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解读
    戚诚, 王文斌
    2022, 43(10):  1117-1120.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1
    摘要 ( 389 )   HTML   PDF (360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其主要病理类型。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HCC常用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21年进行了更新。与上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在TACE类型、适应证和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以及综合治疗等多个方面作了补充或更新,现将就本版指南更新的要点进行简要的整理和解读。

    基于ROS/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异牛肝菌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
    徐彦楠, 赵俊霞, 周娜静, 高品, 周晨明
    2022, 43(10):  1121-112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2
    摘要 ( 459 )   HTML   PDF (1600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ROS/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异牛肝菌素(iso-suillin)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分别采用7 μmol/L、14 μmol/L、28 μmol/L不同浓度iso-suillin干预48 h,将7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低剂量组,14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中剂量组,28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高剂量组,同时设置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48 h)。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活性氧荧光探针染色法(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检测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随着iso-suillin浓度增加,呈亮蓝色的细胞越来越多,染色质凝聚,出现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均升高(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aspase-3、Caspase -8、Caspase -9、Bax相对表达量均增加, Bcl-2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人胃癌BGC-823细胞ROS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iso-suillin浓度的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
    结论 异牛肝菌素可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OS,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蛋白有关。

    研究STEMI患者RBP4、HbA1c与miR-1-3p检测水平的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关系
    孙倩, 苏艳, 张雅兰, 李晓林
    2022, 43(10):  1127-113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3
    摘要 ( 256 )   HTML   PDF (576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1-3p检测水平的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关系。
    方法 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36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n=55)、中度病变组(n=43)、重度病变组(n=38)3个亚组,选取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RBP4和HbA1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miR-1-3p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TEMI患者血清RBP4、HbA1c和miR-1-3p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RBP4、HbA1c和miR-1-3p水平对STEMI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吸烟史比例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RBP4、HbA1c、miR-1-3p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t/Z=2.459~9.608,P均<0.05)。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血清RBP4、HbA1c和miR-1-3p水平依次升高(F=18.202~48.798,P均<0.001)。STEMI患者血清RBP4、HbA1c和miR-1-3p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88~0.647,P均<0.001)。吸烟史、CRP、LDL-C、RBP4、HbA1c、miR-1-3p可作为STE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7~1.646,P均<0.05)。血清RBP4、HbA1c和miR-1-3p联合诊断STEMI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3.025~4.213,P均<0.05)。
    结论 STEMI患者血清RBP4、HbA1c和miR-1-3p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可作为反映STEMI患者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OSAHS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
    宋涛, 李晓栋, 贾喆
    2022, 43(10):  1133-11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4
    摘要 ( 270 )   HTML   PDF (366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对患者血糖及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 ioninhibito ryfactor,MIF)的影响。
    方法 收集68例OSAH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其实施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血清MIF等指标改善情况,以讨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可行性。
    结果 治疗3个月后OSAH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9%(65/68)。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apnea hypopnea index,AHI)指数明显下降,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pO2)明显上升(P均<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糖代谢指标、血清MIF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MIF与AHI、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r=0.501、0.457,P均<0.05),与LSpO2呈负相关性(r=-0.423,P<0.05)。
    结论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OSAH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糖代谢指标。

