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论文
    信息动态
    2015, 36(7):  0-0. 
    摘要 ( 219 )   HTML   PDF (152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酒精性胰腺炎、腺管结石致糖尿病1例并文献复习
    杨昱;雷营;祁范范;王雪;刘岩;周亚茹
    2015, 36(7):  0-0. 
    摘要 ( 172 )   HTML   PDF (740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榆槐角丸中9种化学成分
    靳怡然;田婷婷;贺璠;马英华;许慧君;杜英峰
    2015, 36(7):  745-745. 
    摘要 ( 329 )   HTML   PDF (802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榆槐角丸中芦丁、槐角苷、柚皮苷、染料木苷、黄芩苷、染料木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监测模式为负离子,定量检测采用多重反应离子模式.结果 在15 min内地榆槐角丸中9种有效成分在所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6.2%、97.5%、98.3%、99.6%、97.5%、100.1%、94.2%、98.7%和99.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分别为1.3%、1.2%、1.4%、1.7%、0.5%、0.54%、0.9%、1.0%和0.8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地榆槐角丸的质量控制.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佩;韩静;张唯;魏书艳;卢丹丹;王京
    2015, 36(7):  750-750. 
    摘要 ( 289 )   HTML   PDF (825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等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4 mg+0.9%NaCl 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 d.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抽取卧位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VEGF、bFGF的水平;均在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纳洛酮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4d2组NIHSS评分均有下降,但纳洛酮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4d2组VEGF水平均增加,但纳洛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4 d对照组bFGF的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纳洛酮组bFGF水平明显增加(P<0.01);NIHSS评分与VEGF、bFGF表达呈负相关,即VEGF、bFGF表达水平越高,NIHSS分值越低.结论 纳洛酮可以通过显著增加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bFGF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郭丽;赵家慧;何文辉;刘海英
    2015, 36(7):  755-755. 
    摘要 ( 340 )   HTML   PDF (285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及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n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分别测定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评价血管痉挛程度,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2组血管痉挛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NIHS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Sv2/Rv3比值在定位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
    胡喜田;陈勤聪;穆东;李子莉;吕新湖;魏小刚
    2015, 36(7):  759-759. 
    摘要 ( 478 )   HTML   PDF (1247KB) ( 3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V2导联S波与V3导联R波振幅(S-wave amplitude in lead V2 divided by R-wave amplitude in lead Va,Sv2/Rv3)比值、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 index,TZI)在鉴别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OV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PVB)/室性心动过速(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与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OVT)起源PVB/VT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进行射频消融的60例流出道PVB/VT患者的心电图和电生理资料,通过体表心电图测取的Sv2/Rv3比值和TZI对PVB/VT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经过消融成功.消融靶点:ROVT起源45例,LOVT起源15例;LOVT起源PVB/VT的TZI较ROVT起源PVB/VT明显小.TZI<0作为LOVT起源PVB/VT临界值,其对LOVT起源PVB/VT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2.2%,准确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60.0%,阴性预测值为92.5%.LOVT起源PVB/VT的Sv2/Rv3比值较ROVT起源PVB/VT明显小.Sv2/Rv3比值<1.5作为LOVT起源PVB/VT临界值,其对LOVT起源PVB/VT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4.4%,准确度为85.0%,阳性预测值为65.0%,阴性预测值为95.0%.结论 Sv2/Rv3比值、TZI对流出道PVB/VT定位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前后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郑秋兰;胡晓光;李亚永
    2015, 36(7):  764-764. 
    摘要 ( 301 )   HTML   PDF (264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的61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介入前后的症状表现,检测2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组不同时点的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介入后较介入前症状明显改善,分别为疼痛24.59%(15/61) vs 68.85% (42/61)、皮温下降26.23%(16/61)vs 59.02%(36/61)、麻木9.84%(6/61) vs70.49%(43/61)、发绀11.48%(7/61)vs 52.46%(3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介入前TC、TG、LDL-C、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后观察组TC、TG、LDL-C、糖化血红蛋白均较介入前明显降低,HDL-C较介入前明显升高(P<0.05),介入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后24、48 h hsCRP水平较介入前明显升高(P<0.05);介入后1周,hsCRP较介入后24、48 h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介入后2周(P<0.05),与介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可能为糖尿病启动因子之一;介入后24、48 h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介入前,表明介入后早期的炎症反应明显增强;而介入后2周的血清hsCRP水平较介入后24、48 h明显降低,提示介入后炎症反应下降,血流通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降钙素原下降率对脓毒血症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意义
    高勇;王晓静;李宁
    2015, 36(7):  768-768. 
