (
270
) [
HTML
0KB] [
PDF
788KB] (
211
)
1131
李普;刘苏;于溯洋;刘亚磊
法洛四联症染色体研究
2010 Vol. 31 (9): 1131-1131 [
摘要
] (
294
) [
HTML
0KB] [
PDF
800KB] (
330
)
1133
郝占元;吴占勇;魏运栋
单纯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
2010 Vol. 31 (9): 1133-1133 [
摘要
] (
258
) [
HTML
0KB] [
PDF
795KB] (
154
)
1135
杜秀琴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2010 Vol. 31 (9): 1135-1135 [
摘要
] (
335
) [
HTML
0KB] [
PDF
793KB] (
298
)
1136
脱红芳;孟会彦;王兰辉;张万星;彭彦辉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并3例报告
2010 Vol. 31 (9): 1136-1136 [
摘要
] (
239
) [
HTML
0KB] [
PDF
792KB] (
217
)
1138
李晓娟;石彬
保留子宫的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1例及文献复习
2010 Vol. 31 (9): 1138-1138 [
摘要
] (
252
) [
HTML
0KB] [
PDF
795KB] (
316
)
1139
王续;杨会钗;王占东;刘月平;王小玲;郭巍巍;张星
子宫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10 Vol. 31 (9): 1139-1139 [
摘要
] (
281
) [
HTML
0KB] [
PDF
1369KB] (
195
)
1141
高义双;高磊;王震;戚国庆;周瑾;陈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氯胺酮静脉麻醉的观察及护理
2010 Vol. 31 (9): 1141-1141 [
摘要
] (
321
) [
HTML
0KB] [
PDF
814KB] (
167
)
1143
高广周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2010 Vol. 31 (9): 1143-1143 [
摘要
] (
260
) [
HTML
0KB] [
PDF
817KB] (
104
)
1146
耿小峰;脱红芳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变化
2010 Vol. 31 (9): 1146-1146 [
摘要
] (
286
) [
HTML
0KB] [
PDF
821KB] (
184
)
1148
孔磊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2010 Vol. 31 (9): 1148-1148 [
摘要
] (
283
) [
HTML
0KB] [
PDF
809KB] (
634
)
1151
张瑞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 Vol. 31 (9): 1151-1151 [
摘要
] (
327
) [
HTML
0KB] [
PDF
846KB] (
550
)
1154
颜立群;侯亚平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10 Vol. 31 (9): 1154-1154 [
摘要
] (
322
) [
HTML
0KB] [
PDF
815KB] (
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