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芳芳, 仲波, 余婷婷, 成雁, 王雅琴, 徐凤娟. 不同时间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手法按摩对PFD患者盆底肌力及电生理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1043-1046,1052. |
[2] |
赵昕, 吴涵, 王丹,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及伴发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00-904,928. |
[3] |
高丽娜, 张璇. 经皮面神经电刺激结合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电生理、睡眠及复发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6): 640-644. |
[4] |
李太行, 杨继文, 秦春, 孙先泽.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3): 284-289. |
[5] |
徐唱, 孙文琳, 张亚洁. 经颅直流电刺激配合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效果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7): 750-753,774. |
[6] |
尚延萍, 韩月娥, 王健. 脉冲治疗联合SET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物力学及颈部肌疲劳度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72-1276. |
[7] |
杨赛, 巩陈, 周盛源. ACDF与ACCF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896-899. |
[8] |
江丽强. 新型口服剂型抗凝药物在老年人颈椎单开门术后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50-153. |
[9] |
李明,高显达,丁文元,杨大龙,孙家元,马雷*. MRI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2): 185-190. |
[10] |
陈松, 索世琪, 李成立, 张飞, 李佳奇, 张为. 一种新西兰兔颈椎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2): 1384-1388. |
[11] |
张飞,张为*,李泽阳,孙亚澎,李佳奇,郭磊. 显微镜辅助下扩大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效果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 42-45. |
[12] |
刘敏1,李嵩2,王红莲1,李玉敏1,赵运1,石汉文3. 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 58-60,76. |
[13] |
张〓影1,王〓俊2.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机器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信号影响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5): 561-564. |
[14] |
何〓莲1,吕名萱1,阮〓琳1,2,王晓松1,刘敏庄1,姚晓光1*. 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动物实验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4): 396-400,405. |
[15] |
李志远,田金辉,刘炳智,李晓东,苗〓洁*,刘法敬. 颈椎板有限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8): 912-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