    摘要 ( 300 )   HTML   PDF (806KB) ( 4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ealeitonin,PCT)下降率在脓毒血症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纳入脓毒血症患者102例,均符合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国际诊断标准.根据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n=82)和死亡组(n=30).于入院后第1、3、5、7天晨起静脉采血,动态观察2组PCT,并于入院时送体液细菌学培养.所有患者在进入ICU后开始进行第1、3、5、7天及治疗结束时PCT浓度监测,计算第3、5、7天PCT下降率.结果 存活组PCT下降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组第3天PCT下降率为48.15(3.29~79.49)%vs 16.18(-36.57~61.76)%(P<0.05),第5天PCT下降率为69.69(-8.66~87.24)%vs 3.84(-470.96~58.70)%(P<0.01),第7天PCT下降率为79.21(-23.29~88.66)%vs-5.19(-422.85~70.42)%(P<0.01).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病死率与持续高PCT水平有关,治疗过程中PCT呈持续下降,生存率明显提高,第3、5、7天PCT下降率对评估预后均有一定应用价值,第7天PCT下降率差异尤为明显.
    序贯性消化道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效果观察
    王鑫;赵艳霞;李海霞;李爱军
    2015, 36(7):  772-772. 
    摘要 ( 366 )   HTML   PDF (290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序贯性消化道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7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5例和联合治疗组(B组)35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序贯性消化道净化及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于入院后12、24、48、72h分别观察2组尿液中百草枯浓度的变化,并比较2组肺纤维化、死亡病例的存活时间及死亡例数.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尿液中百草枯浓度呈进行性下降趋势,B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尿液浓度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肺纤维化及总体死亡例数少于A组(P<0.05).结论 序贯性消化道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清除体内毒物,减轻肺纤维化形成,提高救治成功率.
    兔椎间失稳后弹性内固定软骨终板Ⅱ型胶原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张昭;杨学军;宋雄英;邢文华;霍洪军;刘春杨
    2015, 36(7):  775-775. 
    摘要 ( 344 )   HTML   PDF (825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兔软骨终板在椎间失稳环境下,经弹性内固定重建椎间稳定,软骨终板Ⅱ型胶原蛋白的变化,为腰腿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36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雄雌不限,体质量(2.5±0.15) 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先将实验所用36只兔制作成L6/7椎间手术失稳模型;实验组在手术失稳2个月后用椎弓根螺丝钉和张力钢丝弹性内固定的方法进行L6/7的稳定性重建,术后2、4、6个月分别取2组兔椎间盘软骨终板(每个时点6只),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用JD80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综合判断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过程及机制.结果 实验组手术进行椎间失稳张力钢丝弹性内固定稳定性重建后,2、4、6个月短期内椎间软骨终板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厚,软骨细胞显著增加.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灰度术后2~6个月逐渐下降,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灰度术后2~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光密度术后2~6个月逐渐升高,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光密度术后2~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弹性内固定能有效阻止软骨终板Ⅱ型胶原蛋白的退行性变;而且有部分恢复的征象,为进一步进行其他治疗创造了必要条件.
    系统性康复干预在肿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褚彦青;许建发;郭鹏;王进;李淑军;冯和林
    2015, 36(7):  779-779. 
    摘要 ( 403 )   HTML   PDF (301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系统性康复训练对肿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并获随访的行肱骨近段瘤段骨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均接受系统性的康复干预且患者均积极配合.结果 术后3个月及1年时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及1年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视觉模拟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4例患者中,1例术后10个月因肿瘤复发截肢,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结论 系统性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红细胞沉降率对髋关节结核手术愈后的影响
    高建国;李硕;岳世元;白洪忠;路伟;章志华
    2015, 36(7):  783-783. 