    基于HRR法的康复运动处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能力与躯体症状的效果
    连雪梅, 李亚男, 章隽, 孙萌, 高永红
    2022, 43(10):  1137-114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5
    摘要 ( 416 )   HTML   PDF (380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心律储备(heart rate reserve,HRR)的康复运动处方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能力与躯体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2组均给予扩张气道、吸氧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与基于HRR法的康复运动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静态功能、呼吸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残气量、肺总量、深吸气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最大分钟通气量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较治疗前最大运动时呼吸频率降低,最大运动时每分通气量、最大运动时潮气量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BG/△VO2、△BG/△W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活动受限、呼吸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HRR法的康复运动处方能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GNRI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的预测价值研究
    张丹, 景文江, 张淑莲, 范志刚, 罗居东
    2022, 43(10):  1142-1146,11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6
    摘要 ( 452 )   HTML   PDF (40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55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年龄≥65岁),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值分为GNRI正常组(GNRI>98)和GNRI异常组(GNRI≤98),其中老年肝癌患者85例(GNRI正常组n=70,GNRI异常组n=15),老年食管鳞癌患者90例(GNRI正常组n=70,GNRI异常组n=20),老年胃癌患者80例(GNRI正常组n=60,GNRI异常组n=20),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评估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癌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结果 肝癌手术后2个月内,统计并发症患者共计23例(27.06%),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清蛋白含量以及GNRI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GNRI正常组(n=15)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85%、68.57%、57.14%,显著优于GNRI异常组(n=70)(73.33%、53.33%、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手术后2个月内,统计并发症患者共计29例(32.22%),BMI、FVE1.0%以及GNRI是食管鳞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GNRI正常组(n=70)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71%、71.43%、55.71%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n=20)(75.00%、55.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手术后2个月内,统计并发症患者共计16例(20.00%),BMI、心律失常以及GNRI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GNRI正常组(n=60),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58.33%,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n=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GNRI水平与老年消化道癌症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以有效预测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

    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HUA发生的因素
    姚翡, 郁秋荣, 龚叶, 孔颖宏
    2022, 43(10):  1147-115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7
    摘要 ( 721 )   HTML   PDF (521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高尿血酸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将患者分成仅糖尿病组和合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行身体检查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Pearman法分析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351,78.706,314.433,P<0.001);合并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仅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糖尿病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现正相关(r=0.423,0.730,P<0.001)。两组患者在高血压(χ2=89.708,P<0.001)、高血脂(χ2=5.575,P=0.018)、脂肪肝(χ2=7.614,P=0.006)、视网膜病变(χ2=110.174,P=0.000)、下肢血管病变(χ2=14.110,P=0.0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χ2=35.042,P<0.001)、病程(t=8.242,P<0.001)、糖化血红蛋白(t=10.697,P<0.001)、空腹血糖(t=11.510,P<0.001)、三酰甘油(t=22.108,P<0.001)、高密度脂蛋白(t=4.488,P<0.001)、低密度脂蛋白(t=2.006,P=0.048)、血肌酐(t=5.691,P<0.001)、舒张压(t=7.835,P<0.001)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08,95%CI:1.013~1.441)、病程(OR=1.536,95%CI:1.188~1.985)、糖化血红蛋白(OR=2.184,95%CI:1.473~3.238)、粒淋比(OR=2.977,95%CI:1.889~4.691)和γ-谷氨酰转肽酶(OR=1.655,95%CI:1.363~2.010)是发生高尿血酸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高尿血酸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外周血自噬基因Benlin-1表达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研究
    王佳, 高恒波, 林雪容, 罗肖宇, 陈丽君, 韩树池
    2022, 43(10):  1153-1157,11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8
    摘要 ( 325 )   HTML   PDF (952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外周血自噬基因Benlin-1表达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价值。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238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根据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情况分为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中病死患者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具有预测价值;经COX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在Logistic模型中生成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的新指标-0.566-2.238×Beclin-1+0.065×APACHEⅡ评分,该指标预测28 d病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2、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HMGB1、GM-CSF、LDH在慢性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吴会芳, 张景丽, 刘晓娟, 吴晓杰, 段晨初, 张中平
    2022, 43(10):  1158-116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09
    摘要 ( 294 )   HTML   PDF (581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慢性肺炎患儿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以期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慢性肺炎患儿66例,作为肺炎组,另选取健康对照儿童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儿童血清HMGB1、GM-CSF、LDH水平。肺炎组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对比两组HMGB1、GM-CSF、LDH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肺炎组中血清HMGB1、GM-CSF、LDH三者的关系。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血清HMGB1、GM-CSF、LDH对慢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 肺炎组的血清HMGB1、GM-CSF、L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患儿重症组的血清HMGB1、GM-CSF、LDH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MGB1与GM-CSF及LDH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0、0.508,P<0.05),且LDH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53,P<0.05)。ROC结果显示,HMGB1、GM-CSF和LDH分别以11.26 μg/L、116.89 μg/L和335.41 U/L为截断值,评估慢性重症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0、0.787、0.781,三者联合为0.906,联合评估的AUC均高于单独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周血HMGB1、GM-CSF、LDH水平的升高与慢性肺炎患儿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三者水平在慢性肺炎患儿中互为正相关,联合检测时对于病情评估有良好的效能。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功能恢复与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改变相关性分析
    林小莉, 魏昊东, 刘伟仙
    2022, 43(10):  1163-1166,11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0
    摘要 ( 517 )   HTML   PDF (401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改变情况及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单眼IMH患者75例为观察组,将患侧眼作为A组,对侧健康眼作为B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眼7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area of avascular area of fovea macula,FAZ)及FAZ中心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central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RSCP)、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deep retinal capillary ,RDCP)、脉络膜浅层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horoidal capillary,CSCP)血流面积和血流密度,观察A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相关指标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BCVA)恢复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B组、对照组FAZ低于对照组,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高于A组,A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黄斑裂孔闭合率100%,患者BCVA术前(1.14±0.27)LogMAR,术后3个月为(0.87±0.15)LogMAR,术后6个月为(0.84±0.13)LogMAR。术后3个月、6个月FAZ低于术前,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FAZ呈负相关性(P<0.05),与RDCP血流密度、CSCP血流面积及血流密度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IMH患者黄斑裂孔的发生与FAZ及黄斑区毛细血管血流变换有密切的相关性,术后患者FAZ面积及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及脉络膜浅层毛细血管的血流密度和血流面积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视力恢复与术后FAZ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与血流密度和血流面积呈正相关性,其可作为IMH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良好预后指标。

