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勇, 王志荣, 陆海炳, 李茂林, 丁炎. STING在膀胱癌患者组织表达及对IFN-γ/STAT1信号通路磷酸化修饰调控的机制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7): 814-818,829. |
[2] |
洪菲, 张伟艳, 朱媛媛, 宋磊. 局部脑组织氧监测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检查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5): 567-571. |
[3] |
高晨特, 崔永晨(综述), 黎春梅, 张俊峰(审校). 经阻滞在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4): 488-491. |
[4] |
李海英, 张玉平, 邓秀丽.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止血带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2): 230-235. |
[5] |
李海英, 张玉平, 张青, 张立民 . 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处理通过ANG(1-7)对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 5-9,41. |
[6] |
颜立群, 颜瑾,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刘荣丽. 3D pCASL灌注成像及Rapid分析对症状性颅内动脉动脉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评估[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8): 956-961. |
[7] |
颜立群, 颜瑾, 侯亚平, 董倩波, 穆晓丹, 李晓光. 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下游晚期到达逆向血流比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5): 597-601,607. |
[8] |
王瑞, 张玲叶, 杜艳华. 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377-380. |
[9] |
罗志中, 冯凯, 罗雅琪. 甘露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44-1249. |
[10] |
孙原, 侯晓冬, 杨延雯, 李艳玲, 李弘, 石秋艳. 增强自噬水平对脑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机制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7): 750-753,764,封三. |
[11] |
任行飞, 冯金顺, 李世祥, 费兴业, 张同庆, 葛永超. 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联合髂内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高龄高危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680-685. |
[12] |
姚东陂, 缪中荣. CT灌注成像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与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4): 477-479. |
[13] |
张沛, 杜源, 王思迪, 孙承军, 金祺. 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1328-1332. |
[14] |
赵甲彧1,刘雅婷2,朱男1,张芳2. TIMI心肌灌注帧数在STEMI患者PCI术后MVO评价中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9): 1011-1015,1064. |
[15] |
陶盛能1,张旭晗2,张睿3,朱小玉2,王小华1. 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hsa-miR-23a、hsa-miR-56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9): 1020-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