    摘要 ( 319 )   HTML   PDF (297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对髋关节结核手术愈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结核患者79例:其中髋关节结核患者46例为对照组,术前给予抗结核治疗至ESR< 40mm/1 h后手术;髋关节结核患者33例为试验组,对于ESR<85 mm/1 h的患者直接行手术清理,ESR>85 mm/1 h的患者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控制ESR<85 mm/1 h再行手术清理.比较2组术中术后总出血量、一期愈合率、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复发率.结果 术后2周患者髋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术中术后总出血量、一期愈合率、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对于髋关节结核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髋关节结核手术治疗可不考虑ESR指标.
    维生素C对挤压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功能损伤的影响
    邢兆国;常军英;贾东昭;王彦志;李炎;李琦军
    2015, 36(7):  787-787. 
    摘要 ( 327 )   HTML   PDF (1238KB)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模型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组、CS+VitC-10组、CS+VitC-20组、CS+ VitC-40组,复制CS模型,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h,然后再灌注生理盐水以及不同剂量VitC(10、20、40mg/kg)6 h,收集血液用于生化分析,同时收集组织样品用于RT-PCR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挤压伤后CS组血钾(K+)、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P)较对照组升高,但CS组血钙(Ca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CS组相比,CS+VitC-10、20、40组K+、BUN、Cr、CK的含量显著降低,Ca2+、ET-1含量显著升高(P<0.05).VitC-20组和VitC-40组的生存率高于CS组(P<0.05).结论 VitC对CS模型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大鼠CS模型的生存率.
    DIAPH-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研究
    田志辉;王丹;曹彦坤;马力;朱龙;刘月平
    2015, 36(7):  792-792. 
    摘要 ( 373 )   HTML   PDF (788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DIAPH-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2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DIAPH-3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DIAPH-3的蛋白表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电话随访并计算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DIAPH-3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IAPH 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低于乳腺癌旁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个数多、脉管有瘤栓、神经受侵患者DIAPH-3的表达阳性率低(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显示,DIAPH-3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DIAPH-3蛋白表达率低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DIAPH-3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价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剧红娟;王秀丽;李英超;田晖;张彤迪
    2015, 36(7):  796-796. 
    摘要 ( 298 )   HTML   PDF (1173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道闭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婴儿胆道闭锁组3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组30例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胆囊的大小及形态结构、肝动脉内径、肝被膜下血流.结果 胆道闭锁组胆囊长径平均值为(15.4±7.3) mm,明显小于肝炎综合征组的(29.0±6.1) mm(P<0.01);而胆道闭锁组肝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0±0.4) mm,明显大于肝炎综合征组的(1.2±0.4) mm(P<0.01);以肝动脉内径1.45 mm为临界点,曲线下面积为0.92,与金标准比较,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63%、90.00%、90.32%;肝被膜下血流阳性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90.00%、91.94%.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苦参碱调节Caspase-3、Smac及XIAP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李国慧;闫红;黄晶;刘雪超;尹逸丛
    2015, 36(7):  800-800. 
    摘要 ( 399 )   HTML   PDF (265KB) ( 3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人卵巢癌A21-2细胞株的促凋亡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浓度分别为0.8、1.0、1.2 g/L的苦参碱作用于A21-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采用FCM检测Caspase-3、Smac及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苦参碱作用A21 2细胞72 h后,FCM分析发现,大量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并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Caspase-3蛋白、Smac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3蛋白的荧光指数分别为2.69±0.71、3.33±0.97、4.22±1.10,Smac蛋白的荧光指数分别为2.81±0.64、3.29±0.92、3.97±0.74),XIAP蛋白的表达降低(荧光指数分别为1.19±0.37、1.05±0.29、0.99±0.38)(P<0.01).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A21-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发挥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促进Caspase-3蛋白、Smac蛋白表达,抑制XIAP蛋白表达有关.
