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3-09-25
    论文
    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韩红敏;马丽利;宋苗苗
    2013, 34(9):  0-0. 
    摘要 ( 306 )   HTML   PDF (892KB)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动态
    2013, 34(9):  0-0. 
    摘要 ( 89 )   HTML   PDF (835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烧伤休克期68例输液管理分析
    于蕾;张久新
    2013, 34(9):  0-0. 
    摘要 ( 222 )   HTML   PDF (900KB) ( 2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缬沙坦对尾加压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任韫卓;史永红;韦金英;杜春阳;李宏博;段惠军
    2013, 34(9):  993-993. 
    摘要 ( 404 )   HTML   PDF (889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cell,HK-2)分为正常对照组、10-8mol/ L UⅡ刺激组和10-8mol/ L UⅡ+10μmol/L缬沙坦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Western-Blot检测Bax、Bcl-2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Bax、Bcl-2mRNA水平变化.结果 ①FCM法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8mol/ L UⅡ刺激组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10μmol/L缬沙坦能显著降低10-8mol/ L UⅡ诱导细胞凋亡的百分比(P<0.01).②Western-Blot显示,10-8mol/ L UⅡ刺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Bax/Bcl-2比率明显升高(P<0.01).与UⅡ刺激组相比,缬沙坦使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Bax/Bcl-2比率明显降低(P<0.01).③Real time-PCR显示,10-8mol/ L UⅡ刺激组细胞Bcl-2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BaxmRNA无明显变化(P>0.05).与UⅡ刺激组相比,缬沙坦显著升高Bcl-2mRNA水平(P<0.01),BaxmRN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缬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U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实现的.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对MCP/DAF双基因重组转染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王金保;王琪;朱海娟;蔡增华;王媛
    2013, 34(9):  997-997. 
    摘要 ( 322 )   HTML   PDF (877KB)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对膜辅助因子蛋白(membrame cofactor protein,MCP)/衰变加重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er,DAF)重组转染大鼠的行为学影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大鼠的治疗探索新的靶标.方法 MCP/DAF双基因重组转染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50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sham和RCCI2组(n=12);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50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ham和NCCI2组(n=12).RCCI组和NCCI组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4道环形结扎,Rsham组和Nsham组大鼠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予环形结扎.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7d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术后7d测定痛阈值后,立即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组织,其中6只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OX-42表达),另外6只用于RT-PCR实验(测定MCPmRNA和DAFmRNA).结果 与Nsham组相比,NCCI组大鼠术后1、3、7d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脊髓组织中OX-42表达升高(P<0.05),MCPmRNA和DAFmRNA表达下降(P<0.05),Rsham组和RCCI组大鼠术后上述时间点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mRNA和DAF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NCCI组相比,RCCI组大鼠术后上述时间点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脊髓中OX-42表达下降(P<0.05),MCPmRNA和DAF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 MCP/DAF重组转染大鼠可抑制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形成,MCP/DAF可作为NPP治疗的新靶标.
    CYP450基因在大鼠肝硬化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沈俊辉;黄春芳;马鑫;李书珍;余学杰;刘仁权
    2013, 34(9):  1001-1001. 
    摘要 ( 294 )   HTML   PDF (975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 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Cl4造模组,定期采集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量大鼠肝脏组织中目标基因相对的mRNA水平.结果 CCl4造模组肝脏组织的CYP2c23、CYP2d6和CYP3a23的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受到CCl4损伤的周期长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肝脏组织中CYP2c23、CYP2d6和CYP3a23基因在肝硬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中的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王玉琳;刘宏丽;崔志杰
    2013, 34(9):  1005-1005. 
    摘要 ( 372 )   HTML   PDF (858KB)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吸烟梗死组30例和非吸烟梗死组30例;非脑梗死组30例.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u,Hcy)水平.结果 非吸烟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梗死组与非吸烟梗死组Hc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cy与吸烟量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有可能作为Hcy增高的主要因素加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
    3种环六缩酯肽类化合物体外抑制人食管癌活性的研究
    金德华;赵运成;刘和平;王思明;李勇;田子强
    2013, 34(9):  1007-1007. 
    摘要 ( 299 )   HTML   PDF (1012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3种环六缩酯肽类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3种环肽类化合物抑制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Pullularin C对2种试验用人食管癌细胞[人食管癌高度分化细胞(T-Tn)和人食管癌中低度分化细胞(TE-2)]均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T-Tn细胞的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仅为65.12nmol/L,强于阳性对照紫杉醇和顺铂;而结构相似的化合物[Phe3,N-MeVal5]Destruxin B和Pseudodestruxin C对T-Tn和TE-2细胞的增殖显示中等程度抑制活性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Pullularin C对2种试验用人食管癌细胞均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Phe3,N-MeVal5]Destruxin B和Pseudodestruxin C均属于Destruxin类的19元环六缩酯肽化合物,而Pullularin C属于18元环六缩酯肽化合物,基本骨架不同可能是造成它们活性差别很大的原因.