    血浆miR-let-7e-5p、LncRNA NEAT1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王艳新, 贾冠美, 曹朗, 曹顺义, 张士宏
    2022, 43(10):  1167-117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1
    摘要 ( 268 )   HTML   PDF (515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中微小RNA-let-7e-5p(minute RNA-let-7e-5p,miR-let-7e-5p)和长链非编码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lncRNA nuclear-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并讨论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
    方法 从我院选取收治的T2DM患者126例纳入研究,根据有无DR情况分为84例DR组和42例非DR组,根据DR分级标准分为31例非增生型DR(non-proliferative DR,NPDR)和53例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R,PDR)。采用荧光定量聚分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T2DM患者血浆中miR-let-7e-5p和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miR-let-7e-5p和LncRNA NEAT1表达水平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R组患者血浆miR-let-7e-5p和LncRNA NEAT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检测miR-let-7e-5p、LncRNA NEAT1对DR的诊断价值。
    结果 非DR患者相比,PDR和NPDR患者的血浆miR-let-7e-5p表达水平降低,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增加(P<0.05);并且与NPDR组相比,PDR组的血浆miR-let-7e-5p表达水平降低,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升高(P<0.05);DR患者血浆miR-let-7e-5p与LncRNA NEAT1呈负相关(r=-0.534,P<0.05);miR-let-7e-5p诊断DR的AUC为0.856(95%CI:0.789~0.924),敏感度为77.38%,特异度为80.95%;LncRNA NEAT1诊断DR的AUC为0.844(95%CI:0.778~0.910),敏感度为69.05%,特异度为95.24%;两者联合诊断DR的AUC为0.935(95%CI:0.891~0.978),敏感度为88.10%,特异度为92.86%,两者联合对DR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结论 miR-let-7e-5p和LncRNA NEAT1与T2DM患者DR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可能作为诊断DR发生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且两者联合的诊断能力更佳。