    红细胞输注对肝癌患者CD4+T辅助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学涛;杨从容;任晓亮;李明;解晓元;巨红妹
    2015, 36(7):  803-803. 
    摘要 ( 261 )   HTML   PDF (259KB) ( 2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红细胞对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T cells,Th)向Th1/Th2细胞亚群分化和相应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45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未输血患者20例(未输血组),输入过异体红细胞患者25例(输血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h1(CD4+ IFN-γ+)、Th2(CD4+ IL-4+)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IL-12(Th1型细胞因子)以及IL-4、IL-6、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输血组Th1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降低(P<0.01),而Th2含量较未输血组则明显升高(P<0.01),但2组Th/CD4+T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同时,输血组IL-2、INF-γ和IL-12的水平明显低于未输血组(P<0.01),IL-4、IL-6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1).结论 输入异体红细胞可导致肝癌患者体内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同时Th1亚群免疫反应功能抑制,Th2亚群免疫反应功能亢进.临床上应尽量减少肝癌患者红细胞输注,以减轻对患者的免疫抑制.
    配置环境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亢泽坤;许萌;刘剑
    2015, 36(7):  807-807. 
    摘要 ( 370 )   HTML   PDF (216KB) ( 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配置环境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模拟临床治疗的常规加药方法及实际浓度,对放置不同时间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进行测定,并比较洁净环境与病房环境下配置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输液中的微粒数量区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所含的微粒数量逐渐增加.结论 药物与溶媒配伍应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应在各级医院推广静脉输液集中配置,将输液微粒减少到最低限度,且应尽早输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原发性纤毛不动症纤毛透射电镜的观察
    周晨明;孟丽;朱艳;马洪骏
    2015, 36(7):  810-810. 
    摘要 ( 390 )   HTML   PDF (658KB) ( 9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原发性纤毛不动症(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患者纤毛超微结构,以期为临床确诊PCD提供依据.方法 取正常人以及PCD患者纤毛进行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人纤毛相比,PCD患者纤毛中部横切面可见纤毛呈多角形,部分纤毛质膜融合,形成复合纤毛,一些纤毛表现为中央微管减少或增多、个别周围微管移位以及辐射链、外动力蛋白臂(outer dynein arms,ODA)和内动力蛋白臂(inner dynein arms,IDA)缺失.结论 透射电镜对临床确诊PCD具有一定意义.
    伴有心肌梗死史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电图研究
    王春光;要彤;赵小祺;李国利
    2015, 36(7):  812-812. 
    摘要 ( 431 )   HTML   PDF (225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探讨心肌梗死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急诊或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7例,按照有无心肌梗死史分为心肌梗死史组(72例)和无心肌梗死史组(65例);心肌梗死史组行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54例,无心肌梗死史组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51例.监测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ECG变化,记录ST-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结果 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组插管时的ST-T改变发生率、麻醉诱导后ST段压低幅度均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组(P<0.05).其ST-T改变发生率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插管时和拔管时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择期手术组拔管后ST段压低平均幅度以及麻醉诱导后、拔管后ST段抬高的平均幅度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择期手术组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结论 冠心病伴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极易发生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分析
    常淑平;王韫芳;付廷飞;杨冉;付秀云
    2015, 36(7):  816-816. 
    摘要 ( 373 )   HTML   PDF (200KB)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测定2组患者有关临床指标,计算单位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ime-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urea,TACurea)、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标准蛋白分解代谢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统计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TACurea显著高于对照组、Kt/V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透析性低血压、低血糖、感染、心血管病变、脑血管意外、眼底出血、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x2=10.950,P<0.01),3年生存率(27.8%)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0.3%)(x2=11.008,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常常难以达到充分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高,生存率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改善透析效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口-盲肠传递时间的关系
    郑秀丽;王玉刚;符雪松;李洪寅;韩文颖;李春荣
    2015, 36(7):  819-819. 
