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家海, 杨春, 王桂林. 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比较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29-933. |
[2] |
徐琦量, 陈晓明, 戴强, 施文娟, 周剑, 蒋逸. 血乳酸、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41-944,951. |
[3] |
易绍龙, 黄虎, 张延林. 床旁超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疗法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7): 803-808. |
[4] |
林雪容, 王佳, 张志斌, 朱丽娟. 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自噬标志基因表达水平与合并脏器损伤的相关性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6): 645-649. |
[5] |
杜丙杰, 苏卫仙, 刘倩, 高振伟, 何娣, 赵俊精. G-17、SOX-2、HSP70在Hp感染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3): 264-267,273. |
[6] |
周笑盈, 于伟, 张亚迪, 赵玉琦, 邳克江. 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质量和现状分析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6): 729-735. |
[7] |
陈杏, 冯娟. 基于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对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449-454. |
[8] |
赵国杰, 杨宏伟, 赵鹏飞. HSF1、sMR、miR-758-3p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67-1271. |
[9] |
陆鹏, 杨秀芬, 赵彬. 不同方式高蛋白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9): 1037-1041. |
[10] |
刘春霞, 张坤, 郝贵珍, 韩卫彦, 戈澜, 申丽旻. 临床决策系统助力提高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9): 1042-1045,1088. |
[11] |
郝改领, 张中馥, 徐丽娟, 张楠, 李清华, 李权恒. 热性惊厥患儿脑缺氧损伤与血清BDNF、HSP70水平变化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926-929. |
[12] |
刘会玲, 赵滨, 成琰, 瞿长宝, 王玉娥, 虎于丁. 基于柯氏模型的医联体二级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效果评价[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235-239. |
[13] |
张东伟, 蓝冰, 钟家将, 杨朝生, 刘琼霞. 热休克蛋白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与早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2): 1448-1454. |
[14] |
白洁, 宋妮娟.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强化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负性情绪、依从性及视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1298-1301,1306. |
[15] |
庞珂1,邓永梅2,刘爱华1*,刘星池1,梁建姝3,缪中荣1. “平疫结合”护理策略在“后新冠肺炎时期”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9): 1101-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