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免疫功能缺陷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疗策略共识声明解读
    赵铁梅
    2022, 43(9):  993-995,10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1
    摘要 ( 720 )   HTML   PDF (386KB) ( 8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个国家制定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指南,通过规范初始经验性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这些指南都排除了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随着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加,这部分患者发生的CAP越来越引起关注。2020年CHEST杂志发表了免疫功能缺陷成人CAP的初始治疗策略的共识声明,多学科专家在定义、住院治疗的指征、可能的病原体及病原体诊断方法、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通过解读,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利拉鲁肽通过circ-sirt1/NF-κB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的机制研究
    刘钰, 王星, 崔红占, 孙涌泉, 步纪强, 陈子英
    2022, 43(9):  996-100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2
    摘要 ( 503 )   HTML   PDF (820KB) ( 3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TNF-α组(10 μg/L)和TNF-α+LIR组(10 μg/L TNF-α+100 nmol/L LI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circ-sir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抑制性卡巴蛋白α(inhibitor kppa B-α,IκB-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CAM-1、MCP-1和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蛋白分布。
    结果 与NC组相比,TNF-α组细胞培养基中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ICAM-1、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低,circ-sirt1表达显著降低,NF-κB p65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与TNF-α组相比,TNF-α+LIR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减少,ICAM-1、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irc-sirt1表达显著升高,NF-κB p65蛋白细胞核定位减少。
    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性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circ-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

    P38MAPK、caspase-3在颅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高捷, 沈小娟
    2022, 43(9):  1002-10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3
    摘要 ( 285 )   HTML   PDF (1250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颅脑动脉瘤患者瘤壁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颅脑动脉瘤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颅脑动脉瘤患者(30个动脉瘤瘤壁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外伤(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患者(20个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动脉瘤瘤壁与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标本中P38MAPK、caspase-3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颅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观察组患者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P38MAPK与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P38MAPK阳性表达率(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caspase-3阳性表达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80.00%)(P<0.05);P38MAPK、caspase-3在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颅脑动脉瘤瘤壁组织中P38MAPK与caspase-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1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P38MAPK高表达、caspase-3低表达是影响颅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颅脑动脉瘤瘤壁中P38MAPK明显高表达,caspase-3明显低表达,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均与患者Hunt-hess分级相关,其联合检测可能对颅脑动脉瘤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对1年死亡的影响研究
    张瑜瑜, 刘仲仲,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2022, 43(9):  1008-101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4
    摘要 ( 302 )   HTML   PDF (576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
    方法 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75岁AIS患者,并进行3个月和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eGFR按照连续型变量和四分位分组变量(Q1组~Q4组)处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75岁AIS患者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年龄≥75岁的AIS患者506例。随访3个月和1年时Q1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1.73 m2)-1,年龄≥75岁AIS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降低12.3%(HR=0.877,95%CI:0.8123~0.935,P<0.001);与Q4组相比,Q1组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升高1.890倍(HR=2.890,95%CI:1.010~8.241,P=0.048),1年死亡风险升高1.267倍(HR=2.267,95%CI:1.118~4.596,P=0.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其他组相比,Q1组生存率明显下降。
    结论 〖JP2〗eGFR水平降低是≥75岁AIS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eGFR≤60.2 mL·min-1·(1.73 m2)-1可显著增加≥75岁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

    LAG-3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刘尧, 靳晶, 孙雪梅, 刘静, 王肖肖, 刘月平
    2022, 43(9):  1014-1019,10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5
    摘要 ( 384 )   HTML   PDF (2907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ng gene 3,LAG-3)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未接受治疗的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切片并进行
    TILs HE染色判读,同时进行LAG-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结果判读,分析LAG-3及TIL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相关性及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LAG-3在ESCC
    中的阳性率为38.3%(23/60),且LAG-3只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表达,在肿瘤细胞上不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结果显示,LAG-3在ESCC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在60例ESCC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低度TILs 21例,中度TILs 27例,高度TILs 12例。LAG-3表达与TILs、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PFS与TNM分期、淋巴结状况、LAG-3、TILs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FS与TNM分期、LAG-3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G-3的高表达与生存率的提高相关,并且LAG-3是一个独立的生存预测因子,提示LAG-3可能是ESCC预后的一个有用的免疫标志物。