    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与健康人破骨细胞机能的差异性研究
    郑颖;余华;李会杰;刘亚玲;张奇;闫金成
    2013, 34(9):  1010-1010. 
    摘要 ( 332 )   HTML   PDF (5966KB) ( 3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来源的破骨细胞的形成、游走,骨表面附着和骨吸收功能,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Rac1活化的不同.方法 分离NF1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破骨细胞,然后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游走,骨表面附着和骨吸收功能,并且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2组标本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s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刺激后Akt、Erk以及Rac1的活化情况.结果 NF1患者破骨细胞前驱细胞的数量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在破骨细胞形成试验中,NF1患者破骨细胞的形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F1破骨细胞增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F1患者破骨细胞游走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NF1患者的骨吸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F1患者破骨细胞Actin环形成显著高于正常对组.与正常对照相比,NF1患者破骨细胞活性Akt和活性Erk水平显著增高.NF1患者Rac1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NF1患者的破骨细胞前驱细胞功能增强(包括移动功能、附着功能和骨吸收功能),在M-CSF刺激下,Akt和Erk活化水平增强,NF1患者破骨细胞中Rac1-GTPase活化增加.
    不同颈髓MRI T2/T1信号比值范围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式选择的意义
    申沧海;张鹏;申勇;丁文元;张英泽;曹俊明
    2013, 34(9):  1015-1015. 
    摘要 ( 395 )   HTML   PDF (887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不同MRI T2/T1信号比值范围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5月OPLL患者85例,分别接受颈椎前路(44例)或后路(41例)术式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1.5 T MRI并计算T2/T1信号比值,比值数据按大小平均分为低、中、高T2/T1信号比值组.重点分析各组内前路和后路术式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所有85例患者获得1~5年随访.中位随访17.5个月.低、中、高T2/T1信号比值组在年龄、病程、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信号比值组,前路和后路术式间比较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高信号比值组,前路术式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均高于后路术式,2种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高MRI T2/T1信号比值范围下,前路术式对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后路术式.
    易折断别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刘阳;王涛;石晶;吴文元;武永东;高乐才
    2013, 34(9):  1020-1020. 
    摘要 ( 278 )   HTML   PDF (863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易折断别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1月采用易折断别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患者52例.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前正中纵切口,复位后以易折断别针结合张力带钢丝"8"形固定髌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1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6个月(2~3个月),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48例,良4例.结论 易折断别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失效率低,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右股部巨大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
    刘宇雷;郭中帅;扈文海
    2013, 34(9):  1022-1022. 
    摘要 ( 264 )   HTML   PDF (5931KB) ( 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电烧伤大鼠坐骨神经微循环灌流量变化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王车江;张庆富;吴泳泽;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
    2013, 34(9):  1023-1023. 
    摘要 ( 348 )   HTML   PDF (874KB) ( 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高压电对大鼠坐骨神经微循环灌流量(sciatic nerve microcirculation hemoperfusion,SNMH)的影响并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05只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35只,每时相7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电压1 000V)模型,对照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3组大鼠伤前,伤后即刻、4h、8h、24h,5个时相的SNMH.检测部位为双后腿坐骨神经(坐骨切迹下1.5cm段).结果 伤前比较,3组SN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即刻,电伤组及治疗组双后腿坐骨神经SN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对照组SNMH(P<0.05).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两后肢SNMH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两后肢SNMH高于电伤组(P<0.05).电伤组左、右后腿SNMH伤后各时相比较,左后腿SNMH数值均低于右后腿SNMH(P<0.05).结论 高压电烧伤导致大鼠SNMH下降,PTX可改善电伤后SNMH.
    腹腔镜与开腹Miles术治疗直肠癌远近期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
    李振军;应晓江;陈洪亮;叶平江
    2013, 34(9):  1027-1027. 
    摘要 ( 305 )   HTML   PDF (875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Miles术治疗直肠癌的远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09例腹腔镜Miles术和60例开腹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04±41)mL和(192±82)mL,腹腔镜组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44)min和(170±34 )min,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机会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是82.6%%和64.7%,开腹组分别是80.9%和62.9%,2组术后生存率经Life table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Miles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安全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
    甲状腺滤泡癌误诊甲状腺腺瘤超声表现1例
    付晓燕
    2013, 34(9):  1030-1030. 
