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改领, 张中馥, 徐丽娟, 张楠, 李清华, 李权恒. 热性惊厥患儿脑缺氧损伤与血清BDNF、HSP70水平变化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926-929. |
[2] |
冯艳,江山,马进,张璇. 热性惊厥儿童血清BDNF水平及其与动态脑电图联合应用的价值[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2): 204-207,213. |
[3] |
陈伟业, 李宗存, 席四平, 张立贤.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2): 1444-1449. |
[4] |
郝改领,张中馥*,马建平,常海霞,李清华,崔玉会. 性惊厥患儿外周血NFκB、NSE的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662-666. |
[5] |
贾伟华1,宋〓宁1*,冯桂山2,袁胜芳1,刘〓祎1,喻昌利3. 1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策略研究#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5): 533-537,542. |
[6] |
赵志芳1,李旭泽2,赵云霞1,李亚华1,王东昌1,陈〓刚1*.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鉴别肺癌患者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价值[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5): 500-503. |
[7] |
曲志芳1,李明亮1,陈晓茹1,郝玉芳2,张晓娜3,张建枝4. 孕晚期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对产后外感发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12): 1445-1447. |
[8] |
郑雅琴;姜建春.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发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 , 2013, 34(1): 47-47. |
[9] |
郭平.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的初步研究[J]. , 2012, 33(6): 710-710. |
[10] |
冯思国;吴珊霞;陈正珊;项素素. 咪达唑仑滴鼻治疗热性惊厥的疗效观察[J]. , 2011, 32(5): 533-533. |
[11] |
孙艳霞;张贵英;张会丰;封雪枫. 超敏C反应蛋白对判断小儿发热性质的意义[J]. , 2011, 32(2): 216-216. |
[12] |
刘桂兰. 小儿热性惊厥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 2006, 27(3): 216-216. |
[13] |
刘英辉;李兵顺;尹洪竹. 长期发热误诊2例[J]. , 2001, 22(6): 379-379. |
[14] |
吕秀芹;王俊祥;何学峰;刘俊江.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嗜铬细胞瘤1例[J]. , 2001, 22(6): 346-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