    CCK、Cx43、GLP-1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张雪莲, 王博, 张玄娥, 张晓燕, 顾蕾, 周尊海
    2022, 43(9):  1020-102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6
    摘要 ( 376 )   HTML   PDF (636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胃功能异常患者127例,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49例设为消化不良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8例设为胃轻瘫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胃功能正常的健康者5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胃半排空时间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K、Cx43、GLP-1水平,放射性核素法检测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CCK、Cx43、GLP-1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的预测价值,并分析CCK、Cx43、GLP-1的相关性。
    结果 消化不良组和胃轻瘫组CCK、Cx43水平低于对照组,GLP-1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对照组;胃轻瘫组CCK、Cx43水平低于消化不良组,GLP-1水平高于消化不良组,胃半排空时间长于消化不良组(P<0.05)。CCK、Cx43、GLP-1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的预测价值较高。CCK、Cx43呈正相关(r=0.482;P<0.001);CCK、GLP-1呈负相关(r=-0.356;P<0.001);Cx43、GLP-1呈负相关(r=-0.619;P<0.001)。
    结论 CCK、Cx43、GLP-1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疾病中异常表达,对预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有一定的价值。

    91例肾脏病患者骨骼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曹瑛, 袁国海, 张晔, 王朝俊, 刘菊, 金悠悠
    2022, 43(9):  1025-10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7
    摘要 ( 367 )   HTML   PDF (377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肾脏病患者骨骼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完整信息的肾脏病患者91例并进行体成分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病骨骼肌的影响因素。
    结果 91例患者骨骼肌含量为(25.68±6.07) kg,低骨骼肌组32例(35.2%)。非低骨骼肌组和低骨骼肌组年龄、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尿蛋白、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前白蛋白、三酰甘油和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F和ALB是肾脏病患者骨骼肌含量的危险因素,尿蛋白和身高为肾脏病患者骨骼肌含量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骨骼肌减少在肾脏疾病中普遍存在,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应在肾脏疾病各阶段中重视合理营养治疗对骨骼肌的重要影响。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袁景, 孙莲芳
    2022, 43(9):  1029-103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8
    摘要 ( 319 )   HTML   PDF (362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 579例,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合并疾病、认知能力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5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1.87%。2组年龄、精神分裂症病程、住院时间、电休克治疗、管理方式、认知障碍、自我照顾、合并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病程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枸橼酸两段法抗凝结合CVVH治疗对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肝肾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清HO-1的影响
    唐正文, 周颖, 谷阳, 张丽琴
    2022, 43(9):  1033-1036,10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09
    摘要 ( 456 )   HTML   PDF (407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枸橼酸两段法抗凝结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 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对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肝肾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影响。
    方法 选择心血管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肝肾损伤需行CVVH的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肝素抗凝,研究组给予枸橼酸两段法抗凝(在滤器前及静脉壶部位分别给予枸橼酸钠抗凝)。比较2组患者抗凝有效性、滤器使用寿命、凝血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HO-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抗凝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滤器使用寿命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长于治疗前,研究组PT、APTT、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RP、IL-6、TNF-α、MD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O-1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HO-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枸橼酸两段法抗凝结合CVVH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肝肾损伤患者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滤器使用寿命,降低体内HO-1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经后外侧入路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于后踝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吕延民
    2022, 43(9):  1037-10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0
    摘要 ( 319 )   HTML   PDF (391KB)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比较经后外侧入路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于后踝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切开组(n=44)和闭合组(n=43)。切开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组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前、术后2周、4周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 Ⅰ terminal peptide,β-CTX)、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carboxy-terminal peptide,PIC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踝关节活动度。
    结果 闭合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P<0.05)。2组血清β-CTX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ICP、BGP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闭合组血清β-CTX、PICP、BGP水平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P<0.05)。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跖屈、背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具有手术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骨代谢指标改善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及胎盘组织中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邵婕, 杨美芳, 张秀
    2022, 43(9):  1042-104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1
    摘要 ( 405 )   HTML   PDF (398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及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nsulin 1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收集产检和孕足月分娩单胎妊娠孕妇,通过妊娠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将其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孕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服糖后1 h血糖(1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FPG1)、服糖后2 h血糖(2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FPG2)、IGF-1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清GLP-1情况。同时,探究GLP-1、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以及GLP-1、IGF-1R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于孕前BMI、FPG、FPG1、FPG2、IGF-1R、HbA1c、血清GL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新生儿结局50例(25.0%),非GDM组不良新生儿结局10例(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73,P<0.001)。GLP-1与不良新生儿结局负向影响关系[β=-0.141,OR=0.869(95%CI:0.821~0.919)];IGF与不良新生儿结局有正向影响关系[β=0.745,OR=2.107(95%CI:1.214~3.656)]。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GDM和IGF-1R。 GLP-1、IGF-1R呈负相关关系(r=-0.478,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负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而胎盘组织中IGF-1R正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临床需加以注意。