    摘要 ( 469 )   HTML   PDF (846KB) ( 5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卵巢早衰
    林琳;于丹军;杜雪;岳天孚
    2013, 34(9):  1031-1031. 
    摘要 ( 416 )   HTML   PDF (877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gene-1,FMR1) CGG重复序列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 特发性POF患者85例,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取目的 基因,进行基因测序,检测每例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结果 2组最大频率等位基因均为n=28;POF组及对照组CGG重复次数的均数分别为28.06±4.07、26.9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CGG中间重复序列(n≥34)的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弓离断三联征中的初步研究
    王峥;朱晓丽;郑敏娟;李军;刘艳
    2013, 34(9):  1035-1035. 
    摘要 ( 339 )   HTML   PDF (5946KB)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三联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对经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或手术证实的IAA三联征患者48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IAA部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IAA A型34例(70.8%),B型14例(29.2%),C型0例;室间隔缺损膜周型30例(62.5%),干下型18例(37.5%).与CTA诊断符合率91.7%.动脉导管水平均为双向分流,以右向左为主(35例,72.9%);室间隔水平均为双向分流.结论 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是IAA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的必要条件,超声心动图在IAA三联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联合畸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伦知见
    2013, 34(9):  1038-1038. 
    摘要 ( 407 )   HTML   PDF (884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联合畸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超声心动图引导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伴发风湿性二尖瓣狭窄、ASD伴发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PS、部分适合封堵的房间隔膨胀瘤并筛孔状ASD以及多发性ASD、合并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主动脉弓降部狭窄进行综合介入治疗获得成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能准确评价ASD和VSD的空间方位、大小和边缘状况及与周围心内结构的关系,结合X线动脉造影观察CAF瘘管的走行方向,对瘘口内径测定、对主动脉弓降部狭窄的内径及长度测定,并对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给予评估.结果 合并的ASD 41例中用Amplatzer封堵器获得成功40例,对伴发的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于ASD封堵前给予瓣膜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多发性筛孔状ASD先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然后选用匹配的封堵器封堵,无残余分流.对合并有冠状动脉瘘者先封堵瘘口,后对心内畸形进行封堵;对PDA合并主动脉弓降部狭窄先行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对PDA先行封堵,后用Smart血管支架植入弓降部狭窄部位;对合并CAF的VSD患者采用了分别建立动、静脉轨道方法,先封堵CAF,3个月后再封堵VSD.5例≤2岁联合畸形患儿间隔3个月~1年分2次择期完成封堵术,随访4个月~12年,无再通和封堵器移位.1例封堵失败,为ASD伴永存左上腔静脉引流入重度扩张的冠状静脉窦.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术前进行病例筛选、术中引导心导管、球囊和封堵器的送入、定位和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疗效观察
    宣之东;崔艳华
    2013, 34(9):  1042-1042. 
    摘要 ( 309 )   HTML   PDF (958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治疗肝囊肿的可靠性,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超声定位选择最佳穿刺入路,在体表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点.患者屏气,用18G穿刺针沿引导线进至囊肿中心,拔出针芯,抽出全部囊液,注入硬化剂无水乙醇,剂量为囊液量的30%~60%,反复冲洗.结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肝囊肿患者956例,囊肿直径5.2~17.5cm,有效率100.0%,治愈率99.7%.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肝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并发症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临床腹腔积液生化检验的效果分析
    刘芯宇
    2013, 34(9):  1045-1045. 
    摘要 ( 337 )   HTML   PDF (865KB)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腹腔积液生化检验指标及其效果,探讨腹腔积液生化检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76例腹腔积液初诊患者腹腔积液生化检验指标及效果.结果 对于恶性患者,其腹腔积液中胆固醇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高;对于结核性患者,其腹腔积液中的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增高;对于细菌性腹腔积液患者,糖有很重要的鉴别作用.结论 对于鉴别腹腔积液性质、来源,联合应用腹腔积液中生化指标,能有效提高检验效果,其具有较高敏感度和准确度,而且费用低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左乙拉西坦的合成
    薛娜;周春华;张恺;郝六平;王乐
    2013, 34(9):  1048-1048. 
    摘要 ( 611 )   HTML   PDF (870KB) ( 6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合成左乙拉西坦并且优化合成工艺.方法 以(S)-2-氨基丁酸为原料,经酯化、氨解得中间体(S)-2-氨基丁酰胺盐酸盐,再与4-氯丁酰氯进行酰化反应,经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环合后得目标化合物左乙拉西坦.结果 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纯度达99.75%,总收率为46.6%.结论 本方法制备左乙拉西坦,操作简便,收率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IL-6、APN水平动态变化观察
    高海燕;崔岭;韦洪艳;刘英权;闫文杰
    2013, 34(9):  1051-1051. 
