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凤珍, 王世雷, 赵月芹, 张哲, 曹江欣. 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腰椎骨髓脂肪分数值定量比较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311-1317. |
[2] |
李佳奇, 王伟鉴, 许亚飞, 丁文元, 张为. 一种兔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结果[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 102-104. |
[3] |
张萍, 卢琼芳.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559-567. |
[4] |
陈宇峰, 任栋, 姚双权, 耿林丹, 盛凯, 王鹏程. 特制加压器在旋转支撑接骨板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中的初步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606-608. |
[5] |
粟佳佳(综述), 李琪英(审校). 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在腰椎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617-620. |
[6] |
王春虎, 莫南文, 莫方良.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2): 1426-1431. |
[7] |
刘代忠,李强,邓立庆. 全髋双动置换术与PFNA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5): 554-557. |
[8] |
苏晓明1,朱超2,杨瑜1*,李毅3. 血清miRNA-494和miRNA-125a表达在腰椎间盘退变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2): 214-218. |
[9] |
马壮, 黄永红, 叶科, 唐继东, 刘宸, 刘类高. 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评估[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1): 1271-1275,1280. |
[10] |
李晓娜1,王矞辉2,张雪松1,王晓英1,刘〓莹1,彭志刚1*. 单双定位图对腰椎间盘序列扫描剂量的比较[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691-696. |
[11] |
李晓娜1,王矞辉2,张英华1,王晓英1,孙〓琛3,彭志刚1*. 腰椎间盘CT 2种模式扫描剂量的比较#br#[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5): 565-569. |
[12] |
郑义朋,沈丹平,王谦,周医斋,段礼鹏,马国驹*. 经皮椎间孔镜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1405-1408,1420. |
[13] |
任鹏程,白晓东,芦重尧,王鹏程,张英泽,宋朝晖*.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单节段融合固定新型器械初步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1479-1480. |
[14] |
尹英超,张瑞鹏,李石伦,侯志勇,张英泽.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指南解读及诊疗现状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 4-6. |
[15] |
吴〓涛,程晓东,崔蕴威,郑占乐,吕红芝,张英泽*. 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9): 1026-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