    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的价值
    董亚青, 高志敏, 徐然, 陈立芳, 袁静, 王明荣
    2022, 43(9):  1047-10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2
    摘要 ( 330 )   HTML   PDF (584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肺部感染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早产儿8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比较2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预后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呼吸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非危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指数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470,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存活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高于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P<0.05),其截断值为20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50%和75.00%。
    结论 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CYP1A1、TSLPR、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凌琬茗, 刘岩, 谷红霞, 赵瑞雪, 韩志敏
    2022, 43(9):  1052-1056,106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3
    摘要 ( 333 )   HTML   PDF (565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细胞色素P4501A(cytochrome P4501A,CYP1A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ors,TSLPR)、CC趋化因子受体3(CC 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9例作为特应性皮炎组,同期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入组后第2天空腹静脉血3 mL,在密度梯度离心处理下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YP1A1、TSLPR表达量,采用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3表达水平。分析CYP1A1、TSLPR、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CYP1A1、TSLPR、CCR3表达均升高(P<0.05)。CYP1A1、TSLPR、CCR3表达与特应性皮炎患儿性别、年龄、伴随症状无关(P>0.05);CYP1A1、TSLPR、CCR3表达与特应性皮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家族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相关,与轻度、中度、无家族过敏史、无特应性家族史、无个人过敏史的患儿相比,重度、有家族过敏史、有特应性家族史、有个人过敏史的患儿CYP1A1、TSLPR、CCR3表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P1A1、TSLPR、CCR3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CYP1A1、TSLPR、CCR3对小儿特应性皮炎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与CYP1A1、TSLPR、CCR3单项预测相比,三项联合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
    结论 CYP1A1、TSLPR、CCR3在小儿特应性皮炎中表达升高,且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家族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相关,临床上可采用三者联合预测此病。

    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保护的临床应用
    何强, 贾巧静, 韩海霞, 张颖, 贾占伟
    2022, 43(9):  1057-106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4
    摘要 ( 360 )   HTML   PDF (403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耳蜗畸形与耳蜗正常患者经人工耳蜗微创植入后其听力恢复及残余听力保护的情况。
    方法 经术前颞骨CT、内耳水成像及听力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分组纳入,分析38例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资料,耳蜗畸形16例,耳蜗正常2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以及残余听力保留情况,听力保留标准:125、250、500 Hz平均阈值较术前升高<10 dBHL。
    结果 人工耳蜗电极均能顺利植入,术中检测电极阻抗均正常,开机后两组对象人工耳蜗均工作正常,听觉反应良好。16例耳蜗畸形患者术后1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82%,完全保留率33%,部分保留率49%。22例耳蜗正常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82%,部分保留率18%。随访6个月、1年听力保留率与1个月时无变化。耳蜗畸形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5.7±1.2、3.5±1.0;耳蜗正常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6.4±1.1、3.7±0.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蜗畸形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言语康复情况、对声音的反应能力与耳蜗正常患者术后无明显的差异。但耳蜗畸形由于结构的影响,耳蜗畸形组低频残余听力的保留率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研究耳蜗正常与耳蜗异常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术后疗效及残余听力的保留情况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指导。