    CEREC数字化椅旁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高嵌体修复老年重度磨耗牙的临床观察
    朱玉龙
    2022, 43(10):  1172-117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2
    摘要 ( 323 )   HTML   PDF (774KB)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瓷睿刻(chairside economical restorations of esthetic ceramics,CEREC)数字化椅旁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高嵌体修复老年重度磨耗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老年重度磨耗牙患者92例(共92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修复方案不同及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热压铸瓷修复,研究组采用CEREC数字化椅旁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高嵌体修复。比较2组印模制取时间、一次戴牙成功率、修复效果、修复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修复前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口腔卫生指数[简化牙石指数(simplified calculus index,CI-S)、简化软垢指数(simplified debris index,DI-S)]。
    结果 研究组印模制取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戴牙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96%)(P<0.05);研究组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情况、修复体松动或脱落成功率(95.65%、93.48%、100.00%)均高于对照组(82.61%、78.26%、86.96%)(P<0.05);与本组修复前比较,2组修复后6、24个月咀嚼效率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修复后6、24个月OHIP-14各项评分均低于修复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修复前比较,2组修复后6、24个月CI-S、DI-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P<0.05);研究组对修复体舒适度、外观、咀嚼功能以及整体治疗体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CEREC数字化椅旁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高嵌体修复治疗老年重度磨耗牙患者,能获得更好修复效果,且能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口腔卫生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甲状腺结节大小对细针穿刺细胞学及多模态超声诊断准确度的影响
    花霞, 赵艳红, 鹿丹丹, 梁燕
    2022, 43(10):  1178-118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3
    摘要 ( 292 )   HTML   PDF (385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及多模态超声及两者联合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度。
    方法 回顾性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152例(16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FNAC、多模态超声及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分组:A组(≤10 mm)64个结节,B组(10~30 mm)61个结节,C组(≥30 mm)35个结节;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各组FNAC、多模态超声及联合的诊断准确度。
    结果 160个甲状腺结节组织病理检出恶性结节75个,FNAC检查检出Ⅰ级结节5个、Ⅱ级结节45个、Ⅲ级结节25个、Ⅳ级结节23个、Ⅴ级结节27个、Ⅵ级结节35个;B组、C组FNAC的准确度、敏感度高于A组,B组特异度高于A组、C组(P<0.05);3组多模态超声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联合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高于FNAC(P<0.05);C组联合的准确度、特异度高于FNAC(P<0.05)。
    结论 大小≤10 mm、≥30 mm的甲状腺结节会降低FNAC对其良恶性诊断准确度,联合多模态超声诊断有利于提高FNAC诊断≤10 mm、≥30 mm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

    血清外泌体Glypica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
    郭奕阳, 马伟丽, 曹诗茹, 郭秀娟, 邓艳丽, 张金艳
    2022, 43(10):  1183-118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4
    摘要 ( 334 )   HTML   PDF (694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清外泌体Glypican-1(GP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乳腺癌48例和乳腺良性占位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7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8 000沉淀法提取血清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和蛋白印迹对外泌体形态和分子表型进行鉴定;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外泌体GPC-1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以最佳截断值0.961将乳腺癌组分为GPC-1阳性组和GPC-1阴性组,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乳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变化;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血清外泌体GPC-1、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声、钼靶射线四种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水平[1.065(0.501)]高于乳腺良性占位组[0.652(0.117)]和健康对照组[0.625(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2.051,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33~0.967),最佳截断值0.961,能够有效筛查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中GPC-1阳性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浸润和Ki-67高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治疗前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水平[1.065(0.501)]高于治疗20 d后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水平[0.844(0.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6.0,P=0.006);血清外泌体GPC-1检测方法的Kappa值为0.485>0.4,与病理检查比较一致性中等,且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
    结论 乳腺癌组血清外泌体GPC-1表达上调,且与多个不良临床特征相关,并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具备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潜力。