    摘要 ( 355 )   HTML   PDF (868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过程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及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2组均按冠心病伴高脂血症常规内科治疗,疗程8周.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采集患者肘静脉血,ELISA法检测后比较2组IL-6及APN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6水平均减低,APN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尤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显著降低患者IL-6水平、升高APN水平.
    运动平板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王晓燕;王丽英;张芹;袁咏梅;许香梅;谢丹
    2013, 34(9):  1053-1053. 
    摘要 ( 360 )   HTML   PDF (860KB) ( 3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2011年1-12月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367例的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的对比,分析TET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9.8%,准确度为70.5%.结论 TET是近年来诊断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已明确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病情预后.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姚东陂;张锦丽;王璐琰;李玲;陶小伟;张立景
    2013, 34(9):  1056-1056. 
    摘要 ( 450 )   HTML   PDF (856KB) ( 2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治疗的疗效观察
    曲桂艳;董志领;刘红梅;韩丽丽;史方堃
    2013, 34(9):  1058-1058. 
    摘要 ( 329 )   HTML   PDF (858KB) ( 2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的效果,探讨支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2月有后循环症状的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分为支架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16例,记录2组1年内狭窄血管的再狭窄率、闭塞率、新发脑梗死率、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组再狭窄、闭塞率、新发脑梗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应尽早采取支架治疗.
    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
    贾振纲
    2013, 34(9):  1061-1061. 
    摘要 ( 364 )   HTML   PDF (869KB) ( 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即刻和延迟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124例新诊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癫痫患者发作次数分为即刻治疗组(初发7d内治疗,66例)和延迟治疗组(2次或2次以上发作后治疗,58例),给予合理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观察至少24个月.同时比较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点(3、6、9、12、24个月)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即刻治疗组3、6个月累计复发率分别为7.6%和16.7%,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的13.8%和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9个月以上,累计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治疗组"治疗失败"10例,"无发作"例数25例,延迟治疗组"治疗失败"10例,"无发作"例数23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虽可降低癫痫复发率,但对癫痫远期"无发作"即预后影响不大.治疗时需结合临床因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家庭经济水平等综合分析抗癫痫药物治疗的风险与利弊,恰当把握癫痫患者的初次或早期用药时机,做到个体化治疗.
    IL-10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张增谦;郭欣
    2013, 34(9):  1063-1063. 
    摘要 ( 311 )   HTML   PDF (881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河北汉族成年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rs1800871、rs1800872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关系,探讨IL-10 rs1800871、rs1800872多态性与H.pylori临床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H.pylori感染患者116例,对照组87例纳入研究,留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直接测序法对IL-10 rs1800871、rs1800872 SNP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H.pylori临床易感性关系.结果 IL-10 rs1800871、rs1800872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 rs1800871、rs1800872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易感性可能不相关.
    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中足骨折脱位
    顾聚源;任栋;王鹏程
    2013, 34(9):  1066-1066. 
    摘要 ( 303 )   HTML   PDF (870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中足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中足骨折脱位患者18例:对骨折与脱位进行复位后,以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恢复并保持足内外侧柱的长度,必要时可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失访2例,其余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为67.6分,术后6个月为73.3分,术后1年为81.7分.患者均能自主行走,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于中足骨折脱位,微型外固定架能很好地恢复内外侧柱的长度,维持复位稳定性,避免了足部畸形导致的功能障碍.
    膝关节置换术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D-二聚体变化规律的研究
    窦砚;高石军;李彤;陆博;王珅;刘日
    2013, 34(9):  1068-1068. 
    摘要 ( 404 )   HTML   PDF (886KB) ( 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与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2012年1-10月行TKA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患者共65例,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U抗凝治疗,于术后第1、2、5、8、11天分别进行双下肢深静脉B超与D-dimer值检查,分析其关系及D-dimer变化规律.结果 B超检查术后2~5d出现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47例(72.3%),8~11d出现血栓患者18例(27.7%).术后不同时间测得D-dimer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与第8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值于术后第1天出现第1高峰,术后第5天出现第2高峰.结论 TKA患者术后2~5d为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高发期.TKA术后D-dimer值变化为双峰状.D-dimer值可以增加TKA术后诊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准确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意义
    郭丽;姚水平;刘爱华;李爱琴
    2013, 34(9):  1071-1071. 