    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赵颖, 王利军, 李伟, 孙怡君
    2022, 43(9):  1062-106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5
    摘要 ( 440 )   HTML   PDF (427KB) ( 1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
    方法 选取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204例为治疗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SRM-IV组、倍他司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SRM-IV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倍他司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SRM-IV组和倍他司汀治疗。综合评估4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4组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vertigo symptom score simplified scale,VSS-SF)评分、眩晕障碍量表(vertigo disorder scale,DHI)评分、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HBV)、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微管相关蛋白(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Tau)、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SRM-IV组、倍他司汀组VSS-SF评分、DHI评分、HBV、Hct、Tau、β-APP、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BBS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VSS-SF评分、DHI评分、HBV、Hct、Tau、β-APP、CGRP水平低于SRM-IV组、倍他司汀组,BBS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高于SRM-IV组、倍他司汀组(P<0.05)。治疗期间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改善眩晕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龈沟液OPG、IL-35、IL-37在慢性牙周炎中的表达及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
    刘晓燕, 耿文华, 杜莎莎, 刘英奇
    2022, 43(9):  1068-1072,10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6
    摘要 ( 371 )   HTML   PDF (480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龈沟液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在慢性牙周炎中的表达及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5例作为试验组,慢性牙周炎患者45例作为验证组,健康体检者105例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比较试验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牙槽骨吸收比例情况,分析牙槽骨吸收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试验组龈沟液OPG、IL-37水平低于对照组,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是牙槽骨吸收比例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回归模型为:牙槽骨吸收比例=6.495-0.180×OPG+0.169×IL-35-0.055×IL-37,自变量可解释牙槽骨吸收比例91.5%的变异量;采用验证组患者龈沟液OPG、IL-35、IL-37水平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其平均绝对偏差值为1.25%。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OPG、IL-37低表达,IL-35高表达,三者均与牙槽骨吸收密切相关。

    Er:YAG激光与超声骨刀在拔除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郭涛, 张鹏飞, 许音, 杨婷, 张雨茵
    2022, 43(9):  1073-107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7
    摘要 ( 373 )   HTML   PDF (849KB)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掺铒钇铝石榴(Erbium Yttrium-Aluminum-Garnet,Er:YAG)激光和超声骨刀去除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骨阻力的临床疗效,以探寻拔除此类牙的选最佳方法。
    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Er:YAG激光去骨组和超声骨刀去骨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Er:YAG激光去骨组患者在术后第1、3、7天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第3、7天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的程度均高于超声骨刀去骨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骨刀去骨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
    结论 在拔除下颌低位垂直阻生齿时采用Er:YAG激光和超声骨刀去除骨阻力,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别不大,但超声骨刀的效率更高,患者更为满意。

    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椎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王春晓, 李志华, 徐贯杰, 张秀宁, 郄晓娟, 郝立净
    2022, 43(9):  1079-108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8
    摘要 ( 322 )   HTML   PDF (429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椎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筛选出临床最佳安全剂量。
    方法 选取择期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大剂量组(H组),每组20例。取患侧在上侧卧位,于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射0.37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无菌注射用水),按照单位身高0.033mg/cm、0.05 mg/cm、0.08 mg/cm分别计算出剂量。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室(T0)及给药后各时点(T1~T5)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患侧麻醉阻滞节段数、麻醉阻滞持续时间;术中、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H组血管活性药使用频次高于L组和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3组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H组MAP和HR波动幅度最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短于L组和M组,且M组短于L组(P<0.05);麻醉镇痛持续时间长于L组和M组(P<0.05);术后1 d H组的Bromage评分高于L组和M组(P<0.05);3组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H组波动幅度最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中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L组和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033 mg/cm小剂量布比卡因轻比重腰椎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为临床安全推荐剂量。

