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家海, 杨春, 王桂林. 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比较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29-933. |
[2] |
徐琦量, 陈晓明, 戴强, 施文娟, 周剑, 蒋逸. 血乳酸、降钙素原清除率对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941-944,951. |
[3] |
高富成, 王耀军, 薛佳杰, 郝青晔, 高登文, 郭雷. MiR-486-5p/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7): 773-780,797. |
[4] |
林雪容, 王佳, 张志斌, 朱丽娟. 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自噬标志基因表达水平与合并脏器损伤的相关性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6): 645-649. |
[5] |
王旭文, 李亮, 苏伟海, 齐杰, 生孟军.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用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炎症水平、疼痛介质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6): 681-685,691. |
[6] |
杜丙杰, 苏卫仙, 刘倩, 高振伟, 何娣, 赵俊精. G-17、SOX-2、HSP70在Hp感染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3): 264-267,273. |
[7] |
赵国杰, 杨宏伟, 赵鹏飞. HSF1、sMR、miR-758-3p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1267-1271. |
[8] |
刘春霞, 张坤, 郝贵珍, 韩卫彦, 戈澜, 申丽旻. 临床决策系统助力提高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9): 1042-1045,1088. |
[9] |
郝改领, 张中馥, 徐丽娟, 张楠, 李清华, 李权恒. 热性惊厥患儿脑缺氧损伤与血清BDNF、HSP70水平变化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926-929. |
[10] |
张东伟, 蓝冰, 钟家将, 杨朝生, 刘琼霞. 热休克蛋白70及功能成像参数与早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2): 1448-1454. |
[11] |
何静, 徐刚, 姜海, 刘宇, 刘冬梅. 双层人工真皮移植在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效果[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0): 1166-1170. |
[12] |
王博,马舰,刘雷. 损伤控制手术联合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对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NF-κB及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3): 331-335. |
[13] |
李静, 文铁, 冯旭霞. 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2): 1439-1443. |
[14] |
张莉, 王莉, 田长征, 郝雪莲.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浆IL-1β、IL-6、血清S-100β水平及术后谵妄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1): 1344-1348. |
[15] |
涂〓攀. 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不同液体复苏的抢救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2): 18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