    摘要 ( 440 )   HTML   PDF (137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胃肠氢气检测仪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口-盲肠传递时间(orocecal transit time,OCTT)的情况,了解SIBO及OCTT与IBS-D的关系.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30例,IBS-D患者90例,通过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SIBO情况及OCTT,测定SIBO发生率,比较IBS-D组与正常对照组OCTT有无差别,比较SIBO阳性组与阴性组的IBS-D患者OCTT有无差别.结果 ①IBS-D组SIBO发生率为46.67%,OCTT(79.23±16.12) min,正常对照组SIBO发生率3.33%,OCTT (87.69±19.02) min,IBS-D组SIBO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BS-D组的OCT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P<0.05);②SIBO阳性组的IBS-D患者OCTT(94.17±8.62) min,SIBO阴性组的IBS-D患者OCTT(66.43±7.66) min,SIBO阳性较SIBO阴性组的IBS-D患者OCTT延长(P<0.05).结论 SIBO及OCTT的异常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
    碱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邵洪波;姚月明;魏伟
    2015, 36(7):  821-821. 
    摘要 ( 325 )   HTML   PDF (241KB) ( 3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化学性碱烧伤后家兔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监测,观察化学性烧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其对机体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复制碱烧伤模型,对2组伤后即刻、伤后8h、伤后24 h、伤后48h4个时相进行采血,检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方程K值(K)、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红细胞刚性指数(erthrocyte rigidity index,TK)、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相应数值,检测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进行比较后,4个时相在同一切变率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浆黏度、HCT、ESR、K、FB、EAI、TK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体化学性烧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引起机体组织微循环低灌流状态,组织器官缺血和缺氧,烧伤休克发生.
    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手术疗效观察
    魏鹤新;曹来震
    2015, 36(7):  825-825. 
    摘要 ( 325 )   HTML   PDF (229KB)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前路手术与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完整随访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122例,其中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手术治疗(颈前路组)74例,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后路组)48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均查颈椎CT,应用Adobe Photoshop CS6 bata计算椎管的横截面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9~44个月,平均21.7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后路组术后均较术前增加,且颈后路组增加幅度大于颈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后路手术较前路减压充分,但是短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
    王辉
    2015, 36(7):  828-828. 
    摘要 ( 390 )   HTML   PDF (143KB) ( 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临床骨创伤患者机体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5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动态测定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创伤发生后观察组第1、3、5天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3、5天低于第1天,观察组第5天低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创伤损伤程度加重,患者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呈升高趋势,且随时间延长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骨创伤发生后,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糖可反映患者对应激反应承受的强弱,可评估创伤程度和预后,利于临床诊疗.
    宫颈冷刀锥切与射频消融对年轻女性性激素变化的比较
    梁国芳;赵海军;赵辛;李桌欢;武珊珊;董银静
    2015, 36(7):  830-830. 
    摘要 ( 446 )   HTML   PDF (222KB) ( 5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与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年轻女性宫颈疾病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对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25例宫颈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研究组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分别监测2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FSH、E2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年轻女性宫颈疾病时,对性激素水平无影响,安全系数好,值得推广;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疾病对女性激素水平有短暂影响,应重视术后调理,避免发生并发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用单方复方制剂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张荣霞;史素恩;孙鹏;吴静;郭春莲
    2015, 36(7):  832-832. 
    摘要 ( 370 )   HTML   PDF (294KB) ( 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氟米龙滴眼液在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经济学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133例(133眼),单方组66例(66眼)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复方组67例(67眼)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于手术前和术后第3、7、14天观察2组症状、体征,测量房水闪辉、细胞反应及眼压,同时记录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 2组术后第3天眼部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最高,第7、14天明显降低,单方组下降明显,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眼压较手术前升高,术后第7、14天降低,单方组下降明显,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复方组(P<0.05).单方组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比复方组多花27.313元.结论 单方组在控制白内障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优于复方组,单方组用药成本~效果比复方组更具有优势,临床应用简单,更值得推广.
    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
    唐玲;徐先发;李洪跃;王田田;赵暕
    2015, 36(7):  835-835. 
    摘要 ( 362 )   HTML   PDF (256KB) ( 4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64例,均采取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根据海口标准对疗效进行判断,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92.2%(59/64),其中治愈38例(59.4%),好转21例(32.8%),无效5例(7.8%).术后出现眶周青紫6例(9.4%),患者视力均正常,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更彻底去除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建立有效的引流通道,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2种扫描方式的比较
    宋鹏;李彩英;宋登浩;乔桂荣;付凯亮
    2015, 36(7):  838-838. 