    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郑占乐, 刘家伦, 张英泽
    2022, 43(9):  1085-108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19
    摘要 ( 302 )   HTML   PDF (1274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尺桡骨双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病往往影响前臂功能。因此,尺桡骨双骨折需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病例进行报道,旨在进一步推广双反牵引技术,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该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

    高海拔地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理想构型的三维测量研究
    雷凯, 任荣, 李得春, 白景棠, 张学斌
    2022, 43(9):  1088-109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0
    摘要 ( 242 )   HTML   PDF (900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及特点,应用三维重建测量研究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的理想构型。方法 收集30名志愿者的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股骨颈的中轴线,沿着与股骨颈中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作厚度为2 mm的切割,确定水平及冠状位股骨颈最窄处,选取3枚螺钉置入点分别标记A、B、C。经A点作水平线AD,经B点做垂直线BD,两线交于D点,所成角度为∠a,分别测量BD的距离和∠a、∠A、B、C的大小。结果 3枚螺钉形成斜三角形,其中∠A、∠B、∠C的均值分别为(47.632±3.969)°、(75.487±3.427)°和(56.880±4.690)°;后上斜角∠a的均值为(20.257±2.328)°;BD的均值为(7.508±0.451) mm。结论 高海拔地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理想构型是斜三角构型,应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时,前方螺钉尽量贴近前侧及上侧皮质,在正位上后方螺钉要低于前方螺钉,偏下平均距离为7.508 mm,后方螺钉较前方螺钉偏下平均角度为20.257 °,才能达到尽量贴近后侧皮质同时又有效避免后方螺钉由后上斜面穿出。

    肝细胞癌中索拉非尼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杜若昕, 郭欣燕(综述), 张伟, 芦希艳(审校)
    2022, 43(9):  1091-109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1
    摘要 ( 627 )   HTML   PDF (1417KB) ( 3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具有促进细胞凋亡、减缓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在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索拉非尼是目前有效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索拉非尼耐药性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细胞转运过程以及调节性细胞死亡均能介导HCC索拉非尼耐药,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在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为探索克服耐药性的新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通气管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张孟秋(综述), 余海(审校)
    2022, 43(9):  1095-109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2
    摘要 ( 298 )   HTML   PDF (400KB)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手术往往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CPB的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激活,而肺脏尤其容易受到损害。CPB期间的通气管理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通气管理模式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CPB相关肺损伤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转归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探寻CPB期间最佳通气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
    纪晨光(综述), 刘丽(审校)
    2022, 43(9):  1099-110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3
    摘要 ( 687 )   HTML   PDF (382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尤其是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ESD完全治愈,但是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尤其是超过3/4周病变甚至全周病变的患者,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下面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阑尾切除与罹患消化系统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耿燕杰, 李卫(综述), 兰天昊, 王桂琦(审校)
    2022, 43(9):  1104-110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4
    摘要 ( 419 )   HTML   PDF (425KB) ( 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百年来阑尾被认为是废退器官,因此阑尾切除术被视为急性阑尾炎的规范疗法。然而,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阑尾具备特异的功能。阑尾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其不但具有某种免疫功能,而且在维持肠道微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切除术后带来了其他疾病的风险,包含胆结石、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目前的医学发展证据迫使医者重新审视手术切除阑尾的适宜性,以及对阑尾切除患者进行罹患其他疾病风险监测的重要性。本研究对阑尾切除后患者罹患消化系统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梁露丹(综述), 何开华(审校)
    2022, 43(9):  1108-110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5
    摘要 ( 479 )   HTML   PDF (427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的剧烈疼痛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术后镇痛是患者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是将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LA)注入髂筋膜下,阻滞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为下肢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FICB用于THA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和术后并发症。本文将从髋关节囊的临床解剖、FICB的阻滞方法及效果、目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综述FICB的研究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刘家伦(综述), 郑占乐(审校)
    2022, 43(9):  1113-1116,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09.026
    摘要 ( 338 )   HTML   PDF (363KB) ( 2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胫骨平台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病往往影响膝关节功能。因此,胫骨平台骨折需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进行阐述及分析,旨在加深骨科临床医护人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理解,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该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