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正霞, 张正红, 罗平, 龙丹, 辛艳梅. 神经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患儿继发CNSI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6): 676-681. |
[2] |
钟柳明, 罗明, 蓝锋, 林良, 刘彩辉, 李文根. 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417-422. |
[3] |
杜亚涛, 曹干, 蔡会欣, 杨松, 孙阳.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PS-PLA1、CCL19、IL-17、IL-23表达水平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328-1332. |
[4] |
屈〓征,石秋艳*,王翠兰,孙〓原,范亚霞.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与血清NSE、S-100B蛋白变化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2): 137-140. |
[5] |
郭〓威,郝〓亮,张利花,贾蔚娴,姚志刚,孙晓立. 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治疗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效果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 142-145. |
[6] |
张〓庆1,何红彦1*,马爱蕊1,邵艳新2,冯建纯3,李军霞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6): 644-646,651. |
[7] |
梁碧荣;周林海;向馗;陈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动脉压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 2013, 34(3): 298-298. |
[8] |
楼大钧;朱麒钱;俞钟明;斯徐伟. 2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冷凝集综合征1例[J]. , 2011, 32(2): 0-0. |
[9] |
郝伟;徐志香;张兰. 神经精神性狼疮1例[J]. , 2010, 31(9): 0-0. |
[10] |
郭艳敏;张唯;王佩.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硬膜下血肿1例[J]. , 2010, 31(8): 931-931. |
[11] |
姜德训;白云静;吉婷;刘坚;张学兰;徐晓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戊型肝炎1例[J]. , 2010, 31(2): 0-0. |
[12] |
郭欣;魏宏莲;王喜栋.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及国内文献复习[J]. , 2009, 30(12): 0-0. |
[13] |
康瑞花;袁永贵;王满良;高顺强. 红斑狼疮皮损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J]. , 2008, 29(6): 851-851. |
[14] |
李彦华;郑凤兰;雷明君. 36例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临床及病理分析[J]. , 2005, 26(4): 296-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