    心脏超声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张建月, 吴秋花, 郑艳, 沈延梅
    2022, 43(10):  1188-119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5
    摘要 ( 291 )   HTML   PDF (438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95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共52例;均予以心脏超声检查与FFR的检测,进一步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析其ROC曲线。
    结果 95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后其阳性预测值为81.63%,阴性预测值为73.91%;低于金标准(P<0.05);经FFR检测后其阳性预测值为96.15%,阴性预测值为95.35%;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R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心脏超声(P<0.05)。心脏超声检出前降支病变共15例(71.43%)、回旋支病变共12例(75.00%)、右冠状动脉病变共13例(86.67%);FFR检出前降支病变共20例(95.24%)、回旋支病变共15例(93.75%)、右冠状动脉病变共15例(100.00%);两种方法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80,P<0.05);FFR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8,P<0.05)。
    结论 心脏超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FFR相比,后者预测价值更高,能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分析预测妊娠晚期胎儿肺成熟度的研究
    董亚青, 高志敏, 徐然, 陈立芳, 袁静, 王明荣
    2022, 43(10):  1192-119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6
    摘要 ( 304 )   HTML   PDF (474KB) ( 2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分析预测妊娠晚期胎儿肺成熟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80例单胎孕妇,给予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分析,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和非NRDS肺部超声参数差异。
    结果 80例新生儿中,有34例发生NRDS;NRDS新生儿左肺容积(left lung volume,LLV)、右肺容积(right lung volume,RLV)、总肺容积(total lung volume,TLV)和TLV/体质量比值(fetal lung to body weight ratio,FLB)分别为(33.03±3.75)cm3、(44.07±3.16)cm3、(75.57±4.69)cm3和(0.25±0.04)cm3/10 g,明显低于非NRDS新生儿(35.12±2.84)cm3、(46.68±3.19)cm3、(81.95±6.03)cm3和(0.28±0.05)cm3/10 g。(P<0.05)。NRDS新生儿肺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2.14±0.29)和(0.92±0.12),明显高于非NRDS新生儿(2.00±0.28)和(0.83±0.08)(P<0.05)。PI、RI与LLV、RLV、TLV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PI、RI与FLB呈负相关(r=-0.485,-0.401,P<0.05)。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预测胎儿肺成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1.30%、91.25%、88.57%和93.33%。
    结论 全自动胎儿肺部超声分析能有效预测妊娠晚期胎儿肺成熟度,值得临床使用。

    基于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评估模型
    童俊
    2022, 43(10):  1197-12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7
    摘要 ( 225 )   HTML   PDF (436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效果的评估模型。
    方法 选取我院RA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94例)与无效组(26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MRI影像特征(骨侵蚀、骨髓水肿)、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浆容积(fractional plasma volume,Vp)、血流灌注参数(flow,F)、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血清标志物[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分析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评价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对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治疗前,有效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治疗前,有效组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与血清CCP抗体、RF水平差值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是RA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3.175-1.058×骨侵蚀评分差值-0.842×骨髓水肿评分差值-0.894×Ktrans差值-0.606×Vp差值-0.952×F差值-1.014×PS差值;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单独评估疗效的AUC分别0.816、0.719、0.769、0.803、0.828、0.778,联合评估疗效的AUC为0.924,95%CI:0.862~0.965,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87.23%,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价值。
    结论 MRI检查骨侵蚀、骨髓水肿影像特征、Ktrans、Vp、F、PS等定量参数联合构建的评估模型可作为评估RA疗效的重要辅助途径,能为临床准确评估疗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于PCR快速检测分析某院ICU患者中CRE菌株耐药特点
    花鸿燕, 包海林, 戴绘芬
    2022, 43(10):  1203-1207.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8
    摘要 ( 413 )   HTML   PDF (602KB)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体内抗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杆菌分布情况、耐药机制,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分析其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NDM-1)基因的表达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ICU患者150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ICU患者CRE检出情况,统计主要CRE的检出率及在各标本中的检出情况;统计主要CRE菌株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采用PCR快速检测分析NDM-1基因的表达特点。
    结果 在150例ICU患者中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643株,其中CRE菌株为165株(25.66%),且在痰液中存在肠杆菌及CRE菌种占比最高,分别为41.06%及44.85%,在分离出的165株CRE菌株中,主要以黏质沙雷菌(26.06%)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3.64%)及阴沟肠杆菌(20.00%);药敏结果显示在165株CRE菌株中,其中敏感程度最高的为替加环素(100%),其次为环丙沙星(80.00%)及阿米卡星(74.55%);在165株CRE菌株中产DNM-1基因的菌株数量最多,占58.79%,其次为KPC基因与VIM基因,分别为23.03%及18.18%。
    结论 某院ICU患者CRE菌种主要为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且对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其中含有的基因型大部分为NDM-1,进一步限制临床治疗进度。

    针头定位在下胫腓螺钉取出术中的应用
    刘家伦, 郑占乐
    2022, 43(10):  1207-120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19
    摘要 ( 235 )   HTML   PDF (998KB)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时,常规会置入下胫腓螺钉,为了避免螺钉断裂并恢复下胫腓微动,常规会在术后6~8周或术后3月取出下胫腓螺钉,下胫腓螺钉这类部分内固定的取出大多直接采用C形臂透视定位,但是单纯的透视存在着需要多次透视才能准确定位的缺点,我院采用针头定位,在提高定位准确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透视次数和缩短了切口长度,无论患者最终是否取出全部内固定,都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恢复效果。