    摘要 ( 448 )   HTML   PDF (779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ar,VEGF)在妊娠中的作用及其对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期宫内妊娠妇女、无明确原因发生自然流产的异常宫内妊娠妇女(spontaneous abortion,SA)组和异位妊娠妇女各30例,分别测定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he blood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孕酮(progesterone,P)及VEGF水平.留取子宫蜕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蜕膜中VEGF表达.结果 异位妊娠血清中VEGF表达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的异常宫内妊娠和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宫内妊娠妇女,而VEGF在其子宫蜕膜内的表达明显低于两者.结论 对于孕早期腹痛伴或不伴阴道出血的患者,同时测定血清及诊刮蜕膜内VEGF的表达,联合检测血清β-HCG及P有助于鉴别异常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可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更为明确,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争取较好预后.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观察
    刘士梅;史琳;孙锡红
    2013, 34(9):  1074-1074. 
    摘要 ( 354 )   HTML   PDF (839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3例患者药物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在腹部彩色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清宫术中出血量10~15mL.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不适,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好转.10例用药过程中无腹痛及阴道出血量增加,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邯郸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于文红
    2013, 34(9):  1076-1076. 
    摘要 ( 273 )   HTML   PDF (862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邯郸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 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结合的方法调查4所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 住院患者中实查4 390例,发生医院感染238例,现患率为5.42%.现患率最高的科室类别为外科,达6.05%;下呼吸道是最主要医院感染部位,其次为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2.20%,主要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需氧杆菌为主,占63.29%.结论 邯郸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总现患率符合卫生部提出的标准,但仍应强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标准管理,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小脑卒中24例临床误诊分析
    滑丽美;齐丽娟
    2013, 34(9):  1079-1079. 
    摘要 ( 287 )   HTML   PDF (848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王冬梅;宓士军;苏文昭;杜立清;吴丽莉;王辉
    2013, 34(9):  1081-1081. 
    摘要 ( 307 )   HTML   PDF (860KB) ( 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术后广泛转移伴发TTP1例并文献复习
    李海霞;向阳
    2013, 34(9):  1082-1082. 
    摘要 ( 291 )   HTML   PDF (871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早期处理的临床分析
    马志刚;焦征;李震
    2013, 34(9):  1084-1084. 
    摘要 ( 286 )   HTML   PDF (844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针形涂层电凝刀在鸡眼治疗中的应用
    张绍华;刘清浩;薛文颖;许淼
    2013, 34(9):  1086-1086. 
    摘要 ( 327 )   HTML   PDF (849KB) ( 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唇腭裂拔牙矫治1例并文献复习
    孙惠颖;胡骁颖;刘春艳;李颖辉;王雯
    2013, 34(9):  1087-1087. 
    摘要 ( 325 )   HTML   PDF (848KB) ( 3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分析
    游庆朋
    2013, 34(9):  1089-1089. 
    摘要 ( 340 )   HTML   PDF (5938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
    杨金彩
    2013, 34(9):  1091-1091. 
    摘要 ( 342 )   HTML   PDF (854KB) ( 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射电镜观察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改进
    朱艳;孟丽;周晨明;马洪骏
    2013, 34(9):  1093-1093. 
    摘要 ( 315 )   HTML   PDF (869KB) ( 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做法与体会
    王爱新;孙晓颖;杨香芝
    2013, 34(9):  1094-1094. 
    摘要 ( 381 )   HTML   PDF (834KB) ( 7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规格注射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比较
    周凤伟;崔继兴
    2013, 34(9):  1096-1096. 
    摘要 ( 352 )   HTML   PDF (849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针灸在卒中单元中的治疗作用
    徐爱军;李彭涛
    2013, 34(9):  1097-1097. 
    摘要 ( 284 )   HTML   PDF (877KB)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李兰英
    2013, 34(9):  1100-1100. 
    摘要 ( 369 )   HTML   PDF (861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医学在骨肿瘤诊断和治疗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吴立国;董宝瑜
    2013, 34(9):  1102-1102. 
    摘要 ( 337 )   HTML   PDF (852KB)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距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武文哲;王鹏程
    2013, 34(9):  1104-1104. 
    摘要 ( 284 )   HTML   PDF (861KB) ( 2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进展
    金耀;汪志群
    2013, 34(9):  1107-1107. 
    摘要 ( 361 )   HTML   PDF (862KB) ( 8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腋臭的治疗方法及新进展
    苏晓光
    2013, 34(9):  1111-1111. 
    摘要 ( 390 )   HTML   PDF (860KB) ( 7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学信息在全科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分析
    冯雪梅
    2013, 34(9):  1114-1114. 
    摘要 ( 315 )   HTML   PDF (848KB)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