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碱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 2015, Vol. 36 ›› Issue (7): 821-821.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碱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邵洪波;姚月明;魏伟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心脑血管病医院骨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37
  • 发布日期:2015-07-25

JIN Yi-ran;TIAN Ting-ting;HE Fan;MA Ying-hua;XU Hui-jun;DU Ying-feng

  • Published:2015-07-2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化学性碱烧伤后家兔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监测,观察化学性烧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其对机体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复制碱烧伤模型,对2组伤后即刻、伤后8h、伤后24 h、伤后48h4个时相进行采血,检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方程K值(K)、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红细胞刚性指数(erthrocyte rigidity index,TK)、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相应数值,检测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进行比较后,4个时相在同一切变率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浆黏度、HCT、ESR、K、FB、EAI、TK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体化学性烧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引起机体组织微循环低灌流状态,组织器官缺血和缺氧,烧伤休克发生.

关键词: 烧伤,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