    肿瘤源性外泌体在头颈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之畅, 杨志超(综述), 王建星, 单春光(审校)
    2022, 43(10):  1210-1214.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0
    摘要 ( 290 )   HTML   PDF (496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30~150 nm的微囊泡,其内含蛋白质、脂类、核酸(编码及非编码RNA、线粒体DNA)及酶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TEX可被树突状细胞捕获呈递抗原激活免疫细胞,其内亦含有免疫抑制分子释放导致免疫抑制,改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促进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头颈肿瘤作为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易转移、易复发等特征,患者五年生存率低并且术后生活质量极差。因此,早期筛选指标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头颈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TEX对TME的影响探讨头颈肿瘤的免疫治疗。
    m6A甲基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驱动因素
    汪霞, 张娜(综述), 张琦, 刘静(审校)
    2022, 43(10):  1215-121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1
    摘要 ( 458 )   HTML   PDF (385KB)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累及全身微血管系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除了常见的环境因素外,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和蛋白质的表观遗传修饰也参与了DM的病理机制。尽管从DNA修饰到蛋白质修饰,表观遗传调控的多个方面在DM中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RNA表观遗传修饰在DM中的重要性仍然知之甚少。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m6A)RNA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m6A甲基化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6A甲基化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m6A甲基化在DM及其常见并发症中的作用。

    CCR8+Tregs:三阴性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
    王婷婷, 赵一涵(综述), 于杰 , 张洪珍(审校)
    2022, 43(10):  1220-122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2
    摘要 ( 509 )   HTML   PDF (347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着免疫治疗的研究发展,TNBC成为最具免疫原性的乳腺癌亚型,免疫联合化疗逐渐成为其一线治疗趋势。趋化因子受体8(chemokine receptor 8,CCR8)是肿瘤浸润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表达的标志物,在TNBC中的Tregs上差异性表达,为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本文就CCR8+Tregs在TNBC中的表达特点、抗肿瘤机制及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等几方面阐述其在TNBC中的潜在治疗作用。

    IL-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杨志伟, 贾红炜(综述), 祖一文, 杜全胜(审校)
    2022, 43(10):  1224-122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3
    摘要 ( 593 )   HTML   PDF (413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炎性肺损伤,目前为止有效的治疗策略有限。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病例数量空前,给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识别和验证一些可靠、有效的与COVID-19所致ARDS风险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以将异质性降至最低,并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层。这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从而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炎细胞因子,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IL-6的信号转导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并进一步对IL-6在COVID-19致ARD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 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同时对该类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提供线索,最终实现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小剂量对比剂在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研究进展
    李慧玲(综述), 李彩英, 宋登浩(审校)
    2022, 43(10):  1228-123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4
    摘要 ( 297 )   HTML   PDF (364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的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m,CTPA)因其具有无创性、快速准确性且适用于绝大多数机体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肺血管造影而成为了临床诊断PE的首选影像方法。然而CTPA所用对比剂诱发的的不良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满足PE诊断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现主要分析小剂量对比剂在CTPA诊断PE中可行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行CTPA时对比剂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峻琪, 魏逸凡(综述), 吴琪俊, 赵玉虹(审校)
    2022, 43(10):  1232-123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5
    摘要 ( 371 )   HTML   PDF (377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葡萄糖不耐受、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代谢综合征发病与饮食、家族史以及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一种以低碳水、高脂肪、高蛋白摄入为主要特征的饮食,对多种慢性病均表现出有益作用。本综述归纳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研究,尚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未来有待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衰弱评估与围术期处理进展
    熊显委(综述), 金菊英(审校)
    2022, 43(10):  1237-1240,封三.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22.10.026
    摘要 ( 362 )   HTML   PDF (403KB) ( 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衰弱是一种生理储备和抵抗压力能力减少的状态,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衰弱在接受麻醉的外科患者中越来越常见,保证衰弱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衰弱患者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围术期的管理进行了综述。