    摘要 ( 827 )   HTML   PDF (213KB) ( 2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运用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2种冠状动脉CT扫描方式生成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应用128排CT筛查成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2种冠状动脉CT扫描.结果 2组图像在冠状动脉血管强化效果和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门控组辐射剂量是后门控组的50%.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以较小的辐射剂量完成冠状动脉血管检查,可以作为疑似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变异型心绞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侯迎秋
    2015, 36(7):  840-840. 
    摘要 ( 318 )   HTML   PDF (305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VAP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点.结果 依据VAP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相应痉挛冠状动脉的关系,痉挛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1例,回旋支1例.4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见异常.其余23例共发现33个狭窄节段,其中21个节段狭窄<50%,7个节段狭窄50%~74%,5个节段狭窄≥75%;非钙化性斑块19个节段,混合性斑块12个节段,钙化性斑块2个节段.冠状动脉造影10例未见异常,其余17例共发现19个狭窄节段,其中8个节段狭窄<50%,6个节段狭窄50%~74%,5个节段狭窄≥75%.64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痉挛冠状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7vs 17/27,x2=3.471,P=0.062).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的判断VAP是否存在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范围和斑块的成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确定治疗策略.
    肥胖早孕者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用药效果观察
    王强;赵聪伟;王兰;李帅;张亚欣;赵静
    2015, 36(7):  843-843. 
    摘要 ( 396 )   HTML   PDF (223KB) ( 1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肥胖早孕者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药物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肥胖早孕8~10周孕妇共200例.纳入标准:初产妇,年龄18~3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30~4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泊酚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组术前1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芬太尼1 μg/kg缓慢静脉注射,之后丙泊酚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比较2组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手术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丙泊自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出血量、宫颈松弛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早孕者联合用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图像引导大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卢秀荣;宋晓
    2015, 36(7):  846-846. 
    摘要 ( 489 )   HTML   PDF (299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图像引导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图像引导下大分割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 Gy/次,5次/周,总剂量60 Gy;对照组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66 Gy.同步化疗方案均采用紫杉醇脂质体45 mg/m2,于放疗开始第1天静脉滴注,每周1次,治疗组连用3周,对照组连用6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行紫杉醇+顺铂方案巩固化疗2~4个周期.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后和巩固化疗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同步放化疗后与巩固化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图像引导下大分割同步放化疗较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患者从巩固化疗中未获益.
    利用PASS对住院医嘱中黑色指示灯医嘱的调查分析
    马红芳;朱小丽;陈赫军;夏晨辉
    2015, 36(7):  849-849. 
    摘要 ( 345 )   HTML   PDF (290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医师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的认可程度.方法 利用PASS系统抽取2013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的问题医嘱,对其中黑色指示灯的问题医嘱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到问题医嘱15 463条,其中黑色指示灯问题医嘱为535条(3.46%),问题医嘱提交率为22.8%.黑色问题医嘱类型主要包括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监测、不良反应、儿童警告、剂量审查、国内注射液体外配伍及禁忌证7个方面.结论 PASS系统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高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该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肠切除一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
    梁海生;刘增亮;张金燕;邓新生;郄红征;王龙飞
    2015, 36(7):  853-853. 
    摘要 ( 330 )   HTML   PDF (767KB) ( 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3例甲状腺髓样癌的CT表现分析
    孙海军;郑立春
    2015, 36(7):  856-856. 
    摘要 ( 351 )   HTML   PDF (590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张国忠;杨琛腾
    2015, 36(7):  858-858. 
    摘要 ( 300 )   HTML   PDF (389KB) ( 8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
    张国军
    2015, 36(7):  862-862. 
    摘要 ( 403 )   HTML   PDF (409KB) ( 10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表翼状胬肉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许燕红;郑根主
    2015, 36(7):  867-867. 
    摘要 ( 399 )   HTML   PDF (154